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藤博士留學

    這項調查的有效樣本約為6200多份,包括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已有留學經驗的海歸群體,以及參與單位招聘的社會人士,其中學生和家長的比例約為8:2,因此資料主要還是基於留學生的視角得出的。

    留學決定的背後,基本由全家共同做出,或由學生本人確定的比例佔據主流,且整體呈上升趨勢。這體現了部分中產家庭對子女成長的期待,也包含留學生對自我提升的渴求。

    那麼,決定留學以後,當身邊的人問你「為什麼要留學呢」?你能想到的答案或許是:

    有個國外大學的文憑,以後回國更好找工作......看看國外的世界,讓自己擁有國際化的視野......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如果你已經有留學經歷了,回到國內,親戚朋友問你「留學這段時間有什麼收穫呢」?

    你回憶了一下自己在國外做的事情,可這樣答道:

    鍛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啊,比如自己洗衣服,找房子,做家務等等......逐漸提高了自己的適應能力吧,在不同的環境都遊刃有餘......學到了國外先進的知識,參加了一些學術討論......

    決定留學的同學,基本認可留學是有意義的,也確實在留學的經歷中收穫了許多技能。其中提升最顯著的,按優先順序依次是:環境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包括獨處,抗壓、孤獨等)。

    那麼這些能力對於留學生來說,在未來畢業後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對於大學生來說,畢業之後一般都需要找到一份工作讓自己在社會上立足。

    如果將留學視為一項投資,那麼在選擇回國就業的基礎上,這項投資能給留學生帶來的回報就是一份來自提供這份工作的企業、平臺對自身留學價值的認可。

    那麼,你對留學意義的理解,還有你在留學過程中的收穫,真的能幫助你提升海歸的競爭力嗎?

    可能未必。請看下面這組資料:當然,或許還有其他展現留學價值的路徑,不一定要透過企業面試。

    不過,無論選擇怎樣的途徑,我們都需要透過社會平臺來發揮自身的價值。它背後的本質,就是將需求和供給有效地匹配起來,提升社會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如果你未來有回國就業的打算,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你認為對環境的適應力,能在就業時展現自己的不同嗎?你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可以透過學術方面的成就展現出來嗎?你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提升你的創新能力嗎?

    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企業對於留學生的優勢評估,更加側重於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那麼,我們回顧一下你在留學過程中期望培養的能力,這些能力與你未來的工作相匹配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知道如何體現體現自己留學的價值嗎?

    中國教育部的最新留學統計資料顯示,近期每年選擇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大約在6萬左右,呈同比增長趨勢。

    在這群年齡相仿,專業相近的留學生中,大家都擁有同等水平的文憑,相同的學歷,你有充足的信心能夠在群體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獨特的個體,實現自我的價值嗎?

    思考以上問題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沒有思路,或是答案中充滿了不確定性。

    放心,我並不是來製造焦慮的。

    為什麼我們對於留學的認知,總會侷限在特定範圍之中,導致我們對於留學收穫的評估,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

    李普曼在這部作品中提出了對影響深遠的概念:「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

    由媒介透過對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資訊,進行選擇性地加工,並重新結構化後,再向人們展示的環境。它具有四個特點,分別是非真實性,現實關聯性,隱秘且長期存在,以及利於主流媒介控制者的社會控制屬性。

    李普曼認為,大眾傳播產生以後,我們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發生了本質轉變。

    在傳統社會階段,沒有各類媒介參與的時期,環境能夠直接反應我們的行為和事件。然而在現代社會之中,我們與真實環境之間,插入了「擬態環境」,導致我們的行為難以真實全面地在環境中反映出來。

    再來看看另一個與擬態環境相關的概念——「議程設定」(Agenda-setting)。它在1972年由唐納德·肖 (Donald Shaw) 和麥克斯威爾·麥克姆斯 (Maxwell McCombs) 提出,描述的是是大眾傳播社會功能的效果。

    「議程設定」理論認為,雖然傳播媒介難以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不過卻可以對事件予以強調,當強調次數不斷增加後,公眾對於該事件的重視程度也就越高。

    資訊負載的時代,我們被碎片化資訊裹挾,注意力被大眾傳播攫取,認知資源被不斷消耗,導致失去了主動思考各種資訊的機會。

    當然,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不僅侷限於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還包括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網路。

    想象一下,當你要了解校園生活的時候,你可能會問學長學姐,他們給你的資訊融入了多少他們主觀的看法呢?當你要諮詢實習工作的時候,你會問在有工作經歷的員工,他們的觀點有沒有可能受到立場的影響呢?

    期中期末階段,迫切需要複習的你,匆匆忙忙找同學詢問備考的技巧和複習的材料;那麼,有哪些技巧是真正適合你的,又有多少材料是對考試最有幫助的呢?

    假期開始以後,你想著去旅遊放鬆自己,查詢各種旅遊攻略和遊客對景點的評價;不過,你思考過在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搜索資訊以後,真正適合的旅行方案具體是怎樣的嗎?怎樣安排出行和住宿才是最具價效比的呢?

    回想一下,你有多少關於留學的資訊,都是在排隊,通勤,以及各種等待期間獲取的呢?

    這些與你留學生活相關的資訊,你能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僅僅侷限於知道「What」發生了什麼。當這樣的模式形成了你的閱讀習慣後,你又如何能夠關注資訊背後的「Why」原因以及「How」如何讓資訊發揮作用呢?

    有沒有意識到,你所獲取的資訊,很大程度上被反覆加工過,重新篩選過,提煉總結過,轉化為對傳播者立場的資訊而最終呈現在你面前的樣子可能已經同「事實」相向而行,

    想一想,你接收了多少非真實的資訊?你認同了多少論據不充分的觀點?你你所堅信的觀點和理念,真的有事實在支撐嗎?

