-
1 # 史海爛柯人
-
2 # 記者李滿
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的本質區別在於:相比慈安,慈禧對權力有極其大的慾望,某種程度上慈禧甚至可以被劃分為“權力上癮症”。
而慈禧權力上癮症的最直接表現形式就在其陵墓的修建上,正是透過不斷擴建陵墓的方式,慈禧的權力上癮症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咸豐皇帝死後,其幼子即同治帝繼位,咸豐遺詔顧命八大臣輔政。
同治生母慈禧太后因不滿八大臣專權,在護送裝殮咸豐皇帝的梓宮回京之際,聯合東宮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將八大臣或處死、或革職,實行兩宮垂簾聽政,掌握大清國的實權。
慈禧處理八大臣的這一出,是她權力慾的第一次被顯現。
但此時,慈禧的權力慾並未被完全顯露。不久後,在修建陵墓一事上的種種,將她明顯強於慈安的權利慾完全顯露出來了。
慈禧的“太后”地位,並非透過“婚姻”關係獲得,而是“子憑母貴”依靠兒子繼承大統獲得。按照清宮禮儀,慈禧的地位要比“正妻”慈安太后要低一些。
表面看,慈禧對此似乎並無他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慈禧開始對此表現出不滿。
同治五年,即公元1866年,咸豐定陵完工,這也就意味著兩宮太后可以在定陵附近,為自己尋找萬年吉地。然而根據大清祖制,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只能“共享”一座園寢。對於兩位尚在人世的太后來說,簡直不能忍!
於是,慈禧便對承修園寢的大臣說道:
“你們見過哪個園寢裡有兩個太后?連妃子都各自為劵(墓),我們姐妹倆(慈禧慈安)莫非連那些妃子都不如?”此番話看似是在操心自己的“後事”,實則是在試探朝中反對派的底線。
承修大臣在已有的方案裡,儘可能滿足慈禧的要求——以雙妃園寢(乾隆皇帝為照顧過他的兩名太妃修建)為樣板,在園寢後院為兩宮太后各自建造寶城、寶頂、地宮。
當年乾隆皇帝為了修建雙妃園寢,承修大臣找遍了藉口,方打了個擦邊球,滿足了乾隆的意願。既然祖上有此先例,承修大臣這個建議也並無不妥。然而,此方案還是遭到了慈禧的否定:
“我們不是兩個太后嗎?誰說我們就不配一人建一陵?”雖然反對派早就意識到慈禧想要單獨修建園寢,可誰也沒想到她敢如此直白地提出來。慈禧此話一出,果然,反對派反對聲一片,期間,甚至有大臣以辭職相威脅。
慈禧見狀,暗自竊喜。官場如戰場,最忌諱的便是不動腦子動情緒。
慈禧等了這許久,等的就是這一刻。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慈禧以極快的速度在這些大臣提出辭職之後,直接下懿旨讓他們“滾蛋”了。
隨後,當著滿朝文武,慈禧更是直白地說道:
“我就不信沒了張屠戶,還能吃帶毛的豬不成?”慈禧的霸氣瞬間鎮住全場,原本持反對意見的大臣見狀,一個個都噤若寒蟬。承修大臣只好按照慈禧的意願,在定東陵附近為她們分別尋找萬年吉地。
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風水先生用了七年時間,終於勘察出了讓兩個太后滿意的風水寶地:菩陀峪和普祥峪。
通常情況下,新皇帝剛剛繼位,便會先給自己尋找吉地。清朝前幾位皇帝便都是如此,可輪到同治皇帝卻不一樣了。
太后為自己找到“葬身處”後很久,同治竟都還沒有吉地。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兩宮太后的園寢剛剛破土動工,同治皇帝就駕崩了。
由此,同治成了大清第一個在死後才開始尋找吉地的皇帝,不用說,這些全都拜慈禧所賜。慈禧似乎用這種方式告訴朝臣,她才是大清國的實際“掌舵人”。
圖為慈禧扮觀音
從同治十二年到光緒五年,在耗時6年、花去近500萬兩白銀後,兩宮太后的“定東陵”園寢才全部完工。
儘管兩宮太后園寢的規模、制式幾乎完全一樣,慈安園寢修造費用卻比慈禧要高出30萬兩。以當時的禮儀來看,這並無不妥,就如前文所說,慈安是東宮太后,要比西宮太后慈禧地位高,修造園寢多花一些錢也合情合理。
對此,慈禧雖然有不滿,卻並沒有直接點明。對於權力慾強的人來說,“不滿”是最好的奪權催化劑。果然,不滿自己陵墓花銷比慈禧低、暗暗憋著氣的慈禧開始放大招。
