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7
回覆列表
  • 1 # 謝小樓

    《竹裡館》是王維的五絕組詩《輞川集》之一,這首詩寫出了王維一種風流自適的精神氣質。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通釋

    這首詩屬於絕句中的古絕,因為它雖用律句,但不對不粘,還押仄聲韻。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幽,深也。篁,音皇,竹林。嘯,撮口而出聲,相當於現在的“吹口哨”。《封氏聞見記》雲:“人有所思則長嘯,故樂則歌詠,憂則嗟嘆,思則吟嘯。”

    我一個人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林深密,沒有人知道,但有明月自天照。

    賞析

    王維的這首《竹裡館》,從字句來看,你沒法說哪個字用得好,哪一句是警句;從寫法來看,“人不知”呼應“獨坐”,“深林”響應“幽篁”,但這種呼應是很平常的寫法,你也看不出這其中刻意的痕跡。

    所以,這首詩的高妙之處,不在練字謀篇,而在氣格神韻。

    詩人一個人坐在竹林裡,一邊彈琴還一邊長嘯。這裡雖有一個“獨”字,卻看不出詩人的孤獨。竹林給詩人一個清幽的環境,而詩人也不是在這裡吃燒烤,而是彈琴、長嘯。這樣的詩境是清幽的,而不是清冷的,是自適的,而不是孤獨的。

    竹林深密,彈琴長嘯,不會打擾世人,也不需要世人觀琴吟和。

    明月來相照。不像李白的“舉杯邀明月”那樣,著意於將明月主觀化,這裡的明月,有一個“來”字,似有情,但詩人自彈琴長嘯,並沒有刻意與明月的溝通。這只是詩人內在心性與外在景物的自然契合。

    通篇下來,詩無一字用力,而境界全出。

    就像,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夜裡,詩人王維抱琴來到一片竹林裡,彈了會琴,吹了會口哨,完了隨手拾掇,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

    感發

    讀王維的詩,感覺王維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氣質。這是一種怎樣的氣質呢?想來想去,我只想到四個字:風流自適。

    所謂風流自適,就是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舉止清雅,卻又不刻意,對於世俗的世界,既不排斥也不迎合。

    無論世事如何變換,他都能夠安放好自己的內心。

    就比如詩中的“深林人不知”,要麼會感嘆一翻知音難覓,要麼會自許一翻孤高絕世。

    而王維,對他來說,“人不知”只是一種狀態,他在這種狀態中依然能夠自適,他彈琴、長嘯,與這個清幽的環境融為一體,無喜亦無憂。

    洪應明在《菜根譚》裡說得好,是真名士自風流。

  • 2 # 夢兒228917703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字面大意是:獨自一人坐在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我們讀古人的詩詞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此詩最難理解的就是中間兩句:

    1:彈琴復長嘯,彈琴比較好理解,復字和長嘯就要發揮我們的想象力了。

    詩人是在一邊彈琴一邊吹口哨?

    詩人是彈完琴又吹嘯如此往復?

    詩人是在一邊彈琴一邊引頸高歌?

    詩人是在一邊彈琴弾到激動處(音樂是有靈魂的)向天發出呼號抒發內心的感情?

    2:林深人不知。這句可能也是有幾重意思。

    林深別人聽不見?

    林深沒人知道他在這裡?

    隱喻紅塵俗世沒人理解詩人?

    總之王維這首以仄聲入韻的詩,不失為一首流傳百年佳作。

  • 3 # 風西夜昨

    唐代堪稱大師級的詩人多如恆河沙數:我傾慕李白的曠逸浪漫;我敬佩杜甫的憂國憂民;我欣賞白居易的淺近平易;我讚譽李賀的才華橫絕……但如果只能選取一種詩作風格,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詩佛”王維的詩情畫意、閒逸恬適。現愚就其一首五絕 《竹裡館》作一番賞析,願同道朋友予以指正!

