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老師歷史課

    戚繼光,字元敬,山東蓬萊人(祖籍安徽定遠),明朝抗倭名將。戚家軍抗倭的故事在中國幾乎人人皆知,戚繼光創造的“鴛鴦陣”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的閃光點!

    我認為這個第一有很多種分類,你比如說戰功、軍隊數量等等之類的,但是我為什麼選戚繼光作為大明第一武將呢?因為跟著戚繼光作戰,士兵陣亡率非常非常低!

    一將功成萬骨枯?戚繼光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將功成並不是以士兵的性命換來的!

    戰爭是死亡的代名詞,我們讀書看報也好,看影視劇也好,戰爭打起來都是血流成河的,尤其是人員傷亡更是觸目驚心,所以才有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比如,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石堡城之戰,大唐和吐蕃為了爭奪石堡城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前後數年血戰,最終唐軍在哥舒翰的不計犧牲的軍令下佔領了石堡城,唐軍為此付出數萬人傷亡的代價,不可謂不慘重,哥舒翰也憑藉此戰躋身大唐名將的序列當中!

    戚繼光不是這樣的,我個人感覺戚繼光是那種比較有現代化作戰思想的將領,他不僅武功一流,指揮作戰一流,訓練軍隊也是一流,寫的兵書《紀效新書》更是超一流,我看了戚繼光的作戰記錄以後,就一個感覺:神了,不僅能打勝,而且不用犧牲太多士兵的性命!

    林墩之戰:消滅倭寇3000人,斬首960顆,生擒26人;戚家軍犧牲69人!

    仙遊之戰:擊潰倭寇10000餘人,斬首498顆,生擒1人;戚家軍犧牲24人!

    厲害不?從古到今,可曾見過這樣懸殊的傷亡比例?更厲害的在下面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倭寇308顆,生擒2人,其餘淹死和未割取首級的不詳;戚家軍犧牲3人!

    白水洋之戰:斬首倭寇344顆,生擒5人;戚家軍犧牲3人!

    敵我雙方陣亡比例高達100:1,神奇吧?不過這有更神的呢,繼續看

    牛田之戰:擊潰倭寇數千名,斬首688顆;戚家軍無一人犧牲!

    王倉坪之戰:擊潰倭寇上萬名,斬首177顆;戚家軍無一人犧牲!

    假如在網上發一個帖子:如果你穿越到古代的戰爭時期成為一名小兵,你願意做誰的部下?我想毫無疑問,戚繼光絕對高票勝出!

    什麼樣的將軍才能帶出這樣的軍隊呢?什麼樣的軍隊才能創造出這麼傑出的戰果呢?大家說我把戚繼光選為大明第一武將對不對?

  • 2 # 重溫經典2019

    要說明朝開國第一武將是誰,那非徐達莫屬了。

    死後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後封王。

    對於朱元璋極為恭敬。在外交戰,每次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

    常遇春,算的上明代開國第二武將。

    死後也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無不勝。攻克北京後不久暴病而去,對朱元璋極為忠心。

    徐達、常遇春有領袖眾將的能力和功勞,是朱元璋在軍事上的左膀右臂。

    為什麼說徐達是第一武將?

    因為徐達22歲加入義軍,開始進行推翻元朝統治的大業,驍勇善戰,深謀遠慮,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大敗陳友諒,東征張士誠,北伐中原,北征大漠,明王朝半壁江山都是徐達打出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曾說:“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舉世無雙。”

    所以說,徐達是明朝第一武將。

  • 3 # 魁哥觀天下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百姓苦不堪言。起義遍地全國,其中三支起義軍聲勢浩大分別是:徐壽輝、陳友諒部;(紅巾軍)小明王、劉福通、郭子興、朱元璋部;張士誠部。儘管起義軍如火如荼,但勢不兩立相互攻伐。

    察罕帖木兒利用起義軍之間矛盾,進行翦除收復了大量失地,暫時平息了內亂!紅巾軍兩名將領田豐、王士誠投降了察罕帖木兒。儘管他們投降了元廷,發現中央王朝已無力迴天,不顧百姓死活相當氣憤!

