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餘則非也,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為累。”
8
回覆列表
  • 1 # 小郭襄

    沈復,陳芸是表姐弟,沈復在十三歲時見表姐陳芸"才思雋秀"回家後便告母親"若為兒擇婦,非淑珍不娶。"

    陳芸比沈復大十個月,他一直稱呼陳芸"姐姐"(個人感覺這個稱呼有點蘇)他們婚後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恩二十三載,後陳芸血疾復發,撒手人寰。

    林語堂說"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言辭似乎有點過譽,但見林語堂對其喜愛程度可見一斑。不過,我總想,想陳芸這樣蕙質蘭心的女子,現實生活還是不要有,存在文學作品就好了,因為"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強極必辱。"

    世上聰慧的女子固然不少,但帶點靈氣的卻難得。有一個靈慧的女子終生相伴,應該是每個男人在心底不自覺的期冀。《浮生六記》中的陳芸,就是這樣一位主。

    陳芸文化修養極高,她既可以與沈復暢談文學書畫,又能強辯腐乳滷瓜;又有一雙玲瓏巧手,既能採集蠶絲織出五彩線衣,又能選購時物做出一席好菜;陳芸聰慧有餘,以草蟲屍體為飾,裝於草木土石之中,使得插花盆景看起來活靈活現,以假亂真;她又非凡靈氣,以屏風為影,種植以豆苗花卉,使得窗簾看起來生機勃勃,妙趣橫生……

    然而,如此妙人,卻在正當美好的年華黯然辭世。陳芸始終忘不掉相依為命下落不明的弟弟,放不下為丈夫沈復物色已久卻被豪門強娶豪奪的小妾憨園……難以理解,我難以理解的不是陳芸費盡心思為丈夫籌謀娶妾,而是她得知小妾被人強娶後的耿耿於懷,以至於舊病復發,纏綿病榻,最終一病不起,香消玉殞。

    有時候覺得,陳芸的苦難多是自己造成。痴情者多薄命,恩愛者難白頭。一個人對人對事全心全意,結果往往不但難隨遂人願,而且要獨自承擔。為丈夫物色已久的小妾別人強娶,友人贈送的女婢趁亂捲走盤纏逃了,這本都與陳芸無關,但她卻偏偏皆引以為為責,使得血疾一再復發,終於氣若游絲!

    看《浮生六記》,我對沈復一直無感,甚至有點討厭。陳芸的病逝固然有主觀原因所致,但是另一方面則是沈復不能顧家所致。

    沈復真真是個生活沒計劃又不會養家的酸腐文人。他明白處家人情,非錢不行,但卻終日玩弄花草,沉湎詩文。既不能讀書掙得功名,又難經營出殷實傢俬,只把責任推給家人誤解或小人作梗,但始終不能逃脫自己放浪形骸任性而為,最終夫妻被父親逐出家門不說,陳芸生病時還掏不出銀兩取藥求醫。

    當然這也只是我一廂情願地為陳芸打抱不平,但陳芸自己並不這樣認為,她曾幾次說到"只怪我情痴。"

    所以,怪我(陳芸)情痴罷,不曾怪你(沈復)不善營生,這一世的歡喜,坎坷,匆匆而過,也就這樣吧,而那些來世之約,也算了吧,因為我認為沈復不配陳芸。

    而我覺得沈復唯一可愛之處,就是他能夠在回憶浮生之中,陳芸始終佔據回憶的大部分時光,他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我們心中那個可愛的芸娘!

  • 2 # myida

    《浮生六記》發行過五十多個版本,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節選還被收入初中語文課本,影響深遠。一本只有3萬多字的小書,記載的又是普通人的平凡小事。之所以能打動幾百年的海內外讀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記錄了沈復夫婦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這也是一百多年來被大家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浮生六記》之所以廣受喜愛,是因為它對於夫妻之情描寫的深刻、細膩,動人的程度,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1793年出生於蘇州,13歲時和表姐陳芸訂婚,18歲結婚,夫妻倆一起生活了23年,感情深厚。他們的故事主要記錄在《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和《坎坷記愁》中。他們的愛情故事很美妙,芸娘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女性,一個生活家。舉一個例子,夏天的時候,荷花早晨開放,傍晚的時候,花瓣會收起來。芸娘用紗布包好茶葉,在前一天傍晚把紗布包放到荷花芯裡,第二天早上拿出來,用天然的泉水煎茶,茶非常清香。

    沈復本來是小康之家的孩子,可是,為什麼他們走向悲劇結尾呢?芸娘得罪了公婆,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她的妄念:給沈復找一個妾。芸娘找到了一個妓女的女兒叫憨園,想讓她嫁到自己家給沈復當妾,這件事讓家人不滿。

