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夜城主
-
2 # 玩轉手機攝影
有句話說的好:有對比才有差距。將對比手法運用到攝影上也是這個道理,大大小小的對比反差有時更能表達攝影師的情感。
對比是攝影構圖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或稱基本原則。明暗、色彩、質感、形狀、體積等對比,是形成一張照片的基礎。
運用對比,可以增強主體的表現力,凸顯主體對於陪體的特徵要素,如在藍色背景上的一朵紅花,屬於色彩對比的範疇;
而大門上的一對金屬鋪首,則凸顯質感與形狀的雙重對比作用,諸如此類,不易而足,可以說對比在攝影構圖中無處不在。
大小對比
大小對比是攝影構圖中常用的形式之一。總的來講,大小對比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存在兩個以上的被攝體,且其在體積、高度、寬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大小差異,如成人與兒童、籃球與乒乓球等。
二、是利用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特別是使用廣角鏡頭時,這種透視會更加明顯,如一組排列整齊、大小一致的陶器,在鏡頭中就會出現明顯的大小對比效果。
大小對比可以提升照片的視覺張力,有效的突出主體的氣勢,增加畫面的空間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攝影構圖中並非只能“大的”才是照片的主體,有時“大的”被攝體只是“小的”被攝體的陪襯體,這一點也要特別留意。
明暗對比與畫面反差
由於物體表面的自身顏色、光線強弱等的不同,會產生明顯的明暗反差,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反差,營造出明暗對比的畫面效果。
由於光線的存在,物體的受光面就會比陰暗面亮,這樣就會產生二維影象的三維空間感,這對於刻畫人物、靜物等的立體效果非常有幫助。
在風光攝影中,合理的利用明暗對比,形成暗中有明,明中有暗、明暗相間等的效果,會使面面產生豐富的層次感。
抓住形狀對比的趣味性
世間萬物都是由各種點、線、面結合而成,不同的組合形成不同的形狀。
形狀對比就是利用各種不同的形狀元素之間的相關聯和矛盾,使其在同一幅畫面中表現出和諧統一。
形狀對比有其特殊的趣味性,有時是採用同一質地的不同形狀進行對比,而有時又採用不同質地的趨同形狀進行對比。
質感對比
質感,一般指某物品的表面材質帶給人的直觀感覺。
在攝影上,質感是決定照片風格和內涵的重要因素,攝影師透過光線的明暗、高低等造型手段,使被攝體的質感得以提升或刻意掩蓋其質感。
例如,我們既可以使用較硬的光線突出一條鐵鏈的冰冷粗糙質感,也可以攝用較軟的光線掩蓋模特面部的一些瑕疵等。透過不同質感的表現,會產生強烈的對比,如平滑和粗糙的對比、如平滑和粗糙的對比、柔軟和剛硬的對比、透明和不透明的對比等。
動靜對比
動靜對比就是指攝影構圖構圖中的各構圖元素分別表現為靜態和動態,動中帶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的一種構圖方式。
“動”的程度往往影響到畫面的氛圍,如飛馳的汽車可以表現公路的繁忙,流動的溪水去表現得柔和婉約。
前景在對比中的作用
前景是指在被攝主體之前,最接近於鏡頭的景物。
前景在整張照片的對比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前景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加照片的層次感,豐富畫面的內容,而且有效的增加畫面的元素之間的距離感,使照片的二維架構儘可能地還原為現實景物的三維構架。
同時,前景的加入還可以平衡畫面的主體,期待均衡畫面的作用,如拍攝連綿的山巒,一枝枯木就能有效地均衡畫面的重心,使天空不會過於單調。
背景在對比中的作用
背景是指在被攝主體之後,遠離鏡頭的景物,很多人不太重視背景的選擇,其實一個好的背景可以有效突出主體,對主體起到正面的烘托作用;
而一個選擇不當的背景,往往消弱被攝主體的表現力。因此合理地選擇背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背景根據位置不同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被攝主體完全投射在背景上,換句話說,背景充當了畫布的作用,此時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體,一般我們會使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虛實程度、不同的質感、不同的明暗程度等對主體進行烘托;
