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宙譜
-
2 # ooO孫悟空Ooo
宇宙萬物都是有基本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是指目前科技水平發現的不能再被分割的最小粒子。
先說輕子,輕子已經有六種。因為起初認為它們類似電子並且靜態質量都比較輕,所以起名為“輕子”,其實有些輕子並不輕,但輕子的名字還是被被沿用了下來。六種輕子它們是:電子、謬子、陶子,與三種中微子。
再說重子,比如質子中子。科學家後來發現重子全部是由“夸克”構成的。質子與中子都由三個夸克構成,只是質子帶電,中子不帶電。中子可以衰變成質子和中微子。
目前知道的夸克也有六種,而且夸克是唯一一種帶電量為非整數的基本粒子。所以基本粒子包括六種夸克與六種輕子。
-
3 # 冬哥譜科
夸克的故事
人們對物質的認識一直在深入,原來人們的確認為最小的位置就是原子,但是後來發現原子包含有質子,中子,電子,後來又發現質子,中子由夸克組成。那麼咱們就簡單瞭解一下夸克的故事。
在組成星星,樹,蝴蝶和人的所有物質粒子中,“夸克”無疑是最奇怪,最有趣的小東西。先說“夸克”這名字就起的莫名其妙。蓋爾曼原本想用鴨的叫聲來命名夸克。開始時他並不太確定自己這個新詞的實際拼法,直到他在詹姆斯·喬伊斯小說《芬尼根守靈夜》裡面找到“夸克”這個詞:
向麥克老人三呼夸克!(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
於是蓋爾曼就用了“夸克”一詞,“夸克”也是一種海鳥的叫聲,他喜歡鳥。同時質子和中子都是由三個夸克組成,所以要三呼夸克。
更莫名其妙的是夸克的種類你不能說“種類”,得說“味”,這讓人想起中藥“六味地黃丸”,剛好夸克也有六味:上、下、粲(魅)、奇、底、頂。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夸克可以變味。夸克可以透過弱相互作用,由一種味轉變成另一種味,弱相互作用是粒子物理學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任何上型的夸克(上、魅及頂夸克),都可以透過吸收或釋放一W玻色子,而變成下型的夸克(下、奇及底夸克),反之亦然。
夸克的性情非常古怪。所有的中子、質子都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是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而它們中的大部份的質量,都屬於把夸克束縛起來的膠子,而不是夸克本身。每一個質子擁有+1電荷,電子擁有-1電荷,而夸克擁有的電荷卻是分數⅓或⅔。自旋可以用向量來代表,量度夸克時,在任何軸上量度自旋的向量分量,結果皆為+ħ/2或−ħ/2;因此夸克是一種自旋1⁄2粒子。人家跳舞的時候只轉半圈。
夸克的愛情我們人類更弄不懂。我們永遠不可能抓住一個單獨的夸克,它們總是緊緊地抱在一起,誓死不分離。如果你把兩個或幾個夸克分開,隨著距離的增大,它們之間的束縛力也會增大,就像被一根橡皮筋連在一起似的。如果你不服氣硬把橡皮筋拉斷,結果是橡皮筋兩端會生出一個新夸克,你等於又回到了起點。
它們為什麼愛的如此深,科學家說:不知道。因為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裡面找夸克。所以我們沒有人見過夸克,也就不知道夸克為什麼忠貞不渝,永不分離。 -
4 # 鍾銘聊科學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我們都知道,20世紀由兩大物理學理論誕生,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相對論在大尺度上(也就是速度快,引力大的尺度)解決了很多牛頓力學解決不了的物理學現象。而量子力學則是在小尺度上(小於奈米級的尺度)解決了很多牛頓力學解釋不了的物理學現象。
後來,科學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去探究小尺度上的問題,尤其是原子內部,原子核內部,甚至是質子內部的物理學現象。
在一次次對撞中,科學家發現了100多種粒子。這就讓他們十分頭疼了,這些新粒子到底是咋回事?這有點類似於當初很多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新元素,但是這些新元素之間啥關係,遵循什麼規律,沒有人搞得清楚。直到門捷列夫提出了元素週期律。這就好比一個無機化學的指導手冊一樣,指導著化學家們深入到元素的世界裡。
而發現這麼多粒子之後,科學家也想著是不能是弄出一個類似於門捷列夫的週期律一樣的科學理論。這不,還這讓他們給找到了,他們把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結合,得出了量子場論,提出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在這套理論當中,科學家們統一了四大作用中的三大作用,分別是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
還統一了粒子世界,把粒子分為了費米子和玻色子。
其中玻色子其實就是用來傳遞相互作用的。膠子和介子就是用來傳遞強相互作用,W玻色子和Z玻色子就是用來傳遞弱相互作用,光子則是用來傳遞電磁相互作用。還有一種玻色子叫做希格斯玻色子就是用來賦予粒子質量的。
那費米子又是做什麼的呢?
