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昨天聽一個母親說、他家的孩子因為別人跟他搶玩具於是直接把別的孩子推倒了揍了那孩子!還有我周圍的朋友他家兒子動不動就把幼兒園的孩子揍了並且在老師告訴家長的情況下還撒謊說沒打架、最讓我震驚的是我這個朋友還了誇讚他家兒子真棒、當時我有一種晴天霹靂的感覺、不知道說啥好!那麼到底對不對呢!
1
回覆列表
  • 1 # 小齊的禮物

    這個問題歸於孩子的社交能力:

    首先,打人的動作肯定是不對的!無論是提倡孩子打人,還是鼓勵寶寶被打還手,都是不提倡的做法。任何問題,都可以透過其他手段解決。

    普及一個孩子社交能力的常識:

    人出生就要融入人類世界

    寶寶1歲的時候:主要是與媽媽打交道,主要是觀察、哭鬧、微笑等

    寶寶2歲的時候:肢體動作,語言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個寶寶的技能升級依靠模仿

    寶寶3歲的時候:開始對其他小朋友感興趣,應對社交問題,有一定的解決能力和想法

    寶寶4歲的時候:基本的性格,處理問題的方式,基本養成,會變得更加獨立

    所以,寶寶在0-4歲之間,對於寶寶性格,行為習慣,處事風格是非常重要的階段。

    回到孩子打人的問題,前面我們說,人是群居動物,恰當的處事方式,會讓人生更快樂。我們非常不提倡,家長鼓勵孩子打人,甚至孩子再有攻擊行為的傾向時就要明確制止。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打人呢?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會學習監護人的行為,可能一些小的動作,一些家長小的習慣,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例如:

    1、摔倒了,家長怕打地面說:都掛你,打你打你

    2、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摔東西,打人

    3、看到電視上的打打殺殺的場景等等

    那孩子出現打人行為,如何正確引導呢?

    第一步,與孩子正視,並先問詢孩子打人動機:寶寶,你剛剛是不是伸手打人了?能告訴我原因麼?

    第二步,表示理解: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個玩具,特別想玩對不對?

    第三步,引導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你非常想玩,你怎麼做,小朋友才能分享給你呢?

    第四步,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你要好好說,不要動手打人哦

    同時,家長要反省自己在生活中,那些習慣不好,需要改正。

    其實、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都是在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學習,家長不要羞於在孩子面前認錯,袒露心聲,我們鼓勵家長多和孩子談談心。

    回答對您有幫助麼?

  • 2 # 楊樹己

    家長在場的情況下,先禮後兵

    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分享過自己的觀點:

    如果面對挑釁式的欺凌,家長首先要跟孩子站在一道,並警告欺凌者:“你再這樣我們就還手了。”(這種情況下,一般是很有效果的,畢竟孩子很小,再無法無天的孩子也會怕大人)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瞭解清楚事情後,要給雙方上課

    1.告訴欺凌者,不經別人允許,不可以觸碰對方身體,更不能進行人身攻擊。

    2.告訴被欺凌者,如果別人認欺負你,你要立即口頭表達你的態度,請對方立即停止,否則我要還手,或者告訴老師/家長。如果這樣做沒能制止對方的欺凌行為,就必須全力反擊。

    打回去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必要的時候,必須打回去

    1.有些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不一定是攻擊行為,行為的出發點有可能是“好玩”,而不是“惡意”,這種情況大人不要過多參與。

    2.面對明顯是“挑釁式”的攻擊,警告無效之後,一定要反擊。這一方面是出於自我保護,一方面能有效地制止欺凌行為。一味的忍讓、退卻,只會換來無休止的欺凌。

    家長遇到此類問題,一定不要逃避,這個是教育孩子處理矛盾的很好的機會

    有些家長一看兩個孩子打起來了,就不管輕重,立馬將孩子分開,甚至家長之間減少往來,這明顯是逃避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之間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今後再碰到此類問題,也不會妥善解決,只會選擇逃避。

