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京泰源博文圖書
-
2 # 曹宗國
詩是可以隨口哼唱詠頌的,起於勞作的杭唷之聲,記錄書寫為詩,只需要聲韻協調就行了,所以先有。唐代也有歌唱詩的,此如王之煥就經歷過,但畢竟未成風氣。只有到了宋代歌伎盛行,需要大量演唱能披之管絃的詩,也就是詞,這樣各種曲牌的詞才應運而生。所以後有詞。
-
3 # 梁毅
看了所有回答此問題者,皆說詩簡單,詞複雜,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必然回答。
從《詩經》始,詩歌就是語言的一種昇華,記錄美好事物以及抒懷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一種簡而易懂,又不失情境語言刻畫。
詩到了唐朝更是發展到了極致,五言七律代表著詩的格律,行則代表著絕句或律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把詩書寫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自唐朝以後,許多詩人自認已經無法超越唐代的詩人,民間小調類的歌賦在宋朝得以發揮,而此時的宋詞都以詞牌作為一首曲子的詞名,然後固定下來,曲調與詞牌不變,只是照著曲調填詞罷了,宋詞真正出名還得益於南唐皇帝李煜,是其把詞在普羅大眾流傳形式帶進了大雅之堂。
-
4 # j星西x
詩與詞,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涇渭分明。詩事廟堂之高。詩自從周朝及其各封建小國作為祭奠及莊嚴場所用典,經過屈原天問形式的大開大闔的狂飆突進的發展;孔夫子收集整理了春秋戰國各國的存留民歌后,或曰,這些衛風 宋風之類其實源頭在夏朝故地所傳。彙集成冊,幾方來源,奠定中國早期詩歌的基礎;再經過漢賦聠文,兩晉南北朝的樂府詩歌,謝安遊仙陶潛山水,建安七子之歌的再收集提煉,終於成就了隋唐的詩歌高峰。
而詞,小令也。是茶餘飯後,不入流的小品。如果說在唐朝,詩是主旋律,詞就是小調調,靡靡之音。詞發展的早期見於中晚唐,風流倜儻的詩歌大家偶爾也會涉獵,但是在唐朝都是作為消遣遊戲,展示在娛樂場所。
詞為大家所知,成為顯學,是在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祖太宗圈養開封后,在小詞令中注入國破家亡的體會,豐富和擴充套件了詞的內涵,傳唱於街頭巷尾,以至於帶來殺身之禍時,才獲得了其升級版的生命體驗,擺脫了填詞的遊戲,從此登堂入室,極大擴張了詞的領域和應用市場,走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生存空間。
-
5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由詩發展到詞,是詩歌發展的必然,縱觀中國詩詞的發展史,從遠古的狩獵歌謠,如“斷竹,續竹。飛土,逐鹿。”,到發展成為傳唱宮廷的音樂;由兩字發展到多字,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再到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有章有節的古體詩,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進而發展到格律詩,反映了中國詩詞發展的進步。“詞”又名長短句,又叫詩餘。在人們寫詩的過程中,發現突破格律的侷限,用長短句表情達意有許多優點,又出現了“詞”的創作,這是詩歌創作的一大進步。由“詩”到“詞”的橋樑人物是南唐後主李煜,對詞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進入宋代,詞的發展到了高峰。
-
6 # 梅山425
唐詩、宋詞的發展有先後這是客觀事實,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唐詩樣式多,其特點是有格律、對仗、押韻。難度大,主要為統治階級,和上層社會服務,不容易被廣大勞動人民接受。所以有它的侷限性。
隨著歷史的發展在唐朝、五代、南宋早期就有了詞,這是詞產生的早期。
在南宋早期到中期經濟、文化有了很大發展詞逐漸興旺起來,能夠譜曲能夠唱。比詩有了進一步發展,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這是詞發展的興旺時期。到南宋社會開始衰敗經濟和文化下滑。宋詞也到了衰落期。