如果說玻色子是物質的粘合劑,那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我們還來看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費米子中又分為輕子和夸克,其中輕子有電子,μ子,τ子及其他們的中微子,夸克有六種:上、下、頂、底、奇、粲。
發現夸克目前來看,它們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你可能要問為什麼了?
說白了,就是我們用加速器根本撞不開。
就拿夸克來說吧,如果你用粒子加速器就撞質子,結果呢,你會發現有個三不同的折射角,這其實意味著這當中有三個比質子更小的粒子存在。他們管這些粒子叫做夸克。但是,無論我們用什麼辦法去撞質子,都沒有辦法找到這些自由狀態下的更小的粒子。
這種嘗試讓科學家明白一個道理,肯定有什麼機制確保了質子不會被撞開,也就是說,夸克其實好像是被關在了這當中,於是,這也被我們稱為了夸克禁閉。
其實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我們也能大致明白具體的意思,就是說夸克被關在一個地方出不來。那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呢?答案是還真有。那就是楊振寧和米爾斯的楊米爾斯理論。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傳遞強力的膠子,也就是束縛夸克的膠子。這種機制和引力是相反的。我們都知道,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說白了就是距離越遠,引力越小。
但是強力的機制正好反過來,也就是說,距離越近力越小,距離越遠力越大。所以,夸克其實是自由自在地在圈子裡面玩耍,只要踏出一定的範圍,就會被強力束縛住,跑不出去。而利用楊米爾斯理論去解決強力機制以及“夸克禁閉”的科學家,一共有5位,我們都知道,諾獎一般只頒給三位,但由於這個發現實在太重要,於是,分兩次頒給了這5位。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這並不能完全解決“夸克禁閉”的問題,不過這都是學術圈的爭端,就讓學術圈自己去爭好了。
夸克模型知道了“夸克禁閉”,其實也就好理解了,以目前的科學技術以及認知來說,6種夸克、電子、μ子、τ子、以及3種微子,極其他們的反粒子,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組成單位。其中夸克所帶的電荷數是基本電荷的-1/3倍或+2/3倍。
其中,我們熟悉的質子和中子是有三個夸克構成的,不過種類稍微有點不同,這才導致了質子的質量要小於中子。
由於質能等價的存在,中子的質量要大於質子和電子,也就說明中子的能量要大於質子和電子。這也就是解釋了,在自然狀態下,質子和電子不會反應生成中子,這是因為能量最低原理導致的,意思是除非有外力,能量只能從高往低。一個自由的中子,大概在15分鐘左右,就會衰變成質子和電子。
以上這些就是關於微觀粒子,尤其是夸克相關的一些內容。
-
5 # 宇宙v空間
這個影片將會告訴你答案!最小的顆粒是弦!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愛好者!
