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畔書院

    一是自身原因,秦國實行苛法,階級壓迫很重;二是反抗者的抹黑,雖說歷朝歷代都如此,但秦統一的歷史太短,抹黑起來更容易。

  • 2 # 紅雨說歷史

    如果要選出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如果讓我選的話,那麼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秦始皇。但是秦始皇的名聲似乎在歷史上特別的不好,提起他很多人腦海中蹦出的都是殘暴不仁,嬌奢淫逸的暴君形象。但是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他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開創封建制度為2000年的華夏文明打下了基礎,他修築長城抵禦匈奴,他南平越族開疆拓土,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統一六國後他沒有對六國的王室斬盡殺絕,以除後患,但是他依然沒有留下很好的名聲,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來看看秦始皇,為什麼不殺六國之人?

    1,李斯《諫逐客令》之後,秦始皇不僅取消了驅逐六國之人才的命令,而且更多的去任用六國的人才來發展自己。秦國的強大少不了六華人的付出,這樣的環境也影響了後來秦始皇的決定。

    2,秦始皇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他有這樣的自信讓六華人心服口服。

    3,從先秦歷史上來看,前朝被滅,舊國的貴族一般都會受到重用和優待,這樣更容易控制前朝遺民,防止反抗。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用兵成本,何樂而不為呢?

    秦始皇被罵也是多方面的:

    一,

    秦始皇確實殘暴,秦始皇登基以後修築長城,收天下兵器煉製十二銅人,在驪山大興土木,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在古代各項技術都不成熟,只能完全的靠人力來工作的時候,他要十幾年的光景就實現這樣的宏願。這樣龐大的工程自然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秦始皇兼併天下或許淘了不少金銀財寶,但是這些都不屬於百姓。百萬平民,只有被壓迫徭役的份。所以孟姜女尋夫一哭,哭倒了長城也哭毀了秦始皇的形象。

    二,

    一將功成萬骨枯,成者王,敗者寇,朝代更迭逃不過爾虞我詐,鼓角爭鳴,血流成河。新朝建立,大多把自己標榜為正義的一方,那麼前朝暴君則是邪惡的一方。司馬遷的《史記》崇拜著項羽,委曲求全於漢朝最先塑造了項羽和劉邦共同的敵對面秦始皇。所以《史記》中司馬遷就藉著賈誼的《過秦論》說他是暴君,甚至秦始皇現在身份成迷到底他是異人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都與他模稜兩可的記述有關。

    三,

    秦始皇焚書坑儒,得罪了不少的讀書人,雖然其中大多數是方術,邪說但不乏有大量儒家典籍。所以才有了後來漢朝民間獻詩,獻尚書,就是秦火時使得大量的典籍著作流失,焚燬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大儒們逐漸在朝廷中樞站穩了腳跟,讀書人的地位越來越高,前世結下的仇怨終歸到了還的時候。所以秦始皇成為讀書人書中的暴君,縱使功過千秋,也成為文人筆下平平無奇的敘述,秦始皇的黑歷史一直被扒到了父輩,連自己的親身父親是誰都難以說清楚。長大後的秦始皇發現有三個人都可以稱為父親異人,呂不韋,嫪毐,不論是否親生,母親趙姬的混亂關係給他陌上了洗也洗不清的恥辱。秦始皇本身就帶有暴虐的性格,再加上各種事情,使得他貶低聲多讚揚聲少,無形中暴虐的一面自然被被放大。

  • 3 # 秋宜聲

    因為儒家文人不喜歡秦始皇。中國歷史,多數是被明清時期的儒家篡改的,儒家為了樹立對自己有利的歷史觀,是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儒家詆譭的很多歷史人物,都有得罪儒家之處。我們不妨回顧下被儒家文人可以抹黑的中華古代偉大歷史人物和文化學派:

    儒家抹黑第一名:老子!現在很火的《道德經》,在過去可不是這樣的地位,在以前的中國文化裡,老子就是個迂腐、頑固、落後思想的老學究,連中學歷史課本上,都明確說老子“宣揚無為、主張退讓,是消極的”。但是,今天,很多歷史研究已經開放,也有很多歷史學者本著對歷史負責態度,才還老子一個公正的評價。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老子講的無為,並非不作為。而《道德經》在近代和現代,已經當之無愧成為中華國學、哲學的偉大代表走向世界。

    儒家儒家抹黑第二名:商鞅。商鞅是法家治國成功的典型代表,但是,商鞅的法制,一直被儒家指責是殘酷的。甚至於,把商鞅的強國富民,汙衊為暴政。

    儒家抹黑第三名:秦始皇。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徹底得罪了儒家。之後儒家罵秦始皇兩千多年,至今還在罵。秦始皇修長城,也是為了黎明百姓的安危,何況維修長城是最簡單的了、長久的辦法。那麼浩大的工程,即便是在今天,也容易死人的,何況在當時?可中國文化歷史上就有了個孟姜女,哭倒長城800裡,還兩千多年跪在長城面前控訴秦始皇。這戲也演得太絕了。

