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魂舞大漠
-
2 # 軍備時刻
現役最新護衛艦F-124,已服役15年
目前德國海軍現役最新最先進的護衛艦是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F-124滿載排水量6000噸,採用柴燃聯合動力系統,航速30節。目前現役3艘,於2000年後下水,2005年左右服役,單價10億馬克約40億人民幣,至今已經服役接近15年了。
▲德國現役最先進護衛艦F-124俯瞰圖
該艦是德國首個裝備4面相控陣雷達的系統的戰艦(位於頂端的9600-M-APAR相控陣雷達系統),APAR雷達屬於一種探測距離較近的X波段主動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每面只有865個T/R(發射/接收)元件,這個數量還不如KJL-7A機載AESA雷達1000多個T/R多,所以APAR對空搜尋距離只有150km,對海目標搜素距離只有75km,對空可同時監控250個目標,對海在32千米可同時監控150個目標,多目標探測能力尚可,但是其綜合性能與目前主流的S波段相控陣雷達,如阿利伯克的AN/SPY系列,052D的346系列等相差甚遠,所以也只能被稱為“小盾”。
▲F-124裝備的APAR相控陣雷達,T/R元件數量不如或將裝備梟龍blockIII的KJL-7A
F-124武裝方面為32單元MK41垂髮系統,具備一坑四彈能力,裝填24枚SM-2blockIII型區域防空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達到150km,最大速度3馬赫以上,另外同時攜帶32枚ESSM防控導彈,最大射程50km,對掠海飛行反艦導彈具備較強的攔截能力。近防採用2座21單元拉姆防空導彈,分別部署於艦首和艦尾。
▲F-124的導彈系統
除了雷達,導彈外,F-124繼承了德國軍艦抗打擊能力強的優良傳統,F-124有15個水/氣密區和11個獨立通風區,而美國阿利伯克只有4個。全艦分佈了7000個監測點,對戰艦實時全方位損管監控。總的來說F-124作為一款護衛艦還是不錯的,即便是放到15年後的今天依舊效能不俗。
已完工待服役最新護衛艦F-125,質量門被拒收目前德國已完工未服役的最新護衛艦為F-125型,F-125並非F-124的後續改進型,而是一款全新設計的護衛艦,單價約7億歐元,約54億人民幣。F-124以防空為主,而F-125則是以多用途為主,採用隱身化設計,主要擔任國土防禦、國際維和、打擊海盜等低強度作戰任務,該艦還可以搭載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實時對陸縱深特種作戰等。
▲F-125首艦F222巴登符騰堡號,2013年下水,計劃2016年服役,由於質量問題,被海軍退貨,至今未服役。
別看F-125噸位達到7100噸,但是其武裝則非常弱小,只有2座21單元拉姆近防導彈,8枚魚叉反艦導彈(可發射對陸巡航導彈),比F-124稍強的就是主炮由76毫米升級為127毫米。雖然F-125有一定的冗餘,可以在主炮位後面安裝垂髮系統(預留16-32單元),但是目前並沒有安裝計劃。所以目前F-125作戰能力不如F-124,而且由於質量問題,4艘早已下水多年的F-125至今一直被德國海軍拒收。
▲俯瞰F-125,沒有安裝垂髮系統,火力弱
計劃中的最新護衛艦MKS-180,滿載超萬噸除了大家熟知F-124、F-125外德國還計劃開工滿載1萬噸的以上的MKS-180重型艦隊防空護衛艦,MKS-180計劃於2013年提出,原定計劃標準排水量6000噸,滿載8000噸以上,不過後來要求除了具備艦隊防空反導能力外,還要具備人道主義救援,醫療,反海盜等任務,增設野戰醫院艙,具備連續海外作業2年不返廠大修等能力,所以最新的MKS-180計劃噸位提升至標排7000噸以上,滿載10000噸以上。從作戰任務上來看,綜合了F-124艦隊防空和F-125多用途能力,採購單價預計10億歐元,約77億人民幣,和055級驅逐艦相當。
▲德國計劃中的MKS-180護衛艦
MKS-180主要武裝除了拉姆近防導彈外,還有48-64單元垂髮系統,發射標準2和ESSM,另外還將裝備鐳射武器。MKS-180一旦完工將成為全球噸位最大的護衛艦,不過其武裝相對於萬噸級大身板來說還是稍顯薄弱。
▲MKS-180滿排超萬噸
