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在心理健康的萍姐
-
2 # 楠秋爸爸育兒經
個人的行為被約束以及被管教的時候,肯定會產生牴觸情緒的。但管教是必須的,那麼只有一個辦法,改變管教的方式。
1、溝通,與孩子真誠溝通,不管說話方式和內容,讓對話的環境輕鬆愉快,才能讓孩子敞開心胸和家長交流,也才能更好的聆聽孩子的心聲。
聆聽孩子心聲的目的,是瞭解孩子的想法,自我檢討有沒有過度管教,管教過程中的手段是不是有不當的地方,更能瞭解孩子能接受的管教程度以及方法。
當然,不是說孩子希望怎樣就怎樣,作為家長,也要適度的把握如何在迎合孩子想法的同時,完成自己對孩子的管教。
溝通,也是相應的對孩子傾訴,讓孩子理解家長如此管教的目的所在。
家長與孩子,處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而且家長在經歷過這麼多的事情,吃過那麼多的虧、上過那麼多的當,想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想讓孩子少走彎路,這個能理解,天下父母心。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厭惡,所以,對於家長過度嚴厲的管教,就會產生牴觸心理。
溝通,就是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想法更接近,也是讓家長與孩子相互理解,思想交融的第一步。
2、管教與陪伴,家長除了管教孩子,還有一個更大的事情要去做,就是工作或者說是事業。
我們這樣想想,當家長們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孩子也從關閉了一天的學校或者幼兒園回到家,正式雙方心情在最放鬆也是最敏感的時候,家長突然想起來,今天還沒管教孩子。於是開始問東問西,各種教育灌輸,孩子能接受嗎?
而家長在看見孩子越拉越長,笑容漸失的臉,內心裡想著那麼辛苦的掙錢回家,說了兩句話就擺臉色,都是為了你好還不願聽。
孩子則想著,好不容易回家了,正好想輕鬆一下,還要聽著家長的說教,內心牴觸。
孩子長大以前,家長有著絕對的權威,命令或者責備習以為常。而孩子呢,敢怒不敢言,就這樣,階級矛盾開始,叛逆漸漸形成。最後,不是爆發就是隱忍。
多管教不如多陪伴,陪伴孩子去孩子想去的地方玩耍,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接觸,儘量多接受孩子所處社會的內容,讓家長自己的內心變得年輕。
朋友關係是有利於拉近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作為家長去管教時,孩子會牴觸會抗議,而有的時候,有的事情,家長作為朋友去勸慰,反倒會起不一樣的效果。
3、懂得適當的放手,有時候孩子用自己的處事方法或者學習方法之類的去做事情,家長在瞭解清楚之後,權衡利弊,可以適當的放手。甚至還可以和孩子對賭一次,看誰的方法能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不要擔心一次的失敗,就會讓孩子終生怎樣怎樣。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眼前的失敗微不足道,而讓孩子吃一次虧,長一次記性,可能比孩子在埋怨中做好一件事情更重要。
4、管教帶給孩子的壓力,也讓孩子排斥家長的管教。
其實,孩子和我們家長一樣是有壓力的,小時候對上幼兒園有壓力,分離焦慮症產生的壓力,小朋友相互之間如何相處的壓力,面對幼兒園老師的壓力;長大了有學習的壓力,家長的期待,老師的失望,同學之間的競爭,以及努力過後沒有結果的難受,這些都是壓力。
作為家長,還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壓力,正確疏導,鍛鍊孩子面對壓力時的能力,提高孩子如何去解決壓力的能力。
在不瞭解孩子的壓力時,還一直管教孩子,孩子肯定會有排斥心理,所以家長也要注意這一點。
當然,總有很叛逆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需要我們更謹慎的對待。因為他們比普通孩子更敏感,更不容易敞開心扉。
大多數叛逆的孩子,想要的其實是一個公平對話的機會和待遇,尊重比管教有效果得多。
總之,作為一個好家長,要學會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不要輕易地打罵孩子,減少孩子的壓力,才能讓孩子和家長的心越來越近。
-
3 # 十項全能的老餘同志
其實,很多家長把嚴厲和嚴格弄混了,所以造成孩子漸漸長大後,開始和自己對立。
前幾天,我們這邊才出了一個新聞:媽媽總是用自己不能接受的方式控制自己,自己接受不了,從17樓跳樓自殺了。
多數孩子能接受的是嚴格,但是不能接受嚴厲。簡單的說,不接受的是家長去要求的方式和方法。
多數人都是會簡單的說"好好溝通",不過,這種建議說了和沒說一樣。
現在已經這樣了,建議你接下來這麼做:
1.找機會製造一個輕鬆的氛圍,例如,單獨和孩子出去玩,玩得比較開心,然後在回來的路上和他聊聊
2.真誠的描述自己之前做得不恰當的地方,並向孩子道歉(道歉是讓孩子能夠接受自己,但是很多家長都做不到)