實際上,從同治繼承大統的那天開始,慈禧太后的政治野心就在不斷膨脹。原因很簡單:江山是自己兒子的。
兩宮園寢修建完工時,慈禧已經兩度“垂簾聽政”20年之久。歷經這麼多年的打磨,慈禧的政治手腕堪稱老練。可以說,慈禧對自己園寢花錢少這一事件保持緘默,正是“老練”的體現,也恰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而已。
光緒七年三月,兩宮園寢剛剛完工兩年,慈安就暴卒於鍾粹宮,死時年僅45歲,可謂正值壯年。關於慈安的暴斃,坊間多有傳聞。最普遍的說法則是慈禧為了掃清專權道路,派人在慈安的飯裡下毒,致使她“從生病到去世,間隔不到一天”。
慈安死後,慈禧成了大清國地位最高的女人,也是地位最高的人。
慈禧徹底掌權後,過著如魚得水的日子,慈禧這水裡的日子卻多少有點美中不足:因為還有一群老頑固成日裡拿著“女人不得干政”的說法敲打慈禧。
敲敲打打下,慈禧開始對這些說法深惡痛絕。深惡痛絕之下,解決不了這一矛盾的慈禧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讓別人管自己叫“老佛爺(男性稱呼)”,讓光緒帝官自己交“親爸爸”。可這些,絲毫未曾動搖眾老頑固的敲打。
越是使勁敲打,慈禧的權利慾便越被強化。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越說我不該掌權,我就偏要掌給你看。
慈禧權力慾被強化的結果是:她開始再次打起了陵墓的主意,她想透過修建奢華過慈安數倍的陵墓來彰顯自己的權勢。
光緒二十一年,即1895年,光緒皇帝為了將大權從慈禧手中拿回來,想盡辦法討好慈禧,甚至不顧甲午戰敗賠款白銀2億兩,繼續斥巨資修建頤和園,其目的則是想讓慈禧趕緊搬過去住。
另一邊,東陵守護大臣上奏皇帝,說是菩陀峪的園寢因年久,建築多有破損,需要重新修整。光緒聽了之後,直接打發他們去找慈禧太后,並特意囑咐:
“一切要求都必須滿足”。慈禧一點兒也不含糊,她下懿旨將園寢所有地面建築拆掉重建,並要求增置地宮。
慈禧的這個要求,顯然超出了清朝祖制。依祖制,后妃沒有資格享用地宮,可是光緒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力,竟然答應了慈禧這一不合理法的要求。
光緒到底太過年輕,他竟根本沒有看出慈禧此舉的用意。
如同雙妃園寢改為“一後建一陵”時一樣,慈禧為自己修造地宮,是在暗示光緒皇帝及朝中大臣:
“我又打破祖制了,權力也交還給皇帝了,誰要是覺得我好欺負,儘管來吧。”果不其然,菩陀峪定東陵的老牆還沒拆完,維新派那幫人就密謀殺掉慈禧,以便將權力全都握在皇帝手裡。這幫政治白痴顯然不是慈禧太后的對手。
看不清大局的他們不知:至始至終,他們一直是仰仗皇帝的恩寵而一時得志,而皇帝:僅僅是慈禧籠中的一隻雀罷了。
其實,按理,不管皇帝怎麼折騰,慈禧都只會冷眼旁觀。但偏偏,皇帝觸碰了慈禧的底線,也就是殺人奪權。本來還打算替皇帝收拾爛攤子的慈禧,這下再也坐不住了。
1898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僅僅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就把維新派連窩端了。政變過後,維新黨“賊首”被處死,光緒皇帝被軟禁。從此以後,皇帝徹底成為傀儡,朝堂之上也沒人敢質疑慈禧的權力。
一個人的慾望,總是隨著地位的變化,不斷的發生變化。慈禧再次站在權力巔峰之後,大清國已是風雨飄搖,各地暴亂紛起。兩年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更是將她的地位推向深淵。返京回鸞之後,大清國又欠了一大筆賠款,還把南方很多省份的控制權給“丟”了。
慈禧雖然還有大清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權,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人聽她號令。慈禧終究是個貪戀權力的女人,為了體現權力,慈禧再次打起了陵墓的主意。她下令定東陵承修大臣在雕刻圖案上必須要“有所表示”:
“園寢內的丹陛石上的圖案為“龍在下、鳳在上”,隆恩殿周圍的69塊漢白玉板處處雕刻“鳳引龍追”,74根望柱甚至打破歷史上一龍一鳳的格式,均採用“一鳳壓兩龍”的圖案。”這些雕刻圖案,都在說明一點:紫禁城的“主人”是個女人,能有這樣地位的女人只有慈禧太后!
