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塵垚4
-
2 # 時光匆匆染年華
90後一枚,我覺得我和80後沒啥代溝,我離開啦去年的老東家,和一位大叔相處得很好,今年還打電話問我,覺得沒代溝問題不大,還是覺得個人修養最重要
-
3 # 因陀羅indra
作為80後,我來說說,其實代溝還好,主要是90後00後真的太慘!!!
為什麼說現在年輕人壓力大!佛系!低消費!宅!不談朋友!低生育!不買房!為啥???
你以為他們不想啊,當一件事情有點難但可以做到的時候,大家會去努力,比如70-80後,但當很多事情根本是渺茫的,希望都沒有,大家就會放棄,比如90-00後。。。
據2018中國崗位統計數字,90-00後有正規工作上班的80%在996工作制上班。而70-80後80%都在855上班。
就算你在855吧,現在很多二三線城市855工作制公司,畢業生進去現在還是起步3000+,還有2500+的,和十年前一模一樣甚至更差。。。
10年了什麼都在漲!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衣食住行都在漲,但就工資沒漲,你說這些年輕人可不可憐!能不佛系嗎???
70-80後那一代,他們年輕時候20多歲可不會這樣,因為他們還有個目標,雖然有壓力,但至少有個方向,現在看大部分人也多多少少實現了。
反觀90-00後這一代,看他們朋友圈好像天天很開心,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但這是月光族啊,賺多少花多少,70-80後20多歲賺5000最多花1000,賺3000最多花800每月,會想著積累。而90-00後最大的區別就是毫無積累,全用!所以表面上看上去他們比上一代好像開心快樂些,但這是用放棄未來作為代價的,一人吃飽玩好全家不累,但問題來了,20歲可以這樣,那30歲你怎麼辦?40歲呢?50歲?病了怎麼辦?二個90後結婚了,毫無積累,小孩家庭怎麼辦?(你又不是在歐美髮達國家不存錢也無所謂,小孩和重病醫療有保障,現在我們國家福利還處於初級階段,你毫無積累風險是極大的)
為什麼說現在90-00年輕人佛系!不結婚!不生孩子!低消費!宅!不買房!為啥???現在明白了嗎?他們不是真的想這樣,而是真的沒辦法,既然沒奔頭,不如灑脫,可悲的灑脫。
然後說996更慘!!就是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6天班
855就是早8點半到晚5點半,一週5天班
996一個月要上300個小時。
855一個月要上185個小時。
996一個月要比855多上115個小時班。
如果按照855每天8小時上班時間,一個月996要多上14.3天班!
10年前都是855非一線城市普通畢業生3000底薪加提成。10年後畢業生996是5000底薪加提成!看上去多了2000底薪,時代在進步,其實。。。把多的115小時算進去,10年工資根本沒漲!!!
最後說一句很多人說90後00後賺錢很容易啊,隨便一個直播每月收入10萬以上。。我去!你真的去問下身邊的,真正不上班天天直播的有幾個月收入10萬的,穩定一萬的都是鳳毛麟角!只不過現在網路發達了,傳播的當然都是些炫富和賺了錢的!感覺好像賺錢太容易了!其實都是些網路營造的浮華和假象,真正的大部分90-00後,只要不是富二代拆二代,基本上還都是沒奔頭,沒目標,得過且過,不如灑脫,可悲的灑脫。
-
4 # 夏末秋涼50
最明顯的一點。“價值觀”的看待不一樣 我是80後的,對這個感覺特別明顯。我們這一輩出生的時候中國剛剛開始發展,所有的東西其實依然和之前的那輩人差不多,但是已經開始了文化衝擊的徵兆,最有名的就是牛仔褲和卡拉OK的進入中國,當時居然在國內形成了爭論的風潮,現在我們看來是很日常的東西,居然會曾經被視為洪水猛獸,而且那個時候,我剛剛懂事。當我上中學的時候,網路開始普及,電腦已經從X86迅猛發展到了視窗,而此間人們依然在為各種新生事物爭論不休。可以說80後的一代是在爭論中成長的,我們在觀念上繼承前輩們的傳統思維,同時又不停的吸收著外來的新鮮事物。90後的誕生可以說是很幸運的,他們懂事開始這個社會就已經在高速運轉了,所有的新文化新思想對他們而言只要接受就可以了。這個時代的人往往不滿足於純粹的接受,因為沒有經歷過爭論的時代,他們就開始開創自己的風格,所以在思想上,這兩個年代的人其實存在著一個斷層,文化的斷層。沒有了前後傳承的傳統的貫穿,他們更快的接受著外界思想並不斷髮展著自我的個性。我們那個時代的時髦是跟隨著外來文化模仿著他們來漸漸熟悉這個社會,而90後的人已經生活在充斥著外來文化的環境中,於是他們在接受同化的同時也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文化,但是這種亞文化缺乏傳統的根基而更加顯得蒼白。其實每個年代的人之間都有著一定的斷層,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年代如同現在這樣,斷裂的如此巨大。70後的那輩人可能還在回憶著戴蛤蟆鏡,穿喇叭褲,梳大飛頭的時髦,我甚至還可以在記憶中能找到“燕舞”的廣告(中國電視熒屏上的第一支廣告,燕舞牌收錄機,很大有兩個大喇叭的錄音機。那個時候相當於現在酷睿地位的電器啊)但是現在,當初追逐潮流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潮流了,而他們的後輩們又在潮流中開創者屬於自己的亞文化。 其實一個年代一個文化斷層是一種悲哀。現在文化部和宣傳部又在阻止外來動畫的衝擊,但是沒有優秀的本土文化,這種衝擊真的能夠擋住麼?我是看著恐龍特急克賽號和奧特曼長大的,但是現在的孩子透過網際網路可以選擇更多,只是再也看不到《大鬧天宮》那樣優秀的作品了。 正是因為在少兒文化傳播上的不利,90後的人更傾向於成人化的流行元素,而屬於孩子的文化早已被外來文化霸佔的點滴不剩。 所以,80後的童年至少還丟過手絹,打過陀螺,跳過房子,或者父輩們玩過的滾鐵圈,和小時候總也玩不厭的打彈子同拍彩紙。但是90後的童年,就是網際網路和動漫遊戲的天下了。 不同的童年文化,產生了兩代不同思想的人。這個也是文化的悲哀