    儒家抹黑第四名:曹操。曹操頒佈“唯才是舉令”,結束了東漢末年的儒家文人做官的局面,為此得罪了儒家。儘管曹操非常親民,比如實施“軍屯”,減少向民索取。發明”摸金校尉“,軍隊自己解決軍費。軍隊行軍不得踐踏莊稼等等。這些都有歷史書記載,儒家沒法改變曹操的政治功績和愛民形象,就牽強地說曹操是“奸雄”(奸雄完全是沒有標準的),而且專門霸佔敵人老婆,是個變態狂。

    儒家抹黑第五人:隋煬帝。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有為之君,修建東都洛陽,興建大運河,把中國東部全部連線起來,討伐高麗。據說隋煬帝在位10餘年,住在洛陽不到6年時間。一生都在為建設和戰爭奔忙,是個非常勤政的皇帝。可是,就因為崇尚法制,處理不好戰爭與民力的問題,就變成了“荒淫無恥”之君,甚至說他選上千宮女為他拉船,筆者認為這是後來杜撰的。來源只是後來的一些藝術作品,而不是正式的史書記載。這就是超級黑。

    儒家抹黑第六人:唐太宗。唐太宗玄武門兵變,有歷史記載。但是,為何卻如此繪聲繪色?說李世民親手用箭射殺李元吉。這也太戲劇化了。事實上,當時北方政權更替頻繁,各種政治集團都在試圖主政,重臣、外戚篡權已經成為風氣。隋朝楊堅本就是北周的外戚,篡奪北周後建立的隋朝。而唐高祖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親表兄,在隋煬帝軍隊和農民起義軍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李淵從北面太原起兵,直接南下覆滅了隋朝和各地農民軍,建立唐朝。那一段歷史就是如此的混亂,為何唯獨玄武門兵變,就被炒作得沸沸楊楊?如果沒有歷史書記載的貞觀之治,還不知道把李世民黑成什麼人。原因,是唐太宗喜歡玄奘,並官方組織翻譯佛經,推崇佛教。唐太宗曾經準備定佛教為國教,但是收到道教和儒家的一致反對。才定道教第一、佛教第二。儒教卻沒名分,這當然要得罪儒家。

    儒家抹黑第七人:武則天。總所周知,武則天除了篡奪李家政權不太地道,沒有任何對不起百姓之處。武則天時期,中國經濟社會高度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個是了不起的女皇。但是,武則天大力推廣佛教。儒家文化和道教,幾乎成為邊緣文化,心生嫉恨。就又開始找武則天的私生活做文章,說他如何荒淫無度。至今不絕。非常不理解的是,武則天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她怎麼可能荒淫無度?後開的唐舞宗滅佛,那即是道教和儒家的意見。但是,道教是自己修仙而已,其教義沒有社會性,並不是普世價值觀,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國教。歷史資料說武宗滅佛是道教的意見,高度可疑!因為滅佛的受益者,一定是儒家而不是道教。

    儒家抹黑第八人:李自成農民起義。說儒生吳山桂叛變滿洲,導致清軍入關,葬送中華漢人江山。是因為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霸佔了吳山桂的小老婆陳園園。完全就是胡說八道。崇禎殺掉袁崇煥後,人心已散,山海關守軍已經軍心動搖,吳山桂根本不回北京。李自成軍逼近北京,崇禎朝廷問計,居然無一人發言,朝廷發招書要各地帶兵“秦王”,根本按兵不動,吳山桂大軍,也根本不發兵。至於吳山桂投降滿人,那也是看透了漢人政權的腐朽,最為封建地主階級的將軍,他也不可能投降農民軍。這個歷史責任,就該明朝和吳山桂本人來背!

    還有很多,這幾個算是名氣很大,抹黑也非常明顯的了。

    中國從秦朝開始,就非常重視歷史的真實性,對後人負責。漢朝定下的制度,歷史記載可以不給當朝皇帝看。司馬遷時代的歷史觀,是忠於歷史的,千秋功過,後人去評說。但到了明清時期,中國文化是儒家一家獨大。他們已經不可能更改上前年的歷史了,就用各種藝術作品歪曲歷史,抹黑歷史人物,真是沒有少幹!最典型的,莫過於《三國演義》、把個曹操說得一塌糊塗。《水滸傳》更過分,把個農民起義投降了說得多麼高大上!

