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侃古說今
-
2 # 瘸哥說史
西羅馬帝國滅門於476年,是在蠻族不斷入侵逐漸失去了對各地控制之後滅亡的,476年其末帝慕路斯被蠻族僱傭兵首領費狄奧多里克黜正式宣告其滅亡,後來狄奧多里克在義大利建立了東哥特王國,所以西羅馬帝國可以算是被東哥特滅亡的。
-
3 # 司馬通鑑
剛好寫到這篇文章內容,貼出來分享。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要從兩個方面找答案。
其一,內戰。
其二,蠻族。
先說內戰。說羅馬帝國的內戰之前,先得明白。
羅馬帝國是怎麼發家的?羅馬帝國又是怎麼成長的?答案都是,武力值,所謂羅馬成也兵也,敗也兵也。
羅馬人能征善戰,這一點早有了解,一個小城邦,成為橫垮歐亞大陸的羅馬帝國,靠的是常年征戰,不斷的擴大自己的領土面積,打敗敵人。打敗了的城邦怎麼辦?錢財掠奪一空,而活著的敵人發配充當羅馬帝國的奴隸。奴隸的數量空前,勢必迎來反噬。
於是我們在美劇中瞭解到了《斯巴達克斯》,電影《角鬥士》。
奴隸拖垮了羅馬帝國。為什麼說是奴隸拖垮了羅馬帝國,一方面奴隸的數量總是有限,不可能源源不斷,羅馬帝國能打的地方越來越少,沒有那麼多奴隸供羅馬帝國使用。
再者管理奴隸需要成本,當羅馬人把奴隸當成推動羅馬帝國經濟發展的一種方法時,本身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奴隸前期太多,人工不值錢,改進生產工具的效率就低了,沒有改進生產技術的動力,奴隸一旦少了,羅馬帝國經濟勢必受到衝擊。最後,奴隸是會反抗的,奴隸是會起義的,最高峰奴隸起義反抗的數量達到10萬之眾,而且奴隸起來反抗的次數之多,完全不在羅馬帝國預料範圍內。
到這,奴隸給帝國埋下了第一顆地雷。
下面出場的是,羅馬帝國曆史上不可忽視的人物,他叫馬略,馬略最著名的事件,馬略軍事改革,馬略軍事改革的核心,提高軍隊的穩定性和戰鬥力。從原先兵源義務,變成軍餉兵源,同時建立軍制,什麼番號,戰旗,共同的榮譽啊,大幅度提高戰鬥力。
極其嚴重的後果是,這些兵只認給他發軍餉的將軍,一旦將軍造反,下面的兵跟著造反,形成了中國歷史中的藩鎮模式。
軍隊改革,這是給帝國埋下的第二顆地雷。
終於到了公元180年,距離西羅馬公元475年滅亡時間還尚早,此時在位的皇帝是羅馬帝國的五賢王之一的奧勒留,本來羅馬皇帝這段時期是賢者繼位,但這位奧勒留把皇位給了他的親兒子康茂德,破壞了帝國的規矩,這兒子又十分不爭氣,羅馬帝國亂戰就此開始。
到這,需要解釋下,為什麼在前面,要寫羅馬帝國的兩顆地雷?這兩顆地雷,距離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實在相差太遠?為什麼還要從兩顆地雷作解釋,這裡無非是強調一點,那就是羅馬帝國的軍國主義,軍國主義是羅馬帝國內戰的根源,這是從根兒上找到羅馬帝國覆滅的基因。
從公元192年,康茂德死後,到公元284年的一百多年間,羅馬帝國就跟中國的南北朝似的,先後出過26位皇帝,自立為王的還有二十多個,總共50個多皇帝,走馬觀花,無一善終。
這個爛局面直到公元284年戴克裡先,才得到解決。這位皇帝上位後,總結起來,做了三件事改變羅馬帝國亂戰。
我們只說最重要的一件,那就是分割帝國,沒錯,羅馬帝國之所以會分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正是出自這位出身下層,曾經是皇帝衛隊隊長的戴克裡先皇帝。戴克裡先為什麼要分化東西羅馬?理由是羅馬帝國實在太大了,管理不過來,採用東西兩部分,建立四帝共治的體制。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只能徒增亂戰。
公元305年戴克裡先退休後,繼承者之間爭奪皇位,最後勝出者是著名的君士坦丁一統天下。
後面的歷史,就更熟悉了,君士坦丁建了一個新都成,叫做君士坦丁堡,這個君士坦丁堡逐漸成為羅馬帝國的中心,後來叫東羅馬帝國,而西羅馬帝國慢慢被放棄掉了。被放棄的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越走越遠,差異越來越大,歷史書上給出了東西羅馬帝國的三個差異。
首先政治上差異,西羅馬帝國基本是真空狀態,沒有人管理。
