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洵美
-
2 # 魔鬼編劇丶海之亭影視
李汰(評價:詩文拒賄賂,黃金難換心)
李汰是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後來在考試場地,他還寫下一首《無題》藉此表露心跡:“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李汰始終不違誓言,在歷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譽。
于謙(評價:清廉剛正,生無私積)
于謙又名於忠肅,是明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監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間,他由河南巡撫調京任兵部侍郎時,河南幕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就帶上點土特產吧~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的。”于謙聽罷仰面大笑,笑罷秉筆賦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所以之後誇頌清廉的人都說是兩袖清風,這也是兩袖清風的來源詩。
楊繼宗(評價:身如青蓮,不染俗風)
楊繼宗身處天順,成化,弘治,三朝。那時的明朝已經不似一開始那樣,清廉緘默,而是俗金之氣越來越重,而楊繼宗不為之所染,以至當時掌權的太監汪直都承認:“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耳。”楊繼宗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汙吏,把他們視作髒物,他到達任所,先汲水百人斛,將廳堂沖洗後再視事問政,並且說這樣做是要清除汙穢。楊繼宗雖僅官至按察使,但卻名著青史,成為後世敬仰的一代名臣。
高斗南(評價:天下廉吏,名列其中)
高斗南才思敏捷,多有善政。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高斗南受他人誣陷,被削職為民。當地百姓聞訊,選舉代表赴京為其辯冤,歷數高斗南任職時種種善政。朱元璋遂下詔嘉獎高斗南,並恢復其原職,賜給襲衣、寶鈔等。同時,還下令有司給赴京上訴者賜以 返家路費。高斗南任定遠知縣九載,政績顯著。在不久後,朝廷張榜公佈天下廉吏,僅有數人,高斗南名列其中,入《彰善榜》、《聖政記》,以為天下官吏之楷模。
-
3 # 我是小金呀01
太多了
楊繼盛,彈劾嚴嵩的兵部官員,真的是大好人啊!
于謙,於少保 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即倒!土木堡之變,以一己之力拯救大明。
王守仁,和孔子相提並論的聖人,日俄戰爭的日本海軍司令東鄉平八郎,有塊牌子,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方孝儒 方克勤這對父子,明朝的忠臣。
況鍾 蘇州知府。
周新 等等......
-
4 # 靈蛇觀史
明朝為官清廉的人物很多,但海瑞不能歸於清廉之列。
何為清廉?指的是清正廉潔。清 : 清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廉 : 堂屋的側邊:廉隅(稜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 不貪汙:廉潔。廉正。廉明。
追名與逐利是否皆為不廉?為官逐利者,必要貪墨銀兩,世人皆可見,必深恨之,貪贓枉法,朝廷必嚴懲不貸是為不廉。為官追名者,不貪、不佔、不拿、不要而無所作為是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不廉。
看海瑞哪些事?1、抬棺上朝。此舉博人眼球,比現在網紅層出不窮之怪異行為可有一比。其會造成兩個後果一是海瑞引起嘉靖皇帝博然大怒(事實上也的確非常憤怒),一怒之下殺了自己,則海瑞忠臣之名千古流傳,嘉靖昏君之稱鐵證如山。二是皇帝不能把自己怎麼樣,則皇帝害怕海瑞之名,在百官中交口稱讚,一舉轟動天下,天下沒人不識君。
2、海瑞殺女。海瑞見他5歲的女兒吃一個糕餅,當得知是某僕人給的時海瑞大怒,訓斥女兒說:"女子哪能隨便接受男僕的糕餅?你不是我的女兒!你如果能餓死,才算我的女兒!"小女不吃不喝,7天之後終於餓死了。古男女授受不親是正統,但因一糕餅而餓死其女,是否有違常理?
