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我亦嘲風

    1、杜預

    杜嶽是西晉時候一個著名的軍事家,也可以說,三國就是他一手給統一的。一開始,杜預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祖上在當時都是非常有名的,比較正直,剛正不阿。因為這個原因,當時杜預的家庭得罪了很多當時朝廷裡面的權貴,所以也影響到了杜預的仕途。但是杜預的才能非常高,並且從小注意就非常的刻苦,不僅習文,而且練武,最終由於杜預非常的聰明,學武功也學得非常快,而且自己也積累了大量的知識。以至於到了最後,杜預成了一個文武全才的人。但是由於出於家庭的原因,杜預到了30多歲,還沒能夠入朝為官。但是杜預沒有放過任何的希望中,終於有了一天,司馬昭造反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個時候,司馬昭發現他的國家還有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於是就把杜預提拔起來。杜預也開始慢慢的展現自己的才能,雖然說最後杜預經過很艱辛的鬥爭才終於把東吳給滅國了,但是也把三國給統一了。雖然說我們現在大多說人只是知道劉備曹操等人,忽略了杜預,但是從歷史的角度看,杜預是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對於三國的統一起到了推進作用。

    2、鄧艾

    鄧艾是曹操這邊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將。並且鄧艾這個人,主要是在後期和蜀國的對抗中出現的。鄧艾這個人腦子非常的靈活,並且本身具有非常高強的武藝,在缺少大將帶領士兵打架的情況下,他也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鄧艾最出名的就是在攻打蜀國的過程中,用了一招妙計,奇襲了蜀軍,從而不費一兵一卒,就把蜀國的一個城池給拿下了。這一次戰役,對於後來把蜀國拿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開始,鄧艾所率領的大軍,根本無法進入到蜀國的領地,所以也根本沒有辦法和蜀國一較高下。而且本身鄧艾就是遠道而來,糧草的供應遠遠不如蜀國的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就用了一招妙計,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蜀國的一個城池。

    3、陸遜

    陸遜是周瑜的接班人,當時周瑜死之後,他就接替了周瑜的位置,做了東吳大都督。陸遜和周瑜一樣,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將領。而且如果說周瑜是替東吳打下了整個江山,那麼陸遜,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幫助東吳守住了打下的江山。在當時東吳人才匱乏的時候,陸遜站了出來,並且帶領著大軍,抵抗住了外來敵人的入侵。而且在劉備為他的兄弟報仇,進攻東吳的時候,陸遜巧用妙計,把劉備大軍打的七零八落,最後劉備病死在白帝城,可以說和陸遜是有很大關係的。當時由於關羽輕敵,覺得魯迅是一個後生,非常的看不起他,但是陸遜文武雙全,關羽遠遠的低估他,最後關羽被殺,劉備也落得一個病死的下場,從間接的關係上,東吳把蜀國的勢力大大的減弱了。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文武雙全的陸遜要比諸葛亮厲害的多,當然,我們不能夠這樣比較,但是從戰績上來看,卻是陸遜還是比較厲害的。而且由於每次戰爭,陸遜都是身先士卒,他也有這個能力,身為一個武將,他能夠帶領著軍隊衝鋒,身為一個文人,他也能夠出謀劃策,為自己的行動制定好很好的方案,所以說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出去肯定是會打勝仗的。

    4、周瑜

    雖然說周瑜在三國演義裡,被用來和諸葛亮比較,顯得周瑜比較的無能。但是當時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周瑜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孫策一起去打仗,並且幫助孫策一起把江東的局勢給穩定了下來。並且在孫策死後,他又輔佐著孫策的弟弟孫權坐上了江東的皇帝寶座。並且後來在赤壁之戰中,用自己的計謀和膽識,把曹操給打敗了。這一場戰役是比較出名的,是以少勝多的一個經典戰役,這次之後直接將天下一分為三,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也正是赤壁之戰,讓周瑜在天下出了名,有了很好的名聲。但是非常不幸的事,周瑜在30多歲的時候得了一場病,去世了。

    歷史總是會記住那些發過光的人,這些人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我們應該記住他們。

  • 2 # 未知de未來138131130

    勇 有 趙雲 關羽 張飛 呂布 等等, 謀 有 諸葛亮 司馬懿 荀彧 郭嘉 龐統 等等, 勇謀有 姜維 等

    總體來說 三國是人才濟濟

  • 3 # 逢場作戲小丑而已879

    有勇有謀有一個術語叫將才,按照演義和三國志綜合來看,三國可謂是將星璀璨,下面我們按照陣營來分別看下(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僅列舉武力一流的將才

