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azy灬歷史

    為什麼龍且戰敗之後,項羽的失敗就不可避免?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龍且的重要性

    龍且在楚國的地位顯赫,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合稱為楚軍五大將,和曹咎、周殷一樣是楚軍的大司馬,共同節制楚國的軍隊,龍且能力肯定不可小覷,所以龍且的敗亡,對項羽而言,影響很大,我們可以看以下《史記.項羽本紀》裡面的記載。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

    我們大致可以看到,項羽在知道龍且敗亡之後,是恐慌的狀態,由此可以知道龍且對項羽的重要性。

    齊國的重要性

    齊國在當時是很大的一方諸侯國,是項羽的後方,如果後方不穩,對項羽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加之如果齊國落入劉邦手中,那麼項羽後方的大片土地和人口以及戰爭資源就全部到了劉邦手中,所以可以說齊國的成敗對項羽和劉邦而言都非常的主要。

    戰略上的失敗

    濰水之戰,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在濰水之戰以前的局面是楚強漢弱,而濰水之戰之後就是漢強楚弱了。濰水之戰前,在項羽大舉進攻滎陽的時候,韓信提出了歷史上非常典型的迂迴戰略。韓信建議劉邦憑藉有利的地形在滎陽和項羽周旋,自己帶兵東進,消滅趙、代、燕、齊等割據勢力。再從齊國南下,進攻項羽的後方,從而完成戰略迂迴。而濰水之戰後,韓信的戰略目的達到了,這對項羽來說,就是最大的失敗。

    總之,正是因為濰水之戰影響非常大,是楚漢爭霸實力對比的轉折點。同時作為項羽手下第一大將的龍且也在這一戰中隕落,這使項羽大受打擊。從此項羽的後方不再安全,也就註定了項羽的失敗不可避免。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龍且若在,就可以獨當一面,為項羽分擔壓力。龍且若不再了,則項羽勢必將會愈加陷入孤掌難鳴的態勢。

    說到這裡,似乎感覺到:龍且有點像《三國演義》裡的關羽的意思。關羽是因為“大意”才會丟失了荊州,兵敗身亡!而龍且在奉項羽之命率二十萬大軍救齊時,也是因為誤中兵家之奇才——韓信的詭計,才導致了身死軍覆的下場。

    與劉備不同的是:在關羽敗亡時,劉備己經打下了西川和漢中這兩塊易守難攻的地盤。所以儘管荊州丟失了,劉備集團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資本與機會,但自保在蜀地的生存尚無問題。

    而項羽在失去了得力助手——龍且之後,所面臨的局面是:諸侯各國中反對他的人越來越多!且自己陣營中的得力干將,也越來越多的被漢王劉邦拉籠過去了——英布叛楚降漢後,開始為劉邦尋找楚軍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襲擊!而彭越叛楚降漢後,又不停地在楚軍後方進行騷擾、襲擊。

    這些人同韓信、劉邦一起對項羽進行“分進合擊”,破壞和打亂了項羽預定的戰略佈署,干擾項羽對戰爭態勢的判斷。更使項羽無法集中精力對付主要對手——劉邦!這樣的形勢導致了項羽在折損了龍且這位得力助手後,開始獨自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致使楚軍處處被動。也因此在龍且死後,項羽的失敗就愈加難以避免了!

    其實如果要公平的講:項羽之所以會“化主動為被動”,逐步喪失了戰略優勢。乃至於將原本追隨自己的如英布、彭越等大將逼反,將有可能效力於自己的韓信放走,將那些原本支援自己的諸侯們逼叛,還是因為項羽缺乏戰略眼光和容人之量——這一點若改變不了,則無論龍且在與不在,項羽的失敗都是難以避免的——只是時間的早晚罷了!

  • 3 # 南宮外史

    龍且戰敗後,損失了項羽大半精兵,從此,項羽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失敗自殺。

    一、西楚霸王項羽的重要大臣有謀士亞父范增和四大司馬龍且(讀jū)、鍾離眛、曹咎、周殷等。龍且是項羽手下有名的猛將,跟隨項羽東征西伐,忠心不二。在公元前204年,英布反叛項羽,龍且帥兵討伐,大敗英布。

    二、秦滅後,項羽分封的諸侯王之間為爭奪地盤而互相攻擊。齊、趙反叛項羽,而漢王劉邦也趁機還定三秦,彭越也反於梁地。

    項羽帥兵平定了齊地,但因為濫殺、濫燒而又激起復叛。

    這時漢王劉邦又帶領五諸侯兵馬五六十萬人東向進攻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劉邦的另一路人馬在韓信的率領下平定河北,進而平定齊地。