3、海瑞定理。“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其結果如何?“稍涉偏頗,刁徒遂乘之妄作,偽播文檄,謬張聲威,煽惑愚頑,凌蔑郡縣,始猶誣訐,繼乃扛抬,白佔田廬,公行搶奪,紀綱倫理蕩然無存,百姓莫能存生。這樣的為官,與地方何益,與朝廷何益?只會造成市井凋零,流氓無賴橫行。
為官一任,憂國憂民,造福一方。而不是以不貪為標準,如果論廉海瑞的確是廉,論清則未必為清。清廉一詞與海瑞名不符實,只能稱其為廉官。
-
5 # 紅黑聖西羅
那必須是于謙於少保!“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相比之下,於少保比海瑞對國家的貢獻可大多了。
-
6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海瑞做為歷史名人他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大約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會有不同的看法。中國文化史上的海瑞,和現實歷史中的海瑞大約是會有些差別的。在清代之後,海瑞做為清官的楷模與宋代的包公並列為人所膜拜。人們所敬重他的大約就是清廉二字。
做為一種道德情操,“清”與“廉”其實是不同的。“清”除了做人的清清白白之外,還有做事的清白,而做事的清白,是要靠能力來支撐的。所以,做清官不僅只要道德高尚就可以了。《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就是一個能力出眾的官員。但他的能力有著太多現代法制的特點,這與歷史上的海瑞恐怕很不一樣。廉是廉潔,是各人道德上的一塵不染,主要體現就是不義之財,一介不取。這一點,海瑞是當之無愧的。能做到這一點,獲得人們的敬仰也是應該的。
海瑞成為清官楷模,還有一個特質就是他的忠,他在道德上的執著,對皇帝的忠誠,達到迂憨的程度。正是因為皇帝也明白他的這種特質,於是,他就成了道德偶像。其實,海瑞的忠,更多的是體現出忠於皇帝本人。忠於體制。這個忠,與孔孟的價值還是有所偏差的。老子說,國家混亂,乃有忠臣。是很有見地的。
要回答上面問題,必須明瞭海瑞的特質,之後才能找出大明朝與之相同特質的人。這個品質我覺得就是一是廉潔自律,二是正直無私。大明王朝這樣的人是很多的。比如彈劾嚴嵩的楊繼盛,以及後來彈劾魏忠賢的楊漣左光斗等,都是清廉之士。
《明史》中,與海瑞一起列傳的還有丘橓、呂坤和郭正域。也就是說,在修史者的眼中,這些人是有相似之處的。
丘橓是山東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吏科給事中。在任的時候,以剛直不阿著稱。明朝時期,六科給事中,做為言官,就是找人毛病的。丘橓彈劾過許多貪官汙吏,其中不少是嚴嵩的關係。後因事被罷官時,史書說其只有敝衣一篋,圖書一束而己。因為太過剛直,為張居正所不喜,萬曆十一年被起復任左都御史之時,以一柴車就道。進京之後,立既上書陳吏治積敝八事。
明史說丘橓強直好搏擊,其清節為時所稱。這些性格特點,與海瑞有較高的相似度。
比起丘橓,呂坤的知名度就高多了。這是因為他除了官員的身份之外,又有學者的身份,《呻吟語》就是呂坤的著作。
呂坤是萬曆二年進士,他的履歷比較全面,才做知縣,成績突出升為戶部主事,再升郎中,再任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右佈政。山西巡撫,僉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
呂坤一生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他給萬曆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憂危疏》。萬曆中後期,朝中最大的事情就是立儲之爭。萬曆因為不喜歡皇長子的母親,便不想立其為太子。他想立的是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詢,於是,朝中為此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由此產生黨爭。呂坤做為大臣,對於萬曆在立儲上的猶豫不決,導致的朝政混亂,自然憂心,於是給皇帝寫了這份奏疏。後來,這份奏疏被人利用,寫成了《憂危閎議》,為立儲之爭的一方說話。從而成為萬曆年間一個著名的案子“妖書案”。呂坤受此牽連而罷官。
呂坤罷官之後,鄉居做學問。後來福王封到河南,佔地四萬頃。呂坤上書朝朝廷認為封的太多,河南之地已經封了八個藩王,財稅去掉一半。這樣下去,對國家不利。後經內閣的力爭,福王的封地減掉一半。
郭正域是江夏人,萬曆十一年進士,當過皇長子朱成洛的講官。而升為南京祭酒。在此任上,曾處理過一事,為人所稱道。當時李成梁的孫子成了魏國公徐宏基的女婿,既是名將之後,又是公府嬌客,也就免不了張狂。按國家的法律,國子監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莊嚴之處,不準騎馬。李大公子卻照騎不誤。明代的讀書人氣勢是很盛的。從心裡並不把武將放在眼裡。於是,國子臨的學錄李維極把李大公子抓起來打了一頓,這一下,惹了麻煩。李家的僕人們大鬧國子監,魏國公徐宏基親自到場。而郭正域做為祭酒,剛正不阿,和平解決了糾紛。其正直品格,為人所稱道。