    便設計除掉大元頂樑柱察罕帖木兒,不過最後田豐、王士誠被亂軍所殺。大元頂樑柱已死,起義再次熊熊烈火,陳友諒建立割據王朝陳漢。與朱元璋、張士誠形成三足鼎立,同時也是軍事實力最強的起義軍!

    儘管軍事實力比朱元璋強,但老朱不是省油的燈,他麾下的名將輩出驍勇善戰。其中最厲害的武將當屬常遇春,陳友諒遇到他只退不進。王保保也不敢與常遇春戀戰,一旦戀戰極有可能全軍覆沒,只能見好就收!

    陳友諒為了成就大業,興建了強大的戰船,除掉頭號敵軍朱元璋。老朱得知老陳想除掉他,命常遇春與陳軍背水一戰。常遇春快刀斬亂麻,殺得敵軍屍橫滿地,並命部眾放箭射殺了陳友諒,陳漢王朝宣佈滅亡。

    陳漢雖然滅亡,但江東吳國張士誠的勢力龐大。朱亮祖、徐達、常遇春對張士誠實行殲滅戰,攻破平江,將他活捉押往應天府,東吳宣佈滅亡!東吳滅亡之後,張士誠在應天府悶悶不樂,夜間趁人不備上吊自殺,享年四十七歲。

    朱元璋翦除了割據勢力,受到元廷的表彰,但他不領情。因為元廷已經搖搖欲墜,氣數將盡命令徐達、常遇春攻打元軍。常遇春不負眾望,面對精銳的元軍並沒有畏懼,破斧沉舟將敵軍擊潰,公元1368年被趕出中原。

    同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命徐達、常遇春率領部隊進攻殘元,多次與王保保交戰,均取得大捷勝利!班師回朝,啟程行駛柳河川時,常遇春由於過度勞累,英年早逝享年四十歲!

    如果常遇春不是英年早逝,北元就有可能被統一!所以我認為老常是當之無愧的大明第一武將;戚繼光武藝高強,衝鋒陷陣令倭寇膽寒,撼山易,撼戚家軍難。

    他是一位兵法家,撰寫了《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並收錄於《四庫全書》,同時也一位熱兵器發明家,多次在戰場上使用均取得完滿勝利,他是大明第二武將!

    徐達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60萬大軍,聯合朱亮祖擊潰張士誠,將他生擒。他與常遇春深入元廷,殲滅元軍精銳並趕出中原,遷徙大漠。多次征討北元勢力,與王保保多次交鋒均有勝敗。徐達論功績是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如果論武力值是明朝第三武將!

    袁崇煥在大明王朝快要滅亡的時候,挺身而出,當時的國內形勢動盪不安。外有滿清入侵,內有農民暴動。與李自成、張獻忠部將多次交戰,以少勝多成功將敵軍殲滅。寧錦大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八旗軍,用大炮將努爾哈赤炸成重傷,沒過多久溘然長逝。

    袁崇煥是晚明第一武將,若綜合排名則是當之無愧的大明第四武將。常遇春、戚繼光、徐達、袁崇煥是我最喜歡的大明四大武將。特別是常遇春忠肝義膽,金庸非常推崇。

    朱元璋對他也非常推崇: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 4 # 落餘暉

    武有徐達,常遇春,藍玉,李如松,秦良玉,戚繼光等等。但是要說到明朝第一的武將徐達和戚繼光兩位將軍爭議最大,今天姑且來捋一捋這兩位將軍的戰史,看看到底誰才是我們心目中的大明王朝第一武將。首先我們看看大明王朝開國六王之一的中山王徐達將軍,確切的說應該是徐達元帥,今天盤點的兩位不但能衝鋒陷陣,更能帷幄千里。這位大明朝王朝建國時期的第一帥才,軍功之盛堪稱大明王朝的擎天巨柱。這個和明太祖一起放牛玩泥巴的傳奇人才,22歲加入義軍開始進行推翻元朝統治的大業,驍勇善戰,深通謀略,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大敗陳友諒”“東征張士誠”、“北伐中原”、“北征大漠”明王朝半壁江山都是徐達打出來的。明太祖評曰:“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 5 # 木子君的小屋

