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能小精靈
-
2 # 清照影
《水滸傳》中"遇洪而開“有三層含義:
一是"天災人禍"。洪太尉上龍虎山本是請天師讓災的,後面卻引出更大的人禍,這人禍主要在朝堂,尤為林沖的命運最為典型。
二是“洪水猛獸"。洪水一開,猛獸盡出,造成國家動盪和蒼生疾苦。
三是"洪水相連"。“洪"引出水,引出水泊梁山,引出《水滸》波瀾壯闊的故事。
-
3 # 禁街虎1
沒那麼複雜,就是姓洪之人開啟。書中說梁山108人上應108星宿,也是108妖魔,被鎮在伏魔殿中出不來。如果沒有人開啟封印,這些妖魔無法投胎轉世,也就沒有108將。
要想梁山聚義,就得把這些妖魔放出來,別人都遵守警告,不敢開啟伏魔殿,只有洪太尉比較嘚瑟,非得執意開啟,這才有了梁山上的一派熱鬧景象。
估計別人是不會那麼偏執,非要開啟大殿。而洪太尉是最合適人選吧?
-
4 # 雨樹果
道教最講究機緣,鎮鎖的魔鬼們遇到洪信,是一種機緣巧合,魔鬼們可以撞開桎梏,橫行於世了,即有遇洪而開。從文學角度講,是作者的一種表現手法,無需過度探究。
-
5 # 普存孝
謝謝邀請!我冒昧推測,當初祖師在收伏108個妖魔時,把它們鎮壓在伏魔殿時就已經算出將來妖魔還有出世之日,並且是“遇洪而開",這個“洪"指的就是洪信,為什麼不直接寫明就是洪信呢?因為天機不可洩露,天機一旦在人間洩露會引起諸多麻煩事件,所以,只能很隱蔽地籠籠統統地說一個“洪"字,姓洪的、名字帶洪的人多了,天知道是哪一個、是哪個時代之人?於是乎,知者自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時機一到,自有機緣巧合之人來開啟。
也是妖魔合當投胎轉世,其他人用盡力氣動不了的青石板和封印,只有洪太尉輕輕用力就開啟,108個妖魔沖天而出,伏魔殿屋頂沖垮一角,妖魔四散投胎而去,驚得洪太尉目瞪口呆,半晌回過神來,分咐下人及所有道士,今日之事任何人不得走漏半點風聲,透漏一個字,否則所有人都得死。然後慌忙收拾行裝回京覆命,對伏魔殿之事隻字不提。
後來也就有了108將革心洗面、行俠仗義之事,在人間功德園滿,修成正果,被上天冊封為36天罡星,72地煞星。
-
6 # 萬里長空夜未央
這一題,一半謎底就在謎面上。
眾人一齊都到殿內,黑暗暗不見一物。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著,將來打一照時,四邊並無一物,只中央一個石碑,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大半陷在泥裡。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 ,人皆不識;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二來宋朝必顯忠良,三來湊巧遇著洪信,豈不是天數?遇洪而開,第一層意思是指太尉洪信開啟封印洪太尉看了這四個字,大喜,便對真人說道:“你等阻當我,卻怎地數百年前已註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看,卻何妨。我想這個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洪太尉在書中的言行舉止輕浮,絲毫沒有朝廷使者的樣子。他的形象,代表著小說中當時朝綱的腐敗昏聵;他的一聲令下,昭示著108天罡地煞的出現,動盪的開始。
只見穴內刮喇喇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嶽撼山崩。 錢塘江上,潮頭浪擁出海門來; 泰華山頭,巨靈神一噼山峰碎。 共工奮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 力士施威,飛鎚擊碎了始皇輦。 一風撼折千竿竹,十萬軍中半夜雷。那一聲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裡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衝到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第二層意思,“洪”字的含義《說文》:洪,洚水也。引《孟子.告子下》“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因此除了暗示洪太尉的姓氏外,“洪”字還代表了水的逆流。
何為逆?
反也!
