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山海
-
2 # 南朝居士
你要知道,誰是一家人。
武則天跟兒子女兒才是一家人好嘛?孃家才是外人,你搞錯了,怪不得伏地魔這麼多,
你有一個億,你是給兒子還是給你哥哥的兒子?這個基本沒有懸念,他不可能給武家的,
武則天實際很反感武家人,但是想當皇帝,又不得不用武家人,不然你勢單力薄,用誰呢?
-
3 # 中孚鑑
武則天是古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母親,在她執政的時候,天下還是很太平的,說明了武則天的治理能力。
那武則天晚年為什麼不傳位給武家,而且退位給李顯了呢?
其實武則天曾經也想立武家人為太子,所以就問狄仁傑,狄仁傑對武則天說,自古都是兒子做皇帝,自己可以得到供奉,沒有聽說過侄子做皇帝后,會供奉自己的姑姑。
武則天聽後雖然當時不高興,但後來想想,也覺得又道理,她又讓狄仁傑給她解夢,武則天夢到一隻鸚鵡兩翼折傷。
狄仁傑又趁機勸諫武則天,說鸚鵡的鵡字和武則天的武相同,代表著武則天,兩翼受傷代表著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只要能起用他們兩個,就又可以展翅飛翔。同時兒子和侄子相比,肯定兒子更親。
武則天聽過心中明白,也因為當時天下人心裡還是向著李唐的,武則天又畢竟是李家的兒媳。
所以武則天晚年又立了李顯為太子,而不是立武家之人為繼承人。
而李顯當時雖然被立為太子,但朝中還有很多勢力,比如李唐宗室、武三思為首的武家勢力、張易之兄弟的勢力等等,所以李顯得太子位還是不穩的。
在加上當時武則天已經年老,如果突然又改變主意,改立太子,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張柬之等人為了保險起見,就發動了政變,向武則天逼宮。
武則天在面對政變的時候,已經無力迴天了,只能讓位給太子李顯。不過天下本來就是李家的,現在還給李家也是合情合理。
李顯復位後,是為唐中宗,韋氏為皇后,因為李顯對韋氏非常信任,就導致了韋氏亂權的情況,同時韋后也想學武則天。直到後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才除去韋氏集團,之後擁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
4 # 葦說定製化運營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顯即皇帝位,標誌著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結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駕崩上陽宮,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後結束,死時八十二歲。
歷史選擇了武則天,她又為李唐選擇什麼樣的傳人?
女人當皇帝,她第一個,當時當皇帝痛快,現在立繼承人就麻煩了一點,要說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麼以後江山還是會姓李。除了自己的兒子,還有自己的侄子,總算是姓武的,她也猶豫不決。
眾所周知,中國從夏啟就已將“公天下”變為“家天下”。在西周正式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如此代代相傳,一般情況下如果不發生意外,那麼基本可保此套宗法原則無障礙的傳承下去。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這套宗法制度建立的基礎是“男權社會”,也就是說這套法則的最大目的在於保證“一家一姓的天下”能夠順利而平穩的進行政權交接,從而以道德的力量,用一元化的政治文化方式來簡便、穩定的管理帝國。
但武則天已經打破了這個嫡長子繼承製賴以生存的基礎——她本身是個女人,她的兒子和她並不是一個姓,她的兒子們都姓李而不姓武,這就是一個橫亙在這位女皇的繼承問題上的巨大矛盾。她將“李唐”改為了“武周”,跟享國800年的周王朝攀親戚,就是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長久。如果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那麼這個朝代就會一代而亡,“武周”將會很快重新變成“李唐”,這是這位美麗而智慧的女皇所不願意看到也很難接受的。
雖然李氏子孫已經失去權勢,但武氏子弟仍然沒有把握能夠在武則天之後登上皇位,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畢竟還有李顯和李旦兩個人存在。
大臣們因此勸告武則天說,她應當將帝位傳給兒子,這樣在死後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廟,接受子孫後代的供奉。但如果將帝位傳給武三思等人,境遇將會悲慘得多,一個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雖然為了當皇帝跟兒子們搞得矛盾重重,但隨著皇位的穩固,武則天跟兒子的關係也逐漸和解。“母子”畢竟還是要比“姑侄”更為親近,狄仁傑後來用母子之情來勸武則天傳位給兒子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而且武則天雖然跟兒子有矛盾,但跟侄子的關係更不好。武則天的哥哥當年為爭奪家產,曾經迫害過武則天母子。因此得勢後的武則天把哥哥和侄子們全都發配到偏遠地區,後來為了稱帝的需要才開始優待侄子。要說武則天跟兒子還有母子親情的話,那跟侄子基本就是政治利用的關係了。