    什麼時候,袁崇煥都成武將了。

    如果你對袁崇煥說,他是一個武將。

    信不信,他敢一蹦三丈高,指著你的鼻子大罵,你才是武將,你家祖宗三代,都是武將。

    因為武將的地位,在明朝前期,還是比較高的,自從土木堡之變,勳貴武將被也先一掃而空之後,文臣的地位越來越高,而武將,也變得越來越沒有地位,慢慢地,在文官面前,也淪為家僕的存在了。

    哪怕一個總兵級的武將,遇到一個小縣官,人家都可以在你的面前隨意斥責。

    這,也就是大明朝後期,一個武將的地位。

    一個特例,就是袁崇煥不經聖旨,就可以斬了一員大將毛文龍,要知道,這個時候,毛文龍的品銜可是在袁崇煥之上的,但是,一員武將,說斬就斬。武將地位之低,由此可見。

    閒話少說,步入正題。

    第四名:袁崇煥

    論四人武功(這裡的武功非指功夫,而是說一個人在軍事上的貢獻、戰績)之高下,袁煥宗僅僅守寧遼,以大炮之威,舉一國之財力,還是步步退讓,丟城失地,最後讓皇太極跑到了京城之下,耀武揚威,並擄獲了大量的百姓和物資後撤退。所以,他的武功可以說只能排到最末吧。

    第三名:戚繼光

    戚繼光最主要的功勞也就是抗倭,在胡宗憲的領導之下,把自嘉靖年在東南肆虐的倭寇掃蕩一空,在這個過程中,他建立了一支鐵軍“戚家軍”,憑著此軍,他立下了赫赫功勞。後來又北上,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著有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兵書,同時他改造了城防設施,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極大地提升了明軍戰鬥力。

    戰功上嘛,比袁崇煥強得不止一個檔次,萬曆元年(1573年),北蠻小王子與董狐狸謀劃進犯,嚮明朝廷索要賞賜遭到拒絕,於是二人在喜峰口燒殺搶掠,戚繼光得知後率兵前往平亂,差點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繼光擊退。而後董狐狸的侄子董長昂侵犯界嶺,又被擊敗。

    萬曆二年(1574年),董長昂又入侵邊境但無法從關口攻入,於是逼著他的叔父董長禿寇犯邊境。戚繼光領兵將其擊敗並活捉董長禿。董狐狸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禿。戚繼光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於是將劫掠的百姓放回,併發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與董長昂再也不敢侵犯薊門。不久,戚繼光因守邊功勞,升為左都督。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

    可以說,在明中後期,戚繼光的練兵方法和戰功,當時的武將或者文官督師中能達到者其水平者寥寥。

    只不過,由於其時國勢衰弱,面對外敵,只能防禦,而不能主動進攻,故排第三名。

    第二名: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1355年,常遇春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時建立了卓越的軍功。1369年,在北伐中原時,暴卒軍中,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常遇春在明初開國大將中,也是一個很優秀的存在。鏖戰衢州、大戰九華山,大破陳友諒、破元大都,都建出了卓越的貢獻。

    可惜的是,其人壽命不長,於洪武二年病死,如果他活著,可能戰功與徐達相比,也不會差什麼吧。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第一名:徐達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元朝末年,出身農家的徐達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功績顯赫。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官至太傅等,封魏國公。其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徐達被我排在第一位,因為他除了明初立國之功外,還北逐蒙元,揮師塞外,其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所以,綜上所述,徐達排位第一。

  • 6 # 海洋望星空

    個人覺得應該是徐達,作為明朝的開國將領之一,徐達首先面對的就是元朝的鐵騎,而蒙古鐵騎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敵手,雖然元朝末期的蒙古騎兵戰鬥力下降的厲害,不過還是不容小覷。在與王保保的幾次大戰中將蒙古騎兵打的潰不成軍,足以證明徐達的統兵之能。

    在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的時候,徐達表現也是最耀眼的,雖然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等戰將也是戰績驚人,不過相比徐達還是有差距。

    所以說,徐達可以稱得上明朝第一武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挑選鑽戒?工薪族如何挑選求婚鑽戒價效比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