    竹裡館

    唐 · 王維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此詩是王維《輞川集》中其晚年隱居藍田輞川別墅時所作二十首詩歌中的一首名作。王維二十一歲便中了進士,這是古時“三十老名經,五十少進士”的科舉晉級裡絕無僅有的現象,可見王維才學之卓絕。然而才學十分了得的王維,仕途卻並不平順,加之其原本信奉佛教,所以年僅不惑便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彼時,他常常愛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借撫琴長嘯來肆意揮灑曠逸而不受拘束的性情。我們從詩中來具體感受一下他幽居生活的閒適與自在。

    夜深人靜,我獨自坐在清幽靜謐的竹林裡。竹葉沙沙,清風徐徐,周遭的一切都讓我感到那麼閒適愜意。暢快之餘,我不由地一邊盡興彈琴一邊伴著節奏放聲長嘯。那高亢快意的嘯聲琴聲,在澄淨空明的竹林裡久久迴盪而無人侵擾,我唯一的知音,便是中天裡那一輪皎潔的明月。

    王維是唐代少有的集文學、繪畫,音樂等才能於一體的多才多藝的詩人。同樣是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因為他更具備了高超的繪畫藝術修養,精妙的音樂藝術氣質,而這兩種元素一旦融入到詩歌創作,便必然決定了王詩音韻和諧、詩畫並存的獨特之美。

    詩作起句“獨坐幽篁裡”一個“獨”字便乾淨利落地交代了詩人超然出塵,清高雅逸的隱者情懷,這樣幽雅靜謐的環境裡,詩人自然可以隨心所欲,至此便為下句做好了鋪墊;接下來的承句便自然交代了心緒自由的詩人是在“彈琴復長嘯”,雅趣橫生的詩人,彈琴尚可理解,那麼長嘯就真真把詩人心底的快意表達得淋漓盡致了!試想此時清風徐來,風過竹響,悠悠的琴聲,嘹亮的長嘯,該是多麼暢快愜意呀,而這種人與物會、情與境合的美妙由誰來欣賞呢?轉句的“深林人不知”自然做好了過渡,使承句與合句的勾連自然對接:明月來相照。明月的清輝如應約一般,來傾聽詩人的心聲、充當詩人的知音,此時沙沙的竹響,悠揚的琴聲,澄澈的月華……便如一幅美妙的畫卷般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令人不由心曠神怡、遐想連翩……你能想象這種集聲、韻、畫、意於一體的美妙意境僅僅是由區區20個字營造出來的嗎?詩人筆法的巧妙與精煉真是已臻絕境!每每吟誦王維的詩句,必然要挑一個安靜的處所,再放下心中所有的繁雜,去靜靜品味,你自然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那個高貴瀟逸的靈魂曾經多麼閒適自在!那不正是我們今天被高壓力快節奏生活逼得無所適從時,要苦苦尋求的世外桃源式的悠閒生活嗎?

  • 4 # 夢酣三天

    王維的《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用的是仄韻詩,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對】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對】

    《竹裡館》當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因為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本首詩首句不押韻,詩中多處失律,只能算首古風,並不是規矩的絕句,這也是王維晚年詩作的特點,不再拘泥於外事外物,隨心隨性,追求本真。

    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裡,彈琴又長嘯,林子幽深,沒有人知道,更沒有知音,只有明月來照。

    蘇軾有云,味摩潔詩,詩中有畫。但這首詩,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甚至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沒有警句。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

    彈琴長嘯,讓人想起魏晉風流,嵇康的絕響廣陵散,孫登與阮籍嵇康之間的長嘯溝通,但他們何其幸運。而作者只有一個人,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筆。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中王維被俘為官一直被人攻訐,此事給他本人的心理也帶來更復雜的糾結,所以,本就信佛的作者在禪意的理解中越走越遠,作者寫詩,也在追求一種恬淡平和,在平和中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 5 # 0過去現在未來0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原詩及其大意

    竹裡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其大意是:我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裡,非常閒適愜意,時而彈琴自娛,時而吟嘯歌唱。深林裡非常安靜幽遠,人跡罕至,沒有人知道,只有那掛在高空的明月透過竹林映照在我身上。

