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雪狼何偉131904760371

    其實也算不上是回答問題,咱就權當是嘮家常,互相探討學習,這樣子會更顯得輕鬆。

    我是這樣看待懂勁的,首先就懂勁而言我認為不是太極拳所特有的,其它拳種,包括現代的搏擊,散打,拳擊等等都有懂勁這個階段的訓練過程。

    懂勁就是一個階段性的訓練過程,也沒有年輕時學拳時感覺的那麼神秘。當初學習推手時經常會聽老一輩的拳師講:“手推手不是手,跟打跟(根)才是真”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老拳師們也是含著骨頭露著肉的說,你的手聾啊,他聽不著勁,所以不懂勁……。

    經過了很漫長的時間也接觸到了不同的老師(不同拳種)漸漸的似乎開點竅了,又透過不斷的學習和交流一點點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懂勁就和推手一樣都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訓練過程。

    再回過頭來看看王宗嶽的拳論,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明確地指出,獲得太極拳成就所必須經過的途徑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由此可知,“懂勁”在太極拳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懂勁才能因人所動,隨屈就伸。因此,太極拳法將用感覺察覺對方動作的輕、重、快、慢及勁源動向,稱為“聽勁”。瞭解到對方的勁力情況,恰當地作出判斷,並根據對方的動向和企圖,制定出攻防方案,而制敵於未動之先,稱為 “懂勁”。 拳論指出“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又說“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對方用剛強的勁力進攻時,我用圓弧動作來承接,既改變其勁力方向,又不為對方所制,稱之為走,這也正是別的拳種講述的,直勁來橫勁破解,只不過是太極拳是在身體接觸當中運用身法而非手臂的接觸得到的感知訊息,別的拳種是用雙眼盯著對方的胸部和雙肩的動作來判斷。

    而懂勁的前題是招熟,這個招熟就得把拳辦開了,揉碎了,甚至是每一個動作反覆的練習,這就是所謂的拆招單式訓練,也是知己的訓練過程。明確自身每一動勁路是怎麼來的,是透過怎樣一種規律性的動作形成的。這個階段在拳擊,散打中的直拳,勾拳,擺拳,及步法訓練和空擊訓練也都是為此而服務的。

    化敵之勁,以柔克剛。粘即是制。只有我順人背,才可以制人。我得機得勢,對方失機失勢,我處於主動的地位,這就是順。反之,機勢有利於對方而不利於我,我處於被動,這就是背。我順人背的機會和形勢,是透過沾連粘隨的感覺而加以判斷的,也稱之為粘。使用粘勁,應儘量掌握對方動作與勁力的執行過程。只要與對方沾接,就順其勢而迎就,因其動而屈而伸旋轉,用走勁來調整自己的平衡,並探測對方情況,審機應變,因勢利導。在粘走過程中,由於不丟不頂,遇勁即化,將會使對方的勁力不能達到目標繼續前進,或者中止其勁力而後撤,如此,都將改變其重心位置,為我破壞其平衡創造條件。這就是知被的過程,只有知已知彼才是懂勁,這是一個反反覆覆的訓練過程即招熟。很多的太極拳愛好者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練習,當然也就談不上懂勁是個什麼了。

    在這裡還想和廣大愛好者說一句,太極拳的懂勁的階段是反覆訓練出來的結果,絕對不是翻翻書,背幾句拳譜拳論就能練出來的,現實中很多東西和事物的出現都是先有的現象而後才出來的理論。

  • 2 # 上庠

    按照傳統的講法,“由著熟而漸悟懂勁”,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上的話。

    說白了,就是要“熟”,熟能生巧嘛。

    我不太喜歡把太極拳神秘化,畢竟說到底,太極也只是一種運動。

    懂勁,不僅太極有,其他運動也有。

    踢足球的需要懂勁,懂勁後才能控球,玩得好的,球好像長在腳上一般,這不就是太極中的“不丟不頂”“粘黏黏隨”嗎?

    打籃球的需要懂勁,懂勁後才能接球,無論傳球多快,角度多刁,只要胳膊一伸,球便引了過來,這和武術的接手是一回事。

    當然,懂勁這個事,那個不懂球的胖子最有發言權,乒乓球那麼小,速度那麼快,我們的國家隊員也能運轉自如,幾乎達到“不以目視”而只以“神遇”的境界。

    要達到上面的境界,沒有的別的辦法,就得多練,把拳術中的規矩練成自己的本能。

    這也是拳論中老早就指明的“非經歷年熟化,鮮有能致用者也。”