    有辱門風之外,最要命的是對家庭經濟構成了破產的威脅,原因很簡單:妓女要脫籍,代價高昂。沈復自己在廣東認識的一個雛妓,要價都要五百兩銀子,更何況憨園出身於知名的娼家?假如他們非要娶憨園,這將給家庭帶來怎樣的危機?恐怕賣房賣地、傾家蕩產,也不一定能湊夠天價的贖身費,怪不得沈復的父親勃然大怒了。從這一點看,沈復夫婦結局悲劇,在於他們經濟上的“白目”。他們個性雖然解放,但經濟方面毫無常識,理財更是天方夜譚,所以經濟受制於家族。一旦失去了父母的歡心,空中樓閣一樣的愛情小船就會趨向顛覆。沈復珍愛的東西一一破碎和毀滅,雖然令人同情,但悲劇源於他經濟上的”非理性”,過分看重心靈的自由,對危機缺乏預見能力和應變能力,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 3 # 24幀半

    《浮生六記》記錄了清代一個普通文人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愛情生活、詩酒年華、遊歷見聞,以及坎坷波折的人生歷程。

    有讚美沈復對妻子情深意重的,也有貶斥沈復是個渣男,配不上陳芸的一往情深,不一而足。

    竊以為:只要曾經愛過,又何必在乎天長地久。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沈復和芸娘,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她是他愛戀的淑姊,他是她屬意的夫婿。

    他非她不娶,她非他不嫁。一份美好的情愫,於年少時便已埋下,所幸他們的愛情,由於雙方家長的認可,而順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芸娘是個聰慧的女子,幼時聽過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並在後來對照該書一字一字的認讀,而無師自通地識了字,漸漸的並通曉吟詩作賦。

    芸娘是個能幹的女子,幼年喪父,憑針線活養活寡母和幼弟,並供弟弟上學。

    芸娘是個幸福的女子,自嫁給了沈復,得到了丈夫充分的愛和尊重。兩人一起探討詩書,談古論今,品月評花,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有一年的七夕節,沈復刻了兩枚“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印章,自己執陽文印,芸娘拿陰文印,作為往來書信蓋章之用。此種浪漫情懷,恐怕今人也會豔羨不已吧!

    在丈夫的縱容下,芸娘由初過門的沉默寡言而漸漸的活潑了起來。在人多的場合,夫妻倆亦平起平坐。這在禮教森嚴的封建社會恐怕是為人所不齒的。

    蜜月一過,身為丈夫的沈復就要外出求學了。

    這三個月的時光,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真是格外的漫長啊!終於見面啦,兩人執手相看淚眼,喜極而泣。

    夫妻倆都是不喜羈絆,嚮往自由之人,為了躲避酷熱,兩人搬到了近郊老僕婦家。聽蟬鳴,釣池魚,至秋天又來賞菊吃螃蟹,過足了田園生活的癮。更有趣的是,為了去水仙廟遊玩,沈復竟然慫恿妻子女扮男裝,飽了一番眼福。

    書中最引發書友爭議的是芸娘準備給丈夫納妾的事。是啊,誰願意讓心愛之人與人分享呢?我覺得芸娘正是因為愛極了丈夫,才做出此決定的。畢竟在封建社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

    為了報答丈夫的一片厚愛,芸娘才會想出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的計策的。

    後來因為父母的誤會和不喜,夫妻倆被迫搬離家,寄居在朋友處。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依然。

    因為芸孃的蕙質蘭心,生活雖然窘迫卻依然不乏情趣。她可以拔釵沽酒,她僱用餛飩擔給郊遊賞花的丈夫和朋友暖酒熱菜。

    她自制梅花形食盒,省錢又雅緻。她甚至想出把茶葉放到荷花心裡吸收花香的妙招。這種種情趣,真讓人歎服。

    可惜“世上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歡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

    沈復由於給人做擔保被追債,夫妻倆只能選擇逃離,又一次寄居朋友家,並無奈與一雙兒女分離。

    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芸孃的病情也反反覆覆,最後終至撒手人寰。對沈復來說,這不啻是天塌地陷。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啊,失去了生活中的伴侶,精神上的知己,此種傷痛,又怎能與外人道。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斯人已逝,我想:再也沒有人能代替親愛的妻子在沈復心中的位置吧?