其次經濟上差異,西羅馬帝國常年戰亂,摧毀嚴重,經濟凋零。
最後文化上差異,東西羅馬的語音不通,東邊說希臘語,西邊拉丁語。
這些知識點,在歷史書中可以找到。但這些差異使得東西羅馬帝國,走向了兩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再說蠻族我們都知道,權力是不可能出現真空的嘛,君士坦丁放棄了西羅馬帝國,但西羅馬帝國也總得有人在統治才行。
統治西羅馬帝國的人就是在東羅馬帝國不得勢的人,分封到西羅馬帝國掌權,當然這也不是誰都可以的。總之存在感低了很多。
公元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名為保護西羅馬帝國,實則窩藏禍心。這意味著,西羅馬帝國已經是在日耳曼人的統治之下,建立了一個西哥特王國,並且還得到了東羅馬帝國的認同。公元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覆滅。
這兩句話需要翻譯一下,大概是說,西羅馬帝國名義上仍舊是西羅馬帝國,但下面的藩鎮王朝,其實是日耳曼人在統治,這樣一來,日耳曼人隨時可以傾吞西羅馬帝國,可以不認可西羅馬帝國的政權,而自己當皇帝。
由於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所以對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歸結為蠻族入侵。
總結從表面上看,的確是蠻族入侵,蠻族為什麼會入侵,因為你弱,你為什麼會弱,因為你被羅馬帝國拋棄了,常年的內戰已經打得窮不堪言,最終羅馬帝國保一半丟一半。
西羅馬帝國公元475年滅亡,隨後進入中世紀,而東羅馬帝國更名拜占庭帝國,又存活了千年,放棄西羅馬帝國也許是明智的選擇。
-
4 # 讀史之樂
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的大帝國,後來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其中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滅亡。
西羅馬帝國帝國是如何滅亡的,因素很多,這其中和中國還有關係,這就要從中國漢朝說起。
漢朝對匈奴的打擊迫使其向西遷西徙匈奴在秦漢時期是北方的強大民族,對中原王朝造成了不小的威脅。對匈奴一直採取防禦為主的策略,直到西漢武帝時期隨著國力的強盛,開始對匈奴大規模反擊,先有衛青、霍去病,後有大將陳湯,一系列的反擊,暫時解除了匈奴的威脅。東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部匈奴歸順漢朝,北匈奴仍與朝廷對抗,在東漢大將竇固、竇憲、耿忠、耿夔等的追擊下,北匈奴大敗,無法立足於漠北,被迫向西逃竄,遠遁中亞,後不知所蹤。
匈奴西遷引起了歐洲民族遷徙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大約二百年後的公元374年,一支神秘的騎兵突然出現在歐洲大地,沒人知道他們來自哪裡,他們自稱“匈人”,實際上,這些人就是當年被漢朝擊敗西逃而消失的北匈奴。當年他們在中亞西亞修養生息,逐漸恢復了實力,開始了征服歐洲的歷程。面對這些從天而降的人,當時的東哥特國毫無還手之力,迅速潰敗,向西逃亡至西哥特國,匈奴軍隊尾隨追擊,西哥特軍隊也被輕鬆擊垮,20萬西哥特人進入了羅馬帝國境內避難。這些西哥特人逐漸發展壯大,竟然成為羅馬帝國最大的敵人,並最終埋葬了西羅馬帝國。
上帝之鞭——阿提拉阿提拉,匈奴單于,建立了匈奴帝國,他把匈奴帶向了巔峰,曾經橫掃歐洲。他發動的對羅馬帝國的戰爭,加速了羅馬帝國特別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他的征服雖然時間很短,破壞性卻很強,是唯一一支能夠深入到歐洲腹地的遊牧民族軍隊。歐洲君主和軍隊對阿提拉毫無抵抗力,對其非常恐懼,稱其為“上帝之鞭。”
同一時期的中國,正是五胡亂華的混亂局面,五胡之一的匈奴和其他民族把中國攪得天翻地覆。東西方在同一時期都受到匈奴的侵擾,歷史就是那麼巧!
-
5 # 司馬武侯
什麼是羅馬?
或者說,什麼是羅馬共和國?
