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榜書書法

    《十七帖》無論是點畫還是結體都是練習小草書的首選,但是《十七帖》畢竟是摩刻本,對筆畫的重疊、筆墨的濃淡乾溼、飛白等只能憑揣測和不斷實踐摸索,《書譜》就不同了,因為它是墨跡本,以上特點均清晰可見,且筆法和二王一脈相承,因此,若能與《書譜》參照研習,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王羲之的《十七帖》的中鋒用筆要多於《書譜》,在用筆的爽利、勁健方面,還是多向《十七帖》靠攏、研習。

  • 2 # 書畫小築

    筆者認為,學習小草應從書譜入手,原因如下。

    一、書譜為墨跡本,筆法的起行收及轉折十分清析。對於學習書法,筆法學習至關重要,墨跡本有天然優勢。十七帖為拓本,筆法已經湮沒難辨,筆法不辨,無從淡起深入學習。當然,十七帖也有較好的拓本,但也無法無墨本同日而語。

    二、書譜宏篇鉅製,便於長期研習,避免審美疲勞。書譜全編3700餘字,字法十分豐富,可以幫助學者積累大量的小草字法,且其字形優美,加以篆㨨之法,即可化為大草,為學者開啟大草之門,學書之路無限拓展。

    三、書譜不僅是臨習良品,亦是難得的古代書論,有助於學者積累豐富的書法理論知識。如執使轉用之術。如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真書與行書用途方面,若“加以趨便適時,行書為妥,題勒方,真乃居先。”“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情性”。真書與草書的關係,則是“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瀚札”等等。

    另外,書譜筆法字法脫胎於十七帖,可作為二王的橋樑,深入魏晉,非書譜高於二王之意。

  • 3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還是先從王羲之的草書《十七帖》開始學起為好,至於《書譜》可以放一放再參考學之。這是從取法乎上的層面考慮,也是從“字入晉,必有神”和“學書不從晉人的字入手,終究都是野路子”等方面的理由考慮。

    王羲之的草書《十七帖》風格中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平中正和的氣象。凡習草者,沒有理由不選擇學之。朱熹在《朱子文集》中稱:“(《十七帖》)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 我說的題主可以不信,但朱熹說的題主應該相信吧。

    經過對王羲之《十七帖》的研究,對《十七帖》的書法特點簡要總結如下,供題主參考。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用筆方圓並用,寓方於圓,藏折於轉,而圓轉處,含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外標衝融,而內含清剛,簡浩練達動靜得宜,這些都是學習草書者必須領略的境界和法門。放著這樣好的草書,我們為什麼不學呢?但是,我並沒有貶低《書譜》的意思。

    如果題主採納我的建議,那就選擇王羲之的《十七帖》認真、堅持臨摹吧。把《十七帖》臨摹到五六分像時,建議再臨摹一下《懷素小草千字文》,之後再臨摹《書譜》。

    以上為個人觀點,經驗之談,僅供參考。

  • 4 # 不二齋

    學習小草書,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孫過庭的《書譜》都是必學的字帖,這兩本字帖是都要學習到的,而且都要深入、系統的學習。

    這兩本字帖是小草書的兩個高峰,王羲之推動了小草的完全成熟,他的草書《十七帖》就是草書最好的範本,雖然只是一本刻帖的拓片,他寫的草字是最標準的,因為他是創始人,他寫的就是規範,後來的書法家都是學習他,包括唐代的孫過庭。

    而孫過庭的草書《書譜》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學到了王氏草書的精華,並且把小草書的用筆大會到了極致,它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一幅墨跡作品,而且篇幅非常的長,同時也是一篇偉大的書法理論著作,學習孫過庭書法的同時,還可以學習他的書法理論。

    學習小草,這兩本字帖都要學習,同時還可以學習懷素的《小草千字文》。

    這三本字帖都是必學的,只是學習順序上可以做一些選擇,我個人比較贊同先學習孫過庭的《書譜》。

    一是因為《書譜》是一篇墨跡作品,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好入門,而且內容非常的長,適合學習者學到更多的草書字法,有利於走向創作。