  • 4 # 風雅宋

    法國思想家薩特曾說,“生活給了我想要的東西,卻也讓我明白這一切沒啥意思。”人生順遂,愛情美滿,功成名就,名滿天下的薩特,堪稱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幸運文人。與之相對,歷史上多數文人,大半坎坷一生,黯然而終。

    像沈復陳芸夫婦這樣,生活得有意思,卻坎坷半生,鳥啼花落人不在,家破親離妻與子俱亡者,更令人唏噓不已。

    而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卻這樣總結:

    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餘則非也,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為累。

    世間有這樣一種人,其文可愛,其人可憎。在我看來,沈復即其人也。

    在評價沈復上述總結之前,先略述沈復夫婦之結局:

    夫婦原已失歡父母,皆又為人作保,被人索債,無力償還,被沈復父逐出家門,嬌女幼子留守故園。芸娘前因弟失母死,血疾本就未愈,乃寄居其閨蜜無錫夏氏家,其病稍有好轉。芸娘原欲為沈納妾憨園,而憨負約,轉嫁豪門,芸娘之疾轉重。沈日益窮困,芸娘一直不願就醫,為得酬勞而病繡《心經》。夏氏所贈之奴僕阿雙,乘芸病沈出之機捲逃,終至芸娘客死揚州。後沈父卒,沈被弟排擠,淨身出戶,而欲遁入空門。經友人勸解後,遊幕四方,而幼子逢森夭亡。沈氏浪遊四方,延續其浮浪生涯。

    沈氏夫婦人生之坎坷,多由沈三白所致,正是其自作孽之處。沈復作孽之處,有如下幾方面:

    1.蔑視禮法,並以此慫恿妻子芸娘。

    剛成婚時,芸娘恭謹有禮,行事小心,頗得沈家父母歡心。然而,沈復卻以“禮多必詐”之言為戲,自美其人曰“餘性爽直,落拓不羈”,而覺“芸若腐儒,迂拘多禮”。

    很快,芸娘在其教唆下,亦不以禮法為意,女扮男裝出遊,結盟娼妓,且欲為夫納妓女為妾。而夫婦二人蔑視禮法,導致世論紛紛,難容於鄉,只得背井離鄉。

    2.拙於生計,不治產業,而遊手好閒,縱情享樂,家計維艱之時,仍不能洗心革面,任性而為,終至家破妻死

    沈復本為讀書人,卻未如其友人琢堂一般考取功名,更未能用心經商。出商嶺南,頗有閏餘,然沉溺紅樓,浪擲百金於妓女喜兒處。

    3.懦弱而負氣,行事疏闊,不顧妻子,全無擔當,名為人夫人父,實為幼稚任性少年

    父死之後,其家尚有房產值數千金,其時嬌女寄居婆家,而幼子孤寒,維祖母是依,沈復自視清高,不爭家產,竟欲入寺出家,全無家庭責任感。妻子得病以來,理當全力經營,為其治病,卻仍舊尋花問柳,恣意浪遊。

    本乏錢財,卻為人擔保,妻子已被此事拖累,以致聲名俱壞,沈復卻仍為所謂友人作保。迨其攜金遠遁,債主罵侮至門,益曾病妻之慮,而沈父不堪擾辱,乃逐夫妻出門。

    凡此種種,皆沈復任性無能之惡果,正是其“自作孽”所致

    沈復自謂“多情重諾”,實乃濫情濫交,本乏財資,愛好風雅,追逐美而韻之尤物,芸娘知其有此癖好,故而左支右絀,以迎其所好,終至事敗身死。遇人不淑,與嫖客小人為伍,不辨善惡賢愚,輕易許諾,蓋因其性偏僻,缺乏識人之明,察人之智,終致惡運連連。

    其所謂“爽直不羈”,誠然是也惜乎,爽直易犯人之怒,不羈多逾世之禮法。如內無大智高才,外無田園產業,爽直則近魯鈍,不羈則類癲狂,長此以往,禍患必至。沈三白為人夫為人父而行世如此,真可愛之文人,可惡之家人也!

    然則,若使芸娘始終以禮法自持,三白浪子回頭,或醉心科舉,痴迷世祿,或貪戀錢財,蠅營狗苟,縱然得以錦衣玉食,安享榮華,五福俱全,而其雅緻之生活,疏野之情趣,或亦盡付東流矣。世間多一雙庸俗之夫婦,而少一對煙火神仙也。

    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時易逝而人易老,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在今朝。屈心抑志,未必即能如嘗所願,獲取世俗之幸福。未若任性自在,逍遙一生矣。

    然而,如有人問我,如卿為三白,將何去何從,怎生取捨耶?

    風雅君非真風雅君子也,願先治詩意生活所需之產業,爾後,再續逍遙之遊也。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三歲了,在家裡怎麼嚴肅的教孩子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