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白熊返利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為王莽所滅,東漢被曹丕所滅。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公元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王莽亂政而亡,劉秀建立東漢,東漢末分三國,司馬家族統一三國,漢朝應該是司馬昭所滅。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東漢宣佈滅亡,中國歷史又進入了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東漢歷12帝,共195年。

  • 2 # 路之意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被王莽篡漢,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是曹丕篡漢。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先說漢朝

    漢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劉邦打敗了勁敵項羽,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朝是一個重要的朝代,它使中華帝國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繁榮時期,西漢的二百餘年間,在中國持續了近兩千年的專制政治制度得以確立。而“漢族”這一稱謂也與西漢政權對天下政治形勢的基本確定有關。漢高祖劉邦在位時,與異姓封王的矛盾不斷加劇,劉邦先後翦除了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並殺白馬立誓,異姓不準封王。劉邦死後不久,呂后篡奪政權,重用呂氏親族。後在周勃、陳平等人的努力下剷除呂氏,恢復了劉氏江山。景帝在位時,劉濞等同姓王不服從中央集權,發動了“七國之亂”。漢景帝平定了叛亂,漢朝的中央政權才鞏固下來,國家逐漸走向了安定和繁榮,出現了所謂的“文景之治”

    再說西漢

    景帝之後的漢武帝,是漢朝最有作為的君主,但由於其一生與匈奴作戰,並由此引發了朝廷內部持不同意見的政治派別的爭鬥,終使西漢政權由極盛轉向衰敗。後來雖然有“宣帝中興”的努力,但必竟元氣大傷,無法恢復到武帝之前的盛世。從昭帝、宣帝時代出現的外戚專權的風氣最終發展為王莽獨掌朝政,建立“新朝”。至此西漢統制結束。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公元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

    再說東漢

    王莽託古改制不合時宜,結果大規模農民起義暴發。公元25年夏,劉氏宗室劉秀正式稱帝,重新建立起漢朝的統制,建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王朝的建立得力於豪強地主,劉秀對他們採取了在政治上限制,經濟上優待的政策。不過劉秀多次下詔釋放官私奴婢,限制奴婢主暴虐,並下詔檢查墾田與戶口實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西漢後期土地兼併的問題和奴隸問題。他還加強中央集權,調整經濟政策,發展生產,與民休養,對國力的恢復有積極作用。

    漢明帝、漢章帝都繼承了劉秀的做法,繼續推動東漢經濟的發展。東漢的科學技術、文化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改進了造紙術,等等。為加強思想統治,東漢王朝大力提倡儒學。另外,道教發展起來,佛教也開始傳入中國,並得到統治者的提倡。從漢和帝開始,東漢基本上都是幼年皇帝即位,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政權。正是這兩股勢力的鬥爭,使東漢王朝日益衰敗下去。到漢恆帝,漢靈帝時期,腐朽程度達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使人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了。

    184年,張角帶領的省事浩大的黃金起義爆發,給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擊。繼而發生董卓之亂,漢獻帝成為名付其實的傀儡,東漢名存實亡。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至此歷12帝共195年的東漢王朝滅亡。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號的漢獻帝劉協被迫將象徵皇位的璽綬詔冊冊奉交曹丕,宣佈退位。曹丕照例三讓之後於同月二十九日升壇受禪,登上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

  • 3 # 態度歷史觀

    西漢被王莽篡漢,而東漢是曹丕篡漢。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漢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

    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 4 # 半山堂中鰥孤客

    題目應該是西漢與東漢分別是被誰推翻。西漢是被王莽打敗的,(王莽篡漢)有首無名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年身先死,一身真偽有誰知。”其中的王莽就是推翻西漢建立“新”朝的王莽。東漢經歷三國之後被曹操的兒子曹丕推翻,建立魏朝。

