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河北小夥遊天下
三國演義裡有這麼一段兒,諸葛亮帶著蜀軍北上討伐曹魏,曹真奉命率軍抵抗。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所以曹真就叫來了跟著他一起到前線的王朗。七十多歲的王朗雖然年邁,但是向來以漢臣自居,而諸葛亮又自稱是匡扶漢室,於是王朗就想到了和諸葛亮在陣前對峙。
為此他還向曹真打了包票,一定能夠說服諸葛亮拱手而降,不戰自退。曹真一聽那叫一個高興啊,雖然他的能力也不差,但是雙方打起來肯定免不了傷亡和失敗,能避免是再好不過的,於是第二天曹真上前線的時候,直接帶上了老王朗。

雙方互相寒暄過後,就開始了唇槍舌戰,王朗自認為辯解的能力無人能敵,但是卻沒想到遇到了諸葛亮這個更強的對手。雖然兩個人用嘴皮斗的不可開交,但是卻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為什麼王朗最後會被罵死呢?
其實雙方的交手分為三個階段,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一個階段王朗主攻,上來就先質問諸葛亮:為什麼要無緣無故地率兵攻打曹魏?要知道曹魏可是救過漢室社稷的。諸葛亮一聽只是回了一句:我是奉召討賊,直接給曹魏和王朗扣上了一頂大帽子。

既然他說是奉召,那是奉誰的召呢?當初劉備到長安的時候,曾經被漢獻帝拜為皇叔,並且給他寫了衣帶詔,希望他能夠挽救漢室設計。所以諸葛亮敢自信地說奉召,其實說的就是這件事。王朗一聽無法反駁,於是又換了一個角度。
第二個回合,王朗用榮華富貴來引誘諸葛亮,雖然曹魏控制了漢獻帝,但是同時也挽救了天下的亂世,如今蜀國的力量比不上魏國,一旦交手苦的是百姓,所以他勸諸葛亮早早歸降,還天下一個太平,也給自己一個安穩的生活。