3.告訴孩子自己當父母沒有經驗,並且告知自己會做那些錯事的動機
4.告知孩子,自已想要改善,接下來自己會在哪些方面做改變(例如,對孩子的說話方式……)
5.詢問孩子,針對自己的想法,覺得有沒有哪裡不妥
6.和孩子達成同盟,共同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
希望以上的"實操技巧"能夠幫助你
-
4 # 湯湯湯婷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好的習慣,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優秀,所以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對孩子管的嚴一點。他們認為管的嚴,孩子才會聽,聽了才能做的好。其實教育孩子這個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接下來我分享幾點關於家長教育孩子的觀點: 首先家長要充分的尊重孩子,可能在家長心裡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他不懂,但是這並不影響你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讓家長能夠建立和孩子之間溝通的平臺,當你把孩子看做一個“大人”的時候更容易明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第二,家長要學會妥協。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做的妥協也有所不同,比如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家長需要做出的妥協更多的是孩子一些玩耍方式的調整,當孩子漸漸長大尤其是開始上學之後家長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家長的妥協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讓孩子自己知道選擇的重要性。比如孩子寫作業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都頭疼中小學生孩子的作業,作業量大,時間有限,孩子的任務重學習效果不理想。這時候如果家長一味的強調要認真,要努力,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抗,與其這樣不如家長和孩子妥協一下。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畢竟慢慢在成長的他,需要經歷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些決定需要他自己下定決心了之後才會更好的執行。 說完了尊重和妥協之後咱們說說第三點:溝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在和他們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是出於愛而不是壓迫。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懂事,一旦學習出現問題,交友出現問題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認真,態度不端正等等。其實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與其追究問題什麼時候發生,經歷了什麼,不如和孩子平心靜氣的一起談一談未來要怎麼做。當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愛之後,他自然的也就能夠明白家長的心。孩子敞開心扉和家長說自己的學習,生活,未來的時候,家長所顧慮的事情也就會越來越少了。
-
5 # 無言87701
我是個急性子因自己失去了大學夢,所以子女我都培養給大學畢業。因60後與80後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有話說不到一起。
-
6 # 育鄰人
問題不錯:教育引導孩子如駕駛汽車,需要不斷調整方向盤才能平穩行駛。"管"孩子也需要根據孩子的狀態適時調整,不能老套路。靈活多元的引導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
正如,世界上沒有"長生不老"藥一樣。宣傳有萬能帶孩子的方法,一定是"騙子"。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只有靈活多元的引導方式才能處變不驚的引領好不同孩子的成長。
-
7 # 家庭教育selena
不願跟你說話了,是種對抗了。無論何時,親子關係是第一位的。被老師批評,學習不好,成績下降,習慣不好等等都要往後放。
1、體會下自己哪裡做的不太合適。
2、如果不知道自己哪裡做的不合適,感受下孩子的感受。如果感受到孩子是生氣了,跟他溝通,你是不是生媽媽氣了,媽媽不知道哪裡做錯了,你能告訴媽媽嗎?
