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劇患者
-
2 # 想成為醫生的偽博士
我來回答下關於這個問題吧。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最後的南天門戰役中,日軍挖空了整個山體,在山的另一側修建反斜面攻勢,給國軍造成了很大的進攻阻礙。那麼究竟什麼是反斜面工事?
反斜面的定義其實所謂反斜面工事是和斜面工事相對的概念,指工事是面向山坡而建,而不是背向山坡,所以很難被敵人發現,可以很好的起到隱蔽的作用。
反斜面的軍事意義反斜面的軍事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隱蔽性強,很難被地方偵查,同時便於隱蔽,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工事難以被攻擊,因為是逆山坡而建,無論是空中轟炸還是陸地炮擊,都很難打到反斜面工事,因此它的穩固性很好,位置上也很容易躲避轟炸,保護了工事的安全性。反斜面有很強的功能性,可以用來截斷對方攻勢,因為直瞄炮火無法攻擊反斜面,而如果你想攻入進出則必會收到反斜面的襲擊。因此反斜面是很有效的陣地防禦工事,對敵方的排除會造成很大的困難。
-
3 # 戰略論
在山地和丘陵地帶戰場上經常會出現反斜面陣地,一般我們把高地面向敵人的一面叫做斜面或者正斜面,而背向敵人的一面就叫做反斜面,在背向敵人的山坡上構築的陣地也就是所謂的反斜面陣地。這種反斜面陣地是非常常見的,許多炮兵陣地都會建立在反斜面上以避免遭到對方炮火的打擊,當然也有將步兵防線構築在反斜面上的,這同樣也是出於避免對方火力打擊的考慮,一般火力處於弱勢的一方經常會採用這種戰術。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據守南天門的日軍便將炮兵陣地設在了反斜面上,並將最後一道步兵防線也設在了反斜面上。這樣的好處就是虞嘯卿的遠端重炮兵和轟炸機群無法有效摧毀這些陣地,進而迫使虞師官兵不得不在沒有優勢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和日軍展開短兵相接的作戰,日軍本就沒有重火力優勢,所以這種戰鬥對於日軍來說是佔便宜了的。另外日軍將炮兵陣地設在反斜面,雖然大大降低遭到虞師炮兵打擊的可能,但是也極大的限制了自己的炮兵射界,無法為正斜面的日軍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按照龍文章的說法,日軍炮兵並不對南天門正面戰場實施打擊,而是集中火力轟擊後面的虞師第二梯隊兵力和封鎖交通運輸通道。
這種反斜面陣地也存在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一旦敵人佔領山坡的最高線,即稜線,將形成居高臨下的作戰態勢,可以輕易的發現反斜面陣地上的兵力調動,甚至直接將直射武器部署到稜線上對反斜面陣地進行直接打擊,後方的遠端曲射火力也可以在稜線觀察點的校正下實施精準的打擊,所以反斜面陣地是無法實施被動的防禦的。其實反斜面陣地更像是一個防炮和防空的掩蔽部,旨在敵人的優勢火力下儲存有生力量,進而在圍繞稜線的爭奪中實施積極果敢的反攻。
日軍之所以將最後的防線設在反斜面上就是企圖和虞師在山坡的稜線附近展開最後的決戰,基本上虞師透過強大的火力掩護攻上山頂後,反斜面的日軍會立刻發起逆襲,和虞師展開近戰,這種情況下由於擔心會誤傷,虞師的重炮兵火力和其他自動直射火力不會進行射擊,這將是一場大規模的白刃戰,這往往意味著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日軍是極為擅長白刃戰的。日軍就是想讓虞嘯卿苦心得來的強大炮兵和空中支援變得毫無用處,戰鬥重新回到原始的近戰,讓虞師在南天門流盡最後一滴血!