    二、王維其人及其文學成就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今山西運城人,字摩詰,為中國盛唐時著名詩人。他家境較好,少年聰慧,於詩書字畫和音樂無所不精。三十歲考中狀元,前期為官還算亨通,後安史之亂被脅迫擔任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罰擔任了一小官,後來又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四十多歲前尚思進取,想幹一番事業,後漸消沉,潛心學老莊拜神佛。

    在文學上成就很高,精通詩書畫和音樂,尤以詩著名,而詩更擅五言,多描寫田園山水,也有不少邊塞詩。他的詩、畫和音樂成就歷來評價很高,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著作,現存世詩有400餘首,《相思》和《山居秋暝》等是其重要代表作。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三、寫作背景

    王維年輕時就研究易經,信奉佛教,思想上比較自由灑脫。當時他的名氣比較大,前期仕途還比較順利,過著處尊養優、半官半隱的生活。在安史之亂時被迫擔任偽職,一直受人詬病和攻擊,不是他弟弟舍官保他差點被殺。此事一直困撓著他,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此詩就是在這兒做的。共做了組詩20首,此為第17首。

    四、具體賞析

    獨坐幽篁裡。我一個人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無比的愜意,無比的自由,真是感覺到輕鬆隨意啊。作者隱居在輞川,本來就是人跡罕至、環境優美的地方,但是總歸有幾個家人或者僕人吧。現在他操一把古琴坐在一片茂密的竹林裡,不讓任何人打擾,幽然自得。“獨”是作者獨自一個人,既清靜又孤獨;“篁”就是竹子;“幽”是幽靜、幽深的意思,也有濃而密的意思,因為人跡罕至,不為人所砍伐修剪,才會保持原生態啊。

    彈琴復長嘯。我時而彈著古琴,陶醉在這優美的旋律裡,興之所至時又放歌長嘯,旁若無人,好像這個世界就我一個人,這片深林就是我的。古代文人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琴棋書畫樣樣皆通,不會彈琴就算不上一個文化人,就算不上一名雅士。所以無論是高興還是憂愁,一番心事都付於琴。“長嘯”一般是描寫隱士或高人的一種常用手段,在這裡既說明了王維興之所至時歌詠長嘯,也間接說明了他處於隱居狀態,並且對於隱居生活還是比較享受的,而且小有所成的。

    深林人不知。我在這兒又是彈琴,又是長嘯的,但是這兒是沒有什麼人煙的,處在深山老林裡,沒有人聽得到呢,也沒有人知道我在這兒幹什麼呢。這一句是對前面狀態的一個小結,“深林”對“幽篁”是一個呼應,“人不知”對“獨”也是一個呼應。在物質層面上這兒就我一個人;在精神層面上沒有人理解我,沒有人是我知音。

    明月來相照。只有那明月透過密林,那朗朗清暉照射在我身上。“明月”說明時間已經到了晚上,他一個人自娛自樂時間之久,至少是下午開始獨坐的吧,現在到了晚上了,要不是他怡然自得,怎麼能呆這麼久呢。明月照深林,這是一幅多麼寧靜和諧的山居圖啊,就算沒有人理解我也無所謂,你看那明月透過雲層,透過密林來看望我了啊。在這裡,作者感覺到他已經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和清風明月融合在一起,是那麼的高雅脫俗,不為世事所擾,不為聲名所累,我自清靜無為。

    這是一首五言古風,在王維所處的時代,格律詩已逐漸成熟,並且他的其他作品也基本是以格律詩為主。而此詩為古風,說明了王維在思想上已經隨性隨意,不想為格律和清規所累,興之所至,自由揮灑。他這首詩的妙只有結合他的成就、他的際遇、他的心境與所處的環境來分析才能看出是一首好詩。否則,如果是現代任何人所作,不被詬病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取經四人組是如何在唐僧的帶領下取得真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