      一、魏國

      第一位應該是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一個用八百士兵幹翻孫權十萬大軍的絕世猛將

      第二位曹仁,有勇有謀,此人在演義中確實是被低估了

      我個人認為他們無論是功績,戰績,都是一樣大,比之旁人卻是高出一籌,所以拿出來單獨說,其餘比如虎步關右的夏侯淵,用兵巧變的張合,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也是大將之才

      二、蜀國

      五虎上將加上魏延都是將才,值得一提的就是後期的姜維,一個統帥,智力,武力,魅力都上90的人物,我的偶像,最經典的是那句繼丞相遺志,討竄漢逆賊,演義在姜維死後也嘎然而止

    三、吳國

    個人認為歷史上東吳第一大將是甘寧,百騎劫曹營有勇有謀

    三千兵馬打下江東基業的孫策,與孫策憨鬥三天三夜的太史慈都是一等一的人物,第三位大都督白衣渡江的呂蒙,孫堅也是,演義是有一些弱化,正史上呂布都被他打敗,其餘如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算不得將才,第一武力充其量二流,謀略也是一般,非要再加一個我更看好後三國時期雪中奮短兵的丁奉

    四、晉

    把鄧艾歸為晉,大家應該沒什麼意見,因為鄧艾至始至終都在服務司馬家族,基本和老曹家不搭邊,羊祜,杜預應該是陸遜一類謀略見長的將才,值得一提的是文鴛,他又稱小趙雲,在司馬師營寨殺了三進三出,毫髮無損,武力在鄧艾之上,把司馬師嚇的傷勢復發而死,但是謀略方面好像演義中沒有,不知道正史中有何表現

    五、群雄

    袁紹手下有個叫鞠義的將軍,訓練出先登死士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歷史上是有勇有謀的袁紹手下第一大將,後觸怒袁紹被殺演義中被趙雲所殺,呂布手下的高順,八百陷陣營步戰無敵,可惜的是給呂布陪葬瞭如果被曹操收降,成就一定不小,劉璋手下的張任,評書中是趙雲的二師兄,演義中射殺龐統,正史上用一城擋住了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一年多的大將

  • 4 # 使用者創維

    一般而言,三國裡即有勇又有謀的人不多,有勇者無謀(如呂布,張飛等),有謀者無勇(如賈詡,徐庶等)。

    真正有勇又有謀的人首推孫策,此人勇猛過人,知謀高深,開創了東吳國,實屬奇人,後面的周瑜,陸遜,鍾檜,鄧艾,丁奉,關羽,黃忠等都不錯

  • 5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縱觀三國,真正意義上有勇有謀的人,首推魏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

    張遼的勇和審度戰局的謀略能力,僅一句當今流行於世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即首出於張遼之口:“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足見其勇謀兼具的心智。

    勇則以建安二十年(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戰”為例,張遼統李典、樂進以800軍士勇闖孫權十萬兵勢,打得孫權屁滾尿流,差點將孫權活捉。取得了史稱第二次合肥之戰的勝利,既有審時度勢之謀,又體現了勇往直前的殺敵之勇!縱觀三國,無一人兼具如此戰略頭腦和勇武且取得過如此以少勝多的重大戰績。

    謀則可身為武將,卻能從戰場的瞬息萬變中準確制定出相應的策略解決難題。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與夏侯淵攻打昌豨,圍城四個多月,曹軍糧草將盡,眾生退意。張遼卻從每次巡圍與昌豨相遇時,發現昌豨總是兩眼愣愣地盯著他看,而且兵士射來的箭矢一次比一次少。便能以此判斷出昌豨的抵抗鬥志正在動搖,所以並無死戰之心,應是可以勸降的。於是隻身進昌豨營成功勸降了昌豨。假如不具高超深遂的戰場洞察能力,是不可能有此十足把握敢於輕身前往並獲至成功的。

    僅以此二點,足以證明張遼在三國中,為首屈一指的既有勇又有謀的人,無有出其右者。

    其餘文臣謀士,不在此列,皆雖具謀而乏勇者也。

  • 6 # 康乾苗木1

    真正有勇有謀的人鳳毛麟角,有一樣就能成就夢想,都有太貪了吧,沒聽說歷史上哪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成就不世之功的。