  • 3 # 神奇麻麻在哪裡

    感謝邀請,小孩子嬉笑打鬧之間,“打人”和“被打”可能都是常態。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和反抗,是好事。但對於年齡尚小的寶Bora說,從小一味強調“打回去“的理念,弄不好就會讓孩子的性格過於偏激了,父母應該幫孩子掌握好這個度。

    之前就有曝光說一個浙江嘉興的一位二胎寶媽哭訴,自己小兒子還沒滿月,過年期間遭到4歲侄女的暴打,下手非常重,眼睛都被打腫了。據這位寶媽爆料,這位4歲的“施暴者”已經不是“初犯”之前大女兒就天天被她打。她剛開始教育女兒“你要麼就跑,要麼就打回去!”,結果侄女奶奶知道後氣得把寶媽的父母都叫來了。

    確實是。我們印象中,小孩子之間經常打打鬧鬧,一般不會太嚴重。但這個事情,確實已經超出“正常”範圍了。攤上這種親戚,恐怕除了躲遠點,就只有“打回去”這個辦法了。

    小孩子之間的“打”有相當大的比例,屬於遊戲範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攻擊,並且越是低齡越如此。

    而孩子們剛剛還打得哭哭啼啼,往往不到十分鐘就會又玩到一起了。反倒是大人們,看到自家娃被打後,無法釋懷。

    我一直是不贊成教孩子“打回去”的。一方面是考慮孩子性格養成的問題,怕形成偏激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小孩子往往下手沒有輕重,一旦他打回去,結果卻傷到要害,後果就更加嚴重了。

    所以我們會告訴兒子,如果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你,是沒關係的。假如他故意打你,你可以告訴老師和媽媽,如果他繼續欺負你,你可以用力把他推開,讓他感到你的力氣很大,但最好不要“打回去”。

  • 4 # 東方之熹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享我的觀點是就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於是否打回去的答案是不同的。

    首先,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要堅決告訴孩子要捍衛自己的權力,要學會還擊。只要別人打你一定要打回去。

    這樣做的原因是,首先這個年齡的孩子互相之間的打鬧,無非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基本上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卻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一味地告訴孩子不要還擊,要忍讓,會養成孩子軟弱膽小性格。將來長大以後,很容易被別人欺負。當然,要告訴孩子,有底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要去主動攻擊別人。

    第二階段就是在孩子小學,初中階段。這個時候,孩子思想逐漸成熟,是非分辨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那麼對於打回去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去和孩子探討。要和孩子分析,有沒有打回去的必要?有沒有打回去的可能?必要講的是,尊重孩子內心的感受,是不是真的需要還擊?可能講的是如果強硬還手,是不是能夠打得過對手,會不會受到更大傷害?這個時候就不要一味的鼓動孩子一定要還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對方很強壯,而我們平時的教育又是說一定要打回去那麼,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第三階段就是在孩子高中,馬上面臨成人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一般不會有欺凌被打的現象發生。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口訣打架,就是比較嚴重的。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好自我保護,不要因為一時氣盛而輕易還手。生命平安健康是最重要的。

    那麼,面對欺凌,其實我們最需要教會孩子做的是什麼呢?我覺得是,應該是強身健體讓自己擁有強壯的體魄,堅定而自信的內心。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 5 # 教育之友啊

    這樣的事還是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不能絕對化。如若必要,可以如此,反之,不行。

    因為有些是孩子之間的打鬧嘻戲行為,有些孩子認為這樣可以增進友誼,有些的肢體動作被孩子認為感情好,就像我的一個學生是北方人,豪邁大方,直爽大氣,他和朋友間相處就會有一些肢體動作,如拍肩,握拳,說話嗓門大等,有一次他和另外一個學生相處時,大聲的對對方說“你能不能大聲點,像沒吃飯一樣”,對方聽了之後很是不舒服,便告知家長,家長找到學校來,要求對方賠禮道歉,認為孩子遭受了校園暴力。其實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雙方溝通得好就不會發生後面一系列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如果孩子被別人“欺負”了可以有如下做法:

