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騰君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算權威的記事作品,題主所說的主人翁應該是景帝時的郅都蒼鷹,我覺得在司馬遷的《史記》稱酷吏,是褒義詞,原因有兩點。

    一是郅都是漢初以來難得的一個好官,敢於直諫,嚴明法紀,剛直不阿,連太后的面子也不給,當時的情況是文景兩帝開創的文景之治,正是從漢初的百廢待興復蘇,當朝皇帝需要這樣的官員,這期間匈奴人的離間計外加兇悍的戰鬥力給西漢殺傷不小,靠和親政策維持和平,郅都的出現,幫助漢朝積累了國力。

    二是郅都嚴明法紀的威名遠揚。本來是避風頭的郅都遠離皇宮到雁門關當太守,也是景帝保護他,匈奴人善於收買漢朝官員,但郅都嚴明的法紀令匈奴人找不到空子,所以匈奴人一直不敢南下。

    可惜,後來匈奴人還是利用反間計借竇太后的手除掉了郅都。所以司馬遷在寫這段歷史的時候,大概也是懷著敬佩之情稱他為“酷吏”。這是個人的胡亂猜測。

  • 2 # 魔方歷史觀

    這位歷史人物的名字叫做郅(zhì)都,一位西漢時期的官員,在司馬遷所編撰的《史記》中,並未把郅都這個人物放在普通列傳中,而是放在了“酷吏列傳”之中,那麼這位郅都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司馬遷認為他是酷吏呢?

    郅都的仕途開始於漢文帝時期,當時擔任的官職是郎官,到了漢景帝時期,郅都又成為了中郎將,其實,郅都的這些官職,都是比較常規的官職,那他怎麼就成酷吏了呢?

    這還要從郅都的為人說起,郅都為人是剛正不阿的,執法嚴謹,怎麼說呢,就是鐵面無私,只要犯了法,甭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權貴大臣,都一視同仁,全部依法處理,像什麼託關係、走後門之類的事,在郅都這兒是不存在的。

    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

    還有就是,郅都手段狠辣,做事非常決絕,當時國家內有些地區存在地方豪強不服官府管制、蔑視法律的情況,當時的地方主官控制不了局面,於是,漢景帝就把郅都派去了,郅都去了之後,也沒采取什麼溫柔政策,直接就是雷霆手段,以暴制暴,把挑頭的家族一律法辦,在這種解決方式之下,當地治安一下子就好了起來。

    郅都的名氣不只侷限於漢朝,在匈奴那邊,郅都也是個響噹噹的名號,郅都曾被漢景帝派遣去鎮守雁門,當時沒事就對漢朝邊境進行騷擾的匈奴,得知郅都任雁門太守之後,也不是騷擾了,直接就跑了,跑的遠遠的。

    而且,匈奴士兵曾經在訓練射箭時,按照郅都的樣子刻了木偶當箭靶子,以消除心中的恐懼,但是這些匈奴士兵怕郅都怕到了骨子裡,竟然沒有敢射中郅都木偶身上的,郅都之威名,由此,可見一斑。

    匈奴素聞郅都節,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總結

    郅都這位西漢官員,讓匈奴無比忌憚,而他之所以被司馬遷稱為酷吏,是因為郅都執法無情、嚴苛,並且手段比較決絕,而形容郅都的這個“酷吏”並不是那種“鑽研嚴酷刑罰進行審訊的官吏”。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太史公筆下的所謂酷吏和武則天改朝換代前後為剷除異己而大肆任用的所謂酷吏根本不是一回事。武則天任用的那些所謂酷吏只對武則天負責,說白了就是武則天豢養的一群惡犬,羅織罪名、殘害李唐忠良……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把反對武則天稱帝和潛在反對武則天稱帝者全部剷除。因此,這些人無所不用其極,不僅抓人不需要理由、甚至殺人也不需要理由!狄仁傑被誣陷謀反,後來被武則天召見時對她說的那句話也足以說明問題了:“我要是不承認謀反,還能見到您嗎?”

    太史公筆下所謂的這些酷吏,似乎更側重的是酷本身的意思!當然,這個所謂酷肯定不是現而今人們經常說的COOL。大概其是冷酷、殘酷之意,指以冷酷、殘酷的方式對待被審、被囚物件之人。實際上,太史公筆下的這些酷吏並不“壞”,僅僅是“酷”而已。太史公筆下著名的酷吏張湯,執法無情、不畏權貴,而且清廉一生,死後窮得連漢武帝都看不過去了!而另一著名的酷吏郅都同樣是執法不避權貴、鐵面無私,在外放雁門太守期間,更是鐵腕治邊,使匈奴始終不敢從雁門南犯!是不是有大跌眼鏡的感覺?這和我們心目中的酷吏完全是兩回事嘛,這哪裡是酷吏,分明就是包青天!