  • 7 # sunjin6278

    要說三國有勇有謀的,其一是周瑜周公瑾,曲有誤,周郎顧,可見其文雅;赤壁之戰,群英薈萃,周郎不畏強敵,出奇計,用火攻,大敗曹家百萬兵,從此一戰成名;周瑜武功也不下蔣欽周泰。其二是鄧艾鄧士載,逢山遇水必考究排兵佈陣,魏滅蜀之戰,鄧艾用奇計出奇兵,逼劉禪投降;鄧艾槍法武藝也不錯,多次與姜維交鋒不落下風。其三是姜維姜伯約,受諸葛武侯真傳,九次伐魏,與鄧艾鬥志鬥勇,不分勝負,假降鍾會,導鍾會謀反,害死鄧艾,終因計謀洩露,為蜀漢盡忠,可謂千古忠臣;武藝槍法精奇,箭術精湛,與趙雲交戰,受趙雲稱讚。其四是趙雲趙子龍,在《三國演義》,趙雲武功在三國諸武將裡當數一數二,民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當陽長坂七進七出保劉備家小,在蜀漢各次戰役中,奮勇爭先,從未落敗,被稱常勝將軍;趙雲不但武功了得,也很有智謀,在一次曹操大軍壓境,趙雲率少數士兵退守營寨,大開寨門,偃旗息鼓,自己匹馬單槍,獨立營門,使了一招空城計,嚇退曹操大軍。

    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有勇無謀,只是莽漢一個,難成大事;有謀無勇,白面書生,單人出行,那是很危險滴。而且白面書生,總讓人有種手無縛雞之力,弱弱的感覺,不為年少者推崇。同時,勇為強,身體強健,強悍者闖蕩天下無畏也;謀為智,智慧即聰明,能趨吉避凶,誰不願跟隨智者呢?就是今天依然推崇有勇有謀者,特別是少女,更是喜愛有勇有謀的小白臉,因此我們行走於世,既要有強健的體魄,又要知識淵博技能精湛智商情商超人,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機遇晴睞,才能處世成為任我行。

  • 8 # 葦說歷史

    三國時期,能人輩出,各路英雄爾虞我詐,各出奇謀,在每個三國迷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真英雄,那麼誰才是你心目中最崇拜的那個人呢?

  • 9 # 團團圓圓過元宵

    三國第一將 當拜趙子龍 可做大將長坂坡退敵。可做軍師汗水補空城計。連諸葛亮都是趙雲徒弟,可見子龍智謀之高 凡事都先和子龍商量

  • 10 # 幻想的天藍色

    三國湧現出的一大批的英雄豪傑,出名又厲害的人,並不是三國時期的特例,只要是亂世都會湧現出一些極具才能的人,來輔佐明君上位。三國中名氣滔天的謀士大概就是諸葛亮了吧!此人一生為蜀漢盡忠,最終為蜀漢平定天下的路上累死,這樣的人是可歌可泣的。

    1、亂世出英雄

    縱觀東漢末年,各路梟雄拔地而起。袁紹、袁術、呂布、公孫瓚、孫堅、劉備、曹操等各路人馬群雄涿鹿,為了能夠奪得漢室的江山,這些人可謂用盡了手段,不過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保護自己的地位,不論何時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話語權。

    失敗的人大多都被遺忘了歷史的長河中,不過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不論成功失敗知名度都特別高,劉備失敗了,但不少人都認為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孫權失敗了世人都記住了他是一個少年時期就非常聰明的英主。

    因此亂世之中出人才出厲害的人比較多,東漢末年到三國這一段時期更是如此。

    2、有才之人有用武之地

    盛世之中有才能的人並不能夠全部都出山幫助英主奪取天下,首先這些人是比較喜歡平穩的生活的,如若能夠讓其每日遊山玩水,誰願意出山幫助其他人呢?亂世中有雄才大略的英主都會選擇尋求一個智囊團幫助自己涿鹿中原。

    武將也一樣,只有謀士的計謀是不能夠奪取天下的,謀士與武將的關係也是非常密切的,對於這個觀點,相信沒有人會反駁。有了用武之地的這些人,出山後個個都是名震天下的人物。

    簡單拿諸葛亮來說,原本是一位山野村夫,雖有雄才,但從來沒有過主動出山的想法,他是一個非常懂得享受的人,要是他生在盛世,或許不會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人,但絕對是一個非常瀟灑的人。

    因此我將這個原因放在第二個,就是為了能夠將隱士出山從政更好的承托出來。

    3、飽飯

    亂世之中能夠吃的上一碗飽飯真的很難,東漢末年董卓亂政的時期,洛陽可是天子腳下,百姓都沒有機會吃上飯,因此能夠飽餐一頓是這些人的夢想,呂布跟隨丁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拿一個安穩的飯碗,能夠讓自己吃上飽飯,穿上金銀。

    背叛董卓的原因也是為了金銀財寶、赤兔寶馬,因此能夠吃飽飯是亂世人群中最重要的一點,恰恰一些識得人才的人都會將自己手中的財富分發給這些有本事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這群人能夠為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

    三國中能夠出那麼多名厲害的名將名士就是以上三點原因,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勝為什麼要殺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