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子教育一點通

    作文寫得“活”起來主要分為四步:

    首先你要有足夠的素材積累。

    多看別人的作文,研究他們的寫法,比如他們是怎樣描述景物環境,是怎樣把一些事件引入到作文中。如果懶得研究那就背下來,以後在寫作文的時候它會自動浮現到你的腦海裡,然後你會不自覺地模仿他的寫法,這樣子自然而然就能把作文寫得很美。

    其次是你要多寫。

    光看別人的作文是沒用的,能消化吸收到自己的腦子裡才是你的,當你在別人的作文裡看到好句子、好段落時,你要嘗試著去模仿他的寫法,寫了才能真正的記到腦海裡,你才能知道怎麼用。

    再著是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關於描寫景色、景物的作文尤其需要作者本人去進行細心觀察,親身體驗才能描述出其中的韻味。

    最後是多進行思考。

    看看某一位小學生的作文,他在觀察沙漏流逝的過程中思考時間的意義,寫下了此文。

    但對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但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 2 # 貴極登峰

    一、融入生活,讓作文活起來

    生活閱歷淺。由於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中學生生活在“三點(教師、教室、家裡)一線”似的閉塞空間裡,長城內外的春光他不知,大河上下的雨露他不曉,外面的世界究竟是精彩還是無奈他漠然,兩耳“難”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太孤陋寡聞了!而“蠶不吃桑葉吐不出絲,蜂不採花朵釀不出蜜,創作人員不到生活中去,寫不出好作品”,學生寫作也是一種艱辛的創作,缺乏了生活,寫作自然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文是生活的產物,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好習慣。觀察對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來源。平時,我就有意識地讓學生看各種各樣的事物,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中,指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果沒有生活作基礎,作文就是一堆方字元號,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實感。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儘量把每篇文章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提醒他們留意身邊的任何事,儘量讓他們從社會中汲取原始素材,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樣,不但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而且見多識廣,提高了文學素養。久而久之,學生便會發現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只要善於觀察、發現、捕捉,頭腦就能充實,心靈就會得到美化,寫作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

    二、堅持寫日記,讓作文活起來

    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生也只有天天磨鍊筆尖,才會擁有一支生花妙筆,日記即是這種訓練的有效載體。葉聖陶先生說:“應該隨時動筆,寫日記,寫自己種種要寫的,這才可以使自己寫作越來越強。”因此,讓學生多寫幾篇作文外,還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學生一開始感覺每天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枯燥無味,沒什麼可寫。就在上作文課時讓學生展開討論:日記記什麼?透過熱烈討論,學生們發現原來日記可寫的太多了:老師、同學、路人、親友……;吃飯、做操、學習……;思想總結、熱點評析、社會實踐……此時,學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觀察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寫進日記。都寫得很精彩,能夠在日記中表白自己的內心世界。激勵學生養成經常寫日記的好習慣。實踐證明,寫好日記是能讓作文活起來的有效途徑。

    三、廣泛的閱讀,讓作文活起來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是,近年來隨著考試指揮棒的魔力不斷增大,學生整天沉浸在“題海戰術”裡,只關注考試技巧和能,而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再加上現在的中學生看電視劇多,打遊戲機、上網、聊QQ多,平時讀報看散文少,看文學名著就更少。因此,平時缺少積累詞語的習慣,導致學生知識貧乏,書面表達不出來,白話連篇、詞不達意、口語化很強,甚至寫出來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別人是很難看懂的。

    根據此情況,我覺得要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就要培養閱讀的興趣。興趣就是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興趣對學生自覺性形成的作用。因而我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就透過採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來激發學生健康的閱讀興趣。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除了向學生講清博覽群書,廣泛涉獵的好處外,還具體作些閱讀方法指導,一是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書刊如《讀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一些經典名著,並且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讀後感。這樣就像通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對於不足的我中肯地糾正,這樣師生共同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學生漸漸體會到閱讀好書的快感,閱讀興趣也慢慢增強了,並開始試著自己去閱讀,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原來第一個學期我第一次佈置作文,只有十幾本作文字交上來,到第二學期中期幾乎全班同學都交了,實踐證明,廣泛的閱讀,能讓作文活起來。

    四、藉助範文,讓作文活起來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對於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該加以肯定。比如,一個初一的學生在學習《一件小事》之後,仿寫了一篇作文,有的句子甚至是文中的原句。從結構到語言顯得很是生硬,可是我對他的敢於模仿進行了讚揚和鼓勵,使他產生了很大的寫作熱情。在模仿中可以學到很多的寫作技巧。例如我教了《背影》一課,讓學生以自己的親人為題模仿寫作,他們對文章技巧的運用非常自然,完全成為自己表達思想的手段,和初一相比,作文水平可以說提高了一個檔次。因此,模仿可以說是初學寫作的一個梯子,一根柺杖,能讓作文活起來。

    五、參與評改,讓作文活起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師的責任並不是專為學生講書和批改作業,講書要達到不需要講,批改作文要達到不需要批改,學生自己能夠認真下筆,完稿之後又能夠斟酌和修改。”為了達到這種目的,在學生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礎上,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披掛上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養成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習慣。

    因此在學生改作文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互改作文的,首先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可以小組為單位,發揮群體的作用,互改互批,也可以個人為單位,自改自批。學習本組的活動結束後,引導學生再採用“走出去”或“請進來”的方法,請外組同學對自己的評改作評價,吸收新鮮的意見,博採眾家之長,使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愉悅。在學生的修改過程中,教師不可袖手旁觀,應該時時處處出現在學生中間,在學生困惑時給予點撥,偏差處給予糾正,閃光點給予鼓勵。在總結時,教師選擇改得好的、有代表性的作文讀給同學聽,由點到面,讓全班學生得到啟示,提高學生自改、互改的整體水平。

