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hina56
-
2 # 伏翼財經
人類經濟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以經世致用為代表的價值觀,均富、損有餘而補不足為代表的平等觀,交相利、義利統一為代表的生產關係觀,通功易事為代表的貿易觀,農本工商末為代表的產業觀等等早期經濟思想。
但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
經過西方古典-新古典-新興古典經濟學家與時俱進線性抽象的一路折騰一路演化,價值逐步異化為價格,異化為金錢,經濟活動逐步異化為賺錢,經濟學也就逐步異化為教人怎樣賺錢,包括怎樣投機賺錢。
隨著產品的邏輯逐步演變為貨幣的邏輯,衍生出金融的邏輯,最後產生出金融泡沫,虛擬經濟也就演變成虛幻經濟。當金融泡沫破滅,虛幻經濟就釀成金融危機。
擴充套件資料
經濟學出發點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對稱關係。經濟客體和經濟主體的對稱關係展開為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形成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展開為經濟學的邏輯體系。經濟學的出發點和經濟的出發點是一致的,經濟學的邏輯和經濟發展的規律是一致的。
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概念、範疇與範疇體系組成的經濟學邏輯體系,包括科學的經濟學理論與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
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即經濟學科學真理,內容是反映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經濟學科學規律,形式是語言。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往往是複雜經濟現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著合理的因素。
勞動價值論狹義,價值不但是勞動創造的,而且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唯一因素的理論。廣義指價值雖然是勞動創造的,但勞動不是形成價值的唯一因素,自然資源,生產資料,提供、整合資源的資本,以及企業家、管理者也參與價值的形成的理論。
從狹義的勞動價值論到廣義的勞動價值論,是對直接勞動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價值形成過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反映。
-
3 # 湖北股聖
人類經濟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以經世致用為代表的價值觀,均富、損有餘而補不足為代表的平等觀,交相利、義利統一為代表的生產關係觀,通功易事為代表的貿易觀,農本工商末為代表的產業觀等等早期經濟思想。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
17世紀中葉開始,工場手工業在英、法等國逐漸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形式,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探求財富生產和分配的規律,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由此產生了古典經濟學.經濟學它的創始人威廉·配第探討了貨幣、利息、國家稅賦等當時所面臨的經濟問題,經濟學並論述了用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格和生產它們所費勞動量之間的本質聯絡,經濟學把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為經濟學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理論體系,經濟學是由1776年出版的亞當·斯密的不朽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建立的。亞當·斯密從自然秩序出發,經濟學分析了交換、分工、貨幣、價值、資本、工資、利潤、地租等一系列經濟範疇,論述瞭如何發展商品經濟、如何發展社會生產以實現“富國裕民”。經濟學由此建立了完整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經濟學始終貫穿了經濟自由的思想。
-
4 # A股短線擒牛
一、重商主義階段(15世紀-17世紀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解決關係萌芽、形成和走向確立的階段。代表商業資本的利益與要求。 古典經濟學階段(17世紀中-19世紀70年代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形成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確立,並依靠自身力量得以發展。 新古典經濟學階段(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 階段劃分:西方經濟學成形的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論它在意識形態上成為反對社會主義的武器。 當代西方經濟學階段
1、凱恩斯革命(20世紀30年代中-50年代末) 背景: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一場經濟大危機。一方面使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自我調節的機器,不會出現失業的神話被打破;另一方面為避免資本主義社會崩潰,各國政府出手干預經濟。
2、新古典綜合派(後凱恩斯主義)(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 背景:二戰後,各國政府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國有與私人所有制並存,使理論上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互結合。
3、新自由主義(20世紀70年代中——80年代末) 背景:70年代資本主義各國出現滯脹。經濟停滯失業與通貨膨脹並存。使凱恩斯主義陷入困境。形成由現代貨幣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供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各種新自由主義紛紛亮相。
4、新凱恩斯主義(20世紀80年代-目前) 主張混合經濟體制,國家干預不完全取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成為其經濟基礎),同時減少過多幹預。
-
5 # 品牌階梯
經濟學產生
源自人們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提高了,打的獵吃不完了
就要產生商品物物交換
產生了通用的交易標的物
產生了貨幣
....
