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白文章澤淵詩
-
2 # 孤漠861
阜城縣崔廟鎮普乘寺的由來?
普乘寺位於縣城東偏北22公里處,唐玄宗開元5年(717年)。東光縣在此建全林寺。
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明正德皇帝無子,曾許願泰山降香,隨於正德5年(1510年)微服私訪,途中住全林寺。見廟宇簡陋,既命隨行宦官劉瑾監工重修,限期修好,意在由泰山返回時一詹新容。
劉瑾當時權大勢大,素謀反稱帝,於是,借監工之際與該寺和尚孔孟勾結,企圖刺殺皇帝,他們一方面招收徒弟500餘人,日夜習練武功,另一方面與周圍園寶寺,燈明寺,趙官寺等寺院的和尚勾結,並修築從全林寺到園寶寺和金燈寺的地道,密謀在皇帝拜佛時,行刺皇帝。
這天,正德皇帝自泰山返回全林寺,經劉瑾勸說,進廟焚香拜佛,行三叩九拜大禮,這時佛臺下突然竄出一人,舉刀朝皇帝砍去。眼看皇帝就要被捉,多虧賣藝老人旺景龍出力相助,皇帝脫險。
正德皇帝以謀反罪將劉瑾斬首,大怒曰:“僧人謀反,揹負佛道,擾亂天綱,真是僧亂不成寺。”隨將全林寺改稱“不成寺”。以後演變為普乘寺,沿用至今。
以上是我的一點愚解,望盆友指正探討!
-
3 # 崑崙之柏
阜城縣崔廟鎮普乘寺村的普乘寺,是一坐非常有名的寺廟。
普乘寺位於阜城縣崔廟鎮,據傳建於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東光縣在此建的全林寺。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記戴,明正德皇帝無子,去泰山降香,於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微服出巡,途經全林寺進香住宿,發現全林寺破舊不堪,係指示太監宧官劉瑾監工修建,限期完工,好在泰山進香後返回好進香朝拜。但宦官劉瑾有謀殺正德皇帝的野心,藉機與該寺的和尚孔孟鉤結,猶在正德皇帝返回進香之機,刺殺皇帝。
於是孔孟和尙招收500青壯人員,日夜操練武功,並與周圍一些寺廟鉤結,計劃在皇帝進香跪拜時下手。
當正德皇帝在泰山返回時,在全林寺進香跪拜時,這時候神臺幕廉中衝出一人,舉刀刺向皇帝時,皇帝身後的護駕高手立即出手制伏了殺手。在眾多的護衛下迅速平息了叛亂,將劉瑾斬首。正德皇帝說:“僧人參加謀逆,揹負佛道,擾亂秩序,真是僧亂不成寺。”於是將全林寺改成“不成寺”,後來演變成“普成寺。”
以上這些介紹就是阜城縣崔廟鎮“普成寺”的由來。
-
4 # 老漁破船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讓老漁浮想聯翩。從唐代的“全林寺”到“普乘寺”再到“不成寺”,比起其他的寺院叢林,其中經歷的故事或事故可謂“命運多舛”吧,且不說民間傳說或正史,老漁以為該寺從建到被毀再到改名,其中經歷多坎坷而不順。位於衡水阜城縣東北處建於唐代的寺院,而唐代本身的國教就是道教,雖然唐代初,佛教就開始了大舉進軍中原,但那個時候道士,女冠的地位都在僧尼之上。直至武則天時佛教興起。到了明朝,朱氏朝廷又信奉伊斯蘭教。此時宦官劉瑾內亂,欲謀反稱帝,與該寺僧人勾結起兵,被正德皇帝以謀反罪將其斬首,宣旨曰:“僧人參加謀逆,揹負佛道,擾亂天綱,乃僧亂不成寺”遂將全林寺改名:“不成寺”。本就日衰,卻不量力,豈能有好果子吃?且不說這些,老漁倒是在其中發現“阜城”,“普乘”,“不成”之間的諧音極其近似,可見所改之名確是有講究的。胡扯一通,個人理解而已,順致五一快樂
-
5 # 張峰149764346
建立寺院當然是為了傳播佛教,根據你的提問我們先根據佛教的用意來解釋普乘這兩個字,剩大的事就好解釋了。
一,普字的解釋,當然是普遍眾生,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普度眾生為宗旨,只要你是生治在世間喘氣的一切生物作惡多端,你只要有善念,都在菩薩的超度之內,救苦救難的佛祖的終極目標是不放棄一個眾生,讓人人脫離苦海,立地成佛。
二,乘在佛經裡的解釋有二種。
1,聽到唸佛的聲音悟道者稱為小乘。
2,不經外力自身心念悟道者為大乘。
阜城縣崔廟普乘寺的由來?
