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師聊醫學
-
2 # 阿久棋風
小孩總愛提問題,是好現象。說明孩子有表達欲有好奇心,對今後語言的表達能力和作文肯定有好處的。所以千萬不能責備。對孩子所有的表述都認真地聽,用心回答,有時還要引導孩子運用詞句,說一些身邊事物的場景語言。
-
3 # 手忙腳亂的寶爸寶媽
昨晚和朋友在咖啡廳休息的時候,看到一個十分可愛的女孩,大概3歲,旁邊坐著她的媽媽。
店裡擺滿了許多植物,小女孩似乎特別感興趣,時不時地這摸一摸,那戳一戳,衝著旁邊的媽媽喊到:“媽媽你快看,這些花為什麼要分成一個一個花盆種啊,它們都叫什麼名字啊?”
那位媽媽頭也沒抬,繼續在玩自己的手機,只回了女孩一句話:“不要亂動,你管它什麼花幹嘛。”
孩子頓時沒有了之前的興趣,取而代之的是臉上失望的表情。
我突然想起了之前和一位朋友逛公園的時候,4歲的小不點一直黏著朋友問,“媽媽這個是什麼呀?你看它們顏色不一樣的!”
朋友回答道:“這個問題媽媽也不知道,回去我們一起查資料看看吧!”孩子撲閃著大眼睛諾諾地點頭,發亮的眼神裡閃爍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我記得,小時候當我們有問題問老師父母時,他們也會常常說,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後來慢慢地,我們也就不再提問了。再後來,我們也就真的不好奇了。
孩子的好奇心是如此重要
但也是如此脆弱
也許不經意間就會被我們扼殺
享受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的過程,挖掘和引匯出孩子好奇和探索的本能,讓它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輩子的技能。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呢?
創設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對孩子來說,日常生活環境中蘊含著許多可供探索的資源,任何一個環境都是孩子的學習場所。媽媽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後就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提供各種實踐材料和工具,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不要以成人的思維約束孩子
年幼寶寶的認知有限,許多時候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超出邏輯的設想,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要以成人的思維方式來干涉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觀察到絕大多數落葉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會認為那是“落葉寶寶”在親吻大地媽媽,媽媽可以鼓勵這個想法。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孩子一犯錯,許多父母往往就會急著去批評制止,殊不知,這樣做只能影響孩子的探索精神。讓孩子繼續嘗試,或帶著好奇詢問父母,自發認識到事情的對錯,從而產生一連串的學習,這對於培養他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鼓勵孩子有更多非常規的玩法
好奇心何以能夠上升為創造力?有時需要的是一種非常規的的遊戲方式。在孩子做一些不合常理的遊戲事,媽媽不要迫不及待地干涉孩子,試圖將孩子拽回所謂“正確的軌道”上來,這樣恰恰使孩子錯過了許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_
溫柔地對待孩子的每個問題
教會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的途徑
給予他們一雙發現生活中美好的眼睛
-
4 # 寳貝吥會ku198509000
放你的孩子對你問為什麼的時候,一定要回答,如果你經常拒絕,孩子慢慢大了,就不喜歡提問,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見識
-
5 # Alice愛麗絲
不再主動學習探索,不再有好奇心,失去創造力。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說不定,他就是下一個畢加索,或是牛頓呢。
-
6 # 楷媽談育兒
這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問問你自己,假如你一次次去摸開水都被燙了,下次你還會去摸麼?明顯不會!所以孩子也是如此,一次次得詢問,家長不僅沒回答,還責怪,孩子是不會再諮詢你的。
至於對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影響,個人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
1、孩子不愛與人交流,遇到問題不敢問這是最直觀的影響了,孩子從小被自己的父母拒絕,最親近的人都對他這樣了,他更不可能會去求助他人,久而久之他會養成習慣,遇到問題不敢問,生怕又被責罵,就會越來越不愛說話。
2、孩子也會成為沒耐心的人孩子的性格有部分是環境因素造成的,父母的言語行為,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他們,儘管他們一直在告訴自己,長大後一定不要像父母那樣,然而長大後你會發現,我們的身上多少都有父母的缺點,而且是你越討厭什麼,呈現的越多!所以註定你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有大機率也是這麼對待別人,甚至他的下一代!
