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不,土壤的顏色不都是黃色的。

    在中國,土壤主要有以下幾種顏色:黑土、白土、磚紅壤、棕壤、黃土、紅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漿土、灰漠土、黃綿土、紅粘土、風沙土、紫色土、潮土(淺色草甸土)、沼澤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這其中,以黑土的質量最優良 ,這種土壤以其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最適農耕而聞名於世。從全球看,能稱為黑土區的地方有3個,一是烏克蘭大平原,一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個就是中國東北松遼流域,由於溫帶季風氣候的影響,東北地區夏季高溫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長繁茂,地上和地下積累大量有機物質,在漫長寒冷的冬季,土壤凍結,微生物活動微弱,有機質緩慢分解,逐步形成一塊60~100釐米的腐殖質層黑土,東北地區的黑土面積約有7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黑土面積的約1/5。

    而在中國南方大多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裡廣泛分佈著各種紅色或黃色的酸性土壤,自南而北有磚紅壤、燥紅土(稀樹草原土)、赤紅壤(磚紅壤化紅壤)、紅壤和黃壤等型別。

    紅壤是中國分佈面積最大的土壤,它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廣闊低山丘陵地區,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區,除此之外,在雲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貴州的南部都有紅壤的分佈。總面積大約有117萬平方公里,紅壤形成於中亞熱帶氣候條件下,自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土壤脫矽富鋁化作用和生物物質迴圈均較活躍,風化淋溶強烈,鐵的遊離度較高,使得土壤呈現紅色。不僅如此,由於紅壤屬於酸性土壤,適合種茶葉。在中國的福建地區,由於那兒的土壤是紅壤,所以茶葉也成為了當地的傳統特色產品。

    紅壤和黃壤 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黃壤形成的熱量條件比紅壤略差,而水溼條件較好。 有機質來源豐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質少,土性較粘,因淋溶作用較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含鐵鋁多,土呈均勻的紅色。因黃壤中的氧化鐵水化,土層呈黃色。

    黃棕壤 北起秦嶺、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長江,西自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東至長江下游地帶。是黃紅壤與棕壤之間過渡型土類。 亞熱帶季風區北緣。夏季高溫,冬季較冷,年平均氣溫為15~18℃,年降水量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葉闊葉林,但雜生有常綠闊葉樹種。 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點。呈弱酸性反應,自然肥力比較高。

    棕壤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 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旱,年平均氣溫為5~14℃,年降水量約為500~1000釐米。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鉀、鈉、鈣、鎂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澱積。土層較厚,質地比較粘重,表層有機質含量較高,呈微酸性反應。

    暗棕壤 東北地區大興安嶺東坡、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等地。 中溫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冬季寒冷而漫長,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應,它與棕壤比較,表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積累量多,是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興安嶺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寬南面窄。 寒溫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為亞寒帶針葉林。 土壤經漂灰作用(氧化鐵被還原隨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鐵、鋁氧化物與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並澱積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層薄,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遼寧三省連線的丘陵低山地區,陝西關中平原。 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乾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強烈,有少量碳酸鈣澱積。土壤呈中性、微鹼性反應,礦物質、有機質積累較多,腐殖質層較厚,肥力較高。

    黑鈣土 大興安嶺中南段山地的東西兩側,東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地區。 溫帶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為產草量最高的溫帶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質含量最為豐富,腐殖質層厚度大,土壤顏色以黑色為主,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鈣、鎂、鉀、鈉等無機養分也較多,土壤肥力高。

    慄鈣土 內蒙古高原東部和中部的廣大草原地區,是鈣層土中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 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場為典型的乾草原,生長不如黑鈣土區茂密。 腐殖質積累程度比黑鈣土弱些,但也相當豐富,厚度也較大,土壤顏色為栗色。土層呈弱鹼性反應,區域性地區有鹼化現象。土壤質地以細沙和粉沙為主,區內沙化現象比較嚴重,

    棕鈣土 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緣,是鈣層土中最乾旱並向荒漠地帶過渡的一種土壤。 氣候比慄鈣土地區更幹,大陸性更強。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沒有灌溉就不能種植莊稼。植被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土壤呈鹼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並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黑壚土 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等黃土高原上土壤侵蝕較輕,地形較平坦的黃土源區。 暖溫帶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與黑鈣土地區差不多,但由於氣溫較高,相對溼度較小。由黃土母質形成。植被與慄鈣土地區相似。 絕大部分都已被開墾為農田。腐殖質的積累和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層的顏色上下差別比較大,上半段為黃棕灰色,下半段為灰帶褐色,好像黑壚土是被埋在下邊的古土壤。

    荒漠土 內蒙古、甘肅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等地區,面積很大,差不多要佔全國總面積的1/5。 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為主。 土壤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土質疏鬆,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幾乎全是砂礫,碳酸鈣表聚、石膏和鹽分聚積多,土壤發育程度差。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 氣候乾燥而寒冷,年平均氣溫-1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可達-40℃,年降水低於100毫米。植被的覆蓋度不足10%。 土層薄,石礫多,細土少,有機質含量很低,土壤發育程度差,鹼性反應。

  • 2 # 第五心世界

    中國的土地有紅壤、棕壤、黃土、黑土、紫色土。

    1、紅壤(東南丘陵)

    在亞熱帶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在中國分佈廣泛。北起長江,南至南嶺山地和臺灣北部,西部包括雲貴高原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緣。由於該地區降水豐沛,土壤淋溶作用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鐵、鋁的氧化物較豐富,故土壤顏色呈紅色,一般酸性較強,土性較粘。