相傳在唐朝佛教鼎盛時期,唐王朝在大慈恩寺設立了譯經院,培養了大批佛教高僧,並下詔在全國建立寺院,宣傳佛教,一時間,和尚的地位飆升,天南海北都處可見化齋雲遊的和尚,和尚走到那裡寺廟就建到那裡,只要他們看好合適的地裡位置,只需給當地政府打個報告就能建起一座寺院。
阜城縣崔廟當時就是一位漫遊的和尚經過此地看準位置建起來的寺,取名普乘是超度眾生之意。
-
6 # 唯戀無名
導語:在河北省阜城縣崔家廟鎮有一座千年古寺(普乘寺),普乘寺位於縣城東偏北22公里處,建於唐玄宗開元5年(717年),此寺歷經千年歷經波折,但是一直香火旺盛,那為什麼會叫做普乘寺你,它究竟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為此,根據一些民間資料以及“阜城”縣誌的記載,普乘寺的由來還卻有一番緣由呢:
最初,也就是唐玄宗開元5年(717年),在崔家廟建“全林寺”,也就是說,普乘寺的前身,正德五年,正德皇帝無子,(1510)微服起行,途中駐全林寺。見廟宇簡陋,即命隨行宦官劉瑾監工重修,限期修好,意在由泰山返回時瞻新。
正好,大太監劉瑾,早已經有謀反之心,心想,皇帝老兒不是翻新後還要來禮佛嗎?那正好可以藉機狙殺,因此,劉瑾勾結全林寺和尚孔孟等人,並且招募死士五百,日夜操練,同時為了以防萬一,劉大太監還和周邊圓寶寺、燈明寺等幾個寺廟勾結,打通與全林寺的地道。
最後,一切準備停當,人手,地道都已經準備妥當,靜等正德皇帝自投羅網。果然,在正德泰山降香歸來又經全林寺,劉大太監好說歹說騙正德入寺進香,正德果然上當,入寺進香後殺出蒙面殺手和孔孟大和尚,眼看皇帝將不敵被抓,正巧賣藝老人汪景龍路過此地便出力相助,加上週邊正在阜城鎮壓劉六、劉七農民起義軍的官兵也聞訊趕到,皇帝方才化險為夷。 天算不如人算,劉大太監人手備好了,地道挖好了 ,沒想到殺出個汪景龍,功虧一簣。
經此一役,正德皇帝大怒曰:“僧人參加逆謀,揹負佛道,擾亂天綱,真是僧亂不成寺。”因此改稱不成寺,不成寺不成寺歷經千年叫順口了流傳到現在稱做了“普乘寺”這就是普乘寺的由來。
參考資料:“阜城”縣誌部分記載
-
7 # 穿越再現彼岸
河北阜城縣普乘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於唐玄宗時期717年,在唐朝時期佛教盛行,各地建設的寺廟數不勝數,到唐武宗時期毀掉了不少寺廟,因為寺廟的田地和人口都享有特權,不納稅。普乘寺(曾名,全林寺)也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到明朝時期已經破敗的很多了。(河北阜城景色)
明朝誰修繕了普乘寺?唐朝時期的普乘寺,叫全林寺,香火也比較鼎盛。正德年間,大太監劉瑾靠服侍年幼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原因,在朱厚照登基後逐步獲得重用,但並不是獨自一人受寵,而是八個太監,其他七人為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類似於八大金剛。劉瑾知道正德皇帝喜歡飛禽走獸,他四處張羅,每日敬獻,獲得恩寵。他曾經奏請正德皇帝在京城的周邊建設皇莊,京城周邊幾百裡內(山東、河北、山西等地)的一些破敗的寺廟進入劉瑾的視野,他將京城附近的寺廟修繕改建成寺廟和軍營相結合,配置有地道等軍事設施,類似於皇帝的簡易行宮,普乘寺也在其中了。北京海淀的廣通寺是典型代表,裡面配置齊全,地道軍事設施以及逃跑的路線都有,就是皇帝的臨時住所,這座寺廟明清時期基本不開門,已經不是寺廟了。(正德皇帝形象)
普乘寺是劉瑾奏請了正德皇帝后,在眾多修繕寺廟中的一座。劉瑾其實也有不臣之心,這些寺廟在他死後大部分迴歸正軌的佛教寺廟,只有少部分投入很大,軍事設施齊備的寺廟被皇帝閒置起來,已經不是民用了。
修復眾多的寺廟是並非劉瑾一人所為,投資非常大,涉及的寺廟很多,需要的財力是國家或者皇帝私人直接撥款的,並非劉瑾私自建設,至於劉瑾私自養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全林寺為什麼改名普乘寺?普乘寺有什麼說法?在佛教寺廟的名稱上,也是講究先來後到,寺廟的名稱一般不能重複。不巧的是全林寺這個名稱,在其他地方也有叫全林寺的,地址在山東的慶雲縣,名稱也叫全林寺,也建於唐朝時期,佔地十餘畝。這個寺廟也是劉瑾修復建設的,規模比河北的全林寺要大,而且這裡安排了劉瑾的嫡系人馬,都假冒和尚。
既然出現了重名的情況,看誰的權勢大,有句俗話:“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山東慶雲縣的全林寺保留了原來的名稱,而河北阜城縣的全林寺就要改名字了,改成了“普乘寺”。(釋迦牟尼教化眾生)