  • 5 # 瘸哥說史

    漢朝的滅亡就是外戚與宦官專權導致的的。西漢就是王莽篡權。我們就來說一說東漢末年這些事吧。漢章帝死,和帝(十歲)繼位,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總攬大權,是事實上的漢皇帝了。竇家大批徒黨都得到升遷,最小的也是個縣令。竇家又養了大批死士,迫害正直不肯附於的人,引起朝野上下不滿。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將竇憲及其徒黨悉數下獄治罪。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雞犬升天參與朝政。史東漢政治更進入更黑暗的時期。和帝駕崩,安帝繼位,皇太后鄧氏輔政,鄧氏家族開始執掌實權了。鄧騭、鄧悝、鄧弘、鄧閭皆為列侯。在大封外戚的同時,鄧太后從竇家的失敗裡取得了一些經驗,採用外戚與宦官並用的形式,形成不上不下,不偏不重的制衡關係。因此,安帝的朝堂上,充斥了心理畸形變態的外戚和宦官。他們關注的不是如何把天下治理好,不是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不是扶正將傾之大廈,而是皇帝的臉色[1] ,賄賂的數量和怎樣享受、怎樣魚肉百姓,等等。安帝時,太子因閻皇后進讒言,被貶為濟陰王。安帝死,閻皇后就和其兄閻顯商議,擁立幼小的北鄉侯為少帝,閻太后臨朝,閻顯輔政,盡殺安帝寵信的宦官。可惜好景不長,少帝病死,宦官孫程等19人發動宮廷政變,殺掉閻顯及其同黨,擁立濟陰王為順帝。孫程等人因為擁立有功而相繼被封為侯,宦官勢力又大進一步加強了。更可笑的是當時有人把他們比喻為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彭越,

    陽嘉四年(135年),漢順帝任命皇后的父親梁商為大將軍執政。梁商死後,其子梁冀繼任大將軍執政。梁冀,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無才無德的紈絝子弟,卻世襲了大將軍的高位,這又比西漢末年王氏家族的專權好到哪裡去呢?三年後,順帝死,年僅兩歲的衝帝繼位,於是梁太后臨朝聽政,其兄梁冀掌握實權。一年後,衝帝死,梁太后和梁冀又迎立年僅八歲的質帝,梁氏仍然把持朝政。八歲的質帝,年幼而聰明,他已經認出梁冀是一個"跋扈將軍"。不到一年,質帝就一命嗚呼了。當然,這是"跋扈將軍"所精心導演的一場把戲。接著,梁太后和梁冀又擁立他們正準備選為妹夫的蠡吾侯,是為桓帝。桓帝繼位後,就娶了梁冀的另一個妹妹為皇后[2] 。

    梁冀權勢熏天,遠在桓帝之上。外官任職考述,都要先到梁家求見謝恩,然後才敢去官衙報到。吳樹任縣令時,曾拒絕梁冀的囑託,秉公執法,誅殺了轄境內貪財害民的梁氏賓客。梁冀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機會終於來了。吳樹升任荊州刺史,赴任前到梁府辭行時,梁冀竟然用毒酒款待,如此膽大妄為。使得他一出門就死在了車上。梁冀在政治上無法無天,在生活上奢華無度。各地貢獻皇帝的珍異貢品,上等的都先送到梁府,其次的才給皇帝享用。他大肆修建豪宅,像皇宮一樣富麗堂皇,又在都城附近開闢獵場,逶迤千里。在河南城西邊設定兔苑養兔,周圍綿延數十里,徵發吏役修建了幾年才得以完成。在他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裡,梁氏一門前後有七人封侯,婦女七人封君,二人出任大將軍執政,三位皇后,六位貴人,把外戚專權能用的資源全部都用上了。