他的正式名稱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這是一個是建立在分享權利和激烈的個人競爭的基礎上的,從來不允許搞個人獨裁。
但這些共和國的原則基石正在腐敗的瀰漫和道德的淪喪下逐漸崩潰。統治階級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傳統的斯巴達人的戒律和團結已經蕩然無存。階級矛盾惡化,法律和行政體系日漸削弱,權力逐漸被控制在軍方手中。
這時候,羅馬迫切需要一種徹底的變革才能挽留衰老的國家,凱撒的迴歸似乎昭示這一切的來臨,屋大維把羅馬帶到了“帝國時代”,但羅馬從未使用過“羅馬帝國”這個國號,羅馬正式的名字一直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直到戴克裡先把“元首”改為“皇帝”。
其實華人一直以華人的思路去看待羅馬,羅馬人的思路是,國家只有一個,但是皇帝或者說執政官可以有好多個。戴克裡先發明瞭“四帝共治”的模式,將帝國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由兩個皇帝和兩個副皇帝統治,他們彼此承認,又同時承認羅馬的統一性。
到了君士坦丁時代,經過了內戰,君士坦丁廢除了四帝共治,但他為了排除羅馬元老院的掣肘,將首都遷到拜占庭。由此開始,羅馬皇帝和元老院分離了。
雖然皇帝離開了羅馬,但羅馬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分裂,如我所說羅馬帝國是唯一的,只是同時有兩個皇帝分治東西而已。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合法性,並且都認為是統一的羅馬的一部分,東西皇帝會聯名釋出法典以通行全帝國。
因此,所謂的“西羅馬帝國滅亡”是偽命題,不存在“西羅馬帝國”這麼個國家,也就無所謂滅亡這個問題。
羅馬帝國,這個歐洲歷史上唯一一個統一的大帝國是如何崩潰的呢?我個人覺得,羅馬帝國的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變質也是由內而外的。
羅馬原本是個艱苦樸素、勤勞勇敢的民族,羅馬人傳統的美德也就是貧窮、勤勉的農民所普遍具有的美德,這讓羅馬人擁有世界。隨著羅馬人的擴張,財富急劇增長了,伴隨著領土的擴張和奴隸經濟的發展,羅馬人的眼界開闊了,當他們踏上尼羅河畔和兩河流域的土地,羅馬人發現人居然可以生活得如此豪華!於是一些豪門貴族便滋生了享樂的念頭,開始模仿東方腐化的生活方式,傳統的道德廉恥觀念開始被打破,羅馬人逐漸放棄了簡樸嚴肅的生活方式,瘋狂地追求享樂。征服和享樂成為這一時期羅馬人竭力遵循的法則。
在羅馬,最正確的裝逼姿勢從請客吃飯變成了舉辦包括角鬥表演在內的各種競技比賽。上行下效,羅馬普通民眾也鄙視勞動,認為勞動是奴隸的工作,“麵包與競技”成為了羅馬人的政治哲學。及時行樂、醉生夢死成為羅馬人的生動寫照。
戰爭帶來了廉價物品和成群的奴隸,大量廉價的奴隸勞動排斥羅馬平民,羅馬公民也不願從事奴隸所從事的勞動,於是他們絕大多數成了無業可守的遊民,被稱之為“流氓無產者”,他們依靠貴族、政客們的施捨以及政府賑濟生存。但是,這些流氓無產者卻享有進行政治鬥爭的權利,政府不得不向他們提供“麵包與競技”,以免發生騷動。
從此,吃苦耐勞的羅馬人變成了帝國的蛀蟲,他們不再能夠成為當年橫掃天下的羅馬軍團中的中堅力量,而帝國晚期卻面臨著巨大的邊境軍事壓力,從此蠻族軍團士兵成了羅馬公民的保護者。帝國把大門的鑰匙交給蠻族那一刻,崩潰在所難免!
所以,羅馬的崩潰的表現形式是羅馬公民和公民軍團的腐化,而“麵包與角鬥”——吃飽飯和低質量的快樂——這才是摧毀羅馬大廈的根源所在,正如當代氾濫的綜藝娛樂節目。
回覆列表
公元4世紀中期,羅馬帝國境內不堪承受殘暴統治的人民紛紛起義。
394年,作為起義者起家的提奧多西最後一次把羅馬帝國統一了起來,然而統一是短暫的,395年提奧多西去世后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
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率領下又掀起風潮,從巴爾幹進攻義大利,日耳曼部落的汪達爾人和勃良第人也從北方向義大利進攻。西羅馬帝國岌岌可危,5世紀初西哥特人在羅馬城內奴隸的配合下,一舉佔領羅馬城。待到5世紀70年代,西羅馬帝國終於土崩瓦解:西哥特人統治西班牙,東哥特人統治義大利,江達爾人統治非洲北部,法蘭克人和勃良第人統治高盧;帝國皇帝成了日耳曼人手下傀儡。
476年9月4日,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廢羅馬皇帝羅慕洛,自立為王,西羅馬帝國滅亡。長期的、反覆的、綿延不斷的奴隸、隸農起義和外族入侵,推翻了西羅馬的奴隸制統治,從此,西歐各族開始了封建社會階段。
主要是社會矛盾,奴隸制阻攔了人類文明的進化。影響了社會的發展程序!社會是向前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