    等學習完孫過庭的《書譜》,再去練習王羲之的《十七帖》和懷素的《小草千字文》。

    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孫過庭的《書譜》都要作為主帖來練習,喜歡哪一個可以長期堅持下去。

  • 5 # 快樂學書

    筆者認為應該先從《十七帖》入手。精臨書譜。

    學習草書必練兩個法帖——王羲之《十七帖》和孫過庭《書

    譜》

    王羲之《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十七帖》是一部匯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王羲之與他的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之間的通訊。《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十七帖》用筆方圓並用,寓方於圓,藏折於轉,而圓轉處,含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外標衝融而內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十七帖》可以說是習草者必練的法帖,

    尤其是草法被視為標準,《十七帖》是領略草書境界的草法

    的法門。王羲之《十七帖》在中國書法各種書體中,草書難度係數最高,因為既要求很嚴格的法度,這也是上文提到學草書草法必學《十七帖》的理由。草書是諸多學書人畢生追求的最高目標。草書發展之唐,迎來了又一次高峰,尤其是大草、狂草,張旭、懷素聳起峰巒,是大草的代表人物,並稱“顛張醉素”。從形式上,草書分大草和小草,大草名篇如

    唐代張旭的《古詩四帖》。唐代孫過庭的《書譜》,就是學習小草的另一重要法帖。編一本書譜字典多好呀!孫過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和書論家,書法以今草著名,書論以《書譜》

    彰世。孫過庭在唐時名望就很高,張懷瓘《書斷》說孫過庭“博雅有文章,草書憲章二王,工於用筆,俊拔剛斷,尚異好奇”。呂總《續書評》說:“過庭草書如丹崖絕壑,筆勢堅勁”。宋《宣和書譜》給予孫過庭以極高評價“作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於用筆,俊拔剛斷,出於天材,非功用積習所至”。明人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書譜》書法說:“此帖濃潤圓熟,幾在山陰堂室,後復縱放,有渴猊游龍之勢。”的確孫過庭深得王羲之書法奧理,天真瀟灑,“有唐第一妙腕”當之無愧。其作品《書譜》文書精妙,在中國書壇樹起了一座里程碑。後人學草書者,沒有不研讀《書譜》的,《書譜》在當今已經成為一門研究學科——書譜學。《書譜》字彙內頁,查詢太方便了,一目瞭然《書譜》既是中國書法史一件經典的草書作品,筆法精妙,風神麗落,又是一篇著名的書法理論文章,文辭優美,論述精彩。它幾乎涉及了書法理論的方方面面,諸如史學、美學、創作、技法、教育、批評學、考證學等等。因此,也是當代書法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中間無數名句“不激不厲,風規自遠。”“心不厭精,手不忘熟”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均為學書人耳熟能詳。《書譜》中蘊藏著及其豐富的晉人今草筆法,用筆及其豐富,點畫靈動,猶如翻滾的波濤,反反覆覆,高低起伏,徐徐上揚,達到高潮,然後又歸於終焉,自然妙趣之美是《書譜》魅力所在。當今萬千擅長行草的書家無一不曾深入學習過此

    貼。在《書譜》的臨習過程中,想查詢某一個字時,面對三千多字,查詢很麻煩,且有多字多次重複,學書人往往顧此失彼,難以全面準確掌握一個字的多種寫法,在創作中寫法單一,也就不能真正吃透這本字帖,不能領略書家的結構造型能力和造型變化的才情。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主編,將《書譜》幾千字從法帖上逐一“切”下,分類編輯成字典,並標清出處,便於讀者一目瞭然,分辨同一字的字形寫法異同,由此能使學習者迅速掌握單字各種寫法,提高臨帖效率、效能。

  • 6 # 墨寶

    可以先從十七帖入手,因為是碑帖,所以稍微好入手一些!

    然後再寫孫過庭書譜,這樣會好一些

    最終進入大草!