  • 3 # 味哎兒

    問到根上了,該給贊,因懂太極拳了。絲綿錦如無空,聯連連如虛無,入門。得勁為入氣第一步,其勁由先前意領身轉入勁帶身,如身不由己狀,這是:不知是我動,還是動帶著我在動的“無我”狀態。無則無所不容,容就是納,從而執行本身為氣血暢,納氣血就是納氣。納氣名為得氣,得氣太極拳初成,初成者歸為近門弟子,而不再是徒。徒有遷徒的遊移不定意。任何事持久後必有悟而有得。此為“得門”法,別無它途。

  • 4 # 倪華太極養生

    太極拳論裡有這樣一句話:“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顧名思意就是懂勁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就是能決定你練太極拳是否入門的一個關鍵點。

    首先“由著熟而漸悟懂勁”,要做到著熟的話,首先拳得要打對、嚴謹、一招一式,把拳打的很正確了,先方後圓。在由方到圓的過程中,你的身體是不斷放鬆的,身體的骨節逐漸的開啟,身體的傳導力越來越整。做到上下相隨,節節貫穿。先產生了知己的功夫,周身上下一氣貫通。也就是要做到自身的陰陽平衡,上虛下實,等到身體骨節打開了,在松的基礎上,然後他逐漸的就會有“聽”勁,產生了聽勁了,他就可以轉化對方的力,所以懂勁就是懂得將對方的力化成自己的力。

    如何做到懂勁的基礎就很明確了,首先就是招式練對、練熟、練松,身體自身的陰陽得平衡了,自己的功夫達到一定高度,然後是知彼,懂勁是知彼功夫的一個重要開端。

    有了懂勁了,你就會越練越精,你對松和緊的把控就越來越精微,松和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圈越來越小,控制對方的力也越來越精到,這樣你就會達到一個境界。這個離不開反反覆覆對套路的練習,人和人之間的磨合與對練。

    尤其是推手的對練,剛開始是不清楚的,是頂的、丟的。慢慢的,你的身體就逐漸打開了,身體的螺旋勁也有了,然後對方的勁的方向、大小、速度你就可以做到判斷,這種判斷不是思考的,是你意識形態的。

    和對方的來力方向非常吻合,這樣你就可以將對方的勁轉化成自己的勁了,也就是懂勁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懂勁的層次也不同,它會不斷的提升。隨著你越練越精,身體越來越松,越來越巧,捕捉對方力的勁息越來越精準。這種捕捉是意識形態的,千萬不要去想,想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在這個環節裡,它就是一個懂勁的過程。也是控制對方勁力的關鍵的一步。

    其實關於懂勁這一塊,古人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老的拳書,包括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陳鑫的太極拳文獻,都點到過這些。所以好好練習就行了。先去認識到這個問題,然後不斷的去加強身體的訓練。

    一直訓練到神行合一,你的意識和你的身體達到同步,和對方、和環境都非常吻合的時候,就可以隨著對方的變化,然後你再由對方的變化而變化,就可以由對方的圈的軌跡轉換到自己的軌跡上,因為自身有陰陽兩股勁也繞著一根軸的。然後對方的勁順著你的勁進入上去了,所以說前面那個粘住對方、控制對方力的環節是很重要的。

    如何把對方的勁轉換成自己的勁,如何由對方的圈透過“引”、通過鬆空的力的轉換,然後傳達到自己的順勢上去。這裡面有合勁和分勁,有摺疊勁等等的變化,最終是以自身為軸心控制對方的力,將對方的軸給破壞了。你就像恆星一樣,最終是行星是繞著你轉的,你不能夠跑到對方的軸心上去了,這反而被對方給“聽”到了。

    所以懂勁是相互的,如果對方他也是高手的話,他也會聽你的勁。那這個時候就看誰的圈小,誰的聽勁敏感,那懂勁的層次就不同。

    其實更多的理論不是說出來的,最關鍵的還是在兩個人之間的訓練、人和人之間的訓練。

    在心理上也得做到不頂不丟,你才會更加的從容,才能夠感覺對方的力,用心體會。因為你本身已經做到了身心合一。所以說,心理狀態也是懂勁的一個關鍵,不然的話不是頂就是丟。

  • 5 # P局思維

    練習太極拳,如何懂勁?

    太極拳的練習有系統的方法,首先我們看太極拳練習者,平時鍛鍊的過程中都是儘量放慢訓練,目的是為了調整自身身法各個部位的執行路線準確以及擺放位置是否符合自身的骨骼要求,因此可以看出,太極的練習過程是很複雜的。

    訓練過程中主要透過站樁、畫圈、走架、推手幾個部分來進行,循序漸進!

