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糧小咖

    從2004年以來,中國對水稻開始實行託市收購,期間價格持續上調,最高早秈稻託市價格到1.35元/斤(以國標三等為例)、中晚秈稻漲至1.38元/斤、粳稻漲至1.55元/斤。但從2016年開始,國家首次下調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格,並於2017年開始全面下調三個品種的託市底價,2018年的價格下調幅度最大,經過調整後,2018年產早秈稻託市底價1.2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

    為什麼會先提一提託市價格的變化情況呢?因為這些年來,中國水稻面積和產量的穩步增長,和託市收購等強農惠農政策有著密切關係。市場上稻穀的價格也長期以託市價格為主導。自然而然,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很多都來自於託市政策的變化。

    但隨著種植成本的不斷上漲,物價水平的持續提高,以及稻穀託市價格的下調,農民種糧收益不斷下降,再加上種糧收入滿足不了家庭生活需求,很多產區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種植水稻的積極性進一步下降,甚至部分地區出現了只種夠吃的就行,其他的土地要麼流轉、要麼撂荒。

    在這個形勢下,如何提高稻穀的種植收益呢?

    首先,選擇種植的品種要改變,普通稻穀品種儘管有國家的託市收購政策支援,但以後很可能的趨勢是託市價格繼續下調,甚至未來3、5年可能會取消,那麼種植普通水稻的效益也會進一步下降。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這幾年種植優質稻穀的收益相對較好,比如南方的黃花粘等品種,價格比普通稻穀高的多,米廠的收購積極性也比較高。因此,對於農戶來講,應該因地制宜的選擇適應本地土壤條件、市場需求又比較好的優質稻穀品種,既追求產量和品質,也保證了價格。

    其次,在種植模式上下工夫。比如水稻有機種植、種養相結合等模式。舉個例子,廣西梧州藤縣的種植戶,種植水稻300多畝,年產值達到100萬元,其選種的基本都是高產量的超級稻,且嚴格按照無公害要求生產,這種優質稻,每公斤比普通稻穀多賣0.5元,每畝最起碼就能多賣出250元。另外,稻田生態共作是一種種養結合、稻漁、稻蝦、稻鱉、稻蛙、稻蟹、稻鴨等共生、互補的生態農業種養模式。多個地區將其作為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收、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

    還有,就是這幾年比較火熱的富硒大米種植。富硒大米是採用專業技術把硒這種微量元素種植在水稻裡的一種大米,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0倍以上,是食品中無法增補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種植地一般選在遠離工業區、遠離城鎮、遠離居民生活區,一般都選在比較偏遠的農村,接近河流區域為最佳;對土質的要求也比較高,在生長過程中每一生長階段的除草除蟲也很有講究,需要有專家進行監測指導。

  • 2 # 響水大米

    種植水稻效益下降,該如何在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種植水稻的效益?很多農民辛苦一年種植農產品都想賣個好價格,特別是最近幾年包地、人工、農資、化肥等成本不斷提高,但是賣糧價格卻一直沒有提升,所以農民多想該如何在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種植水稻的效益,來增加種地的效益。

    從我對水稻種植的瞭解上看,在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的機會太小了,種子你要買,化肥你要買,包地的錢你要掏,在現在來看,這些成本都是無法避免的,也無法降低了。所以提升種植水稻的效益,既然無法降低種植成本,那隻能在其它方面上下功夫。

    1、選用高產品種

    在我們當地農村,每年的種植的水稻品種是根據市場的變化銷售來定的,同時種子不斷最佳化,所以水稻的產量也因種子最佳化而提升,最做東北種植的莎莎泥品種,產量很高,但是現在農民選用了更加優質高產的品種,龍稻十八和水晶四品種,同樣的土地選用高產耐病的種子更高產才能提升水稻的收益。

    2、選用高質量銷售價高的品種

    近幾年當地農村除了種植高產品種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根據自己家田地的特殊條件,選種稻花香二號品種,普通大米的賣米價格在2.4-3.6左右,但是當地的稻花香二號品種賣米價格可以達到4.8左右,有的實行二階段大棚育苗的農民賣米價格可以直接達到5.5左右。

