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是啥
-
2 # 南宮雁門
如果沒有了他們的幫助恐怕劉邦就成了項羽的刀下鬼了。連性命都保不住還拿什麼來爭奪天下。他甚至都走不到和項羽爭霸天下的那一步就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這個天下從來不缺人,缺的從來都是人才。可能你都不知道一個人才有多難得。在劉邦之後打天下的君王們有很多都羨慕劉邦文有蕭何,武有韓信,謀有張良。有這三人何愁天下不能得到。下面,我們來假設一下沒有他們的劉邦會怎樣。
首先在沛縣的時候沒有蕭何。劉邦就和他的一幫好兄弟一起商量著起義。他們勉強也能起義成功,但是卻要經常的為缺少糧餉犯愁。沒有糧餉就招不到人,招不到人就弄不到糧餉。這兩個互相作用可能能困擾劉邦很久。
後來在與項羽爭鬥的時候又沒有蕭何。前線的糧餉兵員供應不上去。軍心容易潰散。到時候不用項羽怎麼打他他自己可能就先垮掉了。
韓信來到劉邦這裡然後就那樣走掉了劉邦也不知道,沒有了打天下的大將。
再來說說沒有張良。沒有張良劉邦西進咸陽的時候不能順利進入咸陽。進入咸陽後在鴻門宴上就送了性命。在韓信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的時候劉邦大罵韓信,把韓信給弄反了不再聽他號令了。在最後一起圍攻項羽的時候韓信彭越不來,劉邦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回事。白白的讓項羽逃脫了。沒有張良劉邦早被酈食其這個呆子給坑死了。
再來說說沒有陳平。沒有陳平在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時候他就被項羽拿下了。范增不斷的指點項羽讓他最終捉住了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圍的時候也就不是做了刀下鬼就是做了匈奴的奴隸。漢朝可能就此就滅亡了。
再來說說沒有韓信。沒有韓信劉邦連關中都出不了。三秦就夠他打一陣子的可能。就算是出了也不能打贏項羽。諸侯都站在項羽那邊,最後不是被項羽給消滅了就是在關中地區做永遠的漢王。
沒有他們,劉邦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沒有他們劉邦還不知道在哪兒玩泥呢。沒有他們誰還知道劉邦是誰。有人認為沒了他們劉邦照樣能拿下天下。我看真不一定。就比如說如果沒有張良陳平,劉邦身邊就有個酈食其。酈食其是個腐儒。劉邦早被他給坑死了。還有人認為沒有韓信劉邦手下那些人也能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其實我看根本就不可能。他們如果能打敗項羽早就能打敗項羽了。又怎麼會等到現在。所以一開始打不過就意味著終究是打不過的。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如果劉邦沒有蕭何、張良、陳平(還有韓信)等人的輔佐,他還真有可能沒法戰勝項羽,奪取天下。這樣講,有三個理由。
一、如果沒有蕭何的輔佐,劉邦就無法安定後方,保障前線需要。
①蕭何作為劉邦最親密的戰友,不僅自劉邦起義反秦時就追隨他,而且還為劉邦發現了具有傳奇領兵能力的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盡人皆知。
②在劉邦打破了被動局面,轉入同項羽的全面爭奪後,還是蕭何在後方為劉邦苦心經營。一面維持後方的安定,一面為劉邦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物資與兵員保障。
二、如果沒有張良的輔佐,劉邦就沒法及時採取最適合局勢需要的對策。
①張良在“鴻門宴”上,巧妙地為劉邦周旋,並在劉邦脫險後為其進行了善後。可以說劉邦能夠僥倖逃脫項羽的誅殺,同張良巧於為其周旋是分不開的!
②韓信攻下齊國後為了鎮撫其地,派人向劉邦請求封自己為“假齊王”。而此時的劉邦卻因為戰事不順而焦頭爛額!一聽到韓信的請求便予以喝斥。這個時候,還是張良勸說劉邦即早看清形勢——在自顧不睱之際,不要因此事而“逼反”韓信。劉邦這才恍然大悟,對韓信轉變了態度。從而爭取到了韓信的支援,為取得最終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三、如果沒有韓信的輔佐,劉邦就沒法取得旗開得勝的戰果。
①韓信被劉邦破格提撥後,立即顯現出了其軍事奇才的造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巧取三秦,奇取趙魏。順勢取齊,懾服燕國。這為劉邦消除了多少威脅?又剪除了項羽多少羽翼?韓信之功當然不可不表。
②在楚漢之爭的最後一戰裡,韓信在垓下為項羽佈下了“十面埋伏”!最終將項羽的主力部隊全部予以殲滅,將一代梟雄楚霸王項羽逼死在烏江之畔。從而結束了楚漢之間長達數年的戰亂,為天下重新統一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綜上所述:漢高祖劉邦在取得了天下後,對群臣所發的感嘆,真可謂是發自肺腑之言:“…論用兵打仗我不如韓信。論治國輔政我不如蕭何。論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此三傑皆人中之賢才,我能得而用之,故可取天下。而項羽僅有一亞父范增,且疑而不能用。所以項羽就必失天下…” -
4 # 歷史大良造
一勺歷史,為您解答。
如果劉邦沒有蕭何、張良、陳平等人的扶持,他還能和項羽爭天下嗎?從大漢王朝建立的過程,這些謀臣、將士可以說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功勳,但是從劉邦的角度來看,發揮關鍵作用的依舊還是劉邦,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一勺認為:能!