3、缺乏求知慾孩子原本是有求知慾的,但是每次的求知慾都被打入深淵,試問他還會有求知慾麼,答案是否定的,以後得他會選擇只看不問,亦或者只聽不問,任何事情他都不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只能被動接收。
4、可能會有反向的結果,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強最好的結果是孩子有強烈的求知慾,在別人拒絕後自己想辦法得到答案,或者翻書,或者自己思考!無論哪種,孩子會有很強的獨立意思,自己解決問題。但這樣的情況真的很少,沒幾個小孩子能承受住父母長時間的打擊和拒絕。
所以不要覺得孩子小沒關係,我怎麼對他長大就會忘了,肌肉是有記憶的,條件反射是本能如此,對待孩子我們有多一份耐心,畢竟你現付出多少,未來才能收穫多少!
-
7 # 般若菠蘿
孩子小的時候很單純,並且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心!會問為什麼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成人會拒絕回答有這幾種情況:
1回答不出來!
孩子問的問題有時候會讓大人感覺很奇葩,比如:蟲子是怎麼來的?地球外面是什麼?等等!其實這種時候說明孩子在思考,在探索這個世界!大人就算不懂,也應該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
2孩子問重複的問題!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於喜歡的活動,總是樂此不疲,比如,一本喜歡的書,看多少遍都不會厭煩!所以真不是孩子故意重複問!我們也要照顧保護孩子的提問興趣!
如果大人一味生硬拒絕,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你不應該問這麼多,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孩子也對探索失去了興趣,再想激發已經很困難!
-
8 # 小辮子媽媽
別小看孩子問“為什麼”,它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別忽視了!
導語: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由一個個問號組成的,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他對什麼事物都感到新鮮和好奇,試圖透過提問的方式從父母那裡尋找答案,以此滿足其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
“每個人在他幼年的時候都是科學家,因為每個孩子都和科學家一樣,對自然界的奇觀,滿懷好奇和敬畏。”
這是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一句名言。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父母,卻非常不理解孩子的這點。每當遇到孩子說出為什麼,就會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是去解答,而是去封堵,這麼做只能造成孩子越來越喪失自信心,喪失提問題的興趣,如果一個連問題都懶得問的孩子,能夠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健康的成長嗎?
案例:前幾天和多年不見的閨蜜一起吃飯,她的女兒嘉嘉是個充滿活力的小女生,總有著問不完的問題。閨蜜向我吐槽,自己的女兒每天都有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蛇沒有腿也能走?”“為什麼月亮只有晚上才出來?”“為什麼電燈會發光?”看到孩子願意提問題,一開始閨蜜還非常願意解答,不過隨著嘉嘉的知識面越來越寬,她也感到招架不住了!
晚上嘉嘉在看電視裡的動畫片,媽媽在廚房裡準備午飯,這時候嘉嘉看到電視裡的青蛙感到很好奇,為什麼小青蛙一會兒在水裡,一會兒又上了岸?帶著疑問,嘉嘉來到媽媽跟前,問媽媽:“為什麼小青蛙能爬到岸上來呢?它不會死掉嗎?”而媽媽正在忙著做飯,無暇顧及孩子的問題,於是敷衍了一句,“他是兩棲動物啊,”誰知道這個答案更激起了嘉嘉的好奇心,她繼續問到媽媽“那什麼叫兩棲動物呀”,媽媽又解釋了一下,可佳佳又從媽媽的一步步解釋中找到了更多問題。眼見嘉嘉的問題,自己有些無法回答,媽媽對著嘉嘉大喊道:“好了不要再問了,你真是煩死了你知道嗎?這麼個小孩子問這麼多幹什麼?你都成了十萬個為什麼了”媽媽的話嚇得嘉嘉嚎啕大哭,從這以後她彷彿染上了一種怪病,“不敢說話”,這時候媽媽才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是有多麼惡劣!只可惜後悔也沒有用了!
