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揚生解史
-
2 # 笑談談笑
建文帝去哪兒了幾百年來一直不斷有史學家進行研究,就像爸爸去哪兒了一樣是個熱門的史學話題。目前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都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像是什麼出海做海賊王去了,穿越到現代了,當和尚去了,也有直接死了的說法。
那麼他到底跑哪去了呢?
先來說說他為什麼會跑吧。眾所周知的,他的叔叔朱棣搞了個靖難之役,把他的皇位搶了,沒辦法了國不可有二君啊,他只能跑。他跑,朱棣就要追,據說鄭和下西洋和陳誠五次出使西域都是為了找建文帝。
建文帝如果是從他爸爸朱標那裡繼承皇位還不會被叔叔搶,可是朱標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就病死了。朱元璋也是老糊塗非要傳給孫子,結果釀成了皇室內部的戰爭。也給我們後世搞出一個難題~朱允文到底去哪兒了。
官方的記載是在朱棣攻破南京城當天就已經和皇后,長子朱文奎一起燒死了,現場活下來的太監也是這麼說的。可是如果朱棣不這麼說,朱棣沒辦法登上帝位,所以在官方的史書裡面他只能是“死了”。
目前關於他出家為僧的說法,是流傳自那個朱元璋死之前給的錦囊,錦囊中是和尚衣服之類的。我認為這個肯定是錯的,朱元璋再牛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不可能預測事情發生,就算能預測他不可能還讓朱允炆繼承皇位。還有就是現在各地都已經發現了一些遺蹟證明建文帝曾經去過甚至在那裡落地生根。比如:湖南永州新田縣的明代遺址大觀堡,有史學家考證可能這是建文帝避難所建造的行宮,但實際上這個遺址工程規模很大,面積達7000平方,城牆高四五米,試想朱允炆要是真想避難要這麼高調嗎?那不得找死。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是錯的。
也有學者考證,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雲,隱蹤在江西上饒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宮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宮觀為掩護,巧妙修築了“明治山詹碧雲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關石雕、楹聯、三清山石刻260餘處,留下了“風流建水翁承贊,樽酒論文千載同“、“方豪上“、“都俞脫生“、“壺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隱逸文化密碼。但是這些所謂的文字密碼過於的牽強了。
雖然各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一個人是肯定知道建文帝去哪兒了的。
這個人就是找他的朱棣。
為什麼這麼說呢?朱棣曾經派遣鄭和下西洋找尋建文帝也曾派遣陳誠五使西域,還派過一個人。他就是胡濙。
根據《明史:胡濙傳》朱棣曾讓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16年,搜尋朱允炆下落,甚至是老母親去世了,他都沒有回去。
最後朱棣死前一年的一個晚上,胡濙帶回了朱棣二十來想要知道的答案。
那一夜朱棣已經睡下,聽到老夥計胡濙回來了,他急忙穿上衣服,單獨召見胡濙,滿懷期待胡濙說出那個他心心念唸的答案。胡濙說完之後朱棣的反應說明了這個答案是朱棣想要的。
朱棣什麼反應呢?《明史》說朱棣”至是疑始釋。 ”
根據這個我認為建文帝不一定是死了,而是活著。朱棣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天下已定,不可能還非要殺了侄子。也許就是出自一個叔叔的心態聽到他還活著也就放心了。
胡濙找到的答案是訪得朱允炆離開紫禁宮後,削髮為僧,既沒有去神樂觀,也沒有去西南、東南周遊避難,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蘇吳縣普洛寺內,此後一心為僧,無復國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透過查閱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後,指出: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朱允炆死於江蘇吳縣穹窿山,終年46歲,葬於皇駕庵後的小山坡上。
-
3 # 我超級酷啦
建文帝(朱允文)—明成祖朱元璋的皇長孫,明朝第二任皇帝。因為削藩政策,朱允炆最終激怒了朱棣。
燕王靖難,破南京城,朱允文下令縱火焚燬皇宮,朱棣殺入宮中,搜尋了三天,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燕王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找了一具殘骸說成是建文帝的屍骨 只得下令以天子禮殮葬。