-
4 # 紅衛
反斜面工事設定實際並不複雜。就是對付槍炮只能打直線,即直瞄火力打擊。而反斜面工事設定就是利用山地的自然走向設定陣地,背向敵方攻擊方向設定工事陣地,讓敵方槍炮直瞄打擊不到你。一般反斜面陣地設定在敵方攻擊的炮火死角,這樣就使敵方發揮不了重炮打擊的威力,從而有效的保護已方的有生力量不被消滅,伺機反攻的一種戰術陣地設定。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日軍設定的反斜面工事使我方的重炮和轟炸機火力都得不到有效發揮,從而使我軍進攻多次受挫。實際這種戰術一戰時就有,後來我軍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也廣泛運用,沉重的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
5 # 軍武吐槽君
己方佔據一個山頭或者制高點,面向敵人一方的山坡就是正斜面,而背向敵人一側的則為反斜面,反斜面在戰爭中最大的用途就是規避敵人的火力打擊,儲存有生力量並進行有效反擊!對於無後座力炮、坦克炮之類的直射火炮而言,由於彈道過於平直,反斜面就是它們難以企及的存在,而對於榴彈炮和迫擊炮等曲射火炮,雖然彎曲的彈道能夠夠得著大部分反斜面區域,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的火力死角,並且因為反斜面偵查確認困難,無法準確做目標判定,即使轟炸機完全能夠得著,也很難做到有效摧毀。因此在面對火力強大的敵人時,反斜面工事能夠有效的彌補火力劣勢,減少己方傷亡。
如果要攻佔反斜面陣地,最重要的就是佔領山頭的中脊線,也就是所謂的稜線,處於稜線位置,可以對正反兩個斜面陣地都佔據居高臨下的優勢,並且透過觀察定位能夠有效的確定反斜面隱蔽工事和火力點,在這裡設定前沿觀察所可以為後方炮兵提供各種準確的目標座標,指引炮兵一步步修正並摧毀反斜面工事洞口,將敵人堵死在坑道之內,因此在山地爭奪戰中,山脊稜線的爭奪至關重要!(反斜面山脊線)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所描述的南天門之戰(松山戰役)中,日軍竹內聯隊依靠山地地形優勢構築起4道防線,其中兩道位於正斜面,另一道位於反斜面,還有一道以堅固樹堡為核心的第四道防線則處在山後與反斜面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撐。日軍當時由於已經失去和炮兵和火力優勢,因此就希望在龍文章部隊在摧毀佔領正斜面表面陣地之後,從坑道內轉入反斜面進行隱蔽,待國軍衝下山後,利用反斜面工事和山下工事對國軍進行前後夾擊。然而很不幸的是,龍文章最後帶領突擊隊直接將山體坑道爆破,直接突入最後山下樹堡,日軍反斜面陰謀也就此落空。
反斜面作戰的大規模運用應該是太平洋戰爭中的日軍,面對美國強大的工業化部隊和無窮無盡的飛機大炮,日軍在東亞戰場的火力優勢盡失,只能藉助於山體反斜面進行負隅頑抗,儘可能的給美軍最大程度的殺傷。在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中,日軍都充分利用地形構築了各種反斜面工事和完整地下碉堡群,讓美軍付出了近1:1的傷亡,沖繩島一戰,美軍在佔據壓倒性火力優勢的情況下傷亡3萬餘人,成為太平洋戰爭中單次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沖繩島戰役)
而真正將反斜面作戰運用到爐火純青境界的當屬抗美援朝華人民志願軍,其中最經典的戰例莫過於艱苦卓絕的上甘嶺之戰!當時美軍糾集了6萬部隊,動用坦克近170輛,火炮300多門,飛機3000餘架次,對上甘嶺這個僅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傾瀉了近200萬發炮彈,山頭被削平近兩米,但是始終無法前進半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願軍利用山體構築了正反斜面相通,各種暗哨火力點完備的地下坑道工事,這些工事配合志願軍靈活機動的戰術以及敢打敢拼刺的頑強作風,最終成就了上甘嶺的奇蹟!(上甘嶺戰役地形圖)
不過反斜面工事雖然厲害,卻也存在天生的弱點,反斜面陣地佈置的火炮受限於山體遮蔽,射角狹窄,很難對正面進攻的正斜面的敵人進行有效支援,只能延伸射角對遠距離敵人進行壓制。因此從戰爭需求來看,反斜面作戰一般是屬於劣勢被動狀態下的被動防禦,屬於固定陣位的防守作戰,無法有效的進行主動進攻,其次反斜面作戰一旦被敵人圍困,很容易導致缺水斷糧,並最終被活活耗死,因此必須在反斜面洞口部署相應的兵力進行防守防止敵人繞後,間接的削弱了正面陣地的兵力部署。(反斜面炮火受限)
而隨著現代化作戰中強大的鑽地炸彈的應用,反斜面作戰也已經失去了其本來的優勢,面對美軍鑽地能力達60米的MOP炸彈,任何反斜面工事都只不過是窗戶紙而已,一捅就破!時至今日,現代化的反斜面作戰如果沒有完整防空火力的支援,也已經很難獲勝,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依舊是低強度戰爭中一個必須點亮的技能點!(美軍各類鑽地彈鑽地深度)
-
6 # 洛水清風
