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杆98k走天下
-
2 # 軍武最前哨
儘管特朗普已經做好了撤軍的準備,但這並不代表著美國會完全放棄敘利亞:前不久,華盛頓向柏林提議,希望後者能夠派遣更多的軍事力量前往敘利亞,以彌補美軍離開後造成的空缺。
對於美國的建議,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賽博特明確:德國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仍將維持與美國等盟友的現行舉措,即以打擊伊斯蘭國為主的聯盟框架,德國不打算派遣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
而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敘利亞協同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中,德國的軍事派遣主要有偵察機、加油機和其他非戰鬥援助。
其實不光是德國,英國和法國也都收到了美國類似的建議,而華盛頓此舉的意圖也十分清晰,即希望讓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友填補美國撤軍後形成的軍事空白,同時接手其此前的一些工作,比如為庫爾德武裝提供必要的援助等。
至於德國為何會斷然拒絕美國的提議,很大程度上是受本國各主要政黨意見不統一的影響。按照德國既定的海外軍事行動規劃,聯邦國防軍在敘利亞的軍事任務將於今年的十月份到期,而德國政府則有意延長任務期限。
但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聯盟)和社民黨(社會民主黨)卻就是否延期產生了分歧:後者反對德國政府繼續在敘利亞進行軍事任務。除社民黨外,德國綠黨和左翼黨也是到期即止的支持者。
客觀而言,德國如今之所以會在敘利亞保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主要還是受美國及北約的影響,這是冷戰落幕和蘇聯解體(東西德國合併)的必然結果。但參考近些年的發展勢頭來看,德國顯然不甘願長期處於“戰敗國”定義下的被動地位。
我們以此次反對德國延長海外軍事行動的社民黨為例,其在外交政治理念中十分推崇歐洲一體化概念(如當前的歐盟),關於這個概念最直白的解釋或許就是“化零為正”。但在實際推行歐洲一體化程序中,許多問題卻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
而“美國問題”就是歐洲一體化程序的重要阻礙之一。冷戰期間,由於需要聯合更多的歐洲力量來對抗蘇聯,所以美國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持開放態度。但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對歐盟的態度卻一改從前,尤其是當歐盟實現金融一體化後,美國的危機意識迎來了自冷戰後前所未有的提升。
所以說,只要歐洲一體化的政治理念還繼續存在於德、法等歐洲主流國家的主要政黨中,那美國一些企圖影響歐洲的政策就會受到反對和挑戰,而美國也會為了防止歐洲形成合力從中作梗。
-
3 # 東斯坦因
美國要求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德國為啥再一次說“不”?主要是因為美國的計策實在太過拙劣,想上當都不容易。
現在的敘利亞,對於美國來說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隨著,美國與伊朗在波斯灣地區的對峙愈演愈烈,美國為了能壓倒伊朗,勢必要向伊朗周邊地區集中力量。可高傲的美國又不打算就這麼放棄敘利亞,於是美國就將主意打到了盟友身上,這才有了美國要求德國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的事情。希望德國接手美國在敘利亞的爛攤子,好讓美國可以飄然抽身而去。而且之後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借幫助盟友為名,重返敘利亞。
不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好處的事情是沒有人願意幹的。德國在二戰之後,各方面都被戰勝國嚴格的限制。德國也一直小心謹慎出去惹事,就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發展經濟。數十年的死宅生活下來,德國除了在家門口歐洲有點利益和影響力外,在世界其他地方就沒有太大的利益和影響力,敘利亞和中東於是如此。
既然沒有什麼利益,那麼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對於德國來說除了白白損耗大量人力物力,一點好處都撈不到。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德國自然是不會答應。
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世界上一支獨大的局面,不但對俄羅斯、伊朗等戰略對手打壓那是毫不留情。對自己的歐洲盟友也經常背地裡下陰招,打算把歐洲攪得支離破碎。比如,特朗普支援英國硬脫歐。