經濟學一直蘊藏其中
-
6 # 臘月的夜
什麼是經濟學(Economics)?經濟學是關於社會如何管理其稀缺資源的研究(“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正如所有的科學都有基本前提一樣,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前提是稀缺性,即社會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至於物質極大豐富的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到底能不能實現,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基於這一基本前提及其它若干合理假設,作者以嚴密的科學邏輯為讀者構建了經濟學的基本框架。因此,本書不僅介紹了經濟學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讀者如何使用科學方法、科學思維來思考經濟現象,將“經濟學”這一科學的工具利器交給了讀者,不僅是“授人以魚”,更是“授人以漁”。正如作者所說,“經濟學本身並不能給出所有經濟問題的正確答案,但能夠指出通往解決重大問題之路的關鍵要素”。
第二,這本書闡明瞭經濟學的重大現實意義。
經濟學是關於稀缺資源的研究,由於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使用稀缺資源的過程(例如,一切活動都需要耗費時間,而時間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經濟學實際上涵蓋了人類社會的所有活動。作者認為,正如物理學幫我們理解自然界,作為一種科學方法,經濟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人類世界,這是經濟學的一大現實意義。
經濟學幫助我們理解人類世界
國內的中等及非經濟專業高等教育體系中並沒有“經濟學”,取而代之的是“政治經濟學”,而後者並沒有遵循科學的方法。信奉政治經濟學的國家,如前蘇聯,最終以經濟和社會的崩潰而告終。我以前作為一個好學生,也曾將政治經濟學的知識爛熟於胸,因而對真實世界充滿了不解。例如,政治經濟學認為勞動創造價值,價值決定價格,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建築工人的勞動成果,一線城市的房子價格可以是二三線城市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而當我讀了曼昆這本著作的時候,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用“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來形容是毫不過分的。相信讀者們在學習《經濟學原理》之後,也能以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解釋包括房價在內的諸多社會現象。
經濟學的另一大現實意義,是能夠指導我們的行動。在曼昆所列舉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中,前四條是關於人如何決策的。四條原則邏輯嚴密,關係緊密,環環相扣而又層層推進,在現實中能夠一一得到印證,令人信服。僅此四條原則,再加上與人際交往相關的第五條原則,已足夠對個人的人生產生強大的指導意義(其餘的五條原則則更有利於理解經濟現象和經濟政策)。
例如,第二條原則“成本原則”(“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EVERYTHING you give up to get it.”),就有可能對人生提供重大的幫助。書中以上大學為例闡述了“成本”的實際內容。對比中國的情況,以讀研為例更具現實指導意義。普通人可能認為讀研的成本就是學費、書本費、住宿費、生活費這些,實際上,住宿費和生活費不是成本,因為不讀研也需要住宿和生活,且學校裡費用通常更低。而學過經濟學的人會知道,最大的成本是“時間”!為了讀研,必須放棄幾年的時間,或者說放棄這幾年參加工作可能帶來的豐厚收入,這筆錢通常遠遠超過交給學校的各項費用。當然讀研也帶來收益,在權衡成本與收益時,經濟學知識將有助於作出更合適的決策。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EVERYTHING you give up to get it.
在書中,作者說“經濟學學習本身不會讓你致富,但能夠提供若干有力工具”。我認為此言不虛,經濟學確實能讓人少走彎路,若讀者志在致富,學習經濟學必然有所裨益;若讀者志在治國平天下,那麼這經世濟民的學問更是非學不可。
最後,這本書十分簡明易懂,使閱讀過程成為一種享受。
上文所談的其實是經濟學的益處而不完全是本書的益處,而本書的優點則在於它對經濟學深入淺出的闡述。文字簡明易懂是該書的一大特色,如作者所說,“寫書時考慮了節省讀者的稀缺時間,體現了經濟學的‘經濟’”。作者的思維十分縝密,寫作功力又相當深厚,語言嚴謹而不失輕鬆風趣,使讀者領略到經濟學之美。
我本人特別推崇這本書的英文原版,畢竟原汁原味,中文版本則總感覺有些差距。
書中插入了一些《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的最新節選資料,作為書中觀點的佐證。在讀到這些材料時,能明顯感覺到閱讀理解難度的提升,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正文的易讀性。大致只要有大學英語四級的水平即可流暢的閱讀這本書的正文部分。對於那些想尋求一些難度不太大的英語材料以提高閱讀能力的人來說,這本簡單實用而引人入勝的書正是上上之選。
基於以上理由,我向各位朋友鄭重推薦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
7 # 金融策劃師羅生
一、重商主義階段(15世紀-17世紀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解決關係萌芽、形成和走向確立的階段。代表商業資本的利益與要求。
古典經濟學階段(17世紀中-19世紀70年代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形成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確立,並依靠自身力量得以發展。
新古典經濟學階段(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
階段劃分:西方經濟學成形的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論它在意識形態上成為反對社會主義的武器。
當代西方經濟學階段
1、凱恩斯革命(20世紀30年代中-50年代末)
背景: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一場經濟大危機。一方面使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自我調節的機器,不會出現失業的神話被打破;另一方面為避免資本主義社會崩潰,各國政府出手干預經濟。
2、新古典綜合派(後凱恩斯主義)(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
背景:二戰後,各國政府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國有與私人所有制並存,使理論上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互結合。
3、新自由主義(20世紀70年代中——80年代末)
背景:70年代資本主義各國出現滯脹。經濟停滯失業與通貨膨脹並存。使凱恩斯主義陷入困境。形成由現代貨幣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供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各種新自由主義紛紛亮相。
4、新凱恩斯主義(20世紀80年代-目前)
主張混合經濟體制,國家干預不完全取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成為其經濟基礎),同時減少過多幹預。
回覆列表
由於資源的稀缺性。
設想一下,如果適用的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任憑揮霍浪費,經濟學又有什麼必要呢?
當然,資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對稀缺,即相對於人們現時的或潛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這就要求社會經濟活動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
因此,資源的稀缺性及由此決定的人們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經濟效果的願望,是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