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識海無涯
-
2 # 楊超23221957586
劉文靜。是李淵初定天下時的功臣,他為什麼要死呢,有幾個原因,第一,他管不住自己的嘴,他和裴寂都是開國功臣。但是他自持能力和軍功比裴寂強。而裴寂位分比他高,他就口出狂言要殺裴寂。這是他性格缺陷。第二,他站錯了隊,當時李世民平定天下反王,功勞很大。李淵己經忌憚李世民了,而劉文靜剛好又是李世民一夥,不殺你殺誰。第三,李淵起兵時實力不夠。所以只能向突厥稱臣,來換取突厥人的支援,那時突厥騎兵戰鬥力很強。那當李淵平定中原後,當然要洗白自己。向突厥稱臣這種事肯定不能讓別人當談資。所以他悲劇了。
-
3 # 咸陽老張
劉文靜和裴寂二人都是李淵起兵功臣,太原起事的謀士主力,二人也是隋朝駐守太原官員。
起事後,隨著時間推移,裴寂與劉文靜漸行漸遠,裴寂與李淵鐵桿,劉文靜傾向於李世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文靜也是李建成李世民爭鬥的犧牲品。而且在劉文靜被殺事件中,裴寂也是推波助瀾。
最後李世民繼位後,裴寂的日子也不好過,裴寂後期就是太上皇李淵的聊天工具。
-
4 # 史說新傳
題主說的應該是劉文靜。劉文靜(568年-619年),原為隋晉陽令是李淵太原起兵的功臣之一,唐建國後為宰相。
下面說一下個人理解,不當之處見諒。
劉文靜在李淵集團發展壯大過程中功不可沒,他聯手另一位功臣裴寂(後來二人關係鬧僵了)和李世民,協助李淵起兵反隋。
他與突厥關係較好,與李世民私交也不錯。在唐開國伊始,出使突厥,李淵從而得到突厥人的支援。
唐建國後,與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權,封為納言,相當於宰相。
後期因為裴寂在享受政治待遇問題上,二人產生矛盾,多次在公開場合產生衝突,造成很壞的影響。
直到有一天,劉文靜被其小妾告發謀反,被李淵抓住機會治罪,裴寂這時候趁機就進讒言,說劉文靜雖然有才,但怎麼奸詐,怎麼陰險。李世民為其求情也未能倖免。
當然,劉文靜的死並非這麼簡單。個人理解是問題出在他與李世民交往過密的關係上,以及與突厥的關係上。起兵初期,李淵與李世民、劉文靜二人在利用突厥兵助唐的問題上,其實意見並不一致。當時李淵自己實力有限,還得依靠別人,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再加之後來,李淵與秦王李世民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導致劉文靜就成了李淵敲打李世民的一個棋子了。
-
5 # 新知傳習閣
一
毫無疑問你說的,就是劉文靜。
劉文靜世襲官職晉陽令,李淵時任太原留守。兩個人的交集和故事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劉文靜和李密兩家是姻親,因為李密參加了瓦崗寨義軍,被楊廣投入太原監獄。
偶然的機會劉文靜認識了李世民,兩個人都認為對方是可以共謀大事的人,也就成了好朋友。他們都認為,隋朝已大勢已去,應當找機會盡早起兵,然後成就一番大業。
此後不久,李淵也被關入監獄。在李世民的支援和安排下,劉文靜和好友裴寂開始對李淵進行遊說:在當今的這個關口,每個人都朝不保夕,你也被投入監獄。只有起兵造反才是把握自己命運的好機會,預期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如果現在能夠領兵拿下長安,就代表著大事已成了一半。李媛也深以為然,表示原則上同意這個計劃。
二
公園裡617年六月,李淵自稱大將軍,任命劉文靜為司馬。
劉文靜向李淵獻計,和北方的突厥聯合,引兵西下,奪取長安。在得到李淵的支援下,劉文靜又前往突厥,商談此事,併成功的從突厥借到了兩千騎兵和一千匹馬。
在李淵帶兵攻打長安的同時,劉文靜帶兵攻打潼關。戰事進展非常順利,並奪取了洛陽以西的很多地方。
公元619年,也就是李淵建立唐朝的第二年,劉文靜官職為民部尚書,協助李世民鎮守長春宮。
劉文靜和裴寂兩個人本來是好友,但當時劉文靜的官職卻沒有裴寂高。劉文靜認為自己,功勞更大,能力更強,對此表示非常不滿。
有一次劉文靜在酒後揚言要殺了裴寂,這個訊息被裴寂知道了。於是他就向李淵告發劉文靜造反。
劉文靜當場向李淵表示:自己並沒有造反的意思,只是對官職不滿。李世民也向李淵替劉文靜求情,但李淵,最後還是下令處決了劉文靜。
劉文靜、劉文起兄弟,同時被殺,並被抄沒家產。629年,也就是李世民稱帝的第三年,李世民追復了劉文靜的官職和封號。
三
劉文靜到底該不該死呢?李淵為什麼一定要殺死劉文靜呢?