閨蜜的不耐煩深深的刺痛了孩子的心,她並不知道,也許正是自己這種舉動會讓孩子慢慢關閉對外界感知的好奇心,思維的火種也會漸漸熄滅。
像佳佳媽媽這樣的父母,現實中不在少數,他們反感孩子的提問,粗暴的對待孩子的提問,讓孩子從一個天真好學的人,變得越來越木納,當父母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再想彌補自己的過失時,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孩子一旦失去了好奇好奇心,他求知的慾望就不會再那麼強烈了,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慾,這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是,父母不但要認真去聽,還需要做到酌情對待,只要你能掌握幾種技巧,那麼在面對“十萬個為什麼的孩子時”,就會表現得遊刃有餘。
第一,如何解答知識性的好奇心
孩子首先是藉助自己的經驗或體驗理解知識,而不是藉助承認的教導理解。如果只給予孩子語言講解,而不讓其實際動手操作,那麼孩子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有關的教學概念及知識
對於知識性的問題,父母不要把答案說得太清晰,而是適當以啟發為主,給孩子留有餘地,給他想象的空間,讓孩子自己透過自己的思考得到正確的答案,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孩子自主解答問題的能力,讓孩子進入更為廣闊的天地,當然父母也需要引導保護孩子,不要誤入歧途。
第二,如何解答原則性的好奇心
對於原則性問題,比如如何做人等方面的問題,父母必須不折不扣的說清楚,講明白,避免給孩子造成思想上的混亂,父母要記住不要給模稜兩可的答案,例如“抽菸可不好,當然我是因為戒不掉”這種答案就容易導致孩子對香菸的危害認識不夠準確。
父母還要注意,當孩子提出的問題超出父母的能力範圍時,不要搪塞應付,要勇於向孩子表明,父母也有不懂的問題,那麼接下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過程中,父母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學習的方法,總之讓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滿足,孩子的成長就會平坦許多,和你的關係也會親近許多。
第三,如何解答生理方面的好奇心
青春期孩生理的好奇是絕對可以理解的,對如果處理這一問題,是宜疏不宜堵的。 有時候家長越是隱瞞或者不允許的事情就越是勾起孩子們的好奇心。 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光明正大說出來,因為這是很正常和自然的事情,沒什麼可遮蓋的。
對於生理知識,父母應當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直接明瞭的回答或推到適當的時候再回答,但是父母最終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答覆,千萬不要給孩子留下一個胡思亂想,百思不解的尾巴。
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孩子的本性,孩子的問題多,說明他很聰明,願意瞭解這個世界,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儘可能去解答孩子的問題,問題被解答了,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知識的儲備量也會越來越豐滿。
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孩子去擺弄、探索、發現、瞭解周圍事物,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孩子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孩子這一特點,作為家長要從培養孩子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入手,讓孩子接觸多種形式的科學探究活動。
回覆列表
家長們應該耐心解答小朋友的問題,吃魷魚,小朋友開始探索世間存在許多的不明白,不理解,搞不懂的事情。如果家長們實在想不出答案,就拿出百科全書或者十萬個為什麼?因為這樣會促進小朋友閱讀的興趣,以及探索世界的願望。
當小朋友三歲以後逐漸對這個社會有了認知和了解,他們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好神奇,有無窮無盡的問題想知道答案。作為家長,應努力回答孩子的問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瞭解。但也有一些家長覺得這樣好煩,可這樣做會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與探索欲。
之前曾有報道說美國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的最大區別在於孩子的創造能力,這也是美國家庭教育與中國家庭教育的地方。美國的家長會努力地幫助孩子去探索世界,去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中國的家往往都會草草應答了事或用一句“你長大了就會明白的”,打發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在失望中得到一種應付的感覺。久而久之,他也失去了向你提問的想法。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探索欲,好奇心及創造能力。
錢有許多早教機構都打著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探索欲,用程式設計的思考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這些噱頭最根本的就是孩子的探知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與其等孩子長大了,花錢去上機構的輔導班,還不如在他小的時候努力努力回答他所有的問題,這樣不但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慾,父母也從中會學習到許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