最後是彩蛋:神秘的封印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灌鑄,誰知裡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只聽聞。”大唐洞玄國師,指的是張諶
張諶,字子堅,通儒,精於草隸,博學當時,且好道,能辟穀。唐會昌辛酉年,唐武宗召見,賜傳籙壇字額曰:“真仙觀”,將命官,辭歸不受。鹹通中(860年11月-874年11月),唐懿宗命建金籙大醮,賜金帛還山。一日,大醉而化,年一百餘歲。元至正十三年贈“衝玄洞真孚德真君”。張諶是第20代張天師,他活了100多歲,並曾在唐懿宗的鹹通年間得到賞賜;而緊隨其後的歷史重大事件就是唐代的黃巢起義(乾符二年(875年)至中和四年(884年)),所以,也曾有人認為108將就是百餘年前(嘉祐三年是1058年)被封印的黃巢等為禍世間的魔星(但是時間有點對不上)。
-
7 # 綠野萍蹤01
“遇洪而開”是《水滸傳》的核心隱秘,是開啟全書機密的總鑰匙。搞清楚這四個字,意味著看到了“真水滸”。這個提問很高階,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講個人獨特的讀書心得。
赤腳大仙親手釀造了一場瘟疫大宋仁宗朝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奉旨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張天師到東京汴梁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瘟疫。這是北宋仁宗嘉佑三年三月間的事情。於是,有觀點認為,《水滸傳》的故事是從宋仁宗這裡開始的,前後跨越了六十餘年。
其實,施耐庵的《水滸傳》故事從北宋開國時就開始了。現在的通行本刪掉了一大段內容,這部分內容中,著重介紹了兩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宋仁宗找禎。施耐庵說,趙匡胤是道教雷部大仙下凡,屬於道家最高權利部門的空降幹部。因而,天下是太平的盛世。而趙禎則是赤腳大仙下凡,是道家的散仙,大概是個體制外的遊方道士。兩個品級差了太多的道家上仙,對於大宋而言,完全就是兩重天地。
嘉佑三年(公元(1058),王安石出任度支通判,掌握朝廷財政大權。這一年,王安石上萬言書,開啟了“熙寧新法(史稱王安石變法)”。熙寧新法實施後,招致以司馬光為代表的大臣強烈反對,朝廷形成變法新黨、反對變法舊黨的黨爭。
史家認為,北宋亡國的禍根之一,就是愈演愈烈的黨爭。施耐庵早就持此觀點,因而,把“熙寧新法”的發軔之年形象的比喻為妖魔出籠,禍害大宋。那麼,為什麼又偏偏是“洪”太尉放出了妖魔呢?
洪太尉的多重隱喻洪信其人並不見諸史冊,是個虛構的人物。既然是虛構,那就可以是張太尉、劉太尉,以及任何姓氏的太尉。而施耐庵偏偏選定洪太尉,則是大有深意的。
施耐庵把妖魔出籠的時間鎖定在嘉佑三年,以故事本身而言,洪太尉首先隱射的就是王安石。在這一年,王安石提出變法,意味著“妖魔”被放了出來。張天師做了道場後,瘟疫被祈禳,則是表明在仁宗朝變法沒能實施,大宋的道家氣象還是得以保留,道家散仙赤腳大仙畢竟還是名副其實的道家神仙。
在這一回書中,有一個很奇怪的人物出場,就是已經去世六年的范仲淹。正是范仲淹提議,仁宗才下詔派洪信去龍虎山宣請張天師的。為什麼要把死去的范文正公招魂到嘉佑三年呢?因為,范仲淹曾經主持“慶曆新政”,也是一個改革家。
在范仲淹之前,還有趙哲、文彥博兩個大臣建議,以撫卹百姓來消除瘟疫。這兩個人中,文彥博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是一個十足的守舊派。此人活了九十歲,王安石變法時,也加入到舊黨行列,非常激烈的反對變法。
在嘉佑三年這個時間節點上,以一個改革家和一個保守者來隱喻後來的黨爭之禍,施耐庵認為,他們都是放出妖魔之人。所以,《水滸傳》中無好人。施耐庵並沒有抨擊變法,而是把矛頭對準了因變法而導致的黨爭。
所以,宋仁宗、王安石、范仲淹、文彥博,等等,出現在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紫宸殿上的所有人,都是“洪太尉”。而紫宸殿,其實就是伏魔大殿。
此事與九天玄女有關九天玄女傳授給宋江的天書,施耐庵詳細介紹了它的規格:長五寸,闊三寸,厚三寸。在傳授天書之前,九天玄女賞賜給宋江三杯仙酒,三枚仙棗。把這一串數字連起來,就是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
