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予和媽媽
-
2 # 艾葉心理諮詢師
這可不一定哦!
這與老人自身的性格、愛好、修養息息相關。有的老年人帶大的孩子,不但不內向,而且還很善於與人交往,性格活潑。比如:電視上的五歲小神童,詩詞小達人王恆屹,就是奶奶帶大的,他不但有豐富的國學知識,而且情商高、活潑又不失禮貌、穩重,還特別善於與人交往,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
1、缺乏活力的老人
現在大城市中的年輕人,結婚和生孩子的時間愈來愈推遲,上班後陪伴孩子的時間也來越少少,孩子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照看。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年歲也都比較偏高。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帶孩子,跟孩子身體上的接觸會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而母嬰肌膚的接觸,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基礎,所以這類孩子長大後大多不會主動跟別人交流,也不知道怎麼跟人溝通,他們往往會內向,甚至容易抑鬱。
2、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與孩子的父母存在分歧
年老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有著自己固有的一套育兒方法,他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照本宣科去教育孩子,沒有實踐經驗。但年輕父母認為自己更注重科學育兒,所以和自己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衝突,這種衝突當著孩子的面也經常表現出來,大人們以為孩子小,還不懂,但其實孩子在五六個月的時候,就會察言觀色了,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們會看看誰更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如果,爺爺奶奶允許的事情,而爸爸媽媽不允許就不去找爸媽了,轉而去找爺爺奶奶,反之亦然。這樣的孩子大後多不主動爭取,人際交往比較淡漠,容易性格內向。
3、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說,慢點跑,別摔著。一歲半以後,其實經常是爺爺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跑走了。於是老人害怕孩子出問題,乾脆就抱著他。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什麼情況呢?原本會走路的孩子,反而不願意走路了,總想讓大人抱著。孩子也會形成了不敢冒險的意識:前面有危險,還是待在大人身邊好了。這樣很容易養出膽小內向的孩子。
4、幫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
好多孩子三四歲了,都不會自己繫鞋帶,穿衣服。老人還說孩子小,大人應該幫忙,或者說孩子穿得不對,出去會讓人笑大人沒盡責。但實際上孩子學穿衣穿鞋有個過程,犯錯多了,慢慢的就會自己糾正。老是幫孩子穿,孩子沒機會犯錯、也沒機會糾正,自然就什麼不會了。
另外一個例子,孩子吃飯前喜歡幫媽媽端飯,家裡老人就很擔心飯碗會摔掉,一般都是孩子還沒端起來,就被老人接過去了。
這些行為,其實是減少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對孩子語言發育和動作協調、人交往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容易內向。
5、老人把孩子遇到的一切問題都追究別人的責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趕緊將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來,“打它,桌子壞,撞到寶寶了,打它……” ,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或在遊戲中產生摩擦,會告訴孩子,離他們遠點,他們搶我們的東西,不是好孩子,不和他們玩了。這樣的教導,讓孩子是非不分,長大後,往往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客觀環境或者別人身上,這樣的孩子,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也終究會沒有朋友而更加內向。
6、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說,邏輯會帶你從A到B,而想象力能帶你去任何地方。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便擁有了全世界。
時間久了,孩子的天性逐漸壓抑下去,得不到認可和滿足,很容易成為內向的人。
-
3 # 寫作新人
我從未見過奶奶和外婆!關於孩子從小跟奶奶和外婆長大,多多少少會有些心理問題!但不是代表全部。也有一些和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也同樣有一些心理問題的人?這種情況應該是因人而異吧。有些人天生就樂觀開朗活潑!有些人天生就內向和自卑或不合群。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每個人的基因和性格不同?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差別和體質!
前些年我養了三條狗,但性格都不一樣,有一個特別聽話特別乖和可愛!另一隻狗則是特別的賊,聰明!能找到我們所放的好吃的東西,當然都成了它的獵物。最後一隻狗是它們的母親!極其充滿母愛!每次吃東西都會讓它倆個孩子先吃。它會過馬路,會躲開汽車,更有趣的是它生下幾個孩子,個個都不一樣?有一隻愛看電視,有個叫小丫的小奶狗跟我最好,整天纏著我撒嬌賣萌!剩下的幾隻總是在一起互相打鬧嬉戲玩耍!也不怎麼理我。你們說,狗兒們的性格脾氣都不一樣?何況我們人類呢?