另一種情況是背景與主體分離或交錯,如遠山、雲霧等,此時的背景往往更注重環境的交代、層次感和空間感的提升。
- END -
-
3 # 卷太郎攝影坊
關於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是用來使畫面更加豐富、生動的重要元素,我個人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來理解體會畫面中的“明暗”:
1、明與暗的對比強度可以突出作品主體性格。無論繪畫也好,攝影作品也罷,明暗對比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畫面表達的主體性格,不同明暗對比給人的視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通常在人像攝影過程中,用比較強烈的光線明暗對比來拍攝男性,會將男性面部的稜角表現地更加明顯,可以突出男性的剛毅、沉著等性格。而拍攝女性則正好相反,需要明暗對比度相對低一些,柔和一些,光線平一些,表現出女性的柔美和嫵媚。
2、作品中明、暗的比例會影響畫面的立體感、層次感。一幅繪畫或者攝影作品的明暗比例,也就是光比,會對畫面表現力產生很大影響。例如作品中明亮的部分佔比比較大,或者說基本沒有暗部,暗部不明顯,那麼這個作品就會顯得比較平面化,而適當增加陰影的比例,或者有一定暗部範圍,則更能突顯畫面的立體感、紋理感、層次感。特別是風光作品中,如果沒有了暗部的陪襯,亮部也是去了光彩。
3、明、暗部分的位置不同會對作品產生的戲劇性影響不同。明暗位置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光位,光發出的位置不同,對明、暗部的影響會非常大。通常我們經常會接觸到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頂光、底光等就是不同的光位。不同光位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戲劇性,對主題的表達意義會大相徑庭。比如夕陽下的側逆光,會勾勒出主體的輪廓,藉助夕陽的溫暖色溫,會表現出溫馨的畫面氛圍。而較為強烈、硬質的底光照射在人物面部,就會產生一種恐怖的畫面效果。
4、透過明暗對比可以引導作品的視覺重心。利用作品畫面中的明暗範圍圈定,明亮部分所在範圍可以引導視覺注意力,將觀賞重點放在亮部。而具有強烈線條感、對比強烈的暗部陰影也同樣可以起到影響視覺引導的作用。比如逆光剪影效果。
5、明暗交界處的過度對作品風格取向有較大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光質的硬和軟會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硬光的明暗交接處會比較分明,軟光或者說柔光的明暗交接處會有比較柔和的過度。這兩種光質透過明暗表達出的作品風格取向也是不同的。硬光多用於表現戲劇對比性強烈的、冷酷的、矛盾衝突明顯的、性格果敢剛強的主題。而柔光多用於變現溫馨的、平和的、柔美的等主題。
-
4 # 劉光煒油畫
一句話,西方古典油畫講究光影層次,攝影也講光影與調性,二者的區別是,繪畫的明暗多使用“減法”,是歸納概括後的藝術化明暗方式,比如色彩層次,素描層次,均有了虛實強弱處理。攝影的明暗卻是偏於再現風格,光影趨於自然,人為的表現似乎弱化一些。
-
5 # 滿滿一個兜
沒有明暗的藝術就好像沒有了生命。
明暗的明,是作品裡的那屢“光”,塑造層次的同時,它也是畫面的最高點,那可以是情緒的最高點、可以是希望的最高點,也可以是精神昇華的制高點,那其中包含了對一切美好的想象。
相對於明,暗的意義在於與明呼應,襯托明的存在,讓畫面構圖更豐富、層次更深廣,更讓人具有想象力,甚至是表達沉悶與壓抑等等的負面情緒,或者未知的一切都可以包含其中。
明與暗的交織錯落有致,會讓人身臨其境甚至穿越。
-
6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如何欣賞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攝影即是以光來繪畫,所以攝影與繪畫在欣賞作品的層面是相通的。
那麼如何欣常作品中的明暗?
