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幻故事鋪

    孔融的死是因為他本人恃才傲物,而曹操多疑,對於不順從自己的文人謀臣,一定會痛下殺手。說白了,孔融撞到曹操槍口上了。具體有幾個原因。

    第一,孔融恃才,出言不遜。

    曹操攻下鄴城後,將袁熙的妻子甄氏賜給曹丕為妾。孔融得知後,以為不妥,就胡編亂造了一個故事,說周武王伐紂後,武王將蘇妲己賜給周公,傳為美談。今日曹操將甄氏賜給曹丕同樣是美談。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而曹丕是曹操的兒子。二者比較是有意罵曹操破壞倫常。

    第二,政治對立

    孔融“旗幟鮮明地將自己的命運與形同傀儡的漢獻帝聯在一起,處處時時與權傾朝野的曹操作對,由此鑄成了閤家死滅的悲劇。”

    其實孔融與曹操的關係起初還是不錯的,這是基於他們匡扶漢室的共同政治立場,但沒多久曹操就“挾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業,而孔融始終是漢室王權的堅定維護者,兩人政治關係自此分道揚鑣。

    所以孔融的死,和楊修之死有相同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有些才華,不將曹操放在眼裡。

  • 2 # 胡不歸史

    東漢後期以來清流士大夫集團在社會輿論以及政治影響力已經達到了頂峰,他們以忠於漢室,社會良知和道德正統自命。曹操前期的作為也是向他們融入靠攏的,他的一些重臣可以說大部分都是這個集團圈子裡的人。

    曹操為了清除自己政治前路上的阻礙,對這些清流士大夫集團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爭取團結大多數人的支援,另一方面對於一些反對派麻煩製造者,則選擇代表性的人物堅決清除,殺一儆百。而到了後期曹操漸漸大權在握,對這些人物是絕不手弱的。如,孔聖人第二十代孫孔融全家被殺(公元208年);被曹操一直倚重的文臣之首荀彧猜忌而死(公元212年);名士崔琰被賜死,而為他求情的毛玠受到牽連被廢黜(公元216年);太尉之子楊修罪死(公元220年)。難道說這些人的死都是因為曹操中二?

      在前面說到的這些名士大臣中,哪個不是學問淵博,才智過人的。史載“及獻帝都許,徵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每朝會訪對,融輒引正定議,公卿大夫隸名而已。”孔融在朝中的作用與地位可見一斑,但是哪怕再受重用,曹操要你死總有辦法找出罪名。孔融被人告”大逆不道”,“宜極重誅”,然後全家皆亡。曹操殺孔融所面臨的壓力不小但他還是殺了,漢獻帝救不了,清流士大夫集團也救不了。這不僅為彰顯曹操的權力,更是給這些清流士大夫的警示,讓他們看清楚跟哪個老闆的問題。

    在曹操眼中,孔融等人的所作所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行為,而是代表著整個清流士大夫集團性的作為。其政治意圖,一是對曹操的施政方針不滿,變相為漢室張目。二是能使士大夫集團的利益可以重回巔峰並一直延續下去。而曹操實行的唯才是舉羅致庶族人才,連通下層人才向上層的流動,則打破了士大夫集團對政治的壟斷。曹操需要實現政治抱負,就必須加強集權,打擊政治壟斷,兩者矛盾不可調和。所以不在孔融等人的無用該死,而是兩個政治路線的爭鬥就肯定有犧牲,有起伏。曹操死後,曹丕採納陳群的創議,以九品中正製作為魏國的選官制度。當然曹操是贏了一局,但是清流士大夫集團卻是最終的勝者。

  • 3 # 畫素說

    曹操是不是“中二”,孔融是不是該死,看完我這個回答,也許我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曹操中不中二,咱暫且不論,孔融該不該死暫且不說,但是孔融是“必死”,也就是說孔融必定會被曹操殺死,為什麼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做個解答。

    對於曹操為什麼殺孔融在歷史上說法眾多,有的說是因為孔融對曹操態度十分的傲慢還時不時譏諷下曹操;有的說是因為孔融勸諫曹操禁酒,勸阻曹操加害楊彪,惹得曹操不悅;又有的說是因為孔融離經叛道,經常說出一些出格的話,讓曹操十分的不悅。

    其實對於曹操這樣的當代梟雄來說,這些原因真的會導致曹操對孔融起殺心麼?像禰衡那樣挖苦曹操和曹操的重臣的人,曹操也只不過是禍水東移而已,顯然這些原因都不至於殺孔融吧!