    本人不寫草書,寫行草!所以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以下是我臨的行書,不對的地方還請高人指點

  • 7 # 三少爺_33997

    都不推薦,最好是智永小草千字文。或者懷素小草千字文。智永千字文有楷書對照裡面有異體字,很多草法都是根據異體字來的,能知道草字的來源。懷素小草千字文寫的規範,沒有自敘帖的瘋狂,法度嚴謹細緻揣摩會有很多收穫,王羲之十七帖可以選擇臨趙孟頫臨的十七帖,因為是墨跡,能看清楚行筆路線。

  • 8 # 翰墨今香

    學習小草,王羲之的《十七帖》與孫過庭的書譜相比較的話,我建議先學《書譜》。兩個帖子都是小草範本中的精品,各有特點,但《書譜》畢竟是墨跡真本,對於觀察研究草書的筆法非常有幫助,而《十七帖》是刻版,因此在效果上與《書譜》相比就差了很多。

    《書譜》是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作品,集書法理論與藝術於一體,對後世的書法影響非常深遠。全篇3700多字,草法軌跡鮮明,容易尋找規律。《書譜》繼承了“二王”一脈的風格,又添加了作者自己的性情,是非常好的小草範本。

    學習《書譜》要將它俊逸瀟灑的用筆和縱橫暢達的筆勢表現出來,特別是他用筆上的中鋒、側鋒並用、提按分明、頓挫有度所產生的那種質感,尤其精妙。所以很多書法老師都建議學習草書,先攻《書譜》,其它可以先放放,集中精力認真臨寫。

    一開始臨寫《書譜》不要求數量,而要精,可以先選擇幾個或幾行代表性的字,從它的用筆、結字和筆勢等入手分析,深入理解,並且能用筆把這種風格很逼真地表現出來。然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再擴大臨寫,直到全帖精熟,能夠隨便擇文書寫便可得原帖之八九,這個時候你的草書水平一定會取得很大的提高。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全篇1100多字。在有了這個《書譜》的根基之後,這個時候再入手王羲之的《十七帖》你就會感覺非常輕鬆了。《十七帖》摹刻本較多,以宋代“勅字本”效果最好,摹刻精美。

  • 9 # 文史說天下

    我是先學的十七帖,現在在學書譜。

    說一下我的感受。

    十七帖用筆雖然方圓兼備,字型有筋有骨,但是在筆法上要比書譜簡單的多。

    書譜是墨跡本,仔細分析他的用筆,能感受到他的筆法豐富得多,像中鋒側鋒,破鋒立鋒等等,所以學起來也困難得多,要下更大的功夫。

    實際上書譜的書法理論價值要大於他的書法藝術價值。孫過庭是學習二王的,仔細觀察書譜,好多字在字形上、在結體上是和二王一致的,只不過在筆法上,在繼承二王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東西。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觀點是,先學習十七帖,再學習書譜,因為一是要由易到難,二要取法乎上。

    附上我自己臨摹的作品。

  • 10 # 千年蘭亭

    《十七帖》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一組書信,從容衍裕,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

    《書譜》則取法《十七帖》,唐孫過庭所處時代距魏晉不遠,他深得二王筆法,筆勢堅勁,豐滿圓轉。

    《十七帖》與《書譜》,一為碑刻,一為墨跡,二者歷來被認為是學習小草的必臨碑帖。

    古人一直認為,學字形要臨碑,學筆法要臨帖:學碑可健骨,學帖可養氣。學習小草,須二者對照進行,不可偏廢。

    學《十七帖》也罷,學《書譜》也罷,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臨帖選筆

    此二碑帖用筆非常精到,為了在臨習中用筆準確到位,確保線條的質量,宜選用狼亳或兼毫筆,不宜用雞毫、長鋒羊毫等。

    二、臨帖用紙

    宜用廢舊報紙、毛 邊紙、元書紙等。創作時可用半生半熟宣紙或色宣,亦可選用高檔一點的 絹,不宜用吸水性極強的生宣,否 則,線條的質量難以保證。

    三、臨字大小

    開始的時候,宜與原帖的字形大小相近,待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可逐漸放大臨寫。 臨寫方法先由單字開始,後逐漸至單行、單頁,最後通篇臨寫。

    四、臨寫要點

    《十七帖》與《書譜》 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的習氣,透露出來的是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

    臨寫時,務必做到“平心”,平靜心態,心平氣和地去臨寫方能漸入佳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獻特徵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