    3、提前育種、提前上市

    在我們老家農村,大米不僅是食品,更具有禮品的屬性,所以很多農民都搶前抓早,儘量讓大米早成熟,早上市。趕在每年正月十五上市前的大米銷售價格每斤可比正常大米高出1元左右。

    4、種植綠色有機稻田

    現在很多人對大米的需求在逐漸提升,很多人喜歡綠色、有機、原生態的大米,所以我們老家很多農民在開展訂單種植的銷售模式,種植戶過程中採用農家糞肥進行水稻種植,生產出來的綠色大米雖然產量少,但是銷售價格差不多翻了一倍以上。

    所以,農業生產中,光靠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是不對的,很多成本也無法降低,只能從銷售需求入手,開展特色、優質的稻穀種植,迎合市場的銷售需求,才會賣到更高的價格。

  • 3 # 鄉風西苑

    種植水稻的效益下降,無外乎是成本高、價格低所導致的。

    那麼,如何在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呢?

    我們都知道,種植業最大的成本,便是農藥和化肥的投入。所以,要想降低成本,首先要降低農藥和化肥的使用。

    第一, 培育土壤,提高肥力。

    土地經過多年的耕種,營養流失,再加上農藥的使用,導致土地肥力下降,單畝產量減少。所以,必須重新培育土壤,提高肥力。

    翻耕土地,施放生物肥和農家肥,如此迴圈一到兩年,土壤肥力會慢慢提高的。

    第二, 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增加農家肥的使用。

    農藥和化肥對土壤傷害特別大,所以要減少使用,多使用農家肥。

    第三, 家禽和水稻種植相結合。

    農民使用農藥,是要除草除草。其實,也不是非得使用農藥。可以和養殖家禽結合,水稻生長過程當中,可以養殖鴨子,讓鴨子在稻田裡吃蟲子。

    有些草可能無法根除,只能採用人工的方式了。

    第四, 規模化種植,統一採購農資品。

    如果非得使用農藥和化肥,那就採用過規模化種植,或者成立農場,農戶聯合,統一採購農資,這樣也可以降低成本。

    第五, 室內智慧化種植。

    這一點,可能在短期內只有大投入,收益低。但是長遠看來,是高收益的途徑。人工智慧、大資料的發展和運用,勢必提高種植業的效率和品質。所以,條件允許下,可以發展。

  • 4 # 糧油市場報

    相對而言,在中國三大主糧中,稻穀的種植收益還算是最高的,是要明顯高於玉米和小麥的,但是近年來隨著稻穀託市收購價格的下滑,加上各種農資成本的提高,農民種植稻穀的收益確實有所下降。

    但是要想降低種植成本,個人以為,提高生產效率才是王道!這一點沒有什麼捷徑!但是在如何提高稻穀的種植效益方面,農民朋友的選擇就比較多了,其中最為直接有效的要點就是種植優質稻穀,改原先單方面追求產量而變為開始著重於質量的提升。

    稻穀開始按質定價,優質糧收益更高!

    目前,稻米市場正處於青黃不接時期,受稻穀託市政策影響,2017年產稻穀基本收購完畢,市場餘糧較少,且農戶忙於新季粳稻插秧工作,基層購銷基本停滯。往年此時市場處於供應偏緊狀態,由於本年度臨儲拍賣時間大幅提前,陳糧提早進入市場,且投放量較大,供應壓力凸顯。陳糧價格遠低於市場糧價,拉低主流價格。陳稻年份不同,質量不一,市場出現亂價現象,成交多按質定價。

    粳稻產區行情前期一度弱勢執行,低價陳糧湧入市場,供過於求使得稻穀價格承壓走低。近期拍賣利空因素逐步被市場消化,整體行情保持穩定。2017年產粳稻穀所剩無幾,基本處於有價無市狀態。而陳稻穀供應仍舊寬鬆,但下跌趨勢暫緩。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大家在稻穀種植過程中,在提高種植效益的同時,還要適當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減少低端供給,提高中高階供給,讓自家品質更好,價格更高。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現在水稻的保護價下調,農民的收入又減少了一部分。很多人就開始想著怎麼能夠節本增效,但是現在的成本想節省50元,都難。我就說下我的想法吧。

    人工、物資都在漲價,就要想辦法將地裡的成本縮減。

    1、田間管理,減少田間的雜草發生,相對的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因為除草增加的人工和藥劑成本。