劉邦起兵之初,一無家世,二無德行,但是他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所以才會贏得張良、陳平等人的追隨。
在入咸陽之前,看看劉邦擁有了什麼?一是一支獨立的軍隊武裝,二是仁義甲天下的江湖名譽。
整個楚漢戰爭,項羽都是在自己打,也就只有西楚霸王才有這樣的實力,以致誰也打不過他。項羽的對手,劉邦卻是自始自終都在下一盤棋。劉邦最大的本事,就是在於他會識人、用人,將不同的人才運用到適合的崗位上,這是劉邦成功的關鍵。
所以回到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沒有蕭何、張良、陳平等人的扶持,劉邦依舊還是劉邦,就算是無賴無德行,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用人之長以及清醒的戰略頭腦是擺在那的,劉邦這棵大樹是不會改變的,而能夠改變的只不過是他身邊的人。
還有,秦末農民大起義這個重大的歷史背景也是不可忽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就算沒有蕭何、張良等人追隨劉邦,也依舊會有其他的能臣謀士助劉邦一臂之力。畢竟跟隨劉邦這位大哥,有前途,而這位領導還這麼有人格魅力,不怕自己的才華沒地方施展!
所以,一勺認為,即使沒有蕭何、張良、陳平等人的扶持,劉邦還是能夠和項羽爭霸天下的。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內,賢臣擇主而事是一種規律。劉邦沒有蕭何、張良等人的扶持,依舊還會有其他人才的追隨。只不過可能走的路會稍有不同,但是最終抵達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
感謝閱讀,我是一勺,期待您的關注!
-
5 # 畫詩人生
劉邦從沛縣起兵,只有他的一幫老弟兄,慢慢發展,終於以鄉間一亭長,開創了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
劉邦一生識人用人,只要認定,就用人不疑。給他們權利,只要成功,不問過程。
劉邦的大度與聽從他人正確的意見,是他成功的根本。如果說沒有蕭何,張良,陳平,韓信等人的扶持。他還能和項羽爭奪來嗎?
還不如說,若沒有劉邦的識人用人膽略,何來蕭何,張良,陳平,韓信在漢朝開國功勳榜上名垂千秋。
蕭何本是劉邦老鄉,就不用說了。韓信,陳平原先都項羽的人。在項羽帳下多年,能幹什麼?不過是混吃混喝,吃幾年飯而已。韓信對項羽說的話,何時聽過一句,都當大風颳走了。韓信入得劉邦軍中,蕭何的舉存,劉邦和韓信談過幾次話。在韓信末有半點軍功,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軍,把一國之兵權交給韓信。才有了韓信出陳倉,定三秦,開始了他一生的軍事輝煌。
陳平在項羽手下久不得志。自從投降劉邦,陳平獻給劉邦的反間計,要多少錢劉邦一律批准。從來不過問陳平錢都是怎麼花,只要有利,不計代價。
張良本是南韓貴旅,舉兵反秦多年,末遇明主。在下邳一帶遇見劉邦。張良對劉邦的進言,劉邦雖說沒有讀過很多書。但是對張良好的建議舉一反三,領會透徹,徹底施行。張良從而知道遇上明主,跟隨劉邦,為大漢開國立下不朽的功勳。
一個好的領導,手下聚集多種人才。放權給他們,在各自的方面實現最大的價值,從而使個人的團隊無敵於天下。
-
6 # 豹眼看歷史
這是一個毫無疑問的問題。
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依靠的是一個超級團隊。
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那就不會有韓信的築壇拜將。
缺少了韓信,不僅劉邦的團隊缺少了頂級軍事人才,而且樹立了一個超級對手。
不管韓信最後流落到何處,最起碼將會是三爭天下的格局。
最終鹿死誰手,將會很難說。
如果蕭何跟著韓信跑掉,劉邦就更沒有戲。
劉幫自己也承認不如蕭何、張良、韓信在某一方面超人的能力。即便是陳平,在出謀劃策方面,劉邦也不如。
劉邦最高明的地方,就是會做老闆。
而劉邦這個老闆還不是像項羽一樣,善於單打獨鬥的老闆。
劉邦善於把最優秀的人才召集到麾下,放手讓他們去做事,自己唯一的工作就是決策。
劉邦只說行與不行就可以。
儘管是一字之差,但最難的說的也就是這個“不”字。
啥時候該說”不“,啥時候不該說“不”,這是最奧妙的事。
項羽一生英雄,輸就輸在這個“不”字上。
該說行的時候,加了個“不”;該說“不”的時候,沒有說。
這就是做老闆的差距,也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
7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這題問的?
