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探微

    記得有一句打油詩:不走大腦不走心,學來學去等於零。

    真正的學習是自主自覺的,走腦走心的。換句話就是,真正的學習是孩子自主自覺用腦用心的過程。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自己願意去學?

    這個問題不是我潑冷水,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現在的孩子被泡在蜜糖礶中,根本就不知道生活中還有苦這種滋味,根本就不知道這甜蜜的生活是要用勤勞創造的。

    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再一步一步努力做看成效吧。

    一、為什麼要學習?為誰學習?

    日常教育中,我們習慣了給孩子灌輸:孩子啊!你現在好好學習,將來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掙大錢,有地位,過上好日子。家長希望這樣的灌輸,能成了孩子學習的動力。

    那麼, 什麼樣的日子是好日子?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地位,這樣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嗎?

    對孩子而言,他們沒有生活經歷,沒有人生閱歷,所以並不會有很深的感觸。因為,他們所有吃的穿的用的本來就有日子就好著呢,也就不會把這個作為學習的動力。

    作為家長得告訴孩子,學習就是來完善自己的。人之所以叫作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比如,世界上自從有了牛這種動物,它就是那樣的生活,到了今天牛還是那樣的生活。而人從遠古時期走到了現代文明,一直在不斷的學習,創造和發展。

    學習是人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必須要做的事,不學習的話和其他動物還有什麼區別?

    學習就像往空房子裡搬東西,讓這座空房子變得豐富起來,它才能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家。學習就像往電腦的裸機裡裝程式一樣,電腦的作用才能真正的發揮出來。

    學習不是給父母學,也不是單純的為了考大學,掙大錢,而是為了積澱知識,增強本領,完善提升自己,使自己將來有資本有能力立足社會創造創新。

    二,學習太枯燥沒意思,學習太苦不想學!

    認為學習枯燥沒意思,學習太苦不想學的孩子,是學習態度和認識方面的問題。比如,你買了兩件相同的衣服,同時送給山裡的農民和公司的白領。山裡的農民可能非常高興,很珍惜,而公司白領可能根本不屑。原因是他們的價值體驗和生活體驗不同,所以對同一件事情的認識就有所不同。

    因為,孩子並不知道人生中還有很多的不順和苦難,和這些苦難相比,學習就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

    三,讓孩子自己去發現他墊一墊腳,還能夠摘到桃子吃。

    動力從獲得感和成就感中來。比如孩子,兩道題都全部做對了,而且速度很快,得到老師或者家長的及時表揚與肯定。那麼,他在做第3道,第4道時,就想墊墊腳尖再把這兩道桃子摘下來吃。

    我們信奉: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也就自覺不自覺的貫穿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無成人的信條。實際上,真正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得換一種教育理念,那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斷獲得成功,才能激發和獲得更大的成功。

    你可以就孩子的學習情況做一個研究,比如,孩子特別喜歡數學,為什麼特別喜歡數學?那是因為在數學中他能不斷獲得成功,獲得快樂,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讚揚。

    我的小孩喜歡寫作,並不是我對他提出多麼嚴格的要求,做過多少訓練,而是他每一次寫的作文我都會認真的去品讀和欣賞,從中儘可能多的找出亮點和閃光點加以讚賞與肯定。所以 ,他每一次都能從寫作中獲得別人的讚賞與肯定,寫作的信心就大大增強,寫作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一次比一次寫得好,關鍵是主動性還特別強。

    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教育,所以請放棄你完美的教育追求。

    許多孩子一直都是在家長的監管和要求下學習。各方面的表現看起來是不錯,但這些都是在外力的強加下才有了結果,而不是孩子真正內在的自主和自律。這就像小孩學步,一開始走我們去扶一把,當孩子慢慢能夠獨立時,就要適時放手,孩子最終才能學會走路。學習是一樣的道理,不會放手孩子永遠都不會自主學,更不會搶著學。

    放手是必然的選擇,但放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暴露出來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要多引導和指導,矯正和規範,而不是繼續的控制和限制。

    總的來說,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讓孩子弄清楚,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誰而學。其次,改變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和認識。再次,不斷激發孩子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最後,高質量陪伴,適當放手,孩子才能走得更遠。如果這些都能做好的話,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增強,不用家長再多加督促和強加要求,他就會主動去學,搶著去學。

  • 2 # 記憶師雷鳴

    不走大腦不走心,孩子要學好,可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有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情況呢?還是有可能的,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方法。

    我們要思索一下孩子不走大腦不走心,是不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問題出錯了。

    一、我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分為幾種情形:

    1、家長對孩子沒有要求,孩子也不會對自己有要求。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去要求孩子,也談不上怎麼要求孩子,而孩子處於懵懂狀態中,也不知道如何要求自己,就覺得哪個好玩玩哪個,完全被學習以外的事情吸引,也就不想學習了。