    2、在插秧時監督好插秧質量,減少缺苗斷壠的數量,以及提高返青後的成苗率,減少因為補苗增加的人工成本。現在除非是缺苗嚴重,否則補苗連人工費都賺不回來。

    3、採取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採取淺溼乾的灌溉技術,可以減少水田的上水次數以及用水量,減少抽水用電費和油料費。

    也可以從其他途徑相對的增加效益及減少種植成本。

    1、種植特色品種。現在普通的水稻不值錢,就要種點特殊的、數量比較少的。比如口感好的品種,類似越光、松粳22之類的,雖然產量低點,但是收購價格要比普通水稻高很多。

    2、糯稻、黑稻。糯稻又叫做黏稻,在北方收購價格比常規水稻要高一點,但是有一點就是碰年頭,有的年頭沒人種收不到米,價格高;有的年頭沒人收,都得摻到普通水稻裡賣。黑稻也是如此,種植量少,最貴的時候4元一斤。但是產量低、催芽率也較低,種植黑稻風險也比較大。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關於節本增效以及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一些建議,不太全面。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農民小江

    種植水稻效益下降,該如何在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種植水稻的效益?

    米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隨著水稻面積和產量的不斷增長,價格也有所下降,但是近年來種植成本的不斷增加,物件水平的提升,農門種糧收益不斷下降,在加上種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眾多家庭的生活需求,很多的農門都選擇外出務工,對於稻農來說應該怎麼樣增加收益呢,下面小張跟大家說一說這個問題。

    一.選用優良的高產品種

    每年種植水稻的品種是根據市場變化條件來定的,在加上水稻品種的不斷最佳化,水稻的產量也因品種最佳化而提升,現在眾多的稻農朋友都選擇優質高產的品種,同樣的土地選用高產耐病的種子更高產才能提升水稻的收益。

    二.選用高質量價格高的品種來種植

    現在很多的稻農朋友們根據自身稻田的種植條件,選用能賣的上價格的水稻品種,可以獲得大的收益。

    三.提前育種早上市

    米飯不僅是日常必備的主食,也具有禮品的效能,眾多的稻農朋友也都搶前抓早,儘量讓大米早成熟,早上市。趕在每年正月十五上市前的大米銷售價格每斤可比正常大米高出1元左右。

    四.種植綠色有機稻田

    在很多人對大米的需求在逐漸提升,很多人喜歡綠色、有機、原生態的大米,所以我們老家很多農民在開展訂單種植的銷售模式,種植戶過程中採用農家糞肥進行水稻種植,生產出來的綠色大米雖然產量少,但是銷售價格差不多翻了一倍以上。

    五.稻田生態系統

    稻田生態共作是一種種養結合、稻漁、稻蝦、稻鱉、稻蛙、稻蟹、稻鴨等共生、互補的生態農業種養模式。農業生產中,光靠種植過程中降低成本是不對的,很多成本也無法降低,只能從銷售需求入手,開展特色、優質的稻穀種植,迎合市場的銷售需求,才會賣到更高的價錢。

  • 7 # 美印龍兵過師傅

    水稻種植效率下降,是一個普遍問題。要想提高水稻種植的收益,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各個環節上都省一點兒錢,你的收入就會多一些。

    首先得選擇適宜本地的高產品種。並且米質要好。只要產量高上去了,你的質量上去了,效益自然差不了。

    在管理上下功夫。要稀育苗,節省種子,育壯苗,提高秧苗利用率。減少弱苗病苗。苗壯了,病害就少了,用藥也可以省一筆錢。

    田間管理要精細。田裡插秧要勻,不漏插,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浪費土地。提高單產。

    及時防除病蟲草害。防止草慌,及時防病,適當追肥,使秧苗茁壯成長。為高產打下基礎。

    也可以搞種養結合。比如,稻田養魚,稻田養蝦,稻田養蟹,稻田養蛙,稻田養鴨。既提高了米的賣價。又有養殖收入。可有效提高收益。

    自產自銷。生產出的優質米,可以加工成米賣。延長產業鏈兒,可增加收益。可以開網店銷售,也可以找人代銷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裝酒罈子,各地方怎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