孩子從小生活的家庭和環境很重要。有些孩子原來很外向開朗活潑可愛!可能是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好或經常吵架,導致家庭破裂,讓孩子受到傷害和痛苦的折磨!使孩子們變得抑鬱和焦慮不安而產生負面的影響。但也有些孩子卻能在逆境中成長和堅強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這樣的孩子心理成熟穩重,表面上看似平靜和樂觀向上,內心深處卻知道自己面對生活,他會內心鼓歷自己或強迫自己努力學習,有朝一日能離開家庭獨立生活。
在我母親在世之前我是幸福快樂的時光!在母親去世之後則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時光!可以說是相當長一段時光裡讓我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和希望!原本天性開朗活潑可愛的我最終變得有些抑鬱,沉默寡言和愁眉緊鎖的樣子!我不止一次次的想: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和奔頭?整天挨打受罵還吃不飽飯的日子該怎麼過?沒人能理解你或安慰你。後來我喜歡愛看書,看各種書籍,在書中能找到快樂和美好的人生目標!也常為書中不幸的人而悲傷和流眼淚。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的懂得了更多。直到我參加了工作才扭轉這種局面,自己慢慢的又樂觀開朗活潑了起來。因為每天都和自己一樣的年輕人生活在一起,在我的心裡、他們永遠都那麼快樂幸福!這種快樂的情緒總會時刻感染著我,說句話心裡話,開始我也很牴觸他們,不願意與他們交流和互動!也許他們真的挺喜歡我或者是同情我?我也看出了他們確實是對我挺好!
第一次工作離開家的時候,我才十六歲,競然有些不太想家,雖然心裡有時會想家中的每一個人,只是偶爾之間的感覺。可同事們之間則是經常回家呆幾天再回來上班,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和大家分享好吃的東西。講述自己回家的經歷和感受!讓我好羨慕!當我終於熬不住三個月之後,還是回家了,把工資交給父親!吃家裡的飯菜感覺很幸福!姐姐對父親說:山,比以前愛說話了。我只是笑笑而已。在家我只呆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4點左右就坐車去上班。我心裡還真有點捨不得離開家,我在心裡默默盼著下一次回家的日子。
即使這樣,我和父親的關係時好時壞,一次是仲秋節!同事們都一個個回家過節,差不多四十多人的宿舍裡就剩我另外兩外地的同事。我的心很痛很難受!我卻不能回家過節!那種感覺和滋味真的難以形容?後來姐姐說的情!父親才允許我回家。那時候我真的想永遠離開這個家庭,可是我不知道該去向何方?我只能忍一直忍著。
總之,孩子從小必須跟隨父母在一起生活最有利於孩子成長和身心健康!父母則是孩子們第一任老師!可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把孩子扔給自己的父母看管,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失去了天真爛漫的童年!這是孩子們的悲哀!更是父母們的失職和不負責任的行為!把孩子扔給奶奶或者外婆!她們沒多少文化,能給孩子們什麼樣的教育?這樣的生活方式會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後果?
-
4 # 暖爸萌媽育兒記
奶奶外婆帶大的孩子就一定會內向?這個還真不一定!