諸葛亮一聽,如果順著王朗的話往下說,肯定會動搖軍心,於是他靈機一動大喊住嘴,直接把王朗的話堵了回去。而後他找了一個刁鑽的角度,對王朗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人身攻擊,摒著什麼難聽罵什麼的態度,把所有的話直接傾倒了出去。
最後還不忘加了一句厚顏無恥之人,七十多歲的王朗哪裡見過這種世面?諸葛亮不按常規套路出牌,不就事論事,直接對他進行了指責,再加上自己憋了一肚子話,最終急火攻心,一口氣沒上來,墜馬而死。
-
3 # 嗯嗯歷史
諸葛亮更裝逼,更無恥,不信請看我分解:
諸葛亮一出祁山取天水三郡收姜維,大都督曹真領兵來戰。司徒王朗舊聞諸葛亮大名,想和他來一場舌戰
“王:(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解讀:
雙方各自說明立場,王朗:諸葛亮來打我們是不對的。諸葛亮:老子打的就是你!下面進入第一階段:立論陳詞。
“王: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點頭)
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解讀:
王朗首先丟擲了自己的第一個觀點:魏國繼承大統是符合自然之理的。然而這句話中正方的邏輯鏈是這樣的:大前提是:按照自然之理,天下的政權都是由無德的一方而禪讓給有德一方。小前提:曹魏的政權是由劉漢禪讓而來的。結論:曹魏是有德的一方,是符合自然之理的。
“ 王: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解讀:
正方開始第一次的駁論,王朗利用魏武帝曹操的例子對自己的第一個觀點,也是正方的核心觀點“正統論”進行加強論證。
“ 王:“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解讀:
用兩國的國力來對諸葛亮進行論證。
“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解讀:
這段話沒啥意思,基本就是給王朗帶個高帽子,降低評委對反方的期待值,然後伺機反殺。
“諸葛:“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解讀:
這一段看似洋洋灑灑,其實核心論點只有一個:你曹操並不是什麼有德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王朗的觀點,只有有德之人才能一統天下,繼承政權。而諸葛亮正是對這一點進行的攻擊。他提出,黃巾之後那些雄踞一方亦或朝堂之上的人只不過是狼心狗肺,奴顏婢膝之輩,你曹孟德把他們打敗了也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因此也就不是你王朗所提到的有德之人。
“諸葛:“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解讀:
這一段諸葛亮意在說明:你王朗那點小事我都知道,在東海之濱當會稽太守的時候被孫策打的落花流水投靠的曹操,身無尺寸之功而居三公之位,以你的資歷說的話是沒有參考價值的。然而在這裡諸葛亮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邏輯謬誤,即“訴諸立場”。意思就類似於網上罵架時候常用的“你這個五毛,你說的話一定都不對”利用對方的立場或其他方面的汙點來論證對方的論證不可靠,但是往往這種情況下兩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邏輯關係,因此屬於偷換概念的一種。
利用對方的立場或其他方面的汙點來論證對方的論證不可靠,但是往往這種情況下兩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邏輯關係,因此屬於偷換概念的一種。
王朗很快發現了這一點並做出了反擊:(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王: (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
解讀:
我啥啊我 就四分鐘你快說啊行不行。
諸葛亮看王司徒已無再戰之力,於是開始了最後一次補刀: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解讀:
沒啥可分析的了,就是純人身攻擊了。管用就行。
“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沒啥可分析的了,就是純人身攻擊了。管用就行。
我啥啊我 就四分鐘你快說啊行不行。
諸葛亮看王司徒已無再戰之力,於是開始了最後一次補刀: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解讀:
沒啥可分析的了,就是純人身攻擊了。管用就行。
“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
總結來看:王朗能利用漢獻帝的禪讓行為和曹操統一北方的事實,結合古代特有的唯心主義正統論來論證曹魏政權的正統性,強化核心論點。而諸葛亮則利用了詭辯,偷換邏輯,人生攻擊,讓王司徒氣死。綜合來看諸葛亮更裝逼,更無恥。
-
4 # 海納百川233699882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三國演義》羅貫中杜撰的場景,歷史上王朗從沒有跟隨曹魏大軍征戰過。
單從《三國演義》中來看羅貫中把諸葛亮的罵人的技巧
描寫成一種殺人的利器。在戰場辯論之今人從正面理場上來看王朗的辯論以說理為主,這個理符合當時的社會秩序所要求的倫理道德。而反觀諸葛亮對王朗,答辯那叫人身攻擊,如果有現場裁判,會出示黃牌警告。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九十三回的回目是“武鄉侯罵死王朗”說的沒錯:王朗是被罵死的,但從辯論的角度來看他沒有輸,反而佔了上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論雙方的政治立場,而僅從兩國關係來看,這一次的確是諸葛亮率軍北侵,挑起戰火。王朗說他“性無名只師犯我疆界
”,沒有問題。所以諸葛亮要回應他是“奉詔討賊”。(裝逼的表現)詔只能是出自於天子,而曹丕與劉備顯然互相不認可對方的帝位,諸葛亮這一句意味著劉備才是正統。所以,王朗當然要從曹丕代漢的合法性開始立論。
他的立論可謂穩紮穩打:首先天命不歸於一姓,這就否認了劉備以出身論正統的原則。之後王朗歷數漢朝皇帝的昏庸無能導致天下民不聊生,而這一切是誰終結的?是曹操!是曹操平定了諸侯,軍閥的叛亂,是曹操文韜武略穩定了北方的安全,是曹操的執政才把漢朝從滅亡中拯救出來,如今北方的成就是曹氏集團的功勞。到曹丕這一代,漢獻帝把皇位禪讓了。在古代歷史上禪讓是合法程式,是漢獻帝自為之的,而且曹丕稱帝后孫權、匈奴、鮮卑等外族都派出使者朝賀。“處中國以治萬邦”的功業兩次說明了曹丕的天命。
王朗的立論,有理有據,而且還有節:“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這是把臺階都給諸葛亮準備好了!(這是王朗裝逼的地方)王朗一代文人,這麼大的年紀,太對諸葛亮好言相慰,諸葛亮就算內心是拒絕的,也不至於把話說的很難聽吧?畢竟面對兩軍將士,大家彼此之間留點尊嚴。
先開口就要先立論,需要有論點、論據,而後開口的,只要不是準備充分,一下子就能把對方辯駁到啞口無言,帶對方反駁時,就會窮於應付被對方攻擊的已房論點、論據的漏洞,氣勢反而被壓倒了。
王朗說的是很有道理(裝逼很像),可是為啥還被諸葛亮罵死了?其主要原因是諸葛亮不裝逼,他採取的方針: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王朗裝逼自我標榜正統、天道之類的,這即是他的說理的根基也是他的弱點。可憐的他還不知道對手上來根本就不打算與你正面辯論!諸葛亮罵王朗的話的大概意思是:你活了七十多歲了,還是個有奶就是孃的貨,你一看親爹(漢)北仇人(曹魏)打到了,你居然不幫你親爹說話,立刻認了仇人當親爹,還罵養育你多年的親爹;你這種人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古代罵人最狠的話,尤其是對士大夫)。在這一點上諸葛亮在兩軍對壘時不裝逼只要能把對手的氣勢壓下來,什麼粗糙的語言都可盡情發揮,其目的就是氣死你,以達到屈人之兵的目的。這就是羅貫中塑造諸葛亮的厲害之處。而不是誰說的話再歷史上有道理,而是誰能把對方罵死——很明顯,諸葛亮贏了。而王朗裝逼不能放下文人的面子對罵諸葛亮,妄想用高官厚祿誘惑諸葛亮,所以王朗氣死了。
回覆列表
諸葛亮罵王朗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故事情節,王朗歷史中根本沒有跟隨曹真出征,何談與諸葛亮相遇,再說《三國志魏書》中明確記載王朗是228年王朗在洛陽病逝。
不過可能羅貫中為了凸顯曹魏的非法性,杜撰的這一情節確實精彩,堪稱經典。這段情況中要說誰個裝逼成分高,相較而言,還是王朗多一些。
首先在演義中王朗主動請纓要讓諸葛亮“拱手而降”,這不就是最大的裝逼嗎?諸葛亮是誰個,蜀漢丞相,託孤重臣,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要投降早投降了。
然後看對話,無不透露出自我滿足甚至欺騙性質的行為,看似彬彬有禮,詞語有理有據,實際上全部都是以否認曹魏篡漢的基礎上說的,比如: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好像說的都是順理成章一樣,還有後面:
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文采非凡,盡顯裝B風采。
雖然諸葛亮回答的語句也有點略顯粗俗,最後給王朗罵死的,也許這段虛構的對話,就是羅貫中自己想借小說想罵曹魏的語句。
如今我們在現代的視角來看,曹魏是正統,具有合法性,但是在當時,尤其是漢末,很多士族深受漢恩,加上儒家“忠孝”為大,無論曹魏如何合法,在這部分忠臣面前也都是虛假的,演義中的王朗確實存在世受漢恩,同謀篡漢,這樣讓當時人不恥的行為。
王朗背了幾千年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