其實說白了,“明與暗” 就是 “光與影” ,不可能有憑空產生的明與暗,必然是光與影形成的明與暗,所以弄明白了光與影的作用,也就懂了明與暗的作用。
知道了明與暗的作用,就會欣常作品中的明暗了。
我以個人的攝影作品為例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明暗是技法。
明暗是繪畫與攝影的一種表現技法,突出主題的方法,所以在欣賞一幅作品時要看明與暗的運用與安排是不是得當,是不是能突出主體,是不是構圖合理。
二,明暗是主題。
有很多繪畫作品或是攝影作品,就是突那一點光,一束光,所以說,明與暗是作品的主題,或是主題中重要的部分,明與暗的對比能明顯的突出主題。
三,明暗是情緒。
用明與暗來表達情緒,傳遞一種情緒是常見的繪畫與攝影方式。攝影作品可以用前期用光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用後期處理的方法來實現。相對於攝影,繪畫就更好實現了,好多大作都是用明與暗來表達情緒。
欣賞繪畫和攝影作品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無法客觀的量化與衡量,所以以上三點只是個人的理解與見解。
-
7 # 影像洪辰班
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我把它理解為影調層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聽到攝影師評論某個攝影作品時會用到“影調層次”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照片表現出來的景物明暗和色彩層次。層次,是構成影像的基本因素,是處理照片造型、表達構圖情感的重要手段;明暗,主要是由光線所決定,好的作品中,近處清晰,遠處如同被一層薄紗所籠罩,且兩者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柔和,給人以水到渠成之感,這樣,畫面顯得悠遠,意境精妙。
我認為,我們在欣賞繪畫或是攝影作品時,首先應該看它的影調層次,也就是除了色彩以外,還要看它的明暗過渡是否自然,也就是對於光線的運用以及繪畫或拍攝時曝光控制的效果是否達到上述的程度,試想一下,在欣賞一幅風光作品時,如果前期拍攝時曝光不準確,那麼在欣賞畫面時就會覺得整體被霧化了一樣,不通透,那是因為光線的豐富影調層次被限制了,所以,此時,哪怕拍攝的景物色彩再好,失去了光影的明暗層次過渡,也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最後總結一下:明暗,就是光線強度的不同表現以及它們之間的過渡情況,任何一個好的繪畫或攝影作品都是主體清晰、光影過渡自然,富有層次感,依靠作品的明暗程度來表達特定的情感或渲染氣氛,從而為主題服務,感染觀賞者的情緒!
-
8 # 那年音影
如何欣賞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這得讓業內人士解答了!作為外行人的我們,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去欣賞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的!我們欣賞好的繪畫和攝影作品,我們只純粹的欣賞作品的美和表達的意義。我們欣賞的是繪畫和攝影作者們運用明暗等手法完成的滿意的作品!至於那些作者們怎麼運用明暗的繪畫和攝影的手法,唯有值得那些業內人士去欣賞了。
-
9 # 全民美育報
“明暗”是物體在光下的顯現,空間的先後,物體自身的結構都在光之下無所遁形。所以明暗是光與物的和鳴,既蘊含了光的美,也蘊含了物的美。
沒有光,即使有物也隱沒於黑暗,世間一片空無。沒有物,光芒下是一片白茫茫,一陣眩暈之後是無可落腳的目光。於是,可以說“明暗”是光對物的撫摸,是物對光的微笑,明暗交界線在物的形態之“勢”上流動。透過明暗的深淺輕重,我們看清了世界的秩序和層次,透過明暗的轉折變化,我們看清了萬物的形態各異,這構建了我們視覺生活的整個關係體系,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中正常行走的參照系和輔助線。
由此人類視覺自然的對明暗所帶來的空間層次(層疊的山巒)和物體特別的結構所產生的明暗交界(人體柔美的曲線)產生一種美學評價。因為這種美是直接連通大地萬物和太陽宇宙的,所以無論繪畫還是攝影,人們都一直試圖描繪,捕捉這種永恆的美。
所以請你明白,“明暗”在乎天地和物體的本質。
回覆列表
如何欣賞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最近總是出現類似這樣的低階趣味的問題,純粹是個人審美觀的取向;低階趣味的問題不只是這一個,比如“為什麼拿畫筆的女生會變得漂亮?”,“藝術的審美觀又是如何誕生?”等等,我都不一一舉例說明了,怪不得有人說“攝影和繪畫是最低端的藝術”;
至於要如何欣賞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的“明暗”?一句話概括吧,所有人體繪畫和人體攝影適合近看,更顯示“暗的朦朧美”;所有風景繪畫和風景攝影適合遠觀,方能看出“明的逼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