首先來看,劉文靜並不該死,他雖然對官職不滿意,但他並沒有造反的心思。真正要造反的人絕對不會說這些話,相反會非常小心,默默的積累力量,等待時機。
那麼我們來看,李淵為什麼要殺死劉文靜呢?
原因只有一個,劉文靜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他和李世民關係好,也可以說是李世民的人。這一點讓李淵非常不放心。
李淵認為更應該讓李建成接班,因此他冊封李建成為太子。但李建成當時的勢力明顯沒有李世民大,李淵為了保證李建成能夠成功接班,決定打壓李世民勢力。
雖然劉文靜的功勞比裴寂大,能力也比裴寂強,但劉文靜卻沒有裴寂聽話。更重要的是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裴寂卻是李淵的人。
於是李淵故意打壓劉文靜,其實是在警告李世民不要輕舉妄動 。當劉文靜揚言要殺裴寂的時候,李淵認為有必要藉機殺掉劉文靜,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這才是劉文靜被殺的根本原因,怪只怪他跟錯了人,並且不應該亂說話。他的詩只是替李世民背鍋,所以當李世民稱帝后,就恢復了他的官職。
-
6 # 一點點歷史
我們都知道李淵建立唐朝的起始點就是“晉陽起兵”,而“晉陽起兵”的策劃者主要有劉文靜,裴寂,李世民等人,劉文靜更是主謀。
李淵的起兵冒了很大風險,因為他背後是強大的突厥人。稍有不慎就會面臨兩面夾擊的被動局面。對於這一點劉文靜也早有準備“晉陽起兵”之後劉文靜出使突厥,用“稱臣”的代價換來了突厥的支援,這一做法有效的解除了後顧之憂,並且帶來了強大的幫手。此後劉文靜隨軍四處征戰立下了不少戰功。
唐朝建立後,劉文靜被封為宰相,因為功勞太大還得到了“恕二死”的特權(免死兩次),但是劉文靜卻並不滿意,由於裴寂的地位比他高,他認為論能力和功績自己都應該在裴寂之上,所以常有怨言。
劉文靜曾於酒後拔出配到,稱定要斬殺裴寂,還在家中開壇做法,有人向皇帝密報了此事,稱劉文靜謀反,李淵下令將其捉拿下獄,而負責審理劉文靜的人正是死對頭裴寂。本來有李世民的說情劉文靜命不該絕,但是裴寂卻向李淵進言,說“劉文靜才能,謀略出眾,若不盡早剷除空留下後患”於是李淵下令將劉文靜處斬,並沒其家產。
我們來分析一下李淵為什麼憑藉這點小事,就牽強的殺死劉文靜?
劉文靜確實才能出眾,但是並無二心,更談不上謀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從謀劃“晉陽起兵”之日起劉文靜就在李世民身邊,李淵此舉正是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劉文靜可以說是鬥爭的犧牲品。李世民繼位後很快為劉文靜平反,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
7 # 神遊五千年
劉文靜是李唐起兵反隋,攻取關中的最大功臣,後官至丞相。在劉文靜當丞相時,為了表彰功臣,李淵下詔賜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三人各兩塊免死金牌。然而免死金牌對劉文靜而言並沒有什麼用,在武德二年,劉文靜被李淵下令處死。
為什麼李淵要處死劉文靜呢?按《舊唐書》記載,因為劉文靜不滿才能不如己,官位卻比自己高的裴寂,所以時常口出怨言,做厭勝之法。因此事,劉文靜被失寵的小妾的哥哥告發謀反,李淵派裴寂等查辦。在查無所獲的情況下,李淵憑劉文靜在大牢裡的一句肺腑之言就定劉文靜謀反。
當時劉文靜是這樣說的:"起義之初,忝為司馬,計與長史位望略同;今寂為僕射,據甲第,臣官賞不異眾人,東西征討,家口無託,實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劉文靜只是心裡有些怨言,談不上謀反。其實,被殺的原因,劉文靜臨刑前已經說了,"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當時李唐人才濟濟,已經多一個劉文靜不多,少一個不少。如果放出去可就不一樣了,因為劉文靜的謀略在當時來說數一數二,轉投競爭對手就等於放虎歸山留後患,這是李淵集團不想的。
劉文靜能混到這一步,其實都是李淵一手造成的。李淵這個人不是任人唯賢,而是任人唯親。裴寂和李淵是舊相識,關係匪淺。在對人對事上,裴寂都享有與眾不同的待遇。比如同樣吃敗仗,裴寂屁事沒有,而劉文靜呢,被除名,還要靠軍功才能恢復身份。
另外,劉文靜被李淵冷落,據說還有另一層原因。因為劉文靜寒族的身份。在當時,還是世家大族的天下,李淵有很重的門閥觀念。他重用的人,大多出身豪門。比如裴寂出生河東裴氏,豪族大姓。陳叔達,陳宣帝陳頊的兒子。蕭瑀,後梁帝王之家。劉文靜出生寒微,所以不被李淵重視。
-
8 # 沉靜的猛男子
李淵稱帝后,手下人才濟濟,估計劉文靜基本也沒有什麼用了,事實上劉文靜的才能跟很多開國功臣比起來確實差勁不少。
其次,隨著大唐帝國的確立,劉文靜仍舊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口出狂言,挑戰天子權威,讓李淵厭煩。
最後,李淵要打壓秦王勢力,殺雞儆猴,為的就是給太子黨撐腰。哎,為掙個賞金真不容易啊!