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現在的領頭羊,自然也是得到了美國的重點關照。特朗普曾經要求,北約成員國國防開支,最少應該佔該國GDP的2%。之後,特朗普在兩次北約峰會上都將矛頭直指德國,意圖迫使德國提高軍費。但德國不上當,表示要慢慢來,2024年德國將達到1.5%,再慢慢達到2%。而圍繞著“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的實施,德美雙方更是齷齪不斷。
美國呼籲德國向敘利亞派兵,其實就是希望以此來給德國放血,讓德國白白損耗自己的國力,從而達到削弱德國的目的。待到德國精疲力竭,美國的世界霸權將會變得更加穩固。
美國與俄羅斯、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係都很微妙。對於三國之間的博弈,德國現在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心一意的當一個吃瓜群眾。可一旦德國出兵敘利亞,情況就不一樣了。俄羅斯和伊朗在敘利亞都有著巨大利益。
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以及地中海地區唯一的盟友,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更是俄羅斯海軍在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的軍事基地。對俄羅斯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1年美軍撤出伊拉克後,伊朗迅速抓住機會,投入經濟和政治資源,打造了從伊朗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什葉派新月帶”。而在整個“什葉派新月帶”中,敘利亞處於樞紐地位,是伊朗向中東地區投送力量的主要途徑。
德軍進駐敘利亞後勢必會與俄羅斯和伊朗產生一些摩擦(沒有摩擦,美國可以幫著製造)。久而久之,勢必會使德國與俄羅斯和伊朗產生嫌隙。以後德國外交閃轉騰挪、左右逢源的空間就沒有了。而美國則可以藉機迫使德國在“遏制俄羅斯”和“伊朗核問題”等議題上全面倒向美國。甚至德國就此徹底淪為美國的附庸也不是不可能。這顯然有損德國的利益。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4 # 巴頓161077173
德華人因為有二戰戰敗這個很大的汙點,所以德囯二戰後作了深刻反省而且行事都比較謹慎小心,特別是直接出兵更是慎之又慎,寧願多花點冤枉錢也儘量避免正面衝突,所以這一次拒絕特朗普出兵敘利亞符合德國二戰後一貫的行事作風,不必想太多!
一
-
5 # 種花家的老虎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了整合蘇聯解體後留下的勢力範圍,美國依仗著自己是西方列強大統領的地位,高舉著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大旗,帶著一群盲從的追隨者到處掠奪撕殺,分裂南聯盟,嶊毀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政權,顏色染亂阿拉伯國家,哪一場中小戰爭都拉著自己的小弟站臺,其目的也就是搶佔道義的制高點,壯大聲勢和影響力,重要的是可幫助美國的戰略佈局買單。其結果是美國收割了巨大的利益,而追隨者卻在戰爭後收留大量的難民,並在戰爭中消耗自己的精力,讓國家的經濟在紛擾中遲滯的發展。
美國想把西方盟友拖入敘利亞內戰,是想守住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制衡俄羅斯勢力範圍在中東地區的擴張,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失敗,讓美國再次在世界上丟盡了臉面,如果再讓俄敘聯盟把美國擠壓出敘利亞,美國在中東地區就再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利比亞的內戰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現在的伊拉克政府卻難以控制擁有十五萬的什葉派武裝民兵,針對伊朗的石油清零行動也寸步難行,唯一的希望是能夠利用西方盟友的力量在敘利亞站住腳,所以才有美國迫不及待要求英法德加入敘利亞內戰的需求。
特郎普總統的針對歐洲盟友的政策措施,己經讓以德法為首的歐盟感到寒心,強勢支援英國脫離歐盟,對歐盟增加各種高額關稅等,己讓歐洲國家認清了特郎普政府美華人優先的本質,雖然目前歐洲國家在各方面還不能完全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但在一些有關國際問題上己經與美中國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對於美國要求歐洲盟友派出地面部隊參加敘利亞內戰的問題,歐洲盟友只是在表面上給予呼應支援,不可能會響應美國大規模的介入敘利亞內戰。
-
6 # 中評中語
美國在敘利亞的政策,實際上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特朗普和美國傳統政治精英、美國鷹派之間的分歧。
而美國方面向德國要求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也是美國內部各方勢力的折中選擇。
美國在中東的經略,最大的傷心地有兩個,前者是伊朗,後者註定就是敘利亞。
伊朗在伊斯蘭革命之前,是比沙特還要重要的美國盟友,美國在中東的戰略主要就是以伊朗作為依託,然而一場伊斯蘭革命,不僅促使伊朗徹底和美國撕裂,而且兩家成為了四十年的死仇。