    我想說的是孔融是自己作死,不作不死的那種!下面我就來和大家說下真正導致曹操對孔融起了殺心的三大點原因。

    第一、孔融自恃清高,對誰都不服氣

    在這裡我舉個例子,曹操廢三公制度恢復丞相制度自任為漢朝丞相;隨後曹操準備南下荊州解決掉劉備、劉表、孫權一干人等。

    而這個時候孔融自持孔夫子後人省份,文人骨子裡的假清高開始發作,對曹操的這兩件事情極力持反對狀態,而且還跑過去對曹操說“兵南下討伐荊州是是無義之舉,以無義之師討伐仁義之師,必敗無疑。”未戰先言敗,這不是啪啪的打曹操的臉麼?可以說這是直接和曹操叫板了,簡直就是作死。

    第二、野心家的曹操,需要鐵血手段殺雞儆猴

    或許一開始的曹操在他實力一般的時候,在加上剛迎漢獻帝到許昌的時候曹操還是心存振興漢室之心;在後來十多年的光陰過去了,此時的曹操早已打敗了人生最大的對手袁紹並統一了北方,日益強大的曹操在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不臣之心,所以廢三公、復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孔融心存漢室、又自持清高反對曹操廢三公和稱相自然也是最激烈的一個,此刻已經晉升為野心家的曹操自然是需要鐵血手段來殺雞儆猴來給那些反對者看的。自能是孔融太作了這時候跑過來挑,那麼你就必定是會被曹操殺死的。

    第三,孔融為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劉備做代言人

    孔融你說在曹操的麾下,你卻和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的劉備關係密切,兩人在青州的時候就相互為援,後來劉備表奏天子請求封孔融為青州刺史。

    孔融在入朝以後,在曹操麾下之時,也不收斂自己,為了一己之私情更是成為了劉備在朝中的代言人一般,多次為劉備說話,更作死的還對著曹操說曹操的是無義之師,而劉備則是仁義之師。

    結合以上的三大原因,所以我才說孔融他是自己作死,不作不死的那種!

  • 4 # 愚公姓李

    早年的曹操是有點“中二”的。

    早年的曹操,造五色大棒懸掛於洛陽北部尉衙門,並用五色棒處死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為謀劃誅殺宦官的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上書進諫;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濟南相任內,大力整飭貪贓枉法,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致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拒絕參與王芬、許攸謀劃廢黜靈帝一事;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共討董卓。如此等等,都說明曹操不畏權勢,不懼危險,敢於同宦官和不法官吏作鬥爭,努力扶持漢室,有點“中二”的特色。

    公元196年,荀彧勸曹操迎漢獻帝,曹操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候”的戰略優勢。自此,曹操不再“中二”,曹操的奮鬥目標和戰略定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竭力扶持漢室轉變為平定天下、建立曹家江山。發生這個轉變以後,曹操內心與清流士大夫之間的關係定位也發生根本性轉變,從團結清流士大夫與之並肩戰鬥轉變為籠絡清流士大夫為己所用。但是,如荀彧、孔融等,是固守正統、忠於漢室的,與曹操的戰略定位和奮鬥目標是根本衝突的。為了籠絡他們,獲得他們的鼎力支援,曹操不得不借漢名、披漢衣,在面上表現出與清流士大夫的同目標、同戰壕。

    統一北方後,曹操大權在握,逐步在實際行動上落實自己的奮鬥目標。他一步步鉗制漢獻帝,並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權威。其目的是,一方面考察之前鼎力支援他的清流士大夫對自己的忠誠度,另一方面弱化漢獻帝在文臣武將心中的地位,使文臣武將逐步認同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為最終取代漢獻帝作鋪墊。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些舉動引起了忠於漢室的清流士大夫們的反對和警惕,他們開始與曹操離心離德,並或明或暗地跟曹操進行對抗。這就給曹操平定天下、取而代漢製造了障礙。更重要的是,曹操擔心他們會轉而支援劉備或其他以匡扶漢室為名的敵對勢力。所以不得不有計劃、有步驟地將他們除掉。孔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曹操殺死的。

    當然,孔融談不上該死,站在他的角度來看,他是為護正統而死,為信仰而死,是忠烈之士。站在曹操的立場來看,孔融是自己統一江山的障礙,不得不殺。以我們後人的目光來看,曹操與孔融,無所謂誰對誰錯,他們都是為自己的理想而戰鬥,都是各為其主。