    1.弄清楚矛盾的來龍去脈。先要了解孩子間為什麼會發生矛盾,是別人無事惹事,還是自己孩子的問題。如果是別人挑事惹事,作為家長,就不能坐視不理,首先,要告訴自己的孩子沒有錯,是別人的問題,不必為難自己,將問題歸結到自身;告訴孩子,父母會為他尋找公平。將問題反饋到學校,老師,要求老師和學校重視該問題,要求那個同學向孩子道歉,以免該行為對自己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同時這樣的做法還是告訴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如果下次還是發生同樣的事情,告訴該子,勇敢面對,積極迴應,反擊回去。如果是自己孩子把嬉鬧當成了打架,可以告訴孩子小孩子間的嬉鬧比較正常,如果不喜歡,直接和對方說不喜歡,希望對方以後不要再這樣做了,如果對方繼續,那就形成了騷擾,那就告知家長和老師,或者回擊過去。(一般來說,表明自己的態度之後,對方就會明白,不會再隨意。)

    2.和對方家長溝通。孩子間的問題離不開家長的教育,每個家庭的教育不一樣,有可能是家庭文化的衝突,家長和家長溝通,最好是能夠家庭和解,讓孩子與孩子溝通好,然後和解。

    3.如果家長,學校不配合或者不負責任,那就報告上一級,教育局,教育廳,教育部等等。

    如果用打回去的方法解決,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這種方式有可能會將孩子內心的報復心理,仇視心理激起來,孩子就會容易變得狹窄,敏感,報復等心理。

  • 6 # 秋城夏微涼

    我教育孩子要與人為善,和別人和睦相處,但是前提條件是對方是講理的人,如果遇到的是蠻橫無理之人,被打了就打回去。

    孩子之間在一起玩耍難免鬧點小矛盾,有的孩子愛出手打人,孩子一般打的不是很重,我首先會問孩子打到哪裡沒有,情況不嚴重就會告訴孩子算了。如果還有第二次就直接和他的家長溝通,溝通以後要是再發生,那是就會告訴孩子:打回去。

    我總覺得事不過三,我以禮相待了,你卻不值得讓人尊重,並且家長教育了也不聽的孩子,就該給他一點教訓。如果是家長根本不認為自己孩子打人不對,那就更要打回去了。

  • 7 # 一世長安808

    贊成的打回去不是斤斤計較連搶個玩具也打回去,那是正常孩子之間的玩鬧,如果這樣子的打回去那是心胸狹隘,成不了器,打回去是什麼情況下打回去?校園霸凌!那隻能打回去,半大孩子打人手底沒個輕重,只要不打死人都不用付代價這當然不能慣,不打回去就告訴老師或者家長,首先如果威脅到孩子生命危險的情況才打回去,平時打打鬧鬧開開玩笑就不要打回去了,那你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看誰也不順眼!

  • 8 # 曼曼在這裡

    我認為相比對錯,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價值觀取向。

    在我看來,我會先區分這個打,如果是小孩之間的嬉戲打鬧,你拍我打而且不嚴重的,我不會計較。

    如果是故意的打,或者說欺負,我支援孩子打回去。我贊成同態復仇,也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罵還罵,以打還打。這樣說似乎很暴力,然而卻是制止暴力的最佳辦法,如果每個想欺負別人的人都意識到自己可能會遭到同樣的反擊,在下手之前他會忌憚幾分。如果他不知道這個道理,那麼,就讓事實來給他一個教訓。

    欺負他人成性的人,有一部分的錯在他自己,有一部分的錯在受欺負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縱容”,使得欺負行為因為幾乎不用付出代價而得以繼續。如果人人懂得自保和反擊,那麼欺負別人的成本變高,欺負的行為自然會減少。

    動物被攻擊時的本能反應是反擊,那為什麼我們(或孩子)在被欺負時卻選擇隱忍?

    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們部分人太“好面子”,生怕別人說我們不夠大度,不夠寬容,所以選擇了默默捱打、忍氣吞聲。嗯,正是因為這樣,久而久之,這些人就成了受欺凌的人選。

    你怎麼想決定了你怎麼做。對錯是別人的判斷,而在捱打時,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應該”怎麼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板栗樹佔牙嫁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