狄仁傑曾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
從此,武則天沒有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的心思,於是召李顯回洛陽,皇嗣李旦請求遜位於廬陵王,於是武則天立李旦為皇太子。
-
5 # 古來今往
於武家而言、於武則天自己而言,“帝王之家”的名號是無上的光榮,是令人讚歎的傳奇;而對於很多忠於李唐之家的臣子和百姓來說,這十幾年無疑是像做夢一樣,而且是噩夢。
但是不管怎樣,武則天已經名留千史,她的每個決定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也讓人玩味。
登基已經67歲高齡的武則天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十五年,在82歲時被自己一手培養的臣子以“神龍政變”趕下臺,移居上陽宮,雖有些悽慘,但其實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按道理來講,立皇子、留武家血液、傳武家之後,應該是武則天在位之時一定會做的事情,但是在她被逼退位之後,繼位的確是她的兒子,留著李家血液的皇子。
為何向來心機頗深的武則天沒有將武家一脈繼續留在皇位上?或許這才是她本來的打算。留武家之後,就意味著要傳位於她的侄子武三思等人,李家和武家的關係之微妙自不必多說,可以想象的是,在武三思或者其他武家男子繼位之後,對於李姓貴族,特別是對於李旦和李顯,作為李家的老大來說,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災難,作為他們的母親,這顯然不是武則天願意看到的,而且她還沒有喪心病狂到這種地步。
再者,雖然她統治了唐朝十幾年,但是和李唐的百年名聲還是難以抗衡的,在普通老百姓的心裡,唐朝依然是李家打下的江山,是李家應當擁有的基業,即使武則天在位時期也有很不錯的功績,和李家那麼長時間比還是小巫見大巫的。而且朝廷之上的老臣,特別是忠於她的狄仁傑,心心念唸的仍然是李唐王朝,在這種環境下,她如果一定要立一個武姓的皇帝,顯然是給自己找罵名。
以武則天的頭腦,絕對能想到,落在武三思等人手中的唐朝江山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境況。她在位這麼多年未曾立過武姓皇子,就能從中窺探出她的想法。或許重新把江山交給李家對於皇位來說是最好的歸宿,她在處理自己的一些後事上顯得尤為有智慧,就像“無字碑”一樣,這讓她少了很多罵名。
-
6 # 四川達州人
這問題很奇怪。
武則天的自家人是誰?
是武三思嗎?
顯然不是。武則天的自家人應該是她自己的兒子女兒啊。
就如狄仁傑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說,若選武三思做繼承人,他今後是祭祀他的父親還是祭祀你這位姑姑呢?
這是人之常情的思維。
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就如武則天與呂后一樣。
唐朝軍民承認武則天當皇帝,是因為武則天的身份是高宗之妻。高宗死後,武則天代高宗兒子管家也是能夠接受的,哪怕武則天在管家過程中驅逐一些李家人,給孃家人一些好處,甚至改一下李唐的招牌,還在唐朝大臣軍民心理承受範圍內。
可武則天臨死前,顯然應該把李唐這個家業還給李家人,而不是讓與李唐毫無血緣關係的武三思這些人接管。
張柬之:
最後,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還位李顯,武則天只能同意。
-
7 # 安定郡小書生
此前曾回答過這類問題。
武則天其實之前考慮過傳位給武氏家族,因此她不留餘力的栽培武氏子弟,大封武氏宗族,其中梁王武三思、魏王武承嗣都曾是武周皇位繼承人。
武則天是極力與李唐王朝劃分界限的。改國號為“周”,意味著要替代“唐”;面對李氏宗族的反抗,武則天一邊殘酷鎮壓,一邊大力提拔武氏宗族進入朝堂。武則天還將李氏宗族改姓為“虺”,意思為毒蛇;將自己兒子李顯、李旦改跟自己姓“武”。從種種表現來看,武則天都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姓武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必須的姓武。
然而現實很殘酷,作為女強人武則天一生也不得不向現實屈服。經過幾十年的去李唐化,最終武則天無奈的發現,人們心目中還沒有忘記李唐盛世;即使現在是武周天下,在世人眼中也僅是李唐江山的一部分。國家掌舵人雖然姓武,但畢竟是李唐皇帝的女人在當家。甚至突厥等民族心目中只有李唐,從沒有認為武周是一個獨立王朝。所以,晚年的武則天還是選擇了屈服,讓自己的兒子為帝國的繼承人,再次將江山還到李氏宗族手中。
-
8 # 歷史雲頂
縱觀中華上下5000年曆史,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有一名女性大膽的登上了帝王寶座。在推翻唐朝統治,改立國號為武周,登帝執政近五十年後,為何又“還政於唐”是值得探討的。她就是武則天,她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14歲因貌美被太宗皇帝納入宮中,封為才人,太宗皇帝還為她賜名為媚,武媚娘這個名字似乎在後世更為人們熟知。武則天辛苦大半輩子,選擇“還政於唐”,為何不傳位給女兒?