自甲午戰爭以後,清政府每年都要向列強支付戰爭賠款,財政赤字一年比一年高。儘管國庫已經入不敷出,慈禧的園寢修建費用卻一年賽過一年、從不節省。
貪權慈禧之所以在越窮的時候,越發如此大手大腳花錢。乃是因為:這樣能讓她產生“權力仍在”的幻覺。借用慈禧自己的話就是:
“連我的園寢都修不好,不但我的面子沒地方擱,朝廷的面子也沒地方擱!這樣一來,老百姓就瞧不起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們就不服你,這樣就會把祖宗基業毀於一旦。”從光緒二十一年一直到慈禧死前4天,長達13年的時間梨,定東陵的地面建築和地宮一直都在重修中,完工之後,這一部分費用消耗了將近150萬兩。
對建築行業稍微瞭解的人都知道,裝修是個無底洞,僅三大殿裝飾用的黃金就消耗4600兩。慈禧死前,定東陵的所有花費(不包括分六批送入地宮的陪葬品),已經接近一千萬兩。
慈禧入殮時,蓋在她身上的一張陀羅尼經被,根據2014拍賣記錄(乾隆身上的陀羅尼經被),價值至少6500萬元。而這,還僅僅只是一張“裹屍布”的價格,埋在慈禧身上的各種奇珍異寶,價格更是無法估算。
1928年5月27日,慈禧死後20年,孫殿英借演習闖入清東陵,炸開慈禧墓,將所有的陪葬品一掠而空,慈禧的屍體也被拋在水坑裡。
據說,孫殿英盜取的東陵寶藏,整整裝滿了30輛卡車,其中尤以慈禧定東陵和乾隆裕陵為最。慈禧辛辛苦苦“攢”了半個世紀的陪葬品,終於為他人做了嫁衣。
這樣的結局,怎不讓人唏噓哀嘆!
可憐之人必有可悲,倘不是對權力上癮而在陵墓上奢華到讓世人垂涎,她慈禧何以會落到這般下場!
回覆列表
有詩曰:
墓門破倒棺不整,傾國寶貝被盜空。遺臭萬年損國事,萬夫皆指孫殿英。——《慈禧墓》1928年秋,距慈禧下葬不足二十年,普陀峪定東陵傳來幾聲巨響,百姓還以為是軍閥們又相互攻伐廝殺,卻不想是孫殿英借軍事演習之名,將慈禧墓給炸開了。就這樣,這座用真金白銀堆砌而成的慈禧墓,被盜掘一空。
提起清東陵慈禧墓,可以說是令人唏噓不已。這座耗資十餘年才竣工的奢華陵墓,見證了慈禧的驕奢淫逸和貪婪誤國。按照原來的計劃,兩宮皇太后的陵墓一同規劃在清東陵,其中西太后慈禧的陵墓名為普陀峪定東陵,東太后慈安的陵墓名為普祥峪定東陵,二墓東西並列。
兩座墓葬於1873年同時開工興建,到1879年同時完工,各耗資白銀200萬兩。就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收支來看,這已經十分奢華。然而,到慈安去世下葬後,慈禧動起了歪主意,她覺得,東宮太后慈安位於東側,且陵墓規制跟自己一樣,豈不是顯得高自己一等?
於是,慈禧就雞蛋裡挑骨頭,對普陀峪定東陵百般挑剔,她下旨將陵墓中的三大殿拆除重建,而且強調所用的材料必須再提高檔次,不能敷衍遷就。就這樣,原本耗時六年的普陀峪定東陵,又進入到了重修階段,這一修,就是十三個年頭。單就時間來看,新建僅用了六年,而重修卻斷斷續續進行了十三年,整個工程有多浩大,便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在兩宮皇太后陵墓動工之前,慈禧就已經開始作了起來。按照當時的規定,慈禧和慈安僅能修建一座墓,兩人死後並葬。但是,慈禧覺得作為大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后,共用一座地宮太過寒酸。
正因如此,官員沒有辦法,才規劃設計了兩座陵墓,使得花銷平白地多翻了一倍多。然而,由於慈安先慈禧而去,慈禧開始一人獨攬大權。此時清東陵守陵官員上奏說慈禧陵墓連年漏雨,需要重修,想借此機會溜鬚拍馬。
結果,慈禧順勢就責令翻建重修了。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翻修過程被迫停止,等簽訂完《辛丑條約》,慈禧便即刻再行督促,讓儘快完工。當時,慈禧還曾親自到清東陵視察,觀看自己的陵墓。
最終,普陀峪定東陵於1908年10月18日再次完工,四天後,慈禧去世。這座窮奢極欲的陵墓到底花了多錢,已經很難算清了,但就我見到的材料來看,此前首次修建兩宮皇太后陵墓,共耗資500多萬兩白銀,到慈禧墓翻建時,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已另行撥款150萬兩,到八國聯軍撤走後,慈禧更加揮霍無度地往自己陵墓中投錢。
在慈禧死前,就已經斷斷續續地往地宮裡運送各種奇珍異寶、古玩書畫,而慈禧大殮下葬時,陪葬品更是價值連城,沿途的各種花銷也是無法估量。這些民脂民膏,均已成了過眼雲煙,留下來的,僅有無盡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