而敘利亞在美國心中的痛,恐怕比失去伊朗還難受——如果說冷戰中美國最痛苦的抉擇是從南越撤軍,那麼進入21世界,從敘利亞撤軍是當前美國最糾結的存在。
敘利亞戰爭爆發之初,對美國而言,局勢是一片大好的,即便隨後敘利亞局勢一次又一次的脫離美國的掌控,但是美國實際上都有很多次機會,將敘利亞局勢引導到美國設定的方向上來。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美國當前在敘利亞的戰略和戰術失敗,才讓美國耿耿於懷,也讓美國在從敘利亞撤軍這個議題上,如此的糾結和內部撕裂。特朗普是一個商人總統,其主要看重的是投入比,當前敘利亞局勢已經明確,即便美國駐紮在敘利亞,幫助庫爾德人據河東地區而自立,也改變不了俄羅斯、伊朗在敘利亞坐大的趨勢,更改變不了阿薩德政府重新坐穩江山的趨勢。同時,敘利亞經過九年的硝煙,已經成為一個廢墟,無論是河東地區,還是河西地區,重建都將鉅額的資金,美國主導河東地區局勢,要穩定其在河東的地位,自然需要與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河西敘利亞腹地進行戰後重建、經濟發展上的競爭,這是一筆鉅額的投入。所以與其花費大量投入來在河東地區維繫所謂的戰略,還不如直接戰略放棄,撤出敘利亞,在其他地方和伊朗、俄羅斯、敘利亞政府博弈。這就是特朗普的邏輯。
但是在美國戰略精英的眼中,即便美國在敘利亞已經被戰略壓縮至當前境地,但是敘利亞仍然是美國在中東的一個戰略支點,不能全面撤離。
也正是美國內部的這種撕裂和分歧,才使美國將維持在敘利亞戰略存在的這一任務盯向了美國盟友。美國向德國提出德國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實際上美國就是要將自身在敘利亞當前還存在的利益全部讓德國—歐盟接管。
雖然這是一個香餑餑,但是歐盟和德國都明白,在敘利亞,需要與之博弈的是俄羅斯,而且這不是政治博弈,而是真槍實彈的軍事博弈。俄羅斯雖然不敢在美國面前放肆,但是德國或是歐盟派遣到敘利亞的軍事力量,俄羅斯還是不放在眼裡的。
此外,實際上德國已經明確,美國和西方國家已經在敘利亞大勢已去,其最好的政策應該是和把巴沙爾政府和解,承認巴沙爾的合法存在。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說,只有透過政治程序才能解決敘利亞國內衝突,德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推動敘利亞政治程序而努力。
顯然,德國乃至歐盟已經在敘利亞問題上,與美國的政策開始分道揚鑣。
回覆列表
感謝官方支援
答:
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塞伯特週一表示,德國不會增加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塞伯特說:“當我提到德國政府打算繼續在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框架內推行其現行措施,這意味著不派出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據報道,德國軍方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目前只提供偵察機、一架加油機以及其他非戰鬥軍事援助。塞伯特說,多年來德國一直在為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做出“重大的國際公認的貢獻”。
美國呼籲包括英國、法國和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增加對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支援。此前美國敘利亞事務特別代表詹姆斯·傑弗裡在接受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和德新社採訪時稱,他希望德國能出動地面部隊,部分原因是為了取代(部署在敘利亞的)美國士兵。他在週日表示,希望聯邦國防軍能夠透過向他們提供技術援助和其他專業知識援助來支援庫爾德人領導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敘利亞民主力量活動”在敘利亞北部,現在面臨來自土耳其的壓力。
德國外交大臣海科·馬斯在6月份訪問伊拉克期間表示,德國準備在10月份軍事任務到期後繼續延長。但是隻有獲得德國議會批准才能將任務延期至10月31日以後。雖然基民盟(CDU)黨魁、可能是默克爾繼任者的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AKK)準備就德國在敘利亞的貢獻進行談判,但參與組建政府的德國社民黨(SPD)有許多議員反對延長這一使命。綠黨和左翼黨也拒絕延長任務期限,包括向敘利亞部署地面部隊。
德國聯邦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基民盟議員羅德里希·基塞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贊同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的觀點。他告訴德國之聲電視臺,議會將對此進行徹底的辯論,但“沒有理由拒絕或興高采烈的歡迎”延長德國聯邦國防軍在敘利亞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