孩子可能會倔強會。但是如果你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的話,孩子一小會後就會跟你說過,說哪裡做的不好,為什麼那樣說我。孩子說之後可能會委屈的哭,後邊就可以跟他好好溝通嚴管的那個事情了。
-
8 # 跳跳媽03
管孩子管得嚴,引起了孩子的怨恨,導致孩子不願意跟自己說話了,這是個挺嚴重的問題。先不說怎麼辦,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吧。
一、嚴厲管教為何不是個好辦法許多家長推崇嚴管,他們認為孩子就得嚴格管教,不然他就沒有主動性,就不能養成好習慣,考不出好成績。自古以來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嚴母嚴父也一直都有。可嚴管真的就能培養出好孩子嗎?
我們都看過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的師父可謂是嚴師的代表了,動不動就打,當然最後也的確出了高徒,可也有許多人心理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一個人的成功非得以此為代價的話,那許多人寧願不要這個成功。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一樣,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接受我們的管教的,而是來豐富我們的人生的,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身為父母,我們需要改變一個觀念,我們和孩子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誰強勢誰弱勢的關係,更不是管教和被管教的關係。
蒙臺梭利說,每個孩子內在都有一個精神胚胎。我一直相信,孩子有內在向好的動力,有主動性,愛學習。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打亂了他成長的規律,阻礙了他的發展,從而引起了他的反感,而我們卻說孩子不領情,不懂感恩。
曾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閉上你的嘴,邁開你的腿,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給孩子看。我覺得這話特別對,所謂管教,更多的是一種控制,一種管理,而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喜歡被管。我想,在你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感受到了孩子強烈的反抗,所以你才苦惱。
二、孩子怨恨你不跟你說話,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正常來說,孩子是愛父母的,他們的愛比我們的愛更加純粹,更加無條件。而現在孩子開始怨恨你了,說明孩子對你的愛已經透支完了,他是經歷了多少次的絕望才把愛變成了恨啊。
他對你的愛總是得不到迴應,他跟你聊籃球你迴應的是學習,他說跟同學一起玩你問同學學習好不好,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你認為他有很多的毛病和壞習慣,需要改正,如果不改正就會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未來就完了。時間長了,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和家長說了。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我們出了問題。
三、不要總想著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既然孩子已經不願意跟你說話了,那就更不要強迫孩子了,不要一遍遍地問他為什麼不跟自己說話,也不要在他面前說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卻招致了他的怨恨,自己都是為他好之類的,這些話千萬不要說了。
從現在開始,減少對他的管教,去過你自己的生活。看看書,讀一些經典的教育類心理類書籍,聽聽專家的講座,自己喜歡的事情沒來得及做的,就去做,充實自己的生活,把精力從孩子身上收回來。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心平氣和,就事論事,不說教,不指責,哪怕心裡已經氣得不行了,表面上也要不動聲色,不要讓孩子看出你的慌張和焦慮。
當然,要做到這些很難,但再難也要努力去做,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你之前的嚴厲管教是起反作用的,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還會讓孩子和自己變得更糟。所以,你必須改變自己,以前做什麼導致了孩子的反感,那就不做好了,孩子就是這樣,你越讓他做什麼,他越不去做,那就反過來試試吧,反正試了也不會更糟。
尹建莉曾經說過,不管才是更好的管,如果父母懂教育,懂孩子,那可以給孩子以指導,可如果父母自己什麼都不懂,卻還要對孩子指手畫腳,那管還不如不管。
先過好自己的日子吧,把自己的心靈充實起來,當你變得更好了,孩子自然也會變好。因為,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什麼樣,沒錯的。
希望這些能幫到你。
回覆列表
1,對孩子們,我們對他們的期望太高,急於求成,每做錯事時都要否定他,給他貼標籤,或者孩子還沒有做的事情,也亂給孩子下結論,沒做好的事情又沒有好好給他建議,所以會導致孩子對你的怨恨,對不對?
2,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會把自己以前沒有實現的夢想,需要自己的孩子來實現,孩子承受的壓力山大,他們也會有些想法。
所以我們多數時間應該看見孩子的努力,對他們的努力與予肯定,不管做得好與壞,先肯定他的努力,他的特別之處,然後聽他說自己的想法。後面該怎麼說,請看我6月5日的《怎樣與青春期的ta們在網路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