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先生藝術空間

    “書”是表現,“法”為規則。“法’固然保證了書法之所以成為書法,而在將書法與更廣泛意義上的漢字書寫的比較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過於強調這個“法”,過於強調書法從漢字書寫中的剝離,就意味著書法在走向更專業、更藝術的同時,拔離了漢字書寫這個廣裹深厚的土壤,而變得枯萎。更重要的是,在書法走向當代的今天,在把握書法與漢字書寫的這種既同又異的關係中,如何顯示我們對自我文化根性認識的深度與廣度,如何顯示自我文化與“他者”文化的相融與不同,而不致於陷落在“現代”(“後現代”》與書法專業(職業化)的狹小泥沼中。我想,這不僅僅對於“現代書法”界,對於“傳統書法”界來說,都是同樣值得深刻反思的,行文至此,我自然想到了對書法界來說被視為“他者”的邱志傑論弘一法師時講的一番話: 把書法家描繪為羽扇綸巾。漫步在山**上,悠然地體悟賞玩世界和生命與鵝的關係的世外高人,似乎更符合人們的常規想象。然而內行人都知道,搞書法的是當代中國最痛苦的人。

    這種痛苦被書法界自我理解為:傳統與現代生活的斷裂,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隔閡。法度與表現欲的衝突等等。但是類似的痛苦在中國其他藝術門類中是普遍的,因此在我看來,中國書法獨特的痛苦在於:職業書法的合法性。 並且,這並不是一個新問題,即使在書法的黃金時代人們也不能找出一個真正形象豐滿的職業書法家。他們:顏魯公、王右軍、蘇學士,一些有官銜有職稱的人,字的好壞從來就不是安身立命的事業—或者客觀上是生命情趣的流露,但從來不是他們主觀上真正自我肯定的方式。

    儘管如此,在書法的古典形態中,文人們的手跡,在要求一種準藝術(高於技術)的身分時仍然達到了自身內部的完美。古典書法把。’蘭亭”、‘。祭侄”等草稿奉為無上經典,標舉一種忘我的非刻意性(無意為之乃佳)為價值標準,顯然跟這種準藝術的業餘性有關,而且正是這種業餘性帶來了書法在古代中國社會中的普遍性,反而獲得了它在華人精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正因為它不是藝術,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的一種,會寫字就像會用筷子一樣,書法才是不可一日或缺,不可一人或缺的。 現在人們把對其他高度職業化的藝術的要求推廣到書法中,書法被嚴肅對待了,書寫的人現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書法家,意識到自己正在創作一幅書法作品,送去展出—於是一切全變了:寫字變成了創作,需要構思、製作、設計、修改、宣傳促銷的一個資本主義生產程式,為了獲得職業藝術家的身分,書寫者表演書法。傳統文人被拋進職業書法家的角色中混世於當代生活,但是書法能負荷這種角色嗎? 一本正經地由書法家協會組織起來的一個展覽中的展廳書法,在多大程度上是原始意義上的書法?從案頭書法向牆上書法的發展,是不是一種本真意義上的書法呢?

    今天被苦心經營的書法作品離它的源頭有多遠呢?這是否是在視覺上的擴張的同時生產性的強調和實驗性的喪失? 如果我們把自己從職業性書法的角色中抽離,開始“寫字”。很快會發現,一種純粹的“寫字”比想象中困難—比“書法”要困難得多。這種困難不是發生在對書作的功利價值的淡泊方面,而是首先發生在對形跡雕琢的放棄之上。這時候,古典書法訓練中培植起來的造型直覺會被自己視為書寫的敵人與障礙。“書寫”作為動詞不是對一種物的命名而是對一種身體狀態與心靈狀態的追憶。書寫不是對形式規則的吻合過程。而是以自身為旨意的自在活動。

    應該說這種假設在某種意義上並非創新而是一種復古,如果說當“書”作為六藝之一與射、數、騎等技能並置時它被視為一種上手性的能力。那麼書家就應被視為這種能力的持有者,具備者而不是某種手工產品的加工者。這使中國古典書法的非職業性重新可以理解而使當代書法藝術的職業化變得難以理解了。

