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道除了是“宇宙的本源”以外,還可以具體點嗎?
2
回覆列表
  • 1 # 一路走過一路感悟

    道怎樣理解?

    回答是各種各樣各種層次的理解。

    打個比方說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假如你處於"一"的境界上,那是你戴著"太極"的眼鏡來看大道,自然有自己的自以為是的解讀,但這不是真相!如果你處在"二"的境界上,那麼你戴著"陰陽"對比取捨的眼鏡來看大道,只取你認為對的(陽),捨棄你認為錯的(陰),這更不是真相!以此類推,處“三”看道離道更遠!處“萬物”看道得出的都是小道!何況萬物中各眾生因知識文化聰慧經驗心情看道又有所不同,這離真相更遠!

    那麼那"道"的真相到底如何,需要你從心而悟,說出來的道理是理罷了。道性是需要悟的。再打比方講:一個人能把話講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楚,引人入勝,但這個人的性質心性卻是你要耐心而觀而悟的。這個人的品性是需要你去悟的。悟透了就明白了此人的全部,悟不透見的是表面。所以大道需悟。故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講出來的道理是非常的,千人千面萬人萬樣。真常的道性不需講也講不出來是需要開動你的悟性去參的。

    那麼大道究竟怎樣?以大道的角度來講,天下萬物個體所有的思想行為邏輯道理動作因果發明創造修行等等所有的六道輪迴裡的眾生都是在做無用功:自作自受的無用功!因為大道就清靜無比的無所不在的在任何地方!不因你所擁有的一切而有絲毫改變,也不因你作了那麼多善惡之事而有絲毫改變,善惡只是個輪迴的自作自受的因。更不因你此生受了大委屈而改,也不因你有了大作為而變!你修不修他仍是原樣!

    人因迷而修而悟,等你真合道了,回頭一看盡是無用功。修之前他是他,修行中他還是他,修成後他仍是他!

    所以真正的功德是大道道性德性,而善之福報也要捐出去一無所有!

    這是老子大道的究竟無極之境。所謂道無極生太極一,一生陰陽二,二生三才三以至萬物之層層有道。

    真道如老子也!猶如龍人間難識也!

  • 2 # 存意

    道是世界之始,萬物之母,是世界的根源。

    不能簡單的用形象去形容,因為一切形象只是道的屬性之一,而道的屬性是多重的,辯證存在的。如果用現代科學去理解,可以類同量子等最小物質。

    道的屬性決定了其並非唯心概念,但要理解道,則需要有足夠的思維理解能力。

  • 3 # 沈先生41

    《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首先要學得道真人的《道德經釋義》,而沒有修成的道友解釋,誰知對不對呢。所以我不敢回答,只有摘錄黃元吉祖師的《道德經釋義》。《道德經》的“道”黃元吉祖師是如下解釋的:

    太上慈悲渡世,廣為說法,曰:鴻蒙未兆之先,原是渾渾淪淪,絕無半點形象——雖曰無名,而天地人物鹹育箇中。此所以為天地之始也。及其靜之既久,氣機一動,則有可名,而氤氤氳氳,一段太和元氣,流行宇宙,養育群生。此所以為萬物之母也。始者,天地未開之前,一團元氣在抱也;母者,天地既闢之後,化生萬物是也。

  • 4 # 小牧童兒

    “道”除了是宇宙本源之總概括外,還可以做如下具體的認識:

    首先,除了本源還是宇宙萬物的歸宿,道之造化的力量既產生萬物,也毀滅萬物,讓其有外在的形態的顯現變為消失。

    其次,道的力量賦予萬事萬物具有各自的屬性並按其規律生滅,如四季更替,草木催榮,人生而後死。四季氣溫不同,草木顏色狀態名稱不同,人各有其貌其思。人是人,樹是樹,花是花,動物是動物……

    其三,道,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嘗不出,只有放下人之為人的大部分文化屬性和生物屬性,才能初窺體悟到道的存在。

  • 5 # 赤誠子

    道德經裡有很多描述道的句子,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以名相上描述道,一般很難讓人有準確的理解。

    我認為道德經裡把道說的最直白的就是這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此“先天之物”就是《道德經》裡說的道!