    150年,梁太后病重,不久死去;159年,梁皇后一命嗚呼,這預示著梁冀的末日已為期不遠。漢桓帝把握時機,利用上廁所之際悄悄與宦官唐衡商議,尋求顛覆梁氏家族之策。不久,漢桓帝和宦官單超、徐璜、具瑗等五人聯手,共同剷除了梁冀和梁氏徒黨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數十人,斥逐次等徒黨三百餘人,朝官幾乎空了。沒收了梁冀及其徒黨的家產,變賣所得,竟相當於東漢政府半年的租稅收入。誅殺了梁冀,單超等五人自然成為有功之臣,他們獲得多方讚譽,得到各種各樣的獎賞。單超被封為新豐侯,徐璜等四人也都封侯,各食邑萬戶,侯覽、趙忠等八人被封為鄉侯,他們的宗族親戚被分派到各地做官。這些人開始在地方又開始繼承了梁冀之前的行徑。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侯覽的哥哥侯參出任益州刺史時,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對轄區內家財富足的人誣陷罪名,抓來殺掉,然後沒收其財產,裝入自己的腰包。這些做法,遭到太尉楊秉的彈劾,在被押送到京城的途中,畏罪自殺。

    宦官和外戚把持著選拔官吏的大權,他們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士人做官的門路。當時,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當選才學優秀的卻沒有文化,當選品德高尚的竟不供養父母,當選清貧純潔的反比汙泥穢濁,當選勇猛有帥才的竟膽小如雞。在外戚、宦官的腐朽黑暗統治下,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東漢王朝瀕臨危境,一些有識之士深為憂慮。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前途同樣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對當時的政局提出尖銳的批評,對不畏權勢憂國憂民的官紳則加以表揚,士人階層逐漸形成"清議"之風--太學生及名士們透過清議表達他們關心社會、參與政治的熱情在反宦官專權的鬥爭中,一批不畏強暴的正直官吏利用手中的權力,直接懲治不法的宦官權貴,李膺、陳蕃、王暢等"黨人"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評議朝政,褒貶人物,公卿大夫竭力接待士人,希望免受惡評,州郡都有官學,太學生與州郡學生互通聲氣,形成一個全國範圍的政治團體。宦官和他的徒黨無論在宮內或在地方做官,都遭到猛烈的攻擊。桓帝初年,司隸校尉李膺親自帶人到大宦官張讓的家中搜查,把他的兄弟、罪大惡極的張朔抓獲,繩之以法。李膺等正直官吏對宦官勢力的打擊,遭遇宦官集團的瘋狂反撲,官僚士大夫、太學生與宦官集團的矛盾迅速激化,並最終釀成"黨錮之禍,黃巾起義

    黃巾大起義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有準備的農民起義,這是它與秦末農民起義最大的不同。起義的另一鮮明特點就是利用宗教--太平道發動組織群眾。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支,大約產生在東漢中期。從現存的《太平經》的內容看,太平道主要宣揚宗教唯心主義思想和階級調和理論,中間還夾雜了一些陰陽五行思想和巫術雜語。這些都對封建統治有利,因而傳播太平道被統治者認為是合法的。不過,太平道中也有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它所宣揚平等觀念和對封建統治者無限制橫徵暴斂的指責,對勞動人民表示了一定的同情,這使得在無邊苦海中飽受煎熬的農民得到了一些精神安慰和寄託。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張角,就是巧妙地利用太平道中的積極思想成分,發動組織群眾,從而促成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諸侯逐鹿

    189年,漢靈帝死後,其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何太后與其兄何進掌權。此時,宦官的勢力仍然很大,尤其是擔任上軍都尉的宦官蹇碩控制著朝廷重兵,其權勢在何進之上。何進非常憎恨宦官,在中軍都尉袁紹的幫助下,除掉了蹇碩。趁此時機,他還想誅殺所有的宦官。宦官為了自保誅殺何進等人,聽到這個訊息,袁紹立即率領軍隊攻進皇宮,將兩千餘名宦官,殺得一個不留。後來董卓引兵到洛陽,逐走袁紹,廢少帝,殺何太后,立漢獻帝[3] 。

    東漢中期以來禍國殃民的外戚與宦官的鬥爭,雖然以雙方的同歸於盡告一段落,但東漢的象徵中央集權的朝廷實際上已經消滅,豪強們便公開進行著瘋狂的武裝混戰,割據一方,黑暗的東漢後期開始轉入了社會空前大破壞的分裂期董卓被殺,三分天下戰亂不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舌頭潰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