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武則天中國右代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是中國歷史上稱帝最遲的皇帝(67即位,其次是南朝皇帝劉裕64年),同時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對於武則天后人對她評價並不統一,這是我就利用毛主席對她的評價開始論述我的觀點:武則天確實是治國之才,她既有識人之才,又有用人之術。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讚揚武則天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武則天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武則天政治舉措。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武則天同時還透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蒐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如《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城南門,親自臨試。”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准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三、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殿試製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另外,長安二年(702年),還“初設武舉”,擴大了選官範圍。

    武則天選官範圍廣泛,不免有濫竽充數;但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如《新唐書》所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

    這些賢才不僅是當時加強武則天統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後來輔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陸贄說:“(太后)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此外,武則天在同高宗共同執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更加明確規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後出現“冠冕皂隸,混為一談”的情況。

    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所以武周時期邊疆穩定!正是由於武則天善於治國,所以她執政期間國家穩定,經濟繁榮,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裕。武則天的這些功績都為後來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所以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才會說武則天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要說武則天給我們現代人留下了什麼,至少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等這些古建築。

    特別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有不少平民出身計程車卒因軍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為士族,於是從前士庶之間嚴格界限便逐漸消失,凡是姓鄭的都自稱滎陽鄭氏,姓李的都自稱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無從辨別其為舊士族還是新士族。

    武則天養面首常常讓人認為是她的過失,可是我覺得這倒是人之常情,比如:趙姬和宣太后誰不是如此,武則天是皇帝她為什麼讓人說三道四,不過武則天卻因為男寵遷努於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確實讓人不解。

    不過我覺得是功大於過吧!畢竟皇室無親情,也許像無字碑一樣千秋功過任人憑說,但武則天僅憑千古女帝這一頭銜就足以名留青史,何況她確實留下了一個不定磨滅的時代,也許就是她的名字日月當空足以光耀千秋。

  • 2 # 小談歷史興衰

    在武則天治理的時候她繼續實行唐太宗的各項政策,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也清除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的隱患,使得國力不斷增強。是貞觀之治一定程度上的延續也叫“貞觀遺風”,由於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為日後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元盛世的時候經濟指標終於超過了隋大業5年的指標,這也刷是圓了李世民的一個夢了。

  • 3 # 李厚何

    “治宏貞觀”是談不上的,“政啟開元”是當之無愧的。

    說談不上“治宏貞觀”,是指她的格局不如李二。

    李二繼位時天下並不太平,群雄尚未完全消滅,四夷則強敵環伺,來勢洶洶,內部矛盾重重不說,李淵和他本人為早日奪取天下而對世家大族和各方勢力所作的妥協,也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後遺症,百廢待興之際民心卻不安定,這讓朝廷陷入進退兩難、寬嚴皆誤的尷尬。

    在這種情況下李二採取次第用兵、逐一擊破的手段,先後擊敗了除吐蕃以外的所有內外強敵(別跟我說高句麗,東征一役李二打得不算漂亮,但最初的戰略意圖,即收復遼東,是完全做到了的,而吞併整個高句麗是隋煬帝的戰略目標,不是他的,後來高宗滅高句麗是意外,是因為泉氏內訌,且隨後也就隨手放棄了),對內則透過調整郡縣制、均田賦稅關係和微調兵役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和群相制,讓社會秩序得到穩定,建立了一個大王朝國家機構的整體框架。作為歷史愛好者是不會喜歡萬能塗改液李二的,但這些歷史功績該認就得認。

    相較而言武則天在位時四夷是比較平靜的,北突厥和契丹充其量算癬疥之患,至於內部,亂子當然多,但這些亂子其實不是她自己招惹出來的麼(不但是換皇帝的姓氏,連性別都換了,您還指望消停不成)?所以就算綏靖得法說到底也是自種自吃,且歷史最終也證明,一切不過被暫時壓下去而已。她在行政治理方面的確作出不少成績,卻只能靠嚴刑峻法去鞏固,副作用大不說,事實上也不能持久,不過是“士不敢言而敢怒”的級別而已。李二在繼承人問題上做得已經夠糟糕,她則糟糕到拍黃瓜的地步,李二算五十步,她連百步都不止了。

    “政啟開元”當之無愧,是指她把需要得罪人但不得不做的很多事,如修理一下世家大族和功臣外戚皇室、重新調整賦稅制度和地方行政框架、強化法制意識等等,都搶先做了起來,李三隻需要順水推舟就能坐享其成,而無需承擔過多後果,事實上開元善政的大部分框架是武則天時代開始搭的,且最早的一批開元人才,也是武則天時代提拔起來的——雖然這猶如“今天中國的百歲老人都是舊中國出生”一樣是自然規律,但張說之類也罷了,姚崇(巧吏)宋璟(軸脾氣)張九齡(南方人)換個皇帝,能不能躥起來還真不好說。

    此外,武則天雖然沒有太多邊功,卻也沒有太多邊患,在她執政期間包括吐蕃、南詔,四夷基本平靖,而且還是建立在消耗相對較小、用武動作不大的前提下,李三在這方面表現得如何大家都看見了——不是他折騰太過,安史之亂即便發生,也絕鬧不到這麼大,在“不折騰卻能辦大事”方面,武則天即便不如李二,卻絕對強過李三太多。