  • 5 # 小豆芽亂讀書

    首先肯定的說,曹操肯定不中二,孔融肯定沒有無用。

    曹操跟孔融的關係大概可以用戀愛關係來比喻:曹操暗戀孔融,孔融愛答不理;曹操表白孔融,孔融拒絕;曹操用“人品”打動孔融,二人陷入熱戀;曹操現原形,孔融絕望,兩人開始分居;孔融因為“錯愛”又無力改變,終於自暴自棄發瘋;曹操找個藉口弄死孔融。

    具體說來,東漢末年“黨錮之禍”前前後後,朝廷分為兩大陣營:清流、宦官。清流都是學儒術的,孔融為孔子之後,算是清流集團的骨幹力量。曹操是宦官收養的後人,跟清流是對頭。但是曹操本人很喜歡清流人士,幾次三番去拜謁清流名士,想要融入這個集團。後來曹操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一些清流人士的認可。

    但是後面隨著曹操勢力的擴張,對東漢皇室的威脅越來越大,很多儒士開始不安。儒學尊的是王道,也就是輔佐帝王治理天下,如果有人想要推翻皇帝,那是不能接受的。這時候漢室的文臣開始焦慮,當然也包括孔融。他們是害怕曹操有一天會替代漢朝天子,這時候的曹操是被他們所抗拒的。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曹操迎接困頓的天子到許昌。這時候孔融看到的是曹操還是漢室的忠臣,是皇帝可以依賴的人,在搖搖欲墜的漢王朝前面,扶了漢室一把。但是孔融還是太天真,讀書人的憨直哪裡會看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目的。這時候兩人進入蜜月期,孔融甚至寫了很多詩歌文章來讚揚曹操。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曹操漸漸露出本相。天子在許昌的日子並不好過,孔融也看到這種情形,但是又無能為力。在軍閥混戰的時候,有軍權才能支撐自己的夢想。孔融除了一肚子學問,什麼都沒有。漸漸的心裡的不平之氣化作怨言,開始走上另類的道路。

    在一個奇葩頻出的年代,孔融或許是想用這種言行來換得社會的關注。甚至提出了“父母無恩論”。豈不知這正給了曹操一個殺他的藉口,殺了孔融,順便封了天下士人的嘴巴。由於孔融的言論太出格,才給了曹操充分殺他的理由。在一個尊重人才的時代,要殺一個名望很高的人,是需要充分的理由的,何況這還是孔聖人的後人。

    父母無恩,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大不道的言論,殺人誅心,這一個不孝的罪名一出,還有誰能說曹操殺的不對?縱使殺雞儆猴,旁人也無話可說。

  • 6 # 古典文化交流

       乍一看,還真不知道“中二”是什麼意思?百度了一下,解釋為: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曹操年代沒有這些網路術語,還真不容易得“中二症”。讓我們來看一看毛澤東對他的評價吧。“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

       魯迅先生:“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史書中《三國志》:“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歷史劇裡的曹操多數是以白臉的形象來表示他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反面人物。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史學家司馬光:“歲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可誦,論事考實,難要悉行。但能張桀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資治通鑑·漢紀·獻帝建安元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況在朝廷呢?歷史只能給世人以警醒。至於對曹操和孔融的評價各人不一,就讓世人去評價吧!

  • 7 # 海哥閒嘮嗑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名滿天下,封建時代當權者當權者很少得罪他們,不怕得罪一人,就怕得罪他背後的群體。

    孔融後期言語態度多有譏諷侮慢曹操,而且越來越無禮,但容忍也是有限度的,一有機會,怎可能放過。

    像孔融這樣的文人,是不該去碰政治的。

  • 8 # 清風看點

    第一:孔融恃才,出言不遜。

    曹操對不能為我所用的是要除掉他的,不歸順,出言不遜,曹操豈能留他。

    第二:政治立場不同

    一開始他們兩都是以匡復漢室站在同一立場,結果曹操來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二人政治立場分道揚鑣揚鑣。

  • 9 # 醉學組楊禾沐講史

    前一半就不回答了沒什麼意思。就是套話刷分引爭議

    關於後面一半。沒有誰是該死的。相對於誰該死?一切只有利益,孔融得罪了曹操所以被處死。跟楊修一樣。什麼叫該死?宿命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詹姆斯將輪休本賽季剩下所有比賽!這對到現場去看詹姆斯打球的人來說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