從以上可以看出,無論現役最新護衛艦F-124,已完工未服役的最新護衛艦F-125還是計劃中的最新護衛艦MKS-180,德國軍艦越來越傾向於多用途作戰,特別是低烈度作戰,不對稱作戰能力,這點與中美日等國強調防空作戰大不相同,最主要原因就是德國背靠北約這顆大樹,有著美國的保護,防空壓力並不大造成的。
-
3 # 渝採風
不是德國沒有實力建造裝備世界排名前列的軍艦,而是德國在向世界證明~德國永遠不作再次挑起戰爭的事,所以寧願裝備次等裝備被人拿來評頭論足也不成為它國防備的物件。
-
4 # 武研社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的軍事實力已經不復從前。一直到現在,德國也還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樣子:德軍士兵在訓練中死亡、現有戰鬥機妥善率不足10%等等問題被接二連三地暴露出來。即便是在冷戰最高峰期,德軍也還是那樣:反正境內有美軍駐軍,只要維持歐洲的平均水平就好了。
而現在的德國海軍更是淪落到二流末尾的水平。由於德國本身海岸線不是很長,德國海軍不被重視也算是個傳統。如今的德國海軍,主力艦僅是2艘F125巴登·符騰堡級護衛艦,3艘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4艘F123勃蘭登堡級護衛艦和剩餘3艘還沒有退役的F122不萊梅級護衛艦。
其中F125巴登·符騰堡級是最新一級護衛艦。首艦在2013年下水,預計2017年服役。不過由於種種原因,該艦設計的圖紙和現狀看來完全不一樣。當年的巴登·符騰堡級,對陸攻擊,區域防空、中程反導,對艦、潛攻擊,近海巡邏等等一應俱全,甚至還預留出了特種作戰單位的部署區域、指揮中心。
對於德國海軍來說,它就是妥妥的未來旗艦。一體化綜電射頻桅杆裡邊裝有相控陣雷達,整艦的隱身化程度極高不說,資訊化、自動化程度也相當高:如此一艘鉅艦,艦員編制僅有120人。
這跟美國的DDG1000驅逐艦和DD(X)護衛艦比較相似,都是以先進的設計理念綜合比較激進的設計方案設計的艦艇。這三型軍艦最大的特點就是船電裝置自動化、資訊化程度高,以及建造成本持續上漲。
艦首的127mm主炮,可以發射制導炮彈攻擊64公里外的陸地目標;6座8單元MK41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可以裝填32枚"標準II"艦空導彈,8枚"阿洛克斯"反潛導彈以及32枚ESSM近距艦空導彈。艦體舯部還能再佈置2座4聯裝的"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這樣的作戰配置,在同噸位艦艇中已經很出色了。
這些武器裝備,放到驅逐艦身上都不見得寒酸。更何況其設計之初還會建造8艘,一比一的方式替換"不萊梅"級護衛艦,光靠這型護衛艦,德國海軍就已經能維持2支遠洋活動的艦隊了。
由於採用了柴電燃氣聯合動力系統,該艦的噪音較以往的F124型和F123型都有了大幅的下降。艦體後方的剩餘空間可以容納近50人的特種部隊,甚至還把輕武器彈藥庫都給預留了出來。而特種部隊在執行一些任務時,也可以透過兩架NH90直升機將其機降到目標區域。
總體而言,得益於設計之初超大的排水量,巴登·符騰堡級護衛艦在圖紙上展現出的強大的綜合性能是無艦能比的。船隻內部空間大,這款護衛艦也就能裝載更多的不同裝置,從而多用途能力更加完善。而且該艦還採用了雙備份冗餘設計,即便全艦50%的艙室遭到打擊,該艦還能利用備份的船電裝置繼續作戰。
而艦員的生活水平也更能體現出軍艦的作戰能力:普通艦員住的是四人間,士官兩人間,軍官幾乎全是單間。艦上還有健身房和澡堂,廚房、飯堂的空間相當大;甚至還配備了一個會議室。如果將這型艦中的某一艘作為旗艦,這個會議室還可以臨時改裝成艦隊指揮室。總而言之,艦員住在上邊就像住酒店一樣。雖然該艦的續航力僅有4000海里/18節,但是透過補給和艦員輪換,持續任務能力能夠達到2年甚至以上。
當今歐洲國家的海軍軍艦噸位、空間越來越大,也是貫徹了這一理念:多用途能力至上。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多用途艦艇的普及能夠讓歐洲國家的海軍向"小而精"的狀態發展,海軍也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維持一支兼顧多方面作戰行動的艦隊。