    在弘一法師(如圖)這裡,當代書法的職業化當然還不足成為書寫活動的假想敵。透過與寫經的傳統血脈相通。弘一法師成功地超越了他那厚實的傳統書法藝術功底造成的“知見障”,一腳踏在“寫字”的實地上,達到了“寫字”中的“忘形’和“忘我’。這是有意無意間達成的對自由意志與規則的關係的一種機智調整。更重要的是從“書法創作”走向“寫字”狀態時,顯然獲得了一種超越風格的力量,這是在對自我意志的懷疑之上建立起來的對自我既定言語結構和運思方式甚至生理習慣的退出,對慣於學舌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陌生語詞的強行捺入,或是從安全島礁的退出,表現出一種對開放境界的熱愛。這正是我們注視從兩漢書簡到敦煌寫經,從六朝墓誌到弘一法師的帖體楷書的這些書寫痕跡時所體驗到的那種力量的根源。正因為抄經“寫字”,才忘卻了“書法”的思量分別,達到了不可思量的華嚴境界。 讓我們再回到話語。如果說弘一法師“寫字”時忘卻了書法的諸種思量分別是真,而他自己早經過長期的這種思量分別的磨礪更是真的。那麼這樣一種話語豈非誤導後來者?出家人不打誰語,以弘一大師德行之高潔,當然不可能有意誤導。但是話語如斯而呈現。讓我想起魯迅給青年人開的書單,竟全是洋書。魯迅不要青年人看古書,雖然他自己實在深受中國古文的滋養。魯迅當然也不會成心坑害青年,這是一代人的話語趨向。魯迅先生同樣是參加過革命的留日學生,他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也是仿徨痛苦於無地,《吶喊·自序》中他說自己在紹興會館“抄古碑”: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朋友錢玄同來勸他寫小說:他就有了那個有名的‘’鐵屋子”的比喻。然而魯迅終於寫了《狂人日記》。而弘一法師終於從這鐵屋子中避到了虎跑的定慧寺。這兩位年齡、氣質和才華都相仿的文人,分別選擇了中國文人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的不同道路。 然而魯迅在投槍匕首的酷烈鬥爭中時時感到無常和徒勞,只是“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同”。而弘一法師,在古佛青燈之下又何曾全然忘懷了前塵影事,1937 年抗戰爆發,弘一教導僧徒“唸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唸佛”,並大書“殉教”二字。日寇犯廈門時,法師發願與危城共存亡。這正是太虛大師所倡導的“人生佛教”的精義。

    書法和中國畫其實從技術層面來說,最表層的應該是筆墨問題了。筆墨問題,我覺得從繪畫之初的對書法的訓練,包括對書法的情感的美這種理解,它還是很有助於對筆墨的法步的一種修煉。當然這個也只是一種表層的東西,其實書法就我個人體會來說,我覺得它其實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去體驗,透過書法去體驗它這種傳統的美。其實書法裡面也可以看到一種和內容結合以後有一種詩意的美,這種美和你讀一首詩和看字的情況不一樣,這種體驗更能打動我們。就我來說,書法的訓練或者閱讀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修心的東西,是養心的,滋養,更重要的是滋養,這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更高層面的東西了。這種是對我們畫國畫在精神層面的一個提升。

    對書法訓練、臨帖或者書法日課,並不是一個很刻意去做的事,這是一種日常。我覺得他每天都處在這種氣息當中,他對畫國畫就有很有好處,潛移默化的。至於書法在當代藝術裡能走多遠,這其實就是一個傳承問題!從書法與漢字書寫的異同來看,這也是我們遊走在“書法 “與“非書法” (漢字書寫)之間的必然選擇。而兩種側重,正體現著決抉於這兩者之間的巨大張力和無限可能,體現著對專業、作品身分的執守與超脫,對大道擔當、當代精神生活重構的開放和迴歸。正是基幹這種對“書(法)”與“非書(法)”以及書法與當代藝術、當下人生出入融拒的思考碰撞。個人見解僅供參考!謝謝!

  • 2 # 金牌書法精講

    書法是藝術瑰寶,是可以長期發展下去的。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是從社會實踐和社會應用中發展而來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的,它不能離開生活而獨立存在。

    書法藝術是在漢字的使用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它的本質就是遵循漢字筆畫線條結構造型規律和書寫工具的特徵,運用書寫技法技巧,充分發揮漢字的使用功能。書法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人們對書法逐漸衍生出一種特殊的欣賞情趣,並且廣泛地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給人以美的感受和喜悅,這是藝術產生的原因,也是藝術發展的方向。

    中國書法的藝術性是包含在實用性當中的。社會應用的需要推動了書法藝術的快速發展,歷代統治者給予高度的重視,並且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將書法作為全社會普通教育的必修課,使得書法脫離了“遊於藝”的歷史地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書法學習是文化學習的起點,中國曆代的文人雅士、知識分子都會透過書法水平,展示出自己的文化涵養。從古到今,書法藝術影響著中國社會文明和其他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這是由於書法擁有廣泛的社會性和應用性。