    由於紅壤分佈地區氣候條件優越,光熱充足,生長季節長,適於發展亞熱帶經濟作物、果樹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兩熟至三熟。土地的生產潛力很大。在中國,紅壤地區是稻米、茶、絲、甘蔗的主要產區,山地還適於種植杉樹、油桐、柑橘、毛竹、棕櫚等經濟林木。紅壤的酸性強,土質粘重是紅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透過多施有機肥,適量施用石灰和補充磷肥,防止土壤沖刷等措施提高紅壤肥力。

    2、棕壤(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地帶性土壤為棕壤或褐色土。平原耕作歷史悠久,各類自然土壤已熟化為農業土壤。從山麓至濱海,土壤有明顯變化。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及山東山地邊緣的山前洪 華北平原積-沖積扇或山前傾斜平原,發育有黃土(褐土)或潮黃壚土(草甸褐土),平原中部為黃潮土(淺色草甸土),沖積平原上尚分佈有其他土壤,如沿黃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大河的泛道有風沙土;河間窪地、扇前窪地及湖澱周圍有鹽鹼土或沼澤土;

    黃河沖積扇以南的淮北平原未受黃泛沉積物覆蓋的地面,大面積出現黃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淮河以南、蘇北、山東南四湖及海河下游一帶尚有水稻土。黃潮土為華北平原最主要耕作土壤,耕性良好,礦物養分豐富,在利用、改造上潛力很大。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濱海鹽土分佈區,經開墾排鹽,形成鹽潮土。

    3、黑土(東北平原)

    東北黑土屬於“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氣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經過長期腐蝕形成腐殖質後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氣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最適農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烏克蘭大平原和中國東北具有寒地黑土。

    另外,土壤一般不會經過上千萬或上億年的持續營養及組分積累,因為地球表面是動態的。某個穩定的狀態只會在一個時間段內維持。經過一系列地質變化之後,原來的土壤就會變為石化了的“古土壤”或岩石,埋覆於地下,從而失去了土壤的特徵。

    4、紫色土(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由盆地周圍的紫色砂岩和頁岩風化物在盆地堆積形成。紫色土富含鈣、磷、鉀等營養元素,因此紫色土是一種肥沃的土壤,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國之稱可能與肥沃的紫色土也有關係

    5、黃土(黃土高原)

    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幹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

    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 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

  • 3 # 野馬回川

    一、黃色土壤成分及分佈

    黃壤是亞熱帶溼潤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鐵(針鐵礦)的黃色土壤,黃壤亞類具土類典型特徵。酸性,土層經常保持溼潤,心土層含有大量針鐵礦而呈黃色。集中分佈於南北緯度23.5°~30°之間。中國主要分佈於四川、貴州等省,為南方山區的主要土壤型別。

    二、分類

    摺疊黃壤:多見於原生植被儲存較少,次生櫟類灌叢和稀疏馬尾松、杉木混交林較多的山地。

    摺疊灰化黃壤:多見於海拔較高、森林儲存較好、鬱閉度較大的地段,有明顯的枯枝落葉層,表土呈強酸性。

    摺疊表潛黃壤:多見於亞熱帶山地的山脊地帶,常年雲霧瀰漫,相對溼度較大,有較厚的枯枝落葉層,表層水分常呈飽和狀態而有滯水現象。

    三、形成

    黃壤的形成包含兩個過程:富鋁化作用和氧化鐵的水化作用。富鋁化作用指鐵、鋁在風化殼或土壤中富集的過程,是所有發育於熱帶、亞熱帶土壤的共有過程。由於這些地區高溫多雨、岩石風化作用強烈,在成土過程中矽酸鹽礦物以及水溶性鹽、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先後受到破壞和淋失,移動困難的鐵、鋁含量就在土壤中相對增多。氧化鐵的水化作用是由於土壤終年處於雨量足、雲霧多、相對溼度大(通常在75%以上)、水熱狀況穩定的環境中,土層經常保持溼潤狀態,土壤含水量較高(土壤吸溼水含量在10%左右),因而土體中大量的氧化鐵發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針鐵礦,使心土層呈黃色。

    四、黃壤的利用

    黃壤的利用以多種經營為宜。分佈於中山山脊和分水嶺地區的表潛黃壤和灰化黃壤,不適宜種植農作物或經濟林木;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的則可發展農業和農、林綜合利用;丘陵下部緩坡和谷地可種水稻、玉米和麥類;丘陵中、上部可以發展果樹、茶和油菜等經濟作物和薪炭林。

  • 4 # 絲路旅遊攝影文化

    因為萬事萬物都得有個顏色!金木水火土各有代表色,而黃色就代表土,綠色帶表木,白色代表金,藍色代表水,紅色代表火!

  • 5 # 理是文化敎行天下

    在開天闢地的上古時期,中國叫華夏,位於四大部洲的中部,世界的五方位有五色土相應,華夏是黃色的土地為主。因為華夏大地信奉天神,因此也叫“神州大地”,天神也就是太陽神,大地上的一切能量都來源於太陽神,太陽神的顏色是金黃色的,所以華夏大地上一切都是以黃色為主,土地以黃色為主,秋天成熟的果實也是黃色的,華夏人的面板也是黃色的,所以稱華夏民族叫做炎黃子孫,“炎”代表太陽的照耀,“黃”代表大地和豐收,也寓意了華夏民族的人是生於天地之間的,所以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代表著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甜醋煲雞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