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仙,因為體制外的散仙宋仁宗放走了妖魔,道家高層便要來收伏這些妖魔。但是,道家又不親自出手,想出了以魔伏魔的招式,從妖魔中找一個人來“替天行道”。
但是,大宋王朝因為失道太久,腐敗不堪,九天玄女廟早已失修而塵土飛揚。道也挽救不了北宋的滅亡,九天玄女不過是盡點道家最高階神的職責罷了,而把主要責任一股腦的推給了宋江。
儘管找到了“替天行道”之人,但是,九天玄女知道結局無法挽回。因而,當宋江即將走出九天玄女大殿之時,兩個青衣使女給宋江提前模擬了北宋滅亡的最後一幕。這一幕就是“二龍戲珠”,隱喻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在金國即將大舉進攻之前,相互推卸責任,宋徽宗先讓位,後南渡,企圖與童貫、蔡攸等人到鎮江復辟。宋江看到這一幕,正不知何意,便被使女推下了池子。這便是宋江最終的結局:死於北宋亡國之年的帝爭。
由黨爭上升為帝爭,這就是施耐庵《水滸傳》的貫穿思路,也是《水滸傳》的核心所在。作者以大宋宣和年間的宋江三十六人作亂的故事,隱含了自己的創作思想。
洪信暗喻朱元璋貫華堂本《水滸傳》講誤走妖魔的故事,這一回是“楔子”。洪信放走妖魔後,便“楔出”七十個講梁山故事的回目。而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才是梁山故事的真正開篇。
故事一開篇,作者就告訴我們,歷史已經進展到嘉佑三年的六十年以後,妖魔即將出現了。而領銜妖魔出場的,卻是一個不文不武,於梁山故事沒有多大作用的小人物:神機軍師朱武。
這個人物在續書《徵四寇》中很牛逼,但在《水滸傳》中卻百無一能,除了苦肉計、搬救兵兩招而外,根本就沒有任何智謀,施耐庵說“神機”當另有所指。
我們把朱武的名字分開,當中加一個“洪”字,就是“朱洪武”,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施耐庵詛咒大明王朝洪太尉在放走妖魔前,在龍虎山上遇到了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正是這二人與朱武一併出場,很巧妙的照應了放走妖魔的故事。所以,洪太尉有朱武的隱喻,這就是朱武“神機”的含義。而陳達、楊春直接暗喻朱元璋最得力的兩員大將徐達、常遇春。
施耐庵參加過張士誠的起義,張士誠手下大將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至交,有人說,還是施耐庵的表兄弟。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攻打張士誠。這年九月,張士誠兵敗被擒,不久就自縊身亡了。
雖然施耐庵不贊同張士誠的一些主張,但畢竟有過君臣的情分,加之與卞元亨交厚,對朱元璋的不滿,便把以洪信加朱武來譏諷朱元璋。同時,張天師出場時騎著一頭牛,這也是暗諷朱元璋一個放牛娃竟然得了天下。
據考證,施耐庵並非死於大明洪武三年,而是更後大約二十多年時間。期間,親眼目睹了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以內閣取而代之。內閣則是明朝黨爭之禍的發端,與北宋王朝一樣,朱洪武把朝廷帶入了導致大明滅亡的黨爭泥淖之中。
因而,施耐庵在“楔子”中借用洪太尉,詛咒大明王朝必出妖孽。施耐庵一語成讖,大明王朝衰敗於黨爭,最終也與宋王朝一樣,被少數民族政權所取代。
《水滸傳》水很深,讀到這一層,才真正理解,這樣的著作才配得上四大名著的稱號。
回覆列表
《水滸傳》流傳至今有多個版本,每個版本的篇幅和回數都不同。儘管版本不一樣,有一處卻是一樣的,一回的回目:“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這個洪太尉到底是何人?他是水滸傳中宋仁宗的殿前太尉,名洪信,在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的開頭出現,之後就消失不見,洪太尉可是書中的重要人物,正是他開啟龍虎山伏魔殿,掘開鎮壓魔君的青石板,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引出了之後的梁山好漢聚義。
書中在說到洪太尉放走妖魔時,鎮壓魔王的石碑上寫著“遇洪而開”四個字,所以才讓人掘開。“遇洪而開”到底是什麼意思?
遇洪而開,個人感覺是有兩層意思。洪表面上是洪太尉的姓氏,另一層是指水泊。表面上是洪太尉開碣石,另一層是108好漢開啟了梁山聚義。碣石正面刻的天書符籙,偏偏背後用了四個易識大字“遇洪而開”。要不是這樣恐怕洪太尉就不會倔開碣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