    如果這麼說其實沒錯,從某種意義上講,郅都、張湯這一類酷吏,更像是傳說中的“包青天”。但是,在太史公眼中卻是另外一回事。首先,太史公對所謂酷吏是有著“直接仇恨”的!當初對太史公處以宮刑,最終決斷者是漢武帝,但實際操作者就是這些所謂酷吏,正是這些酷吏把太史公變成了“公公”!試問,太史公內心對他們能有什麼好感?再者,太史公是傳統意義上的“官僚”,“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的思想在他腦子裡早已根深蒂固,這些不畏權貴、執法無情的所謂酷吏自然與太史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嚴重衝突的!把他們打入另冊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回過頭我們再說一說郅都。郅都這個人實際上和傳說中的“包青天”有很多相似之處,從基層開始就一直以剛正不阿著稱,並且多次受到漢景帝、竇太后的嘉許,但最終也正是因為剛正不啊、執法無情送掉了郅都的性命。著名的“廢太子劉榮案”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正是因為劉榮被廢,後來的漢武帝才最終成為了皇太子、皇帝。或許是因為本就沒有什麼實質性過失,漢景帝似乎也覺得愧對這個兒子,劉榮在被廢之後,被漢景帝封為了臨江王,之國就藩。可劉榮畢竟是廢太子、樹大招風,不久之後便被人告發侵佔宗廟用地。

    漢景帝將劉榮交給了時任中尉郅都審訊,雖然沒有用刑,但郅都的審訊頗為嚴苛,甚至劉榮想要上書給漢景帝說明情況郅都都不允許。後來在表叔魏其侯竇嬰派人暗中幫助下,劉榮才獲得了刀筆,得以給漢景帝上書說明情況。但是,劉榮最終還是選擇了自盡。事後,劉榮的祖母、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把孫子的死算到了郅都頭上!在竇太后的干預下,雖然郅都被外放雁門太守並在對抗匈奴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終究沒能逃過竇太后的清算。竇太后倒也沒給郅都上綱上線,她的理由就一個:“是郅都害死了我孫子!”身在帝王之家,奶奶對孫子能做到這個份上也沒誰了!這也難怪竇太后一生掣肘皇權,但漢景帝和漢武帝都選擇忍了,恐怕這裡面也不單身竇氏家族的原因。

    張湯和郅都其實也差不多,他們雖然執法嚴酷,卻都是能臣、忠臣而不是奸臣、佞臣,更不是周興、來俊臣那般的小人!他們之所以被殺,也不是因為自身貪贓枉法等等原因,而是捲入了政治漩渦。郅都因為廢太子劉榮被殺,張湯則是被朱買臣等人誣陷、死於政治鬥爭。但是,一碼歸一碼,在太史公眼中,這些拋開“刑不上大夫”、將宗室及士大夫與庶民百姓一視同仁的執法者就是酷吏!“管他是忠臣也好、能臣也罷,我就是不喜歡、就把他們打入另冊,你能咋地?《史記》是我寫的,我愛咋地咋地!”太史公也是夠任性的……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譽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彰顯其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也給予此書很高的評價:“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郅都早為漢文帝劉恆的侍從,景帝劉啟時代,郅都任為中郎將,他敢於直言進諫,能在眾目睽睽的朝廷上大膽地指責元老重臣的過失,逐漸為漢景帝看重,又升任為濟南太守,到位後勵精圖治,使濟南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民安居樂業!

    取得了不俗的政績後,調升其為中尉的官職,他幹練堅決,殺伐果斷,首先廣施嚴酷的刑法,不避權貴和國戚,剛直不阿,甚至連諸位列侯和劉姓皇族都要側目而視,人們稱呼他為“蒼鷹”。由於嚴明法紀,郅都後來得罪了竇太后而被罷黜了一段時間,國事緊急時,又啟用他為偏僻邊疆的雁門太守,匈奴人知道是號令嚴明,治軍有方,忠誠為國的郅都鎮守邊關後,明白這個漢臣無法收買,便自覺領兵離開了邊境,一直到郅都去世,都沒敢在靠近雁門一帶的邊境區域搶劫擄掠。後來匈奴人分析了他的性格,就處心積慮地謀害他,利用“反間計”借竇太后之手處死了郅都。司馬遷在寫郅都時,懷著崇敬的心情,充滿了敬佩之意,故意稱他為“酷吏”,以讚賞他作風過硬,行事嚴瑾,不畏鋒芒的品格。後人譽之為“戰克之將,國之爪牙”,顯然,“爪牙”在此處亦為褒義,還把他與廉頗、趙奢等名將相提並論!