朱棣登上王位之後整日憂心忡忡 因為朱棣的王位並不是名正言順繼承來的,而是從朱允炆手裡奪來的。一日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他的地位就時時會受到威脅。並且燕王一直懷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存亡海外,將成後患,便命太監鄭和率龐大的船隊下西洋尋找,同時藉以宣揚國威,交通各國,結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蹤跡 。
建文帝究竟去了哪裡?是自焚而死還是削髮為僧甚或流落海外,各種說法眾說紛線,歷史學家們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從而使這一懸案成為中國歷史的“四大謎案”之一。
據金陵晚報報道,84歲的南京有線電廠退休工程師讓慶光老先生帶著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讓氏家譜》找到記者,翻開家譜,讓先生告訴記者,建文帝當年並沒有自 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讓鑾,在湖南湖北一帶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讓慶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孫。 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姓“讓” 讓慶光先生指著家譜為記者講述了建文帝朱允文開創“讓”姓的歷史源流。讓慶光說,讓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早年立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禮法傳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文即位,史稱:“建文帝”,但在位僅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發動“靖難之變”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趕下臺後,並沒有像許多史家所說,在宮中自 焚身死。而是從地道逃亡出宮,離開南京,隱居於民間改名為“讓鑾”,假扮僧道,雲遊於滇、黔、蜀、粵、桂、湘、鄂各省,在遊歷名山大川期間,讓鑾還題寫過許多詩詞和符號,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讓鑾隱居於武昌,死後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讓氏家譜》中有明確記載。 至於為什麼建文帝出宮隱居民間後,改姓為“讓”,更名為“鑾”,讓慶光解釋說,建文帝認為自己是遜位退國讓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讓鑾”,是讓出了皇位的意思。 建文墓地隱匿山林 為了讓記者相信自己確是建文帝后人,讓慶光還舉出了一些例證。讓慶光說,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寶通寺的寶塔旁。讓慶光還記得,小時候寶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體方位,和尚們還曾經指引讓慶光的祖輩前去祭掃。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動盪,這座隱匿在民間的帝王陵寢已經找尋不到了。
1945年,讓氏後代根據歷代先祖口授心傳的描述和家藏曆代祖先名諱,修成《讓氏家譜》一書,得到了著名學者張其昀、昌彼得的認同,張其昀為家譜題寫書名,昌彼得則作《<讓氏家譜>敘錄》,肯定讓氏為建文帝后人。而讓慶光的舅舅、臺灣的陳萬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證》,1950年由臺北百成書店出版,該書持讓氏為建文後裔說,只是可惜沒有引起明史學界充分關注。 另據記者瞭解,貴州黃果樹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紅崖天書”的破譯也為證實建文帝未自 焚死提供了佐證。上海工程師林國恩考證出“紅崖天書”其實是退位後,建文帝頒下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的檄詔,說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後,流落西南一帶,並有可能繁衍後代。 塵封了600年的秘密 對於自己家族的這段歷史,讓慶光老先生從小就聽父親講過,但一直深埋在心裡,當作一個秘密。讓慶光說:“我們的先祖被奪去了皇位後,朱棣還多方尋找,想斬草除根,明朝的時候,祖先們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講自己是明朝皇族後裔。這600年來,讓氏只好一直隱瞞先祖身份,家族的歷史也只能口耳相傳,這本《讓氏家譜》也是到上世紀40年代才敢公開編纂的。”
建文帝究竟去了哪裡?目前還不知道,至少證據不充分史無明文 各種野史所記不可信據,所以也不敢妄斷。
-