對於一艘現代護衛艦來說,巴登·符騰堡級滿載排水量達到7200噸,似乎在當今世界的護衛艦行列中是個大傢伙。但是它的武器裝備卻像極了個"低能兒":就連當今世界上軍艦最常見的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都沒有。
艦艏僅佈置一門奧托127mm艦炮,船電裝置配置大幅縮水。6套MK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也被砍掉,防空導彈只剩下了2座21聯裝的"海拉姆"。反艦導彈倒是沒變,但反潛配置只剩下了兩架NH90直升機,根本沒有對潛攻擊能力。近防炮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明確了使用"海拉姆"取而代之,而後才是2座可以人工干預的毛瑟27mm單管自動機炮。除此之外,還有5座12.7mm機槍遙控武器站和2挺人工操作的12.7mm重機槍。
無疑,這樣的武器配備是對艦艇噸位的一種浪費。7200噸的護衛艦,其綜合作戰能力竟然還不如一艘2000噸的中型護衛艦。後者都有可能裝備著MK41垂髮,哪怕只有8個單元。以"一坑四彈"方式佈置的ESSM,射程是"海拉姆"的數倍,效費比比"海拉姆"不知高了多少。
第一批預計建造4艘,而高達22億的總造價就已經讓德國國會望而卻步。西歐海軍的艦艇是出了名的"高價低配":滿載排水量7200噸,僅配備火炮、機槍和近程防空導彈、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多用途護衛艦",總造價卻比7500噸,效能凌駕於其之上的052D還要高出不少,也是前所未聞了。
最大探測距離超過130海里的有源相控陣對空/海目標搜尋雷達,如今也僅能為127mm艦炮的制導炮彈和魚叉反艦導彈指引目標。對於德國海軍來說,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護衛艦,更像是一款大型巡邏艦平臺。隨著冷戰的結束,各國的軍費不停地緊縮。而強敵的倒下,也讓充滿威脅的海洋上逐漸風平浪靜。西歐各國的海防壓力不斷下降,海岸線本就不長的德國需要的不是進攻型艦艇,而是守護著領海和經濟區、維和的"護衛艦"。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多用途平臺也就更為適合。
回覆列表
關於德國6月17日交付的7200噸F125級護衛艦,造起來10億歐,本來準備2016年要交付,拖到現在,上面武器不多,不是“魚叉”反艦導彈,就是一門127毫米奧托主炮,近防只有2座21聯裝的“拉姆”,談不上多大戰力,不過此艦漂亮,突出的正是隱身能力。不用吐槽,也不是具有造艦傳統的克虜伯公司造不了,懨懨的好像海軍打不起精神來。徐徐而進,德國需要慢慢的恢復氣力。經濟發展近年正是最好的,2018年已達到4萬億的GDP,僅次於日本排第四,可是人均GDP排進第三位,速度還是蠻嚇人的。7000噸的盾艦做起來,猶稱護衛艦,世上並不多見。現實地看,發展受到各方面牽制,唯恐影響太大,需要澄清一點,不是迷茫,大噸位,多用途,發展下去,就不得了。
俾斯麥的傳說德國具有非常優秀的造艦傳統,別看如今技不如人,多項關鍵系統要受制於人。多年不發展,看似沒有迫切的軍事需求,靠背北約這棵大樹,正在納涼中,但提起來當年俾斯麥的鉅艦大炮,在歐洲人的心理上,不少人仍自不寒而粟。德國不同其他戰敗國,能為二戰有真實的懺悔。如日本,復活“出雲”,一造就是兩艘,儼然2艘航母,美國以其為自家在亞洲牽馬追墜。態度上死不改悔,美國視而不見,玩得正起興。德國不然,美國雖在該國有駐軍,但被看得一直很緊。不能失去發展的環境和基礎,造一點軍艦,看似象徵性,但實用和多用途,正是德國的優先考慮。沒有俾斯麥的派頭,但7000噸級,你能說算小嗎?
有能不愁養看似漫不經心,現在的歐洲後院,給美國貿易戰弄得亂七八糟,英國脫歐以後,歐洲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德法已肩負起責任來,尤其經濟發展最為強勁的德國,拋掉了購買美製F-35的想法,正在與法國和西班牙聯合打造第六代戰鬥機。依託歐盟這棵大樹,假以時日的話,什麼不可得呢?你看F125,雖然裝著高壓水槍,有點不倫不類,可是預留有裝備MK41垂髮系統的空間,其艦尾採用了雙機庫設計,可以同時起降歐洲10噸級NH90第四代軍用直升機,可以說,F125為未來發展,是一型非常棒的艦體平臺。不缺錢的德國,在不遠的將來,一切皆可發展起來,並不比英法意的“地平線”級遜色,看起來非常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