回覆列表
在自然界中構成人類可觀測的宏觀物質體,最基本的就是電子,因為電子類粒子是由正反能量動態在特定的互為收縮狀態下耦合而成的原初有型粒子體,是質量產生的必備條件,也是發生用力形為的必備條件,電子是電子類粒子,由於能量動態的全方位壓強平衡態轉移,使能量態在任何空間位上都不會有絕對相同的能量動態過程態,因此耦合創生的電子沒有兩粒絕對相同的電子存在,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有絕對相同和重複創生的兩粒絕對相同的電子存在,這就是自然造化使宇宙萬物不相同不重複的物質構造基礎。
不絕對相同的自旋電子都是由正反能量運動態在互為動態收縮的環境中創生,創生的正反自旋電子基本上是等量生成,這樣的動態真空區域都是在恆星與恆星之間星系與星系之間超聚星系之間產生,生成的原初正反自旋電子,它們就是不會自我煙滅,它們會以自旋正反間位結合的方式構成自旋緊固的六方電子環態體,形成原初的質子中子內環,這樣的結構才使天體之間保持穩定和相互連線成為誰也離不開誰的自然界整體,形成了天體之間的介膜和骨架。自旋緊固使天體產生疑聚力,如果將恆星的自旋收縮看成正能量,那麼環態自旋緊固就是反能量或者叫做暗能量,環態體的正反自旋電子組合兩兩組對將產生吸斥對等的吸斥力,這種吸斥力會使獨立的自旋單電子作來回奔跑運動,人類觀測到的電子雲結構就是最好的說明。環態兩旁各有一粒電子在不停的來回奔跑運動,它們是創生各種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粒子基源體,這些基源體由創生時刻的不同電子生成,電子的不同半徑不同動態量決定環態的聚合幾何造型與結構,這些就是各種物質元素的存在根基,當星系在自旋徑落狀態下使這些創生環態體與老年恆星行星及其雜物共同在星系中心接受鑄造,因動態落差分佈分離出鑄造出不同品質規格的天體,新的恆星行星塵埃等隨噴流而出,環態的雙自由電子因收縮擠壓失去一粒電子兩環態共用一粒結成恆星的氫結構,相對穩定的恆星自旋收縮擠壓才有恆星的長達幾十億年的相對穩定能量輸出。
夸克本質就是電子環態構造體,因自旋緊固收縮了許多能量動態,(產生的背景輻射主要就由此而生),表現出比自由電子小許多的形態特徵,雖然體積小了但自旋線速並未減小,才表現出比電子更強的自旋吸力和噴射力,人類觀測到的強力原子核的有效核力都是這六粒電子的共同作用效果。夸克的隱定結構來源於特定自然環境,人類的強子對碰撞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拿它沒辦法,人工加速的粒子靠增大電子自旋半徑來獲得加速,增大體積的電子去碰體積縮小的電子就象用雞蛋去碰鋼珠。
比夸克電子還小的有型粒子自然界中到處都是,它們由於自旋角速特別高,體積特別小,一般的能量對它們不起作用,它們的自旋動態慢慢的無限自由耗盡,它們與能量基本不起作用也就無用力形為,這些有型粒子充滿於自然界中,是自然存在的根。它們的產生主要來源於恆星的電子煙滅,給它起了個名,叫做電子型變剩餘。
有型粒子沒有最小,那麼無型的能量態有不有最小最基本的能量子呢?能量是動態壓強平衡運動,是變態轉移運動,壓強轉移不存在隱定型態,這是能量無子的根源,所謂量子,是能量動態平衡轉移到不同有型粒子時的有型粒子反映狀態。例如太陽中一粒電子因煙滅而失去有型態體,它擁有的動態空間將用於其它有型粒子佔用,其它有型粒子以壓強狀態產生位移形為來分享,這種分享過程態就是量子態。量子運動就是這些由近至遠的動態分享分配與再分配運動,它們作用於有型粒子態體,使有型粒子體產生變態轉移過程態。引力就是分配中的有型粒子位移形為,這樣的分配什麼時候結束呢?例如太陽的一粒電子收縮型變它將引起整個太陽收縮,太陽收縮又連鎖太陽系銀河系室女系等等往後的天體發生連帶系列收縮形為,人類觀測到的百多億光年外的光能夠到達地球,說明了地球與它們依然是一個動態整體。百多億光年外的一粒電子型變數擴散到地球,地球上的一粒電子能夠分享多麼少的一小點,這一小點作用於地球電子身上依然叫做量子,這樣的動態量子可想而知它該有多麼微小,同一粒電子每時每刻不知該有多少這樣的能量運動態作用於電子身上,電子都會吸收並轉移來至不同方位的無窮多的能量動態,如果去分,任何一粒電子在億分之一秒內轉移的能量動態,一個人一輩子都數不完,所以有人講能分離單個光量子純碎是不懂什麼是量子造成的,例如衛星上的一粒電子,時刻都會轉移來至地球有效方位的所有能量態以及宇宙中其它方位的能量態,有誰有能力去分離,怎麼分,拿什麼去分,這些能量轉移不但無窮多,每個動態都不會相同,想來就令人頭痛。今天就說這些。(本文原創,個人研究結論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