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頭痛治宜疏通太陽經脈。穴位選取天柱、後溪、崑崙、玉枕、束骨。
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針刺過深,通常深度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陽明頭痛治宜疏通陽明經脈。穴位選取上星、陽白、印堂、攢竹、合谷、解溪。
上星沿皮向後刺入0.5-1寸,陽白用提捏進針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3、少陽頭痛治宜疏通少陽經脈。穴位選取風池、率谷、外關、陽陵泉。
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針刺,刺入深度為1寸左右,俠溪直刺0.3-0.5寸,陰陵泉直刺1-2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4、厥陰頭痛治宜疏通厥陰經脈。穴位選取百會、四神聰、太沖、肝俞、前頂。
四神聰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會穴,深度為0.3-0.5寸,前頂沿皮刺0.5-1寸,太沖直刺0.3-0.5寸。針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厥陰頭痛的用藥與配伍 ,要考慮以下 3點 :1肝臟氣血經絡的生理病理特徵 (肝臟的生理特點是體陰而用陽 ) ;2厥陰氣化的生理病理特徵 (厥陰的氣化特點是陰盡陽生、寒溫相兼、虛實夾雜 ) ;3肝膽內寓相火 ,誠如《傷寒來蘇集》所說 :“以相火寄於肝經 ,外雖寒而藏不寒。”“若風寒燥溼之邪 ,一入其境 ,悉化為熱 ,即是壯火。”頭位一身之巔 ,清竅所寄 ,最易為火熱所蒸擾 (吳茱萸湯寒厥頭痛少見 )。1 厥陰頭痛常用藥菊花乘秋金肅令盛開 ,最喜風為之疏蕩、溼為之滋養 ,所以菊花既能肅降清疏 ,又兼柔潤養陰之功 ,疏散兼能清降 ,涼潤兼利血氣。菊花既調肝用 ,又養肝體 ,肝氣易鬱 ,肝血易滯 ,此物能利能疏 ;肝陽易亢 ,肝氣易逆 ,此物能清能降。所以 ,冉雪峰《大同藥物學》贊菊花“其入藥也 ,能肩重任 ,非同處士虛聲”;《本草蒙筌》載“驅頭風止頭痛暈眩 ,清頭腦第一”;丁甘仁制肝陽類治法有祛風清宣法、養血柔肝法、養陰柔肝法、養陰潛陽法、清上實下法 ,諸法中皆用菊花 ;清代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中 ,補肝氣、熄風和陽、培土寧風皆用菊花。天麻以其甘緩質潤之性可以滋補肝陰之虧 ,又以其質重沉降之力平抑肝氣。
1、太陽頭痛治宜疏通太陽經脈。穴位選取天柱、後溪、崑崙、玉枕、束骨。
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針刺過深,通常深度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陽明頭痛治宜疏通陽明經脈。穴位選取上星、陽白、印堂、攢竹、合谷、解溪。
上星沿皮向後刺入0.5-1寸,陽白用提捏進針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3、少陽頭痛治宜疏通少陽經脈。穴位選取風池、率谷、外關、陽陵泉。
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針刺,刺入深度為1寸左右,俠溪直刺0.3-0.5寸,陰陵泉直刺1-2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4、厥陰頭痛治宜疏通厥陰經脈。穴位選取百會、四神聰、太沖、肝俞、前頂。
四神聰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會穴,深度為0.3-0.5寸,前頂沿皮刺0.5-1寸,太沖直刺0.3-0.5寸。針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厥陰頭痛的用藥與配伍 ,要考慮以下 3點 :1肝臟氣血經絡的生理病理特徵 (肝臟的生理特點是體陰而用陽 ) ;2厥陰氣化的生理病理特徵 (厥陰的氣化特點是陰盡陽生、寒溫相兼、虛實夾雜 ) ;3肝膽內寓相火 ,誠如《傷寒來蘇集》所說 :“以相火寄於肝經 ,外雖寒而藏不寒。”“若風寒燥溼之邪 ,一入其境 ,悉化為熱 ,即是壯火。”頭位一身之巔 ,清竅所寄 ,最易為火熱所蒸擾 (吳茱萸湯寒厥頭痛少見 )。1 厥陰頭痛常用藥菊花乘秋金肅令盛開 ,最喜風為之疏蕩、溼為之滋養 ,所以菊花既能肅降清疏 ,又兼柔潤養陰之功 ,疏散兼能清降 ,涼潤兼利血氣。菊花既調肝用 ,又養肝體 ,肝氣易鬱 ,肝血易滯 ,此物能利能疏 ;肝陽易亢 ,肝氣易逆 ,此物能清能降。所以 ,冉雪峰《大同藥物學》贊菊花“其入藥也 ,能肩重任 ,非同處士虛聲”;《本草蒙筌》載“驅頭風止頭痛暈眩 ,清頭腦第一”;丁甘仁制肝陽類治法有祛風清宣法、養血柔肝法、養陰柔肝法、養陰潛陽法、清上實下法 ,諸法中皆用菊花 ;清代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中 ,補肝氣、熄風和陽、培土寧風皆用菊花。天麻以其甘緩質潤之性可以滋補肝陰之虧 ,又以其質重沉降之力平抑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