    大家都知道,道是遍佈萬物的,所有一切都在道中。反而言之萬物之中,也都有道的存在。而我們人類本身也屬於萬物之一,所以我們自身就有道的存在。

    而我們本身有什麼東西是符合道的描述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我們的身體是後天生成的,所以身體不是道。

    我們生下來就會哭,又沒人教你為什麼會哭?可以說會哭的這個東西不是後天生成的,是先天就會的,那是什麼在哭?

    嘴是後天生成的,嗓子也是後天生成的,到底什麼在哭呢?

    就是你的先天之性,俗稱的心。只有他才是先天本來就有的。

    這個心,雖然就是日常所用之心,但也不是日常所用之心。

    因為道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而我們日常的心大多數情況是變化多端,陰險叵測的。

    但是呢,也有一句話符合道的描述,就是“狗改不了吃屎”,雖然話有些糙,但這理卻是對的。

    不管怎麼變遷,始終都有個不變的,那個才是我們的“本心”,也就是我們自身的道!

  • 6 # 北斗151742957

    謝邀!說不好。這個問題很深奧,可大可小。俗話說: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簡而言之,是一種自然規律,公眾秩序,思想理念,心性觀念的無形規則所羅織的魂暈。此暈只能默守探索,而不可躍越。不同的觀念都會有不的規則限制,都不能違被公眾觀念的自然極限。一旦違被天地萬物的自然性,公眾觀念原則性,都將會自取滅亡……個見!

  • 7 # 山山出

    提問這個問題就不正確。書裡不是說“道可道,非常道”嗎?!

    誰也無法概念“道”,但人人心裡個“道”。

    道是用來悟的。所謂的解釋都是“強字之”。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

    道是老子用來解釋世界的一個假設。看不見摸不著,恍兮惚兮。

    道是存在,但高於看得見摸得著的存在。既便屎尿也有道。

    道回答了一個問題,萬物包括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生與死。

    道讓我們理解“滾滾長江東逝水”。

    道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夜郎自大”。

    道告訴你我怎樣對得起自己,過好一生一世,不白活一遭。

    ……

    道是再好不過的心靈雞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包括。

    從道看世界,天涼好個秋。

  • 8 # 海印發光

    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是道。

    道是什麼?道是能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二十五章)

    道無形無象,無聲無嗅,無窮又無盡。道早於天地生成之前就已存在,不依任何事物而獨立存在。道超越時間和空間,其大無外。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如此卓然!如此深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

    道是什麼?道是陰陽。

    陰陽是矛盾統一,一體兩面,相互依存,互為轉化。用現在的說法是辯證法。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二章)

    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等都是對立關係,但兩者又此消彼長,互相依賴。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二章)

    美與醜也會轉化的,網購平臺某貨物質優價廉,好評就多。於是就有假貨、刷單、假評出來。大家都知道的善行,就會別有用心的人來行假善。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六十三章)

    難的事情要從容易處著手,大的事件需從細小處開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四十二章)

    宇宙萬物都有陰陽,陰陽激盪而成新的和合圓滿。陰陽隨處生,隨處滅。過了那時,那事,再回首,已經不再。這是變化,有變化,人的努力才有意義,一切都會將成為過去。

    道是什麼?道是自然規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老子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道、自然規律是可以透過學習、觀察、體悟而得知。現代還可運用科技工具測量計算,掌握自然規律為人所用,但科技至今僅瞭解宇宙奧秘冰山一角。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現其徼。”(一章)

    用無先見、空虛之心觀察事物,以有目的性的各種物理實驗方法,研究宏觀和微觀事物的屬性和規律。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五十四章)