郭正域後來做到禮部尚書。因楚王一案與首輔沈一貫意見相左而被罷官。《明史》說:正域博通載籍,勇於任事,有經濟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歸之。扼於權相,遂不復起,家居十年卒。
《史明》對海瑞的評價是:海瑞秉剛勁之性,戇直自遂,蓋可希風漢汲黯、宋包拯。苦節自厲,誠為人所難能。
海瑞的正直,與包宋代的包公,漢代的汲黯差不多。但他在廉潔自律方面所做的,是一般人達不到的。所以,《明史》中與海瑞同傳的這些人,大約都與其有相似之處。“丘橓、呂坤,雖非瑞匹,而指陳時政,炳炳鑿鑿,鯁亮有足稱者。郭正域持楚獄,與執政異趣,險難忽發,慬而後免,危矣哉!以妖書事與坤相首尾,故並著焉。”
回覆列表
中國家明代時期 作為君主帝制時期的朝代 其官吏大小數以千計 計其廉潔者 自然不少 在以下之外 又有吳履 曾泉 範希正 徐九思 周新 丘橓 唐伯元 況鍾 石崑玉 袁可立等等
筆者就明代歷史上較為著名清官稍作羅列 如下:
方克勤 (方孝孺父)
《史·本傳》謂:“(方)克勤為治,以德化為本,不喜近名,嘗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太祖用法嚴,士大夫多被謫,過濟寧者,克勤輒周恤之。永嘉侯朱亮祖嘗率舟師赴北平,水涸,役夫五千浚河。克勤不能止,泣禱於天。忽大雨,水深數尺,舟遂達,民以為神。八年入朝,太祖嘉其績,賜宴,遣還郡。”(《明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一百六十九·循吏傳·方克勤傳》)
高斗南
《史·本傳》謂:“政績益著。尋舉天下廉吏數人,斗南與焉,列其名於《彰善榜》、《聖政記》以示勸。九載績最,擢雲南新興知州。”(《明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一百六十九·循吏傳·高斗南傳》)
于謙
《史·本傳》謂:“籍沒,家無餘資,獨正室鐍鑰甚固。啟視,則上賜蟒衣、劍器也。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明史·卷一百七十·列傳第五十八·于謙傳》)
劉大夏
《史·本傳》謂:“十年命兼左僉都御史,往理宣府兵餉。尚書周經謂曰:“塞上勢家子以市糴為私利,公毋以剛賈禍。”大夏曰:“處天下事,以理不以勢,俟至彼圖之。”初,塞上糴買必粟千石、芻萬束乃得告納,以故,中官、武臣家得操利權。大夏令有芻粟者,自百束十石以上皆許,勢家欲牟利無所得。不兩月儲積棄羨,邊人蒙其利。明年秋,三疏移疾歸,築草堂東山下,讀書其中。越二年,廷臣交薦,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敕使及門,攜二僮行。廣人故思大夏,鼓舞稱慶。大夏為清吏治,......大夏忠誠懇篤,遇知孝宗,忘身徇國,於權幸多所裁抑。嘗請嚴核勇士,為劉瑾所惡。劉宇亦憾大夏,遂與焦芳譖於瑾曰:“籍大夏家,可當邊費十二。”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繫詔獄。瑾欲坐以激變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謾罵曰:“即不死,可無戍耶?”李東陽為婉解,且瑾詗大夏家實貧。......大夏嘗言:“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又言:“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其被逮也,方鋤菜園中,入室攜數百錢,跨小驢就道。”
清史臣贊曰:“劉大夏篤棐自將,皆具經國之遠猷,蘊畜君之正志。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方鯁亮,有古大臣節概。”(《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七十·劉大夏傳》)
楊繼宗
《史·本傳》謂:“(繼宗)入覲,汪直欲見之,不可。憲宗問直:“朝覲官孰廉?”直對曰:“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耳。”九載秩滿,超遷浙江按察使。數與中官張慶忤。慶兄敏在司禮,每於帝前毀繼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錢之楊繼宗乎?”(《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楊繼宗傳》)
李廷機
《史·本傳》謂:“廷機遇事有執,尤廉潔,帝知之。”
清史臣贊曰:“廷機雖頗叢物議,然清節不汙。”(《明史·卷二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五·李廷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