    三、烽煙遍地,鬧得項羽救火不及。況且滅秦三年戰爭,民不聊生。秦滅後本該與民休息,恢復生產,但又因內鬥不斷,民眾雪上加霜。項羽軍馬糧草也日漸短缺。項羽也多次與劉邦協商和解,希望儘快結束混戰局面,但劉邦不同意。項羽也得硬著頭皮打下去。

    四、這時,項羽有四十萬兵力,身邊只有四大司馬。范增因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被迫辭職,回鄉途中病死。

    五、項羽為了應付這種戰亂局面,把兵力一分為二。自己帶一部分兵力,在彭城一帶抵抗劉邦的大軍。大司馬龍且帶一部分兵力,出兵齊地抵抗韓信。項羽還特意把善騎射的精銳部隊——樓煩兵全部調撥給龍且,龍且的總兵力20萬。

    六、公元前203年11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

    韓信暗用沙袋截斷濰河上流,隨後率一半軍隊涉水攻擊龍且。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河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放水,河水奔流而下,龍且軍一部分被淹死,過河的兵馬被韓信軍截殺殆盡,龍且被灌嬰手下將丁義斬首。未過河計程車兵四散而逃,也被韓軍俘虜。龍且全軍覆沒。

    七、項羽聽到龍且軍敗的訊息,非常驚恐。一是損失了大半的精兵和一員良將,兵力更加捉襟見肘;二是沒有料到韓信的兵力如此強盛,是他小瞧韓信了。想當初,韓信投靠項羽,只讓他做個執戟衛士,屢次獻計都沒采納,沒想到一年後卻做了劉邦大將,成了巨大威脅。

    八、於是項羽派遣說客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韓信“三分天下”,韓信不聽。韓信謀士范陽蒯(kuǎi)通也多次勸說韓信,要順應百姓心願,三分天下,生民休息,否則野獸盡,走狗烹。韓信依然不聽。

    九、沒多久,大司馬曹咎丟失成皋城,曹咎、長史翳、塞王欣都在汜水自殺。項羽的兵力更弱了。公元前202年,周殷在英布、劉賈的引誘下背叛項羽。亥下之戰,鍾離昧也離開項羽逃亡。後項羽烏江自殺,劉邦統一天下。

    十、可見,項羽手下大將,也只有龍且、曹咎忠勇可嘉,甘願為他效死沙場。無疑,他們的戰死是項羽的巨大損失。

  • 4 # 四方雲湧1

    項羽不識人心,不懂人勝!這才是他失敗的原因,二他太成功了所以一直孤作一住!劉邦為什麼成功,有能力嗎?無!關健他恰恰識人心,懂人性!外加逃兵精神!

  • 5 # 70後大叔講歷史

    龍且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為楚軍五大將,與曹咎、周殷同為楚軍大司馬。

    他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隨項梁起義反秦,後與田榮合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英布背楚之時,項羽使龍且點兵十萬往擊之。龍且與英布戰,大破之,英布逃離九江歸漢。

    項羽最為信任的大將就是龍且,比之范增還要重視。這可以從《史記》的記載中看出:

    陳平向劉邦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范增、鍾離眛、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劉邦遂用此計。項羽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范增離去,而龍且依然受到項羽信任。

    《史記》:其後,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前203年十月,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破齊、趙,而且想要擊楚,於是派遣龍且率兵20萬出擊。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史稱濰水之戰。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隨後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於是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這時韓信揮軍猛烈截殺,龍且被灌嬰手下丁復斬首。項羽聞龍且戰死,大為傷感。

    龍且兵敗身死,包括樓煩精兵在內的20萬精銳全軍覆沒,如此巨大的損失,使得本來佔優的形式出現逆轉!