  • 4 # 儒生如生

    1打擊門閥

    繼承加深太宗氏族志政策,再來一次上層建築大洗牌,在幹掉關隴新貴族之後,進一步削弱世家門閥舊貴族。

    隋文帝、隋煬帝和唐高祖、唐太宗借勢懷柔、奮力強壓,兩對父子四代人手段使盡,自魏晉四百年九品中正制獨霸上層建築的門閥政治,終於在高宗夫婦手上君主集權突破上升大功告成!(門閥勢力大減,不再主宰上層建築。和新興的寒士勢均力敵。分割相權。唐代中晚期的門閥寒士互相制衡,開始了黨爭。如牛李黨爭。這樣的情況,已經沒有佔有絕對優勢的官僚集團威脅君權了。)

    在和高宗並肩作戰幾十年開疆擴土後,高宗鞠躬盡瘁了,所有權勢在高宗末期漸漸由武后全盤繼承。武后易後時已與寒士庶族結成利益共同體,籌備北門學士時開始組建權力網。高宗駕崩前兩人一起治國三十年,已有為君之能。廢立中宗試探打擊朝臣底線,平徐敬業大勢在握,正式遷都洛陽擺脫唐臣密集控制地。最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登基稱帝!建明堂(永珍神宮),以此為權力中心,正式開始全盤主導行政

    2:武后為了稱帝集權大殺李唐宗室,地方實權派的高祖太宗子孫傷亡殆盡。

    在鞏固地位的同時也為朝廷集權加強起了作用。

    3:大開科舉,重用寒門。

    鞏固帝位後,武后開始接著進展集權事業。

    新舊貴族門閥在朝堂好不容易挪出了空位,把隋煬帝和唐太宗的科舉制發揚光大,啟用狄仁傑、婁師德等名臣,提拔姚崇、宋璟(玄宗時與太宗房杜並稱的盛世治國宰相)等年輕寒門士子進入朝廷中樞。

    充塞代替門閥大族失勢後留下的大部分決策管理層空位。

    新開制科(皇帝臨時設題破格提拔快速升遷)和武舉。

    這些寒士經四百年門閥政治黑暗不得有一展所長的舞臺,這時屬於自己的時代終於到了,利益關聯之高,絕對死心效忠於君權皇室!

    武后一朝號稱君子滿朝。

    4:重用酷吏,開啟告密恐怖監視傳統。

    目的很簡單,女子登基為帝,和上述行政舉措的君主集權至高作用一樣,這之外,還承擔了鞏固武后一人權勢的作用。

    5:經濟上,"勸農桑、薄賦役"。

    施行自己當年的建言十二事,加強地方吏治,大力扶植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結構,經濟平穩上升,為之後開元盛世打下基礎。

    6:軍事上。

    鞏固初唐前期擴張的疆土,維繫國際上的天可汗體系和國內的州縣二級制。

    因為前期稱帝集權殺了一堆宿將,均田制此時也在正常進展中衰落,搶救無效,府兵制府兵減少開始瓦解。

    對外擴張機制處於即將停頓轉變政策防禦的時期。

    在北方無力強制直接控制蒙古高原的胡族(突厥、回紇、契丹等,唐時漠南漠北民族複雜多樣),以胡制胡,讓後突厥政權復國臣服藩屬。

    西北吐蕃勢力增大和睦關係轉為競爭關係,為了西域控制權這個天可汗體系至關重要的據點強力打擊吐蕃。

    東北契丹初綻頭角,打壓控制。

    所有軍事舉措武后在時勢把握上都很高明正確的處理著,沒有大錯。

    (我對武后行政治世的評價:

    大戰略方向稱職高明,無大錯。為求鞏固自身帝位,經營三十年,登基前一系列政治行為,引導輿論、強權打壓、反覆試探、恐怖監察、衝擊舊觀念等,步步為營力求穩妥。在鞏固自身帝位的同時,集權上升,君權高漲,文官系統大換血行政機制清明,為玄宗留下一整套人事好班子和基業。稱帝時為了上位損害朝廷君權下的宗室勢力動搖了統治,但完全掌控局勢很快走回正軌,無關痛癢。

    總體來說,武后四五十年的行政舉措都很英明。縱有小過,瑕不掩瑜。)

    神龍政變,女子在父系宗法社會要立廟享祭還是要把權位正統還給兒子。

    她違逆不了整個世界的執行規律,但她畢竟贏了一次,做得不能更好了,武后就是女子在文明世界步入父系社會後在君主制農業社會里的最高峰,沒有第二人能超越。

    60多歲登基,80多歲走了。年輕貌美時見過華夏數千年來不世出前五的英主雄主,當過他的妃子,繼承了他的事業和他的兒子一起戰鬥,而後繼承衣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在自己孫子手上實現了人文氣度和文明強度的華夏最高峰、最強音。

    (高祖太宗開國,文治武功。高宗武后繼往開來。四世五世後玄宗如日中天。

    世人皆漢唐並稱,文景武宣之功業,起承轉合,唐家繼之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心裡,什麼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