    2、家長對孩子沒有要求,但孩子卻自己懂事對自己有要求。

    我們經常聽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小就開始承擔家裡的基本家務,懂得做各種重要的事情。學校老師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家人也不知道啥,只說好好學習,他就自己明白要用心去學習了。這類孩子自己就知道要如何做事情,所以,即使家長不會要求,他也會懂得去要求自己。

    當然,這類孩子也不一定是窮人家的孩子,這裡主要是指比較懂事的孩子。

    3、家長要求了,孩子也不上心,對自己沒有要求。

    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也有所要求,要做這做那,卻因為要求的方法不恰當,孩子卻還是不上心,不願意學習。

    還有一類孩子,家長用盡了各種方法,甚至都特別有技巧,但是因為孩子的貪玩的心理太大,還是很難把孩子導正過來,這類孩子的家長付出多,效果差,還是比較心累的。

    4、家長對孩子有要求,孩子懂事對自己有明確的要求。

    我們家長大多數都會對孩子提一提要求,提一提目標,有時候孩子也很容易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他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努力去學習。

    二、我們家長是否做好了言傳身教

    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口頭說教,而是我們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當我們要求孩子的時候 ,我們自己能不能作好相應的示範。我們家長是否能剋制自己的壞習性、壞毛病,給孩子做出一個正確的示範,對孩子的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堯舜的兒子,在本性上都是很調皮搗蛋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惹出很大的禍事來。但我們可以看到堯舜為他們的兒子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引導他們的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教育孩子是表面現象,只是我們沒有看明白,總是一邊要求孩子做什麼,我們卻不屑一顧地破壞。讓孩子看不到正確的言行,他們也會好好玩一把。

    學習的事情非常簡單,要提升起來也很容易

    學習這件事情其實是簡單的,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來訓練孩子:

    一、提升孩子學習的心態

    讓孩子用心學習,比孩子用腦學習更重要,我們第一步要先抓住根本。

    讓孩子用心學習的方法技巧也很多:

    1、家長做好用心學習的示範。家長做好學習的示範,孩子就明白要好好學習,這對他的成長很重要。而且要明確地告訴他,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做完了之後才能談玩耍。

    2、家長對孩子有明確的要求。不是簡單說學習要好好學習,而是要把要求再具體化。比如學習的時候,坐姿對了沒有,握筆姿勢對了沒有,心情平復下來沒有,整個狀態調整好了,全神貫注地好好學習。

    3、堅持讓孩子做基本的家務勞動。家務勞動就是為了整個家庭更好,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為之付出努力,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子。做這些事情,核心是引導孩子對自己、對家庭負起責任來。責任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驅動,它的作用比大家認為的學習興趣還要重要。

    4、讀書不僅是為孩子自己,更要為父母家人、家庭、國家的未來。這一點與做家務勞動一樣,是提升孩子的責任意識而提出來的。確實興趣在孩子的學習上能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絕大多數人是三分鐘熱度,能保持長期熱度的人是少之又少,他們所缺少的就是對學習的責任意識。

    小結:讓孩子學習用心,核心是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認真起來,真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要讓孩子從小承擔一定的責任,讓責任成為孩子成長的長久動力。

    二、提升孩子學習用腦的方法

    1、孩子要學習用腦,需要明白最近發展區的學習內容

    孩子要學懂一個內容,一定是建立在他能接受能明白的基礎之上的。在孩子現有知識水平基礎上,能接受消化的內容就是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這部分內容是在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做出延展的,在學習上要學好,一定要堅持這個能學好的內容上去學習。我們反對超綱學習,反對的就是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學習。

    在孩子接受內容上的教學,我們還要注意我們的概念解析要具體,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講。比如恐龍有15米高,這個數字比較抽象,我們可以說有四層樓那麼高,如果孩子沒有到過這麼高的樓去,可以實地帶孩子走一走,體驗一下真實的感覺。也就是說很多概念都是有具體形象的,我們要多用舉例子的方法,讓孩子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體驗,這樣他們接受起來才容易。

    我們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 ,還要將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講清楚。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孩子就會形成清晰的動作認識,就會用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學習問題很好解決。比如在數學題目中有大單位“元”換小單位“角”的題目,我們讓孩子先把小單位“角”寫上,然後寫上大單位“元”前面的數字,再在這個數字後面新增一個0。這個問題就解決,剩下的就是讓孩子多次練習,強化這種動作。

    2、孩子用腦,需要從不同角度去練習

    孩子用腦,需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需要根據知識進行多角度分解,進行針對性地練習。

    比如說寫作文,不僅要寫人的文章,還要寫物的,寫事的文章;寫春天的文章不僅可以從花的角度寫,也可以從樹的角度寫,還可以從動物的角度寫……

    這種多角度練習、分解練習被稱為刻意練習的技巧,是一種巧練的方法。

    結束語

    孩子學習不走心不走腦,大部分孩子的原因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只有極少數是孩子真的太難管束,很難糾正,這些孩子也是需要家長自己多多用心,先改變自己的態度。

    我們要改變孩子學習,一定要先讓孩子走心,再讓孩子走腦。心定才能讓腦袋順利發揮才智,好好學習!