    留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再聽從父母細緻入微的生活安排,也不用聽到班主任對我們行為的規勸,更不需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迷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有留學經歷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們在留學期間的「自由度」是非常高的。「自由度」指的是在完成課程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可供自主分配和管理的時間段。

    那麼這段時間你充分利用起來了嗎?

    當你嘗試專注完成當天Assignment的時候,身邊有各種干擾因素讓你沒法專注,學習了一段時間就會停下來做其他事情。當你晚上回到宿舍打算繼續學習的時候,還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投入到資訊的漩渦當中。

    這個漩渦是怎樣的呢?

    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迴圈,內容的生產者獲得了流量和關注度,那你獲得了什麼東西呢?短暫又轉瞬即逝的滿足感,以及不斷加劇的疲憊感。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每週有多少時間耗費在這些內容上?這段時間如果用來專注地閱讀文獻,思考論文框架,能不能產生更有意義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這麼經不住資訊的誘惑呢?

    主動注意能力的降低,深度思考能力的缺失,讓我們做出最優決策的能力不斷削弱,進而更加依賴於已經構建起來的,看似安全實則危險的「舒適圈」。

    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將選擇的權利交付給了其中的各種試圖攫取注意力的媒體,或者在他人的建議中迷失自己的初心,感到深深的迷茫。當我們對留學生活感到迷茫時,停下沒有明確目標的努力和投入,看看有哪些方式,能夠我們的留學生活充實且有意義,能夠對未來的規劃有積極的影響。

    1)學習的動力:培養好奇心

    著名社會學家,查理.賴特·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象力》中曾說

    人們所需要的並不只是資訊,也不是理性思考的技能。在這個‘事實的時代’,資訊往往主宰了他們的注意力並完全超出了他們的吸收能力,為了獲得思考技能所付出的努力也耗盡了原有的能量。Charles Wright Mills

    那麼,如何增強我們思考和探索學習的能量呢?

    米爾斯對我們的建議是,培養一種心智品質,這種品質有助於我們運用資訊,發展理性,並清楚地分析出周邊的世界發生的事情,以及預測自己未來的走向。它的培養需要的正是我們人類最寶貴的一種能力,由內而發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主動性。

    培養心智品質所需要的,正是由內而發的,具有主動性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能夠洞悉事物本質的基礎,也是主動學習和自發探索的能力關鍵。

    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世界傑出的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曾用這樣一句話描述他的學習的動力。

    I get drawn in when I feel there is something deep and mysterious going on beneath the surface of something.high quality essay writing service on www.lunwentop.netSteven Pinker

    意為:當我感到某些事物的背後,存在深刻而神秘的東西時,我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

    你會在自己的生活中提出問題嗎?留學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之所以存在,正意味著我們需要去理解它存在意義,思考和探索知識、概念的本源。

    不妨嘗試這樣問自己:

    在上課前,我能夠積極預習相關主題,在課後向教授提出關鍵問題嗎?參加完活動以後,我能覆盤今天的活動給自己帶來的具體收穫嗎?遇到困難時,我是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它的呢?這種心態對於我解決問題有幫助嗎?解決熟悉的問題時,我能嘗試用其他的方法,讓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更全面嗎?

    2)學習的目標:運用逆向思維

    從迷茫的狀態中,開闢一條清晰明確的道路。其中一項有效的方式是透過反向思考問題,逆向反推自己當下的路徑。也就是說,想要知道「X是什麼」,那麼你可以先研究「非X是什麼」,即「X不是什麼」。

    It is remarkable how much long-term advantage people like us have gotten by trying to be consistently not stupid, instead of trying to be very intelligent.Charlie Munger

    這段話來自查理芒格,沃倫·巴菲特親密的合作伙伴。他在遇到問題總是以逆向思維作為起點,實現了投資領域的諸多成就。

    當大部分投資者都在關心如何在股市上關注投資收益和回報率的時候,芒格關心的卻是為何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當我們想要知道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的時候,芒格則會優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

    當領導者想要研究企業如何不斷髮展時,芒格首先研究企業是如何如何走向失敗的。

    我們在留學的過程中,許多人當下的處境是相似的,需要透過「逆向思維」來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路徑。

    與其思考如何吸收新的知識,不如思考如何把當前積累的知識整合輸出。

    與其思考怎樣彌補自身的缺點,不如思考自己哪些優勢可以發揮最高價值。

    最重要的運用是,如果你暫時不能透過傳統的「線性思維」規劃你當下需要做出的規劃,在起點不斷徘徊。那麼不妨嘗試,從終點出發,反向規劃。

    你畢業以後要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這份工作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哪些積極的你有哪些優勢可以在這份工作中體現?

    針對自己理想的未來生活,你可以篩選自己真正需要關注的資訊,規劃自己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參加與未來工作內容相關的活動和實習,將你當下的生活定製化,逐步創造自己的價值。

    當我們知道自己未來的生活是怎樣的以後,我們的留學生活就能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或許你就可以參考這份工作需要具備的能力,關注能夠吸引企業的創新人才有哪些品質。

    培養這些能力和品質,將會成為你留學生活的導向,這個培養的過程也是好奇心發揮價值的時刻。留學的路途,偶爾會感到迷茫,需要面對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真正有意義的留學,並不是為了完成課業,取得文憑而學習。更理想的方式,則是將留學視為一項「媒介」,一種方式,一座縮短當下自己與理想自我之間距離的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山剛昌作品中的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