-
5 # 墨丶彰電影
我是96年生人,80後一般都是哥哥身份的人。就拿我那幾個堂哥來說吧,他們正值三十而立的年紀,孩子也開始上小學了,生活的壓力正是大的時候,或許也剛剛舔了二胎。這個年紀不像剛剛結婚那會的窮困潦倒,滿屁股的債。這時候的他們要為了家庭而努力賺錢,事業也逐漸穩定了,家庭佔據了內心的全部,孩子的教育也成了一大問題 。和80後交談,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就比較現實,而我們還沒有真中看清這個殘酷的社會,還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80後的話題大多在車子、票子等方面,而90後更傾向於網路,什麼電競啊、主播啊等等。要說代溝是有的,但是很淺,不像跟父輩那樣的深。有些思想新穎的人一樣和90後玩的起勁,代溝這個問題是你是否願意接受對方的觀念,只要你能嘗試學習他們的文化,接受他們的思想,代溝這個是不存在的。
-
6 # 數碼小本本
我眼中的80後,是一個大雜燴。
這些人裡頭,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有成家立業的,有孑然一身的;有心態豁達的,有抑鬱寡歡的。
說到代溝是有的,但是卻沒有70後的大。
一般來說,90後所接觸的時尚、網際網路、流行歌舞,很多都是80後這一代的領頭,比如,網際網路這一塊正是80後來領頭,中國很多網際網路產品都是80後一代所製作;比如很多90後、00後所追的歌星、影星都是80後,因此,對於90後來說,80後在大體上沒有太大的代溝。
有代溝的在於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上。
80後經歷過中國20世紀末百廢待興的艱苦年代,他們對於自己得來的一絲一毫十分珍惜,對於生活上的方式可以說是“斤斤計較”,因此,他們有一部分人很難理解為什麼會花三五十塊錢去電影院看電影,明明在家可以看,為什麼家裡有房子不住偏偏要在外面租房自己住,為什麼手機數碼等產品要追求最新款,夠用就行……
當然,這樣的代溝只存在某些人際關係之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但總體來說80後和90後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還是十分相近的。
-
7 # 我是潮汕後生仔
我覺得90後跟80後最大的一個不同是,90後是計劃生育政策出來後產生的一代人,他們因為從小沒有兄弟姐妹的愛護和竟爭而產生的一代人,自我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國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時,這一代人的出現讓中國有了新的家庭結構。80後也的確很混亂!個性從沒離過嘴,要是沒有個性還混什麼混?我是其中混亂的一個。慣常是個頂好的乖乖女,但意識裡想叛逆到瘋,可凡事總是扯東扯西的想,猶豫的拿不定主意,這麼看我哪裡是個80後呀!完全一舊社會被壓制的可憐婦女代表!我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沒有絲毫波瀾,我已經迷失方向了,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經過非人的高中生活後終於被一所大學收入囊中,可是學了一個自己壓根兒未列入考慮範圍內的專業(突然頓悟人生無常了),簡直是一條道走到黑!誰給我指條光明大道?90後: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 、衣著、言行。非主流意味著並不是最流行的東西... 也就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 、衣著、言行。非主流意味著並
-
8 # 隔壁老王的經典故事
感謝邀請。80後出生的人,那個年代國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那個年代還在使用糧票,很多地方都開有農業社,很多部門的人上下班都騎著五羊牌腳踏車,家裡大多擺放著黑白電視機,衣車,這些都是很多家庭都可以看到的最初的傢俱,小孩手中的玩具都是些玻璃球,紙質物品,還有些大人幫小孩自作的各類樣式的玩具,生長在哪個年代的人一般都還是比較保守。80年代的人,喜歡追逐自己的理想,因為哪個年代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四有新人”之類的教育,從小就有著要做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之類的遠大理想,80年代的人,畢業之後,就面對著找工作難這一個問題,哪個年代的人,還沒有上崗就要面臨下崗的預兆,哪個年代的人,對於自己創業的的想法還不是那麼多,都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份固定的職業,鐵飯碗就是大多數人的目標。80後的人,感情方面也是相對的保守,別說當街接吻這一說,哪怕就是在街上都很少會牽手,大多數的人的婚姻,多是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撮合而成。對於那個年代的人,有了家庭,會有出軌的那也是很少的,80後的人,一般都很顧忌自己的名聲,對家庭的責任心也很重。80後的人懂得對事不對人,理智對待事物,面對一些言論,自己會靜下心來思考事情的對與錯。