每一座寺廟的名稱都帶有佛教理論或者與佛教有關的歷史淵源,不是一個傳說所能解釋的,普乘寺就是帶有佛教理論的寺廟名稱。 -
8 # 工男說史
崔廟鎮普乘寺來由,位於縣城東偏北22公里處。唐玄宗開元五年(717),東光縣在此建全林寺。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明正德皇帝無子,曾許願泰山降香,遂於正德五年(1510)微服起行,途中駐全林寺。見廟宇簡陋,即命隨行宦官劉瑾監工重修,限期修好,意在由泰山返回時一瞻新容。宦官劉瑾當時權勢很大,素謀反稱帝。於是,借監工之機與該寺和尚孔孟勾結,企圖刺殺皇帝。他們一方面招收徒眾500餘人,日夜習武練功;另一方面與周圍圓寶寺、燈明寺、趙官寺、金燈寺等寺院的和尚相勾結,並修築從全林寺到圓寶寺和金燈寺的地道,秘謀在皇帝拜佛時,行刺皇帝。這天,正德皇帝自泰山返回全林寺,經劉瑾勸說,進廟焚香拜佛,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時佛臺下突然竄出一人,舉刀朝皇帝砍去。只聽“噹啷”一聲,鋼刀飛出,接著一聲慘叫,兇手人頭落地,而正德皇帝安然無恙。後來,護駕御兵遂與孔孟和尚展開格鬥。御兵護駕且戰且退,戰至王集,御兵漸少,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眼看皇帝就要被活捉,多虧賣藝老人汪景龍出力相助,正在阜城鎮壓劉六、劉七農民起義軍的官兵也聞訊趕到,皇帝方才脫險。孔孟和尚被兵部尚書陸完、總兵馮禎擒獲,眾僧徒有的被殺死,有的被擒獲,有的逃走。正德皇帝以謀反罪將劉瑾斬首,大怒曰:“僧人參加逆謀,揹負佛道,擾亂天綱,真是僧亂不成寺。”遂將全林寺改稱:“不成寺”。以後演變為普乘寺,沿用至今。
-
9 # 使用者1587312420983950
崔廟鎮普乘寺來由,位於縣城東偏北22公里處。唐玄宗開元五年(717),東光縣在此建全林寺。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明正德皇帝無子,曾許願泰山降香,遂於正德五年(1510)微服起行,途中駐全林寺。見廟宇簡陋,即命隨行宦官劉瑾監工重修,限期修好,意在由泰山返回時一瞻新容。宦官劉瑾當時權勢很大,素謀反稱帝。於是,借監工之機與該寺和尚孔孟勾結,企圖刺殺皇帝。他們一方面招收徒眾500餘人,日夜習武練功;另一方面與周圍圓寶寺、燈明寺、趙官寺、金燈寺等寺院的和尚相勾結,並修築從全林寺到圓寶寺和金燈寺的地道,秘謀在皇帝拜佛時,行刺皇帝。這天,正德皇帝自泰山返回全林寺,經劉瑾勸說,進廟焚香拜佛,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時佛臺下突然竄出一人,舉刀朝皇帝砍去。只聽“噹啷”一聲,鋼刀飛出,接著一聲慘叫,兇手人頭落地,而正德皇帝安然無恙。後來,護駕御兵遂與孔孟和尚展開格鬥。御兵護駕且戰且退,戰至王集,御兵漸少,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眼看皇帝就要被活捉,多虧賣藝老人汪景龍出力相助,正在阜城鎮壓劉六、劉七農民起義軍的官兵也聞訊趕到,皇帝方才脫險。孔孟和尚被兵部尚書陸完、總兵馮禎擒獲,眾僧徒有的被殺死,有的被擒獲,有的逃走。正德皇帝以謀反罪將劉瑾斬首,大怒曰:“僧人參加逆謀,揹負佛道,擾亂天綱,真是僧亂不成寺。”遂將全林寺改稱:“不成寺”。以後演變為普乘寺,沿用至今。
回覆列表
普乘寺是寺院的名字,肯定有其深刻意義,普這一個字在《說文》裡解釋為:“日無光,則近遠皆同。”佛法中有“普願盡法界,沉溺諸有情。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可見普不僅有迷惑之感,暗無天日之意,也代表疾苦磨難,也有普遍的意思,眾多和廣的意思,普度眾生。
乘是佛教的教派或教義 ,佛法有大乘小乘之說,大乘可成菩薩而廣度眾生,為量大度化,小乘佛教可修成羅漢,用來度己度。佛法雲:“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不管如何理解乘也是有著運載的含義,將無量眾生從生死此岸運載到涅槃彼岸,寺當然最好理解了。
我猜想這個寺起這麼大氣的名字,必定有高人在此度化佛中之人,或者有佛陀活佛駕臨本寺,因而起這麼一個比較大氣的寺院名字,總之,希望此地百姓安居樂業,也別想著大乘而大成,小乘而小乘,心有依託,寄思於佛,辛勤勞動,過上美好的生活,那才是普度眾生的期盼,別的傳說或者由來本人不敢妄猜,請贖罪,不知為不知,知之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