  • 4 # 古今看天下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制封建制大一統國家的皇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割據戰亂局面,確定了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國家體制,影響深遠,歷史貢獻巨大。他被稱為暴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實行秦孝公以來的法家政策,法行連坐,嚴苛嚴峻。特別是始皇帝統一天下,推行全國,法律多達18種之多,百姓艱苦,官員嚴律,各個階層都畏秦法。始皇帝時,兵役徭役雜稅深重,國家常備役300多萬,全部男壯力和部分女人入役。人民生活水深火熱!

    第二,秦始皇親政,統一全國過程中,採用尉繚和李斯之謀,十年時間,滅六國,手段慘烈,軍事進攻外,採用了“收買、暗殺、武力”的方式,無所不用其極!

    第三,秦始皇當政,動輒刑殺,手段殘忍。親政初,車裂嫪毐,殺有連結官員20餘人,流放四千家。“坑儒”事件,坑殺460多人,多儒生。公元前211年,始皇帝三十六年,東郡落下一塊隕石,有人刻了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調查,無人承認,結果就殺了附近的所有人。

    第四,秦始皇大出巡,尋求仙人仙藥,用了很多方士,他們盡行欺騙之能事,欺騙始皇帝,最後無法自圓,或逃或跑,反誣陷始皇帝的壞話,流言蜚語,摸黑秦始皇!

    綜上所述,秦始皇才有暴君之名。其實,始皇帝也是功大於過的!

  • 5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還是那一句話,不把秦始皇寫的不好,怎麼襯托劉邦和項羽起事的合法性,怎麼驗證西漢的正當性?

    秦始皇固然有殘暴的地方,比如在熟悉不過的“焚書坑儒”和“收兵器鑄金人”等等,可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化和經濟環境,增強了文化認同,這個功勞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主要的。

    再者,哪一個皇帝“非常仁慈”?劉邦嗎還是李世民還是漢武帝?在古代皇權下,絕對的仁慈意味著絕對的危險!

  • 6 # 一個人的歷史

    說秦始皇殘暴,這個說法我們都是從文字記載裡看到的,也就是說是儒者寫的。儒者以文亂法,俠者以武犯禁。得罪了儒者是很危險的,他們的筆是最鋒利的武器,如果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話,那作用不過是一時的,所謂的口口相傳,傳不了幾代也就沒了,但是寫在紙面上的文字就好比板上釘釘,過了若干年之後,當事人都已經不在了,我們可以瞭解歷史的唯一途徑就是流傳下來的文字了。至於這些文字記載的內容是否可信,就需要我們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了,除了文字記載,我們還要參考考古發現。文字記載也不能只看一種,孤證不能作為判定歷史人物的依據。在我看來,儒者筆下的“暴君”秦始皇,並不是因為他殺了多少人,所謂“焚書坑儒”被片面的誇大了。秦始皇身上有一個關鍵字:統一,他的這一思想體現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思想領域。秦始皇推崇韓非子的法制理論,如果說韓非子是法家大師的話,秦始皇就是法家理論的堅定踐行者。對於“儒者以文亂法,俠者以武犯禁”,秦始皇是認同的。但統一思想就意味著改變人的習慣,做這件事是很難的,這需要一個週期,但秦始皇顯然有點操之過急了。相對來講,漢武帝就比較聰明,他採取的策略是“外儒內法”,推崇儒家不過是表象,靠這些書呆子治國只能誤國,因此才有了“酷吏”產生。國家的管理是複雜的,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既要有儒者,也要有法家。這樣才能維持權力的平衡,平衡才有助於鞏固皇權。秦始皇的能力太強了,但僅僅憑藉一人之力,無法讓大秦的江山永固。秦二世胡亥登基後,個人能力無法和秦始皇相比,對於秦律又不能很好的執行,因此才導致了秦二世而亡。秦始皇是有作為的君主,就算說他是千古一帝也不為過。但在儒者眼中,他卻是個十惡不赦之人,原因在於思想意識層面的根本對立。但寫秦始皇昏庸無能的話顯然缺乏說服力,那怎麼辦呢?殘暴這個詞就比較貼切了,於是乎很多人的印象中秦的前面加上了一個暴字,秦始皇的頭銜也變成了暴君。我們嘴裡的大秦變成了暴秦,秦始皇變成了暴君,這都要得益於耍筆桿子的儒者們。六國王室想的是復辟,開歷史的倒車,因此對於他們而言,無論秦始皇對他們殺還是不殺,秦始皇都是千古罪人,就像張良作為南韓貴族,他對於秦始皇的仇恨來源於自身利益受損,說他憂國憂民的話,就太抬舉他了,張良不過是一個本來的紈絝子弟,在失去了一切後對秦的仇恨和報復罷了。其根本目的無非是為了恢復家族往日的榮譽,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種狹隘和自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豆角後期衝施什麼肥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