而90後出生的人,從小就被嬌生怪養,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受益者,家裡的五羊單車變成了摩托車或者是小汽車,黑白電視已經沒有了蹤影,替代的是大螢幕的彩色電視機,錄影機,影碟機,K拉OK,家裡多了電腦,冰箱,空調,廚房也煥然一新,漂亮的灶臺,豪華的油煙機,洗澡有熱水器,床鋪也變成了大張的席夢思,每天聽著周杰倫,玩著PSP,傳統老舊的玩具已經消失殆盡,90後的人和80的完全不一樣,90後的人,個性張揚,喜歡在人前暴露展示自己,他們喜歡找尋自己的理想,那個年代的人對“共產主義”已經是沒有那麼深刻的理解,90後不在愁就業,他們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開始產生厭惡,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想這自己獨立創業。90後的人,對於愛情方面,相對來說,他們已經衝破了那種老舊的觀念,他們喜歡自由戀愛,自己喜歡誰就追求誰,在人前也不在避諱,手牽手,公園的長凳上相擁而坐,當街接吻已經很普遍,90後的人對於家庭的責任來說,也相對很少,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家裡捧著長大的,對於家務之類的事情,他們會毫不關心,就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兩個不同年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有著不少的代溝,話題,言語,行動方面都會有著很大的區別,其實也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果和對方談得來的,或者是喜歡對方的,又怎麼會存在著什麼 代溝呢?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有同意我的說話的 ,歡迎關注我,留下的你看法。
-
9 # 情感解碼乘風
代溝其實並不完全體現在年代上。有些90後思想觀念反而很保守,跟他的家庭以及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有些70後卻完全沒有脫離主流思想認知,所以我覺得代溝在所處圈子之間才更容易出現。
-
10 # 95後的打工人
80後現在是社會的先鋒力量,他們總是會衝在最前面,可以說現在的80後在一些企業或者單位裡身居要職,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90後還有很多需要向他們學習。
80後,馬上也要不如四十而不惑的年紀,他們之前也都是充滿了鬥志昂揚的衝勁,和現在的90後一樣,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可能比我們90後更懂得一些東西把,可能是因為出生地年代不同。現在的他們擁有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孩子,勞累了一天回去,聽見孩子喊一聲爸爸媽媽,渾身的疲憊也都會頓時消失。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好吃懶做之徒,我並不是針對,而是拿出一些例子來說,當然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人。但是現在的他們大多也都知道要為生活而忙碌,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人,為了父母和孩子。我舅家孩子,我哥,自打我記事開始,他好像一直都不太聽我舅的話,到處惹事,在學校很老師鬥智鬥勇,在我家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候他好像不不大,吸菸還被我爸給逮到了,給狠狠訓了一頓。放學被小混混截住不敢回家,就提前讓我爸媽去接他。但是現在真的是好太多了,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說起代溝,可能80後與90後之間的代溝不算有太大,現在80後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知識,感受新的東西,他們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要說有,那可能就是生活方式和想法上吧。生活方式,80後更加穩重,他們發了工資,雖然也都是月光,但他們是為了房貸,孩子,家庭消費,雙方父母等等,可有些90後就不一樣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面對每個月高額的消費,只能去透支,然後用下個月的工資繼續去還,就這樣一直惡性迴圈下去。思想上80後會考慮的更多,不會說像90後,現在90後裸辭的很多,看老闆不爽,好,不是你會炒了我,而是我炒了你。但我並不是說90後不好,而是某一方面說出的某一種現象而已。
好了,希望大家生活愉快。
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回答,我就是“農村戶口就是好”,可以互相關注哦!
-
11 # CAOXIN
真正的差距就是對待人生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八零後追求的是穩重,踏實,而九零後是希望透過闖蕩的。 再過不到7個月 20後就要出生了 他們看90後就像60後...
回覆列表
有沒有希望都是必須依靠的一代!不依靠行嗎?他們都生在了這個時代,不依靠也得依靠。
改革開放後依序上大學的一代。不同於他們的父母,他們是教育迴歸正常秩序後,從小學→中學→大學→更高學歷,一步一板走下來的第一代人。教育的正規,意味著成長較正規。
社會中堅的一代。隨著三十年代人漸漸謝世,四十年代人老去,五十年代人退出工作舞臺,六十年代人接舵,七十年代人成為骨幹。八十年代人已經從社會後臺慢慢走向了中央,他們的發展,將決定中國後一年100年(2049年)的真正主導,中國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這一代的短板是:成長安逸。他們身上需植入艱苦奮鬥的紅色基因,使之不忘初心,與時俱進,成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