    項羽少了一名獨當一面的大將,本來就缺乏大將的大楚軍更顯得捉襟見肘,項羽自己要對抗劉邦,還有反叛的彭越。龍且兵敗,不僅沒有達到阻止韓信的目的,而且還讓韓信聲勢大增,而之前被龍且打敗英布也是乘機恢復了過來。龍且身死,導致項羽最終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他自己本事再強也分身乏術。

    也可以這麼說,龍且身死導致了項羽慢慢處於下風,最終導致了楚軍走向了滅亡。

  • 6 # 劉一千五

    項羽與劉邦劃定楚河漢界時,雙方各有多少人馬?劉邦不多,項羽也不多。

    處於外圍的韓信攻下齊國,齊國田橫田廣向楚國求救,項羽認為齊國來求,認得霸王,項羽首先就答應了。其次,韓信是擊破齊軍,齊王田廣和齊相田橫跑了,齊國此時還沒滅亡。一旦齊國滅亡,韓信當家,則劉邦於西,韓信在東,而劉賈已在東南,三股勢力迂迴楚王項羽,就即將定挌。

    一旦定格,項羽就沒多少存在的時間了。所的,齊國來求,項羽必然要救,不僅是救齊國,更是救自己。只要楚軍擊敗韓信,這迂迴就裂開一條口,楚國項羽就還有時間,地盤和劉邦耗下去。劉邦五十餘,項羽三十零點,劉邦耗不過項羽的。

    項羽的軍隊有二十餘萬,為救齊國,讓龍且帶了十萬餘精兵。自己手頭對峙劉邦和搗亂鬼彭越,已是捉襟見肘了。但他把擺脫困境的希望押在大將龍且身上。希望這個為數不多的戰將有所作為。最好擊敗韓信,不者,拖住韓信也行。

    但是,龍且打了敗仗,十萬精銳蕩然無存,自己也被殺死在濰水河畔。項羽的希望落空。劉邦,韓信,劉賈的戰略圍困提前到來。韓信把田橫追到海島上。齊國從此在韓訊號令下。韓信上書劉邦,要做代理齊王。讓劉邦集團嚇了一跳,若不是張良陳平勸著劉邦,項羽還是有機會的,因為劉邦激動之後不承認韓信為假齊王,韓信必反而自立,必與項羽結盟,則劉項曠日持久,不知何日是個頭。但是,張良拿了劉邦的文書,親自去了齊國立韓信為齊王,韓信自然感恩戴德,效忠劉邦了。

    龍且一死,十萬精銳瞬間報廢,項羽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恐",恐懼。徹頭徹尾地害怕了。因為項羽要將沒將,要兵無兵,拿什麼與劉邦耗?萬般無奈,派楚漢第三個赫赫有名的說客武涉去向韓信灌輸"齊楚聯盟"或者"獨立自主的齊國"的兩項工作。韓信不想與楚國搞齊楚聯盟以反對剛立自己為齊王的漢王劉邦,更不想單幹為"獨立自主的齊國",後者也就是漢,楚,齊三國鼎立,互相牽制,共同生存下去。韓信不答應,武涉代表楚國外交失敗,項羽萬般無奈,只得放下姿態與劉邦劃鴻溝為界。漢王答應,項羽東歸。

    這當口,偏出了兩個攪屎棍張良和陳平,慫恿劉邦追殺項羽。項羽這時只有十萬人不到。在固陵反戈一擊,打垮劉邦。楚漢再次對峙。

    劉邦徵兵韓信和彭越。兩將派了點兵來,自己卻按雄兵不動。劉邦只好採取"以土地換兵力"來湊攏人馬,承諾打死項羽後分他的封地作交換,韓信,彭越才有了動力,率幾十萬大軍前來,將僅僅只有十萬人馬的項羽數重圍困於垓下。

    項羽的失敗,一半是自己的原因,一半是手下人智慧欠佳。龍且勇則勇也,但他曲解了項王讓他救齊的大局方針,他只是認為去救齊國就是打一場大仗,不打仗就無功,沒有功名誰肯幹?他就是不懂謀略,不懂項羽是要他稔住齊國,和田家一起拖住韓信。但龍且只懂打硬仗。如此一來,他葬送了自己不說,十萬看家護院的楚兵讓他敗個精光,這楚國後來的一系列多骨米爾反應,讓楚人沒有一個回到江東。

  • 7 # 原罪齾

    龍且有多重要?為啥龍且一死,西楚霸王項羽就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龍且是西楚霸王能夠獨當一面的猛將,而且此次龍且一死,並不僅僅是龍且一人,而且還有其身後的二十萬將士,龍且以及眾將士的分崩離析相當於項羽的有生力量被消滅,直接威脅到了項羽的根本。而且龍且死的時候正是楚漢對抗的關鍵時刻,所以韓信打敗龍且也相當於給了項羽致命一擊,導致項羽最後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辣土豆絲炒出來為什麼不白不亮,有點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