    用比對方法,或縱向或橫向觀察現實世界得出常理推論。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四十八章)

    學習是加法,知識和技能當然要掌據,但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夠用就好。為道則是減法,必須放棄我執、慾望、偏見、浮躁等。有失必有得,有得有德。如無德,則背道而馳。嗜慾深者天機淺。

    道要心體力行,要柔,要清,要虛,要靜,更要有悟性。

    “致靜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一十六章)

    這是向內求,從自性中認識道的方法----“靜觀”。調身,調息,調心。沒有情緒的波動和各種牽掛,讓身體和心靈虛靜才能深入細微地觀察到事物的本質。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十章)

    如果說人人可以“靜觀”,而“玄覽”則不然。玄覽是老天對極少數放棄巨大,悟性高,內心清淨無染的人的獎勵。玄覽是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不可控制和預期的發生,玄覽能看到事物實相更高維度的壯麗,與道相通。這也是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身心合一,世事洞明,明心見性。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三十七章)

    人不可以與天地鬥巧,道法自然規律而不妄為,則應用無窮盡。

  • 9 # 王強的價值經營

    用現代科學解讀老子的“道”

    有無相生,是《道德經》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它體現了“道”的辯證統一特性。

    “道”是老子哲學的最高核心範疇。有人誤以為,既然“道生萬物”,萬物為“有”,“無中生有”,那麼“道”就是“無”。“道”在《道德經》中 共出現了76次,而“無”出現了104次,正確理解“無”對我們認識“道”有極大幫助。因此,“無”是我決定寫《道德經》札記系列時最先想到的主題,可直到這篇札記完成之前,我都沒能寫出。

    究其原因,我發現,“道”不能簡單地解釋為“無”。老子早在《道德經》第二章就告訴我們“有無相生”,這裡“生”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關係之一,意為滋生、轉化、化生。“有”與“無”為二元對立、共存的辯證統一體,只會互換轉化,不可各自獨立存在。有“無中生有”,就必定有“有中生無”,兩者一併才能是“道”,這一點與《易經》的“一陰一陽謂之道”是一脈相承的。老子的“有無”與易經的“陰陽”是對應的,如何理解“有無相生”、“一陰一陽”則是我們用現代科學解讀老子“道”的關鍵。

    老子和先祖們認為:“道”主宰世間萬物執行生長,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現代科學證實:世間萬物的執行生長是能量轉化所致,世間萬物實質上是能量的不同形式,“能量”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因此,我們可以用現代科學的“能量”來解讀老子的“道”:

    道生萬物,萬物就是物質,表現為“有”。“無中生有”並不是說“道”是“無”,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拉郎配了。“道生萬物”的正確理解是從“無”中化生“有”,也就是“有無相生”。“無”是不可理解為我們通常的“沒有”,“無”應該理解為“有”的對立。那麼,現代科學又該如何解釋“有”與“無”?

    現代科學已經證實能量是守恆的:能量一直永恆地存在,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在其內部從一個形式轉化成另一個形式。

    當這種形式是可以感知的存在,馬克思將其定義為“物質”,我們將之對應老子的“有”、易經的“陽”;反之,則被稱為“非物質”,對應“無”、“陰”。有無、陰陽是能量的存在形式,“有無相生”、“一陰一陽”是能量在物質和非物質形式之間的相互轉化。

    能量守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能量存在形式的轉化表現為萬物的生成、消亡和再生。

    《道德經》第一句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可做相應理解,“可”為可以感覺的存在,“非”是不可以。但無論如何,能量是永恆存在的,不為人的意志而轉移,不可思議,這就是“道”。

    所以,我們用現代科學解釋:道就是能量及其形式轉化的存在。

    能量是最大的存在,包羅永珍,能量之外沒有其它存在,只是在其內部轉化存在的形式,老子稱之為“道法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防番茄“花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