所謂的反斜面工事是指:對方佔據一個山頭或者制高點,面向敵人一方的山坡就是正斜面,而背向敵人一側的則為反斜面,反斜面在戰爭中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有效規避敵人的火力打擊,儲存有生力量並進行反擊!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所描述的南天門之戰(松山戰役)中,日軍竹內聯隊依靠山地地形優勢構築起4道防線,日軍當時由於已經失去炮兵的火力優勢,因此就希望借反斜面工事做最後垂死掙扎。國軍在付出沉重的傷亡代價後,改變戰術,有龍文章帶領突擊隊直接將山體坑道爆破,將800多名鬼子全部送上西天,鬼子精心構築反斜面工事就這樣灰飛煙滅。
二戰末期,日軍在東亞戰場的火力優勢盡失,面對美軍的狂轟亂炸,只能藉助於山體反斜面進行負隅頑抗,在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中沒少讓美軍吃苦頭。
而真正將反斜面作戰玩成教科書式打法是華人民志願軍。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就是這種打法的經典體現。當時美軍總指揮克拉克計劃兩天時間,以200人的傷亡代價拿下上甘嶺。殊不知,小小的上甘嶺讓不可一世的美軍在此折戟沉沙。
上甘嶺雖小,但戰略位置至關重要,一旦美軍攻克上甘嶺,北韓將無險可守,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就可以長驅直入。志願軍對此高度重視,先後排除秦基偉的15軍,以及李德生12軍輪番作戰。當時,雙方共在上甘嶺地區投入十幾萬兵力。美國更是動用了6萬人,坦克近170輛,火炮300多門,飛機3000餘架次,對上甘嶺這個僅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傾瀉了近200萬發炮彈,轟炸密度和強度超過二戰中的任何的一場戰役。上甘嶺山頭被削平近兩米,戰壕裡都是齊腰身的粉末,隨手抓一把裡面都是彈片。美軍根本不相信,再這樣高強度的火力打擊下,志願軍陣地上還有人能存活。然而,當他們衝上山頭後,看見數不清志願軍如同從地下鑽出來時,嚇得是魂飛魄散。
那麼,英勇志願軍如何能在美軍高密度轟炸下得以儲存有生力量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願軍利用山體構築了正反斜面相通,各種暗哨火力點完備的地下坑道工事,使得志願軍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下將傷亡降到最低。這些坑道寬度能滿足兩個全副武裝的兩個連相向快速透過,以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同時,裡面還修建有彈藥庫、蓄水池、包紮室、廚房等設施。使志願軍能藏的住,跑得起,打的狠。有了這些工事,再加上志願軍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作風,使得美軍在43天的時間裡,付出了2.5萬人傷亡代價,卻始終不能越過上甘嶺一步。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不僅創造了我方傷亡1萬,敵方傷亡2.5萬的輝煌戰績,更讓在板門店叫囂著“讓大炮說話”的美軍代表,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乖乖的在停戰書上簽字。
-
7 # 美好生活需要激情
比方說我們佔領了一座山並且我們在山坡兩面設定陣地,敵人向我們陣地的其中一面進攻,正對敵人的陣地就是正斜面,反之即為反斜面。
反斜面相比正斜面的優點是,敵人的直射火炮無法直接打擊反斜面陣地,並且陣地設定的不易被敵人偵察到,當與敵人戰鬥時,反斜面設定的坑道陣地以及明暗地堡就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就比方說松山戰役,日軍僅僅只有一千多人,但佔據制高點和經營多年的堅固
(在經過上百天的戰鬥後,國軍對松山子高地進行爆破,坑道爆破也是反制反斜面工事的有力手段之一)
陣地,以千人之眾對抗國軍上萬人的進攻,國軍的傷亡比竟然達到了六比一,我們在上甘嶺戰役的坑道戰也是這樣,我們投入數人的兵力就能阻擋敵軍數十人,這就是坑道戰術應用的典範。
那麼如何反制呢,自然是一些特殊武器,比如說二戰美軍裝備的噴火器和巴祖卡火箭
(噴火器)
筒,尤其是噴火器,這可以說是一切坑道或者說地堡和地下工事的剋星,唯一缺點就是射程短,而且容易被敵軍“重點照顧”,噴火器的燃料罐爆炸也是害死了不少美軍士兵,於是就有美軍士兵想出了各種方法,比如說m1加蘭德步槍的槍榴彈曲射坑道和巴祖卡火箭筒直射坑道,我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也被美軍這些武器“照顧”過,但憑藉我們士兵堅韌不拔的意志,最終戰勝了美軍。
(M7槍榴彈,裝在M1加蘭德步槍上)
而且,反斜面戰術也是有一個缺點的,那邊是山體的稜線,這就是反斜面陣地必須保衛的地方,因為一旦被攻破,敵軍可以從山體稜線向正斜面和反斜面同時進攻,所以一般在山體稜線表面,會設定表面陣地,但有時候佈置得是假陣地,這是為了迷惑敵軍並保留我方有生力量。
回覆列表
“反斜面”作為一個軍事地形學的術語,它指在山地攻防戰中,背向進攻方,面向防守方一側的山坡。在作戰中,由於火炮彈道的原因,進攻方支援火力雖然可以做到對正斜面陣地的大範圍覆蓋,而對於防守方的反斜面陣地則往往顯得束手無策。
另外個人覺得《我的團長我的團》無論是在情節上還是在細節上亦或是演員演技上。都絕對是一部現象級的中國產戰爭劇。推薦大家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