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教育兒唷

    家長們的心情非常可以理解,初為人父人母,害怕寶寶生長髮育會不達標,再加上一些母嬰產品商的宣傳炒作,更是讓家長們“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總擔心寶寶缺了點什麼。微量元素一直是家長們關注和熱議的焦點,那麼 “微量元素檢查”究竟需不需要做呢?它得出的資料到底靠不靠譜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微量元素是什麼?

    國際上大多數科學家的共識是:人體內含有28種必需元素,以體內含量佔體重的0.01%為界,將這28種元素劃分為:≥體重0.01%的常量元素,<體重0.01%的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鈉、鈣、鎂等。

    微量元素包括:鐵、鋅、銅、碘、硒、錳等。

    常說的微量元素檢查,如下圖所示:

    顯然,所謂的“微量元素檢查”實際上並不只針對微量元素,常量元素鈣、鎂,以及重金屬元素鉛都赫然在列。

    微量元素檢查有沒有必要做?

    目前有些醫療機構還在應用的微量元素檢測,主要是取寶寶的頭髮、指尖血、靜脈血,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3種檢測方式。

    1、頭髮檢測:

    頭髮的生長和新陳代謝是需要時間的,那麼用於檢測的頭髮很可能是幾周前、甚至幾個月前的頭髮,即便結果顯示很多元素都缺乏,也只能反映寶寶之前的身體狀況,而非當下。說得更直接一點,甚至寶寶頭髮上殘留的洗髮水,都會影響檢查結果。

    2、指尖血檢測:

    聽上去好像準確度高了一些。但指尖血本身就是末梢血,就好比幾百米外高空的空氣質量不能代表地表空氣質量一樣,指尖血也不能完全代表全身血液的元素含量情況。更何況醫務人員在採集指尖血時,擠壓寶寶手指的過程,會致使部分組織液混入檢測血樣中,也會造成檢查結果的不準確。

    3、靜脈血檢測:

    看到這,有的家長可能會反駁了:頭髮和指尖血都存在高誤差,那麼採用靜脈血檢測總可以了吧,既不代表幾個月前的情況,血樣中混入組織液的可能也很小。

    是啊,貌似這3種檢測方法中,就數靜脈血檢查干擾項最少了。但事實可並非如此。

    前面提到了,微量元素在人體的含量極小,而且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微量元素在體內分佈是不均勻的。有些元素可能大部分都存在於其他組織中,而血液中的含量卻非常少。

    以鈣元素為例(雖然它並不屬於微量元素,但大家對它最為熟悉):人體內99%以上的鈣,都分佈在骨骼和牙齒中。而只有不足1%的鈣,分佈於血液、體液及全身各組織器官中。

    在人類數萬年的進化中,為了保證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基本穩定,我們人體進化出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應對機制: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降低時,就會迅速動員骨鈣對血鈣進行補充;反之,若血鈣濃度升高,機體便將鈣質沉積於骨骼中儲存起來或經腎臟排出體外。這一動態平衡機制保證了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在不同年齡、性別的個體中無明顯差異,始終保持著一個基本恆定的濃度。

    所以,透過監測血液中的鈣元素含量,並不能準確反映出人體內鈣元素的實際情況。

    同理,透過靜脈血檢測的微量元素含量結果,也不能反映體內微量元素的實際情況。

    此外,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寶寶的飲食狀況、檢測裝置的準確度、操作人員等因素也會影響到檢測結果。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宣告一點:微量元素檢測不是嬰幼兒常規的檢查專案。

    不過,微量元素的檢查也並非一無是處,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它也會給醫生的診斷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比如,存在吸收障礙的早產兒,某些先天性遺傳病的患兒,或存在某些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反覆呼吸道感染、發育遲緩、嚴重偏食、挑食等情況,經專業兒科醫生評估後,可能需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微量元素的檢查結果也只是作為輔助參考。

    如果不做微量元素檢測,那怎麼知道孩子缺不缺乏某種營養素呢?在臨床上,兒科醫生會結合寶寶的症狀、以及日常飲食來進行綜合評估和診斷,而不是僅憑一份檢測報告單上的數值。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會強於汽油柴油汽車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