  • 5 # 經濟大縱橫

    要說歷史上的酷吏,比較著名的恐怕就是創造“請君入甕”典故的周興和來俊臣了。除了他們,漢初也有一位在朝執法不畏宗室權貴,戍邊威震匈奴之膽的酷吏,那就是被稱“蒼鷹”的郅都。

    郅都雖然名氣不大,爭議卻頗大。有人將與廉頗等名將並列,“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司馬遷素來反對用嚴厲手法來治理國家,因而他雖被譽為“戰克之將,國之爪牙”,卻被司馬遷排在歷代酷吏之首。

    郅都,生卒年不詳,出生於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漢文帝時,他擔任郎官,也就是君王的侍從官。漢文帝去世後,景帝繼位,郅都被封為中郎將,職位提升的郅都有了更大的話語權。據《史記》記載,郅都“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他敢於直言進諫,凡是他覺得不妥的,他便會在朝堂之上當面說服別的大臣。

    一次,郅都跟著漢景帝前往皇家打獵的地點“上林”,景帝的愛妾賈姬上廁所時,突然有一頭野豬闖了進去。漢景帝眼神示意郅都前去救援,但郅都卻不為所動。情急之下,漢景帝自己帶著兵器想去救賈姬,但郅都攔住他說:“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

    意思是說,陛下死了一個姬妾,但還會有別的姬妾入宮。像賈姬這樣的女人天下並不少,陛下縱然可以看輕自己的性命,可如此一來,江山社稷怎麼辦?太后怎麼辦?

    郅都的這段話在今天看來似乎十分過分的,但在那個時代,帝王的性命在人們眼中確實比再多的姬妾都重要。後來,野豬退走,賈姬也平安無事。竇太后聽說了這件事後,賜郅都百金。從此,景帝也更加重用他了。

    當時,濟南郡有著一個姓瞷的大族,他們有三百多家人,奸詐狡猾,在當地橫行霸道。漢景帝便將以嚴厲著稱的郅都派到濟南郡擔任太守。採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到任就把瞷氏等幾個大姓家族的首惡分子全家都殺了,其餘的大姓壞人都嚇得大腿發抖,不敢再與官府對抗。郅都治理期間,“居歲餘,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

    在《史記》中,司馬遷這樣評價郅都:“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他精力旺盛,公正廉潔,有人私自寄來信件,他從不開啟看;有人送來禮物,他也絕不接受;有人請求辦事,他不予理睬。這樣的行為哪怕是放在今天,都是清官的模範。

    公元前150年,郅都回到中央,被景帝封為中尉,掌管京城的治安工作,他“行法不避貴戚”,被王公貴族們稱為“蒼鷹”。兩年後,漢景帝的庶長子,臨江王劉榮犯法,被押送到中尉府審問,在郅都嚴厲的審訊後,他自殺在獄中。劉榮的祖母竇太后聽說孫兒的死訊,立刻要求罷免郅都。為了保護這一直臣,景帝將他封為雁門太守,駐守邊疆。

    眾所周知,隨著中原王朝的發展,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也逐漸壯大。在漢朝建立之初,匈奴的冒頓單于還曾經將漢高祖劉邦圍困於白登山。此後,漢朝奉行休養生息的國策,避免與匈奴交戰,於是常常處於被動挨打的態勢,只能夠被迫防守、遣使和親。漢景帝將郅都派往雁門,除了避免盛怒之下的竇太后加害,也有藉助他的勇猛和能力抵抗匈奴的意思。

    匈奴人一向敬佩郅都的節操威名,得知郅都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郅都才抵達雁門郡,匈奴騎兵便全軍後撤,遠離雁門。

    匈奴曾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為箭靶,令匈奴騎兵奔跑射擊,匈奴騎兵因畏懼郅都,竟無一人能夠射中。直到郅都死去時,匈奴人一直沒敢靠近雁門。

    竇太后得知漢景帝再次重用郅都,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漢景帝替郅都辯解,說:“郅都是忠臣。”準備釋放郅都。竇太后卻堅持將郅都處死。郅都死後不久,匈奴騎兵重新侵入雁門。

    郅都一身正氣,不畏權貴,廉潔奉公,恪盡職守,對皇帝忠心耿耿,一身的才華和抱負即將大放異彩之際,卻被一個政治上的漩渦給抹殺了,實在是可惜可嘆。郅都被司馬遷列為“酷吏”,我認為名不副實,從他的表現來看,可稱之為“幹臣能吏”。

  • 6 # 重甲強弩長槊遊騎兵

    雖然司馬遷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然而史記能做到的只有“成一家之言”,前面的“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並沒有做到。

    所以讀史記只要分析一下里面的史實就好,其他的不需要過分迷信。

  • 7 # 紅狐727

    這個人叫郅都,因為執法剛正,不避皇親而得酷吏之名,曾經因為審訊廢太子劉榮的違法行為時不留皇家情面,至使榮畏罪自殺,因此得罪了竇太后,被革職。後漢景帝惜才,再次起用他鎮守雁門關。這樣的人鎮守關隘,也一定是軍紀嚴明賞罰分明,自然戰鬥力不會差,所以匈奴敬而遠之。但郅都最後還是被竇太后找個藉口殺了,給劉榮報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風本田思域測碰試驗,B柱撞斷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