4 # 雜趣雜論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這位年輕皇帝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自小受到儒家教育的影響,繼位後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重用文官,他上位後實行了一系列的變革,但終究只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這些變革也給他帶來災難性後果。在他指使的削藩行動中,馬上觸及了他四叔朱棣的權威與勢力,本來朱棣就對這位侄子不服氣,經過幾次裝瘋賣傻後,他把自己兒子們都召回身邊,就開始了與朱允炆三年的軍事對峙,後來這場戰爭被掩飾而說成是“靖難之役”。最後這場戰役在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下,而指揮不當的情況下失敗告終。之後就有了流傳民間關於朱允炆下落的懸案,一種是說被戰敗後自焚燒死宮中,二種是說他逃出後做了和尚。第一種說法我覺得這是朱棣欲蓋彌彰的手法,他為了奪取帝位,但又得名正言順,所以才有《明太宗實錄》記載的: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 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可是,“禮葬建文君”之事只見於官修文字,沒見於私人筆記,更沒有實物可考。也就是說,沒有誰見過建文帝殯葬儀式,也沒有誰說得出建文帝的墳墓在哪裡。有可能朱棣俘虜了朱允炆後秘密殺害後編的,或是朱允炆已經逃走了找不到人而編寫的,何況當時朱允炆次子還在宮中,怎麼不扶持他為皇帝呢?而是把他幽禁在宮中幾十年,可見朱棣當時的用心就是要自己當權。再說朱允炆完全可以逃走東山再起,沒必要這麼殘忍的對待自己,後來看朱棣把江山治理的比他出色,他也就放棄了,讓全世界人都以為他消失了。所以自焚一說不成立。而第二種說法出家做和尚了,我覺得可信,朱允炆完全有辦法逃出宮中,然後隱姓埋名,隱居山中誠心向佛。而且後來歷史上有很多佐證,證明他確實是出家為僧了,“峰如巢風彩,崖似臥龍文。““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家從京畿而來,回首五嶽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堯舜以後,伉懷秦皇漢武,如我王孫曠古今。“這是他留在民間的對聯,皆出自他手。但畢竟這只是留在民間的傳說,也許是後世對他的尊重而編寫出來頌揚朱允炆的。可從2008年1月3日後他出家這一說又被證實,在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鄉上金貝村發現一座高僧古墓,有專家從古墓的造型判斷出這是典型的明初閉嘴龍造型陵墓,言下之意也就是說此墓與明孝陵的造型極為相似,應該墓主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明朝皇帝,“御賜金襴佛曰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中,“圓明”或是“明朝和功德圓滿”之意,也指早年出家的朱元璋。“第三代”是孫輩,與朱允炆的身份暗合。“滄海”有神州一統的隱喻,“珠”暗指“墓主姓朱”,那滄海珠禪師是建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後根據史料上對朱允炆流落但建福這一說再加以考證,專家們透過羅盤定位發現,這座墓地坐癸向己,夾藏在兩座翠綠的山丘之間,墓前有清溪流水,水出巽口,正是當地人所說的“金水河”。這種佈局,和明成祖長陵坐向完全相同!六年後,在2014年寧德市20多位專家學者對建文帝朱允炆逃亡蹤跡做了探討,以證實建文帝蹤跡的最後結果,並給出了建文帝朱允炆生死懸案真相的證據:一、寧德蕉城區上金貝古墓的規制、格局、構件、構件紋飾均體現了明代皇陵的特點,
二、寧德霍童支提寺珍藏的雲錦袈裟為明初御用之物,應為朱元璋賜給建文帝的寶物;
三、追隨建文帝出亡而不知所蹤、被浙江鄭義門苦苦尋找了600年的重臣鄭洽,被發現為寧德市蕉城區鄭岐村的開基始祖,2010年該村鄭氏到浙江浦江認祖歸宗,直接證實了鄭洽隨建文帝出亡寧德的史實;
四、明永樂年間,寧德地區的寺廟突然被大規模焚燬,僧人被大量殺害;
五、建文朝殿前三品指揮使、錦衣衛總管杜華泗,國子監生林紹齋均歸宿閩東;
六、明永樂年間,寧德地區的人口突然銳減,史書卻無天災的任何記載;
七、永樂初年,身負“蹤跡建文帝”使命的鄭和蹊蹺到訪福州雪峰寺和寧德支提寺的實物與文字資料;
八、寧德各地古地名及尼姑庵中供奉“萬歲萬歲萬萬歲”神祗牌的奇特現象;
九、明代寧德各地史志中《寺觀》、《雜記》編章的有意缺失;
十、建文帝貼身武將餘六府宗祠、墓葬、餘氏族藏古畫等隱藏的建文帝資訊;
十一、寧德各地發現的17處神秘地室秘道;
十二、延續600年的“國母亭”祭祀禮儀及“國母乞討尋兒”傳說;
十三、寧德各地代代相傳有關建文帝的民間故事傳說。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懸案困擾了人們六百年,現在謎底終於揭曉,水落石出。
回覆列表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確保兒子朱允炆繼位後能順利掌控天下,把開國功臣及他認為有威脅的人都處理了,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朱允炆繼位後釆取削潘政策,燕王朱棣被自迫發起“靖難之役”,四年後終於打敗朱允炆取得皇位,改國號為“永樂。”
歷史上記載朱棣攻入南京(裡應外合)後朱允炆不知所蹤。後流傳朱允炆己出家或流亡海外,但均沒有正式的記載。
實際上,朱允炆早己被朱棣秘密處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