很多人都會覺得,隔代養育必然是非常之寵溺嬌慣,甚至於達到了無底線的地步。主我本人來說,也一貫都是對隔代養育持質疑排斥的態度的。
不過,這樣的養育卻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有一類人從此變得內向膽怯,但是還有另一類人卻從此變得無法無天。
記得小時候,在村裡就有個小夥伴,他是一直由他奶奶帶大的。不過,他一點都不內向,相反地,是我們村裡最令人頭疼的熊孩子。
大家都是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難免會發生些吵架口角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他奶奶知道了,便會二話不說,提出個馬桶,要向我們潑尿。我們自然是被嚇得落荒而逃。而她的寶貝孫子,便站在她身後,儼然一副勝利者的德性。
再後來,事情就更加嚴重了。因為他父親是個屠戶,家裡有一套殺豬工具。每當我們吵架的時候,這小傢伙便從家裡提出一把寒光閃閃的殺豬刀來,把我們嚇得四處奔逃。這個時候,便輪到他奶奶,坐在身後,臉上無比欣賞的表情。
後來,我們的父母一聽說殺豬刀,也都怕了。告誡我們儘量遠離他。小孩子不知輕重,那把刀也確實不是鬧著玩的。
結果,那個奶奶帶大的熊孩子,長大後成了我們村最最外向粗暴的糙人。
-
5 # 傾傾淺淺灣灣
我是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在我九歲前沒見過父母親,他們也不是我親姥姥姥爺,是母親的養父母。
我不太認同隔輩帶的孩子性格都內向,我性格開朗,做事勤快,為人爽快,這源於我姥姥給我的言傳身教。
姥姥姥爺已去世,我現在回到了母親身邊,相比母親自己帶大的孩子,還是我更好使喚,母親年齡大了我照顧她的多些,過去的事情大人有大人想法,何必計較。姥姥一輩子不記人過,只記人好,不識字但有涵養。
所以,不是姥姥或奶奶帶孩子會性格內向,而是帶孩子的人很重要,你傳遞給孩子的是熱情Sunny善良勤勞,孩子一定會很開朗活潑善於溝通並且自立,如果傳遞給孩子的是抱怨牢騷指責溺愛,那麼孩子可能會自卑不滿懶惰內向。
我很慶幸有這樣的經歷,遇上我的姥姥姥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我,並伴隨我終生,這是他們留給我最寶貴的遺產。
孩子,是因我們而來到這個世界,讓他們身體健康,性格健全,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有明白的老人,喜歡孩子的話儘管讓他們帶,如果不放心就自己帶,但要記得,有什麼樣的媽媽會有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共勉!
回覆列表
內向的性格有先天遺傳的因素,有的小孩天生就溫順、內斂;有的小孩天生就喜歡打鬧。不過孩子的生長環境對性格的影響更為重要!所以說無論誰帶孩子都要看帶孩子的人能給孩子提供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這是問題的關鍵,跟姥姥奶奶帶沒有關係,跟具體的人有關。那麼,什麼樣的環境可以導致孩子內向的性格呢!
第一,愛缺失的成長環境。
從小到大都感覺不到或者真的沒人關心的孩子。父母的愛對孩子而言就是幸福的源泉,缺少了父母的愛的孩子,幼小的內心世界孤獨害怕,缺乏安全感和對社會的信任感。如果沒有父母照顧,剛好有外婆或者奶奶照顧,那麼誰照顧孩子,孩子就會對誰產生依賴,如果開朗的祖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心,孩子的性格依然會很開朗的,不過對於父母的愛從內心世界還是會有渴望的,但不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的!
有的孩子從小父母很忙把孩子丟給老人,可是老人也不是很輕鬆的,有的甚至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家外一個人,哪有更多的時間專心照顧孩子,孩子只有靠自己,被忽視,被冷落,久而久之變得不愛說話。少了家人的關心與愛的孩子,少言寡語,最後形成內向的性格!
還有些老人不是很情願的帶孩子,沒辦法卻內心不滿,之後就會把這種情緒帶給孩子,經常說孩子父母的壞話,說的多了就把這種負面情緒傳染給了孩子,孩子的內心叛逆壓抑,孤獨怨恨,性格也會變得自卑內向。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真正的愛。
第二,包辦式愛的成長環境。
無論是媽媽還是奶奶,或者姥姥,有些人帶孩子小心謹慎,怕冷怕熱,怕磕怕碰,怕這怕那,孩子也會跟著變得膽小怕事,漸漸的就會形成懦弱內向的性格。
還有些人帶孩子,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完全包辦一切,不允許孩子反駁,報這個班那個班,學這個學那個,孩子喜歡的完全不讓孩子摸,完全按照家長的意願活著,壓抑的愛讓孩子透不過氣來,久而久之就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第三,無交流愛的成長環境。
愛是要說出來的,往往很多家長不願意跟孩子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這類家長本身性格都過於內向,甚至自身都是在缺少愛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不懂得表達愛,也不會去愛,跟孩子缺少交流與互動,孩子的性格不內向才怪!
第四,暴力愛的成長環境。
有些父母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太過暴力,動不動就打孩子,動不動就說孩子,語言暴力加上肢體暴力,這樣的成長環境,孩子能不膽小懦弱麼,能開朗麼!
還有些孩子從小受挫折,逆境中成長,也是很容易導致內向性格的!
總之,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不管誰帶孩子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有愛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心裡充滿Sunny,無論是誰帶都可以帶出一個Sunny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