取而代之的是元朝,隨著歷史、經濟、文化的發展,詞發展為元曲。更加白話,被老百姓喜歡和唱。
-
7 # 木山文
詩和詞都是起源於民間不假,但是剛開始只有詩。詞的產生在唐代,由於社會安定,生產發展,文化也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教坊,樂工,專門從事作曲和演唱。樂曲,是由曲和詞兩部分組成的,當然,這些樂曲有的就直接來自民間。
隨著社會需要的增加,樂工們譜出了許多新曲子需要配詞,有時他們直接把一些文人詩拿來相配,有名的"旗亭論詩"就是這種現象。有時由於內容的需要,也請一些文人來寫詞,這叫"填詞"。
人們發現,詩的字數一般都統一,整齊,而曲調卻有長有短,往往不太協調。有人就乾脆為適應曲調而寫有長有短的句子。久而久之,引起文人的注意,發現這種文體也有自身的優點,寫的人逐漸多起來,就形成了"詞"。歷經"五代",到了宋朝,終於將詞發展到與詩一樣的一種獨立文體。
-
8 # 人滿為海
「詩」
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鍊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
陸機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詞」
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詞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其實個人覺得詩詞不分家,出現時間應該差不多,只是唐朝時期,詩走在巔峰,而宋朝時候,詞就是到達巔峰!我個人喜歡詞。
《將進酒·君不見 》
唐 ·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
-
9 # 亦有所思
這是誰說滴?
太扯了!
詩詞是孿生關係,共同的老祖宗是民歌,而民歌是啥子?歌詞呀!所以詩說穿了就是歌詞,詞在最開始的時候不也是歌詞麼?
都是歌詞,同時生出來的!還TM是孿生!
只不過其中一個模樣長得還算周正的民歌被一個叫孔子的老頭兒拿去編了《詩經》,結果就“不讀詩,無以言”了,這句話啥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詩經》不是泥腿子唱的民歌了,搖身一變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士大夫專用的文學體裁。
他的孿生兄弟——歌詞,亦然淪落在民間。
楚辭說穿了也是湖南那一地界的民歌啊,還是方言版的!結果被屈夫子,宋寶什麼的也抬到一個殿堂裡了。
漢朝的時候,詩也是不錯的,可是越來越空洞了,於是有一個叫漢武帝的牛掰皇帝,突然想起來詩還有一個散落在民間的孿生弟弟或哥哥。便成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叫樂府。樂府裡的公務員滿世界地尋找詩的親兄弟,結果把這些民歌找到後就譜成了曲子。結果這些曲子再一次搖身一變,又變成了詩。直到唐朝還有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玩這種題材呢,宋朝和明朝也有不少酸溜溜的文人要寫樂府詩。
魏晉時期,除了曹孟德以外,基本上玩的都是樂府或漢賦那一套。所以詩還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寵,而民歌的歌詞依然在民間東飄西蕩,在妓院裡,在青樓中,在小河邊。偶爾有幾個文學大伽比如陸機啥的寫幾首民歌解解悶。
南北朝樂府也是這個模版出來的,只是有一個叫蕭衍的皇帝特別喜歡音樂,尤其是流行歌曲,於是採集了一些市井百姓中的民歌,這些民歌都是有調調的,這個調調就是後來的詞譜。
但是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
“詩”經過歷朝歷代文化大師的加持,已經成為了高高在上的形態,要言志,要抒懷,要可以群,要可怨。
詩裡是輕易不能談情說愛的,談情說愛放在詩裡總是覺得哪裡不對,彷彿世襲公子放著貌美如花的通房丫頭不親熱反而去青樓找最低劣的婊子。
可老百姓不管這個,百姓吶,哪有什麼救國濟民的理想,哪有什麼安寧天下的抱負,人家要的就是情情愛愛,卿卿我我。所以,你們談你們的政治,我們談我們的戀愛。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本是同根生,愈行愈遠矣。
可民歌的魅力大到無以復加,敦煌莫高窟裡就有詞了,那些王昌齡王之渙所寫啥子涼州詞都是用來唱的。
那不是詩!骨子裡是詞!