彼時的武媚娘正值韶華,而太宗皇帝已年老了,武媚娘可以說是獨守空閨。這對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是來說是孤獨的,這個時候她遇到了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治。兩人桃花樹下的邂逅,從此情根深種。到太祖駕崩時,24歲的武則天被迫削髮為尼,後因後宮之爭,年輕卻失寵的王皇后抓住已是高宗的李治的心思,將武則天納入後宮,以此來打擊當時風頭正盛的蕭淑妃,只是沒想到,這只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短短几年,武則天便靠著高宗的寵愛以及小公主去世事件榮登上大唐皇后之位,至於小公主的夭折到底是陰謀還是意外,已經不得而知了。
武則天是個極有手段和頭腦的女人,當皇后以後,短短三四年,可以說是捏造罪名,將一大波反對自己的臣子罷免官職,或貶或殺,掃除了障礙。到這時候,武則天的地位已經穩固了,而高宗卻犯上頭風症,久而久之已不能處理朝堂政務,高宗是很信任武則天的,於是竟不顧女子不可臨朝的禮法,讓武則天處理政事,時間一長,武則天的野心暴露無遺,盡攬天下大權,這時高宗的身體已經每況日下,漸漸淪為“傀儡”。
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的兒子,太子弘監國。武則天對於李弘是不太滿意的,李弘某種程度上是不合適做君主的,後來李弘的死時人都認為是武則天的毒計,這也無從考證了。後來武則天登帝,在貞觀開元盛世的基礎上,創立一個盛世。執政多年後,武則天也自感大限將至,在立儲上也是一番思量,年老以後武則天要更體恤生靈,她明白如果傳位不合適,她的後代侄子,親密臣子會自相殘殺,免不了生靈塗炭。武則天也曾想過要傳位女兒太平,可她清楚這又意味著,要改朝換代,畢竟公主嫁了出去跟別人姓了,這樣的束縛她還是沒法擺脫。
而她的侄子又不成氣候,又有權臣爭執,受制於封建禮法,這又得作罷。這樣一來,就只能傳位親生兒子了。這樣她結束了一手開創的武周盛世,又還政於李唐。
回覆列表
武則天,工於心計,權力慾極強,篡奪推翻李氏大唐帝國政權,廢除大唐帝國的國號,建立武氏“大周”國政權,怎麼可能主動交出費盡心機、大半生奮鬥得來的、孜孜以求的至高無上皇權!自己廢除自己的“大周”國號,那與她的性格不符,不可能是武則天其人做出來的事情!
武則天,從未有交出權力,主動退出皇位,廢除“武周”國號,恢復大唐帝國的表示,更不要說實際行動了!
武則天,並非自己退位,傳位於中宗李顯,而是被拉下帝位,無可奈何,被迫交出權力,退居後宮。
實際情況是,武則天年老病重時,唐朝重臣、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兵變,迎中宗李顯復帝位,廢除“武周”國號,恢復大唐國號,李顯得以二次為帝。
武則天面對既成事實,已無能為力,只得撒手了!
至於,武則天如果未被兵變拉下帝位,最終是傳位武氏,還是李氏,因為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無法推定。
只能說,武則天在手握重權皇位時,並未做出傳位武氏或李氏的決定。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