    書法的應用功能使得古代哲學家們深刻地認識到它富含的美學法則和精神內涵,並形成千古不變的基本技法和主流書風。經過幾千年來無數人的艱苦實踐與探索,書法藝術終於形成一個博大精深又入社會的藝術體系。它包括了漢字字型體系、書寫工具、書寫技法技巧、審美理念、著名書法家及經典作品等內容。這一偉大藝術的形成,依然是建立在其應用本質和特徵的基礎上,這正是書法藝術必須同社會融為一體,緊密結合的原因統治者的推崇與欣賞,使得唐代的文化教育進人了規範化文字教育的時代,優秀的書法家們使得中國的文字教育水平更加提高,奠定了中國書法教育的基礎。

    書法對人仕的影響極大地激發了社會性的書法熱潮,也使得書法家的社會地位不斷攀升。藝術的發展與時代的需求是緊密相聯的,在滿足時代需要的同時藝術自身也獲得了發展。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都離不開時代的環境,一個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優秀藝術家總會在作品中反映出時代的風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自覺性無關。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都會概括的反映社會風貌、民族思想,透過作品來反應一個社會的事實。

    在很大程度上,社會應用功能決定了書法藝術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書法藝術是社會性的藝術,它既可以是高雅的殿堂藝術,又是存在於民間的大眾藝術,其服務於整個社會。對於不同的應用服務物件,書法藝術的形象也是多變的,例如為統治階級政治服務是正大光明的形象,為教育事業服務是嚴謹規範的形象,為社會管理服務則是簡約平和。

  • 3 # 洛神公子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毫無疑問的可以在當代藝術發展中持續發展!

    書法的生命力是頑強的,大可不必擔憂。但是對於個人來說,書法藝術和每個人的生活也密不可分,小到過年的“春聯”、旅遊景區和宗教場所的楹聯、名山石窟的摩崖碑刻書法、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的題寫,甚至公園的園林石景、家庭居室的書法藝術作品等等,可以說只要書法藝術的用途是無處不在的!

    提問者所關注的另一個層面即書法藝術專案,能在當代藝術發展中行走多遠?

    1.清晰自己的目標和定位。

    普通書法藝術愛好者和欣賞者,沒有想從書法中獲得經濟價值和名譽的。作為藝術的純粹欣賞者,只要有書法藝術作品都可以欣賞,書法藝術的發展問題基本不會去考慮。

    2. 一般性書法藝術學習者和練習者。

    這類人群例如學生、非書法專業學習者、老年人等等,學習書法藝術的發展與個人愛好和環境有關。

    3. 專業書法(畫)藝術從業者、書畫藝術家。

    作者提問的書法作為一個藝術專案的發展問題,其實是與個人的職業和生存發展、藝術成就息息相關的。把書法藝術作為“飯碗”與“修養”合二為一的,需要注意的方面就很多。

    瞭解人們喜聞樂見的書法藝術表現手法和方式、形式,打造響亮名片,打通流通渠道,才能使書法藝術在當代藝術發展中有所作為和前景!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藝術是“上層建築”,文化藝術的發展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響,所謂的“盛世書畫”。

    要想把書法作為一個藝術專案來發展,還是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的!

  • 4 # 武平墨語

    書法藝術自古以來都是文化傳播途徑,有著千年的文脈搏傳承,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一代接一代學習者研究者和傳播者。從以前的文人士大夫到廣大人民群眾都愛之學之弘揚之。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全國開展群眾性的書法學習熱以來,書法藝術從古帖文獻整理,歷代書家法帖收集印刷發行,理論,技法研究,到成立全國各級書法協會,成立書畫院,研究所,以及在一些藝術學院和師範類院校開設書法專業,從專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專業。把書法藝術作為一個門類專業來培養人才,傳承書法藝術的平臺提高到前所未來教育高度。三十多年來全國各地先後培養出很多人才,加上全國普及寫字教學,書法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的連線,從技能到專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全民書法藝術素養提高,學習交流,比賽展覽,傳播收藏。形成一個良性學習環境,隨著時間的程序書藝術的發展未來會越來越好,越走越遠,隊伍越來壯大,專業更強,創意更多彩,創作更精美,市場更前景加廣闊。我繼續努力吧!

  • 5 # 手機使用者14720471748

    今日之書法已經變味了!變成了一些人用以沽名釣譽、裝潢門面、撈金髮財的卑劣工具!使得純潔的傳統文化瑰寶,佔滿了銅臭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京報稱《最強大腦》正在用最狗血的方式走向衰落,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