晚唐的時候,那些無聊文人膩歪了,懶得說什麼理想抱負。於是流連青樓,忘返楚館。於是花間詞就應運而生了。其實,花間風格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都是歌妓用來抬身價或博眼球用的,當時就是小人物所寫。誰曾想到引來一大波失意的文人,於是
詞的含金量就上來了。
喜歡哥哥的人依然有,但從中唐開始,喜歡弟弟的人越來越多了。
人多,意味著需求多,需求多,意味著市場多,市場多意味著自身價值要漲停了!
一直到宋朝!
所以,題主大人,
詩詞是孿生,真的孿生。不要道聽途說為妙。
-
10 # 每天讀詩詞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詩詞的起源
詩詞,這一個概念其實很廣,說到詩詞起源,其實起源是不同的。詩和詞雖然現在看來都是中國古代文學最精彩的題材,但他們也並不是一個概念,為什麼這麼說?
詩的起源
詩起源很早,最早的一般供人的是詩經,一般四個字一句話,也沒什麼押韻,就是當時周朝時期的民歌,後來逐漸到了屈原這裡,屈原是第一位獨自創作詩的人,那時候叫楚辭。這時候詩的作用已經轉變,從詩經的民歌性質變為文人士大夫表達自己感情的文學。這是詩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步。
又經歷漢朝,比如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等等,當時詩開始正式作為一種文學和音樂體裁,詩也可以用來唱,但那時候的詩要麼是五言、要麼四言、六言,也都沒有什麼韻律可言,那時候叫做古體詩,真正到了南北朝後期,詩逐漸有了韻律和字數要求,讀起來也工整上口。這就是唐詩了。
詞的起源
詞,是詩的別體,起源於南朝。比詩晚了五六百年,而且詞一開始就不是文學形式,就是純粹用來唱的。而且因為詞是單純的歌詞,所以詞一開始就有固定的句式和韻律,和詩複雜漫長的演變不一樣。
詞作為歌詞而言,確實只是流行於民間樂坊,而且內容多是男女情愛,沒有被文人用來表達自身情感。後來到了盛唐時期,李白寫過幾首詞,比如《憶秦娥》,當時李白寫這些其實也是為了給別人唱,不是自己情感發洩的視窗,所以即便李白寫了幾首詞,詞還是火不起來。到了晚唐時期,溫庭筠、韋莊開始逐漸寫詞,他們筆下的詞也還沒有擺脫詞的本質,所以這一波,詞也沒有火。
詞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人物是:李煜、晏殊。
為什麼這樣說?很顯然,李煜將詞的功能轉變了,轉變成了表達自己感情的載體,而到了宋代,晏殊則是把宋詞搞火了。因為晏殊當時是宰相,在文人圈地位很高,他又喜歡寫詞,所以當時大家紛紛效仿,詞也就火了起來。
先有詩的繁榮,後有詞的興起其實說到這裡,已經很明顯了。本來詩就起源早,在唐朝古體詩演變為近體詩,得到文人追捧,而那時候詞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在古代,文學體裁火不火不是靠網路,而是簡單的一個小圈子的興起,而這個小圈子一般都是朝代都城所在地,都是當官的文人玩的題材而不是草根文化和現在的網路神曲。
回覆列表
古代先有詩,後有詞。
最早的詩二言,是反映遠古狩獵的民歌,叫《彈歌》:斷竹 續竹 飛土 逐rou(打不出來,宀下面一個六字)。然後是《詩經》(四言為主),楚辭、樂府等,之後出現格律詩的雛形,到隋唐出現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五言、七言,即近體詩)。
而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詞也叫詩佘,基本伴隨近體詩出現。
個人認為,先詩後詞的原因,是由中國古代音樂發展水平有直接關係的。無論詩和詞,最初都是可以配上曲調用來唱的,從最早的二言、四言,到五言、七言,再到詞{長短句),是聲律上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說到詞就一定要有詞牌(詞牌就是固定的曲調,詞作者要根據詞牌的要求,填上固定字數和韻律的詞)。這是事物普遍發展規律,不可能先出現嚴格複雜,後出現原始的二言狩獵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