  • 3 # 瀚海雨霖

    不走大腦不走心,如何讓孩子搶著學習?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同樣,孩子愛學習和不愛學習都有一定原因。孩子學習不上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去分析:

    一、家長從小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我想說,如果家長每天打麻將、玩遊戲,然後吼著孩子去學習,你覺得孩子是什麼心理?如果孩子每天面對的是一個溫馨的環境,父母除了工作,就是看書、學習,那孩子是不是有很大的意願陪父母一起學習?!

    二、從小給孩子幼小心靈裡種一顆理想的種子。任何事情,你只有目標和理想,為了實現它,你才會樂此不疲的願意去做。如果孩子每天不知道為什麼而學,從小沒有明確、堅定的理想,父母也沒有和孩子一起討論過將來的目標,在督促孩子學習時,今天說:學習是為了你自己;明天說:好好學,學好了,給你買個什麼好禮物。孩子每天為什麼學,沒有明確、堅定的目標,很容易過了幾天就懈怠。

    三、學習也要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愛好體育,你偏要他在鋼琴上努力,沒有興趣,學習怎麼會走心?當然,對於文化課,因為是基礎,是必須要學的,我們可以把學習寓教於樂,試著改變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讓他感興趣,不能覺得孩子學習不走心就靠吼、靠打罵來逼迫孩子學習,那樣只會越變越糟。以上,總結如何讓孩子學習走心:1.父母營造學習環境,做好表率;2.從小有理想有目標,並且堅定不移去實現;3.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

  • 4 # 周維峰0219

    這個問題是: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問題。

    如何讓該子做自已喜歡做的事,如何從小就樹立孩子的正確人生觀,做家長的首先要樹立好形象。要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么。對於孩子的性趣,做出正確的引導,讓他(她)自身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到開心快樂,才能不斷地進步和成長。

  • 5 # 每週一本書

    讓孩子自主學習這件事,還是看從小的薰陶和培養。在孩子大概10歲之前其實就應該形成自主自覺學習的能力,注意這是一種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而不是天生的。是誰對孩子培養的?是家長,早期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學校。家長怎麼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肯定不是盯著他、監督他、訓斥他,這樣他反而更加對學習失去興趣,就更不會搶著去學了,如果是,也是表面的做給家長的樣子而已。

    那家長怎麼從小引導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呢?“言傳不如身教”,你用嘴說他,不如先培養自己的閱讀和持續學習的習慣,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在一張白紙的時候,家長做什麼,他就會照著去做什麼。

    所以家長你先去讀書,注意不是假惺惺的表面的做給孩子看,是你真正意識到讀書確實是一個好東西好習慣,體味到讀書的意義和真正目的。然後在家裡定時去讀,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也在一旁閱讀自己的書本。

    那就會讓孩子有一種意識:讀書是好的,是大家都願意去做的,是爸爸媽媽都喜歡的,我也要體驗體驗。等他過了一段時間真的養成了閱讀習慣,孩子自己就會發現書中確實有很多現實生活和遊戲中給不了他的很多好玩的東西,進而激發起他讀更多書的好奇和興趣。

    注意,讀書,一定不是學校的課本範圍,而是隻要孩子喜歡,可以是各種型別的,只要家長篩選書本內容是健康向上的就可以。

    因為這種行為,是孩子自己自主自發的,所以肯定走心。而且愛閱讀的孩子,將來一定差不了。

  • 6 # 老開77

    不走大腦不走心,這是漢唐以前的傳統學習方法,非常符合認知原理的第一步!也是功成智達的最後一步: 任何事情,無須思辨,對其的直覺,便能脫穎而出,毫釐不爽!

    故此孔子在周易中有云: 樂知者,好知者,首在自然感應中!

    備註: 它與近代所說的寓教於樂,完全不同!

    那是徹底的解放天性,沒有一絲一毫的急功近利的念頭,也無需一絲一毫的概念名相上去分辨,是一種身心與事物本質,直接對應,開放的全息式的潛意識學習,如海綿吸水,如鏡頭全收,達到的境界就是: 過目不忘,觸類旁通!

    而學者性格,天真爛浸,無拘無束,悠哉遊哉,洞見過人,如今人愛因斯坦一般!

    此所謂今曰西方,百覓不得,百思不解的一一一離形去智,無為之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圓點線怎麼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