    經過一階段的嘗試之後,我發現在作文評改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訓練學生養成自改互批的良好習慣,不僅可以縮短批改時間,把教師從書山文海中解放出來,而且學生互為老師,取長補短,寫作興趣空前高漲,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 3 # 選擇失憶888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中國著名教育家 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象,培養情感,鍛鍊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託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紮紮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絡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絡自己生活實際;聯絡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藉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透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透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透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透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蹟,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遊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透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穫。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 4 # 溫情先生

    寫文,個人建議寫其又不寫其,比如我寫一朵花兒開的美麗;

    但是我不寫它,我會這樣寫道: 遠遠望去那一片草野生長的格外茂盛,強勁有力的矗立或傾斜著,在狂風中凌亂而又姿態壯闊。但令我敬畏的是那片草野之中僅存的一株花朵,它隨風咆哮,飽受摧殘,竟還能如此盛開絢爛; 我好像從未敬畏這種植物生命的偉大!

  • 5 # 花香笛韻

    想讓作文“活”起來,包含著很多內容、方法或途徑。我在此針對我過去在一線教書時的積累和自己親身種植的經歷以及經常寫這些植物、動物等小文章,感悟到的一些,針對“細節描寫”總結了一些內容共同分享。

    寫好細節文精彩

    細節描寫在文學作品中至關重要。就是說,細節小,作用大。細節是什麼?它是文章中人、事、景、物的細微之處,細枝末節。細節種類繁多,就藏在心理活動、景物、場面、肖像、語言、動作等等當中,抓住生活中這些細節的典型內容細緻入微的描寫出來的寫作方法就是細節描寫。它是文章中不可忽視,不可缺少的內容。因為是這些細節豐富、渲染了文章,突出文章主題思想,它是文章亮點之一,精彩之處。把握好四個方面:

    觀察精細打基礎。寫好細節,觀察是基礎。找好觀察點,抓住生活中人、事、景、物的特點,細觀善思,從不同角度,多方位的選擇典型情節,捕捉經典細節,為能把細微之處恰到好處的描述出來而做好基石,打下基礎。

    動詞細琢顯靈動。在細節描寫中少不了動詞的運用,準確恰當的動詞能讓句段靈動起來,所表現的人、景、物等更立體,更直觀。尤其在描寫人物、動植物時,抓住動作,細細琢磨哪些動詞更貼切,更恰當,更準確,把這些動詞合理的安排在句段中,串聯起來,人物或動植物的動態就栩栩如生了。

    修辭妙用更鮮活。要想寫好細節可以運用不同修辭方法,它是最具表現力的寫作手法。恰當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的使用,能把人物、場景、內心等典型內容表現的更細膩,烘托的更有氣氛,更為生動。

    如:“辣椒成熟季節,紅紅的辣椒掩映在綠葉裡,如美人盛裝出鏡。或豐滿,或苗條,或高挑,或粗矮。棵棵辣椒樹像是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風一吹,辣椒有的像多彩的燈籠,有的像好看的鈴鐺,還有的集結一群朝上,像一簇簇火焰。”

    這段文字中,運用擬人、比喻,細節真實才精彩。

    細節描寫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要想打動人心,讓景緻如臨眼前,真實的細節描寫才是文章的精彩之處。沒有真細節,則流露不出真情感。用精彩的筆墨,以真實打動人,用“真實”襯寫細節,文章豐滿了,有血有肉了,才能達到細微之處見真情的效果。文章才能活起來。

  • 6 # 易天壹課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文章寫出來有血有肉,還得多讀、多想、多記、多練、多觀察。沒有積累,要寫好想寫出好作文,那是瞎扯淡。

    1.多讀:透過廣泛閱讀,增加腦子的詞彙量,記錄優美詞語,句子,結合生活反映,提升自己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多思考:透過文章閱讀,找準文章靈魂,就是中心意思,表達什麼,闡述什麼,論證什麼,如果找不準,說明理解不夠,發散思維不夠靈活,只停留在表面現象。只有深入思考,才能達到透過現象看本質。

    3.多觀察:觀察生活,包括人、事、物、景,人與人的交往等。觀察了還得用腦想,並不是走馬觀花,看完了事,透過動腦想,思索,才能使觀察跟生動細膩、深刻。

    4.多記錄:透過記錄經典語句,也是提高寫作的重要途徑,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得多,寫的多,自然下別筆入神。

    只有不斷積累,不斷增長閱歷,才能妙筆生花,寫出好文章,把作文寫活。

  • 7 # 草書符號

    我們誰都想在寫文章的時候,能夠寫出讓讀者讀起來感覺是有生命的文章,而不是純粹的文字堆砌。那怎麼樣才能把文章寫的有生命,寫的“活”起來呢?

    首先,我們要具備最基本的文學語言表達能力,並能夠用文字用技巧的記錄下來,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說服力與感染力,這樣的文章才更有有內涵和靈魂,所謂文章的“活”,內涵和靈魂必不可少!

    其次就是要積累素材。俗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要使文章“活”起來,在平時一定要不斷的積累素材。積累素材可以用隨手記的方式,即使是流水賬都可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只要把相關事件、內容、感悟寫下來,那麼在你動手寫的時候就不會出現不知道寫什麼了。

    第三點,也是文章“活”起來比較重要的一點,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在文章中表達出來,越真摯越好,這樣才能與讀者產生共鳴 。讓讀者感同深受,讓其身臨其境。

    文章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我想,文章不“活”都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創業導致負債50W,如何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