    1、站樁

    最簡單的身法調節,做到心靜才能專心一致的為下一步打好基礎,站樁不僅是調身也是調心的功夫,透過長時間的站樁,還能恢復元氣,當然,站樁是要經歷一個痛苦期,畢竟一個動作長時間擺著也會產生痠痛的感覺,所以需要去耗,增加自身的耐力;

    2、畫圈

    也就是入門基本功的練習,這也是太極訓練每日必備的專案,從畫圈的單個專案中讓身體的執行規律達到太極拳的要求,也有稱之為單式練習;

    3、走架

    也就是套路練習,熟練掌握單式練習之後,能夠將每一個動作毫無間斷的線接下去,產生整體連貫性,每一趟拳都能達到太極身法的要求和執行規律;

    4、推手

    從招熟到懂勁,必須要經過雙人推手訓練,體會放鬆的過程,發力的原理,勁力的路線,找出問題加以改正,最終才能懂勁。

  • 6 # 山右

    做什麼,都有做那件事的勁路方法,都有它的“懂勁”。

    比如騎腳踏車,一開始不熟悉,不會騎,沒有騎車的懂勁,就騎不成。慢慢地,掌握了方法,有了騎腳踏車的懂勁,就會騎了。

    又比如騎馬,一開始不識馬的習性,駕馭不了,總被摔下來。久而久之,熟識馬性了,是要走馬還是要跑馬還是要打馬球,各有門道,一招一式練來,漸漸熟而生巧,從心所欲。

    再比如抱孩子,也是要懂勁的。你得知道孩子的身體特點,孩子蠕動了怎麼照應,哪裡能碰哪裡不能碰,怎麼了才能讓孩子舒服,你都得知道了才能把孩子交給你。否則就跟把孩子交到李逵手裡一樣,三下兩下就捏巴壞了。

    太極拳別於其它拳種,主要在於“駕馭其勁”,這就要知道對方,先“聽”,再“懂”,才能駕馭。不懂人之勁路特點,不懂自己能幹什麼和怎麼幹,何以駕馭?

    太極十三勢,就是教人如何知己,如何知彼。不管對方是什麼拳路,都能以簡捿省力的方法駕馭控制對方,直至戰勝對方。這裡面的懂,包括上面所說的懂腳踏車,懂馬,懂孩子,你得知道對方。對方是少林拳也好,是泰拳也好,是搏擊散打也好,首先你要懂得如何以你的太極拳對付對方的剛猛沉重,然後,最好你能如張三丰那般,自己有了相當的少林拳功夫,加上相當的太極拳功夫,以足夠的功夫實力去對付對方,這樣才能穩操勝券。萬不可如有的太極拳“大師”那樣,完全不知道對方怎麼回事,僅以自己三五成太極拳功夫,閉著眼去跟人家七八成的自由搏擊對抗,那還不出洋相?

    武術是實力對抗,不能自欺欺人,不能不懂裝懂,不能憑想象打人,否則只能捱打。你捱打不要緊,甚至還讓那些過路的看客把中華國粹看扁了。

  • 7 # 福州禪武

    勁力是武術常用的術語,在我看來和拳擊散打搏擊的發力是一樣的。如果是健身和養生的太極拳的勁力,完全可以根據自我的理解出現千千萬萬的勁法。

    我不談養生的太極拳的發勁,只想談論實戰的勁力。圖片中這種發抖勁看起來很有勁力,其實拿一個靶給他打,就能體會到沒有多少力量,只是自己在那裡顫抖。打擊體系是要把勁力滲透到對方的身體,自己抖來抖去是胡扯的勁力。

    “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發於梢”這是很多太極拳書籍裡的定義發力,但在養生的過程中,有用各種理論去講發力,我見過用八卦解釋太極,腳踩乾、手指震、這有些接近玄學了,什麼氣沉田、尾閭中正、頭頂百會穴,這些不是格鬥的理論,是養生理論,是中醫理論。如果是養生隨便怎麼練,只要有益於身體的健康都行。

    格鬥的勁力可以分,肌肉的力量,協調的力量,神經募集肌纖維的力量,技巧的力量,

    “動力鏈”是現代體育常用的一個術語,在所有人體運動中都有提到,看看網球的動力鏈,其實和太極拳弓步衝拳是相似的。

    網球的扣球“腳—小腿—膝—大腿—髖—腰—肩—上臂—肘—前臂—手—球拍”的動力鏈傳導,和太極拳,散打的發力量差不多的。

    運動生物力學解讀,動力鏈就是將力矩與角速度從下肢向上肢按照一定的路徑及動作序列高效傳遞到拍頭的過程。

    重心向前運動動力之源是重心由低向高的垂直維度運動,即下肢的蹬伸。這時一個對立統一的發力現象非常重要,即蹬地與降拍頭的時機與節奏吻合,是一種同步的相向運動。

    再看散打、拳擊的發力鏈,

    再來一張動態圖的發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乳腺自查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