來來來,問下題主會不會下象棋,咱倆楚河漢界殺一盤。您讓我車馬炮,只留士象小兵,您要是能將死我,我把棋子吃嘍。
司馬遷《史記》有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劉邦能夠擊敗項羽,可以說是把“全身“每一處細胞、每一個關節,在關鍵時刻都運用到了擊發的極致。才有了前面他被動十步,卻在垓下反擊一步,就取得了成功,滅項羽於塵埃,宣告楚亡而漢興。他的成功,是有個良好班底,有團隊共策的力量。張良良謀、蕭何後勤、陳平奇策,韓信用兵,都是在對抗項羽上,站在了最佳卡位。少哪一個人,劉邦也成不了最終大業。當然劉邦知世故,善用人,這點是必須肯定的。
別說假設讓劉邦一下少了仨了。少任何一個,項羽方都能多喘一口氣兒。有人會說,非也,沒有張良、會有李良、王良,沒有韓信,會有張信、趙信,歷史大勢劉邦必勝項羽。
此話差矣,歷史車輪滾滾,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也要看清,世上人才多,然人傑終是少。誰敢否定,在歷史很多走向轉折點上,不正是有一些卓越超群的人傑的出現,加速或降低了歷史車輪的運轉。張良運籌帷幄、武廟十哲,韓信用兵如神,國士無雙。皆是在自己特長裡萬不出一的人物。他們無疑是楚漢相爭這盤棋裡,劉邦一方的重車利炮。
劉邦得天下後,曾經問過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就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老大做到這個份上,不攬功得瑟,還能客觀清晰分析成因勝果。劉邦也算是人傑了,玩心術會用人的人傑。
相較項羽來說,項羽就目短了。進咸陽後最風光,還念著要回老家,美其名,叫老鄉看看他“華麗的錦衣”;有個傀儡楚懷王,不去利用,反而陰除之;為安天下,還對老油條劉邦提出單挑定江山。這整一體育滿分、政治負分的一學生哦。
項羽亡時28歲,不能不說年輕、血氣重、閱人少,也是他最終走向敗亡的一個小因素吧。 如果,小編也用個如果。項羽年有四十不惑,少些血湧,要面子的事,厚顏忍辱回到江東,憑他武勇,總結教訓,再掙江山,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然歷史沒有如果,終教“糟老頭子”,後人多有譏為“鄉賴”的劉邦站在了歷史的最高峰。
回覆列表
我認為很難,如果沒有漢初三傑就像唐僧沒有那三個徒弟其結果是可以想象的,其實項羽要比劉邦更有帝王之才雖然說項羽有勇但無謀,但劉邦連勇也沒有。
據說劉邦做泗水亭長的時候就非常好色,而且對人也十分的無理,可以說此人毫無優點可言,但歷史卻恰恰的相反這樣一個毫無優點一身缺點的人是如何成為了一代帝王的呢。
其實縱然劉邦有千般缺點,卻也能夠帶著放大鏡找到一些優點的,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聽人勸知錯能改。
常言道聽人勸吃飽飯,劉邦確實就是一個聽人勸吃飽飯的人,恰合劉邦該成王取了個媳婦叫呂雉
其實劉邦能成帝王之業一半的功勞要數呂雉,包括功成之後飛鳥盡,良弓藏這等勾當也是呂雉的主意。
再說項羽最要命的就是太無謀,恨的范增怒罵豎子不相與謀,揮袖而去,項羽的一雙臂膀至此折去。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鴻門宴,范增也許就不會離開,如果沒有三傑劉邦回是什麼樣子。如果呂雉沒有嫁給劉邦大漢會有幾年陽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