-
9 # 巫女阿滿
這個題問得很搞笑。
我知道題主是想說劉文靜,然而劉文靜居然算得上主謀了?
李淵起兵,最重要的參與人有四個,李淵李世民劉文靜裴寂。
不管怎麼說,主謀都只可能有一個,那就是李淵,因為其餘人的所有密謀所有想法都是根據李淵太原留守的位置上來的。其餘人拼死拼活最多也就是一個首謀。
我就不糾結首謀到底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還是劉文靜的問題了。
劉文靜死的官方說法是說劉文靜謀反。然而不止你不信我不信,李淵自己都不信,但他還是要殺劉文靜,為什麼?他是在敲山震虎,他是殺給某人看的,這個人自然就是他最會打仗最會作戰的兒子李世民。
李淵起兵,李世民劉文靜裴寂三人最重要。劉文靜能力強,裴寂地位高,當時功勞不相上下。但是裴寂本身素質不如劉文靜,沒什麼才能,不過和李淵關係很好,是老朋友,因為這個,李淵對裴寂明顯要對劉文靜好。劉文靜就很不滿,經常和裴寂吵架,一次在家裡和自己的弟弟吐槽皇帝李淵不公,吐槽裴寂是個菜雞。被一個好久沒被滋潤的小妾聽到了,小妾因為最近沒得到滋潤,就對劉文靜不滿,跑去告發劉文靜謀反。
李淵派李綱裴寂蕭瑀等人審案,除了和劉文靜矛盾甚深的裴寂之外,其餘人一致否定劉文靜有謀反之心。事實上劉文靜也不可能謀反。
不過在審訊過程中,劉文靜的態度很有問題,他拒絕承認謀反但是直言不諱自己確實口出怨言,這讓李淵感到很可怕。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我喜歡用誰喜歡和誰親近你都要管了?我重用你你得感謝皇恩浩蕩,不重用你你咋就心裡不滿了?
如果單單是劉文靜自己這麼想的話,李淵其實也沒太大的所謂。大不了表現一下帝王風度了。但是和劉文靜關係很好,自己最得力的兒子李世民也是這麼想的。李世民公開為劉文靜辯解,說劉文靜冤枉,這就是在質疑老爹李淵的用人原則了。李淵仔細想想,覺得很可怕,這是不是代表著朝廷中有一個以李世民劉文靜為首的集團對自己有嚴重不滿,當時還是武德二年,天下群雄大多還活得好好的,內部一定不能分裂,只能出現一個聲音,為了強行鎮壓這股反對聲音,李淵就把劉文靜給殺了。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殺功臣之說,其實我覺得是不大靠譜的。劉仁恭王世充竇建德蕭銑等人都還活得好好的,殺個雞兒的功臣啊。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回覆列表
這個人是劉文靜。
劉文靜因父親劉韶戰死,襲任父職,授為儀同三司,生性倜儻而有權謀。隋朝末年時擔任晉陽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為好友。
大業十三年(617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懷大志,便與其結交。劉文靜、裴寂和李世民三人共謀劃欲逼迫李淵造反,隨後李淵起兵後,被派往突厥始畢可汗處請求連結突厥為援。武德元年(618年),李淵接受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劉文靜被任命為納言,成為宰相。他作為太原元謀功臣,還與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權。
但是好景不長,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隨李世民鎮守長春宮,他自認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屢建軍功,但地位卻遠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議論朝政時與裴寂對立,凡是裴寂贊同的都要加以反對,二人之間從此矛盾頗深,一日,劉文靜與兄弟劉文起飲宴,醉後口出怨言,拔佩刀劈砍廳柱,稱定要斬殺裴寂。後被裴寂知道後,先發制人,誣稱劉文靜謀反。李淵對劉文靜本就有猜忌之心,又聽信裴寂讒言,遂將劉文靜、劉文起處斬,抄沒其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