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科護士媽媽育兒

    這問題涉及到的是我們的教育問題,現在家裡的孩子基本只有一個,都很注重教育的培訓和孩子的培養。

    第一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最成功的父母而不是她們的父母是她們的朋友這是最好的親子關係。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的是那樣的人,父母的一舉一動會是孩子模仿的物件。

    第二家長要把自己當人來看而不要把他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父母常常會在嘴邊說一句話,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父母是否有問過孩子的需要,父母這樣做是真的為了孩子好嗎?還是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長的責任重大,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當成人去相處。加油

  • 2 # 吳老師戲說韓語

    親子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種家庭教育模式的一部分!

    親子教育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親子教育的目的,意義是什麼?它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輸出,更多的是社會素養、能力素質、知識教育以及性格情感合而為一的一種教育方式。

    其次親子教育可不是單單讓孩子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它還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正直心、寬容心、責任感等等,也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還有就是身體力行,毅力、耐心以及行動力的培養。讓孩子在今後的道路上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能妥善處理。這樣的話孩子也能形成獨立思考並鍛煉出解決事情的能力!

    親子教育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親子教育無非是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做遊戲嘛!這也是其中的一種吧!現在親子教育更加科學化,有章法可循的。

    第一種音樂親子教育,這種方式大家應該都瞭解,音樂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表達形式。大多數母親懷孕期間都會聽一些音樂,這就是親子教育的開始了。它能讓孩子的大腦隨著音樂的節奏讓孩子的思緒、情緒隨著音符的律動而波動,控制情商的部分就會得到啟用和調動!

    第二種感覺訓練模式,有人說你看你反應怎麼那麼慢啊!這就是一個人的反射弧有點長。透過親子游戲活動,乒乓球、籃球、等等一系列的運動活動,讓孩子的身體的協調性以及感官的反應能力都會得到一個提升。

    第三放飛自我的親子模式。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有的父母因為孩子的好奇心重頭痛不已。但是千萬不要扼殺孩子的這種探知的能力。放飛自我,一起與孩子想像心中勾勒的世界,規劃的藍圖。

    總結

    父母有心、有童心、有耐心、也要用心才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不代替孩子做決定;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理智的賞罰分明;詢問孩子的意見。這就是親子教育,也是我們應有的教育!

  • 3 # 青絲媽媽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客觀真實的自己,是一件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

    我認為,在親子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及早認清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做一個合理的未來規劃。這會幫助孩子減少走很多很多人生彎路。

    如何引導呢?請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01

    家長自己先初步評估孩子的性格傾向和天賦潛能。

    關於性格和天賦測定,目前在心理學方面有專業的分類方法,我羅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例如,心理學上性格有以下幾種分類:

    1)內向型和外向型;

    2)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

    3)獨立型、順從型和反抗型;

    4)活潑型、完美型、力量型與和平型。

    每種性格特點對應不同的特質、優點和缺陷,甚至能從中初步判斷適合的職業技能發展方向。

    關於天賦潛能,包括8個方面的考量:

    語言智慧、數學邏輯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和自然智慧。

    觀察孩子在這些能力方面是否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或超越常人的能力,根據下圖作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

    02

    和孩子一起用多種方法來認識和評估自己。

    例如上文提到的性格分類,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相應的測試方法和結果分析。

    天賦判定,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考慮做專業的天賦基因檢測,或者在網上搜索一些免費的測試方法。

    例如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的測驗方法:

    另外還有一些認識自己的途徑:

    1)自我觀察,客觀評價自己,並寫下優缺點,多反省總結;

    2)透過他人的評價或態度來分析自己,不要盲從也不要輕視;

    3)多參加集體活動,與集體當中的各人比較,發掘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家長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調整孩子的心態,不要因為負面評價而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告訴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和不足。對待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03

    鼓勵孩子揚長避短,及早樹立目標和理想,並向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努力。

    我們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最終目的,是希望他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要做不切實際的無用功。

    那麼,最後一步,就是幫助孩子早日確定努力的方向,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達到終點。

    我的建議有:

    1)把目標分為短期和長期,一步一步來,並且要適時調整。

    做計劃不要太死板,尤其考慮到孩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應根據實時情況去調整人生規劃。

    2)綜合考慮達到目標所需要的能力,加大這方面的培養力度。

    3)要珍惜時間,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4

    總結:

    家長可以在親子活動中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包括性格傾向和天賦潛能,儘早作出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 4 # 六六饅

    首先,什麼是客觀真實的自己,有沒有絕對客觀真實的自己?其次,認識哪些方面的自己?比如長相、性格、氣質、能力愛好等。 大寶有一次很鄭重地和我說,覺得自己太黑了,好醜,為此表示很難過。我很驚訝,他真的不黑,只是健康膚色,但可能也有人覺得他黑,那客觀地說,他這樣到底是不是醜? 大家聽過“羅森塔爾效應”嗎?產生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次有名實驗中,這個實驗證明“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巨大,所以“客觀”上能力一般的孩子,被暗示過“與眾不同”後,卻真的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成績。 所以我覺得,沒有絕對客觀的自我評價。就算某一時間所謂的“客觀真實”自己,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這種“客觀真實”評價也會變化。一般來說,孩子小的時候,自我的認識大多是從別人對他的評價裡得出來的,老師同學對他的評價,父母對他的評價,這其中,父母的評價尤為重要。所以後來我和大寶就“黑”和“醜”不能劃上等號進行了一場談話,並告訴他媽媽覺得他長相很Sunny,身體很健康。現在他知道自己有點“黑”,但不會覺得自己“醜”了,也不會妄自菲薄了。 父母對不是很自信的孩子,要多誇獎多鼓勵他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對那種一誇就上天,盲目自信的孩子,父母可以透過實踐來檢驗他們自己。一個朋友的孩子,經常聽老師說他聰明,他就以此為炫耀的資本,不用心讀書,還去嘲笑那些用功的孩子。在一次考試沒考好後,朋友認真分析了他為什麼聰明還是沒考好的原因,讓孩子明白,堅持不懈用心地學習才是最大的聰明。 所以,沒有絕對客觀的自我認識,但孩子形成的自我認識,會對他們以後的行為和成長產生影響,所以,要讓孩子形成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自我認識,而不是所謂“客觀真實”的自我認識。

  • 5 # 宸媽碎碎念

    親子教育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客觀真實的自己?

    這個話題很大很大。

    電影《哪吒之魔童轉世》裡李靖對一歲的哪吒說他是靈珠轉世,兩年的時間裡,哪吒以這個信念為目標,誓要做陳塘關的大英雄,這是正念引導植入的一個標本;

    電影《銀河補習班》裡,兒子從小就不被認可,被老師和同學嘲諷缺根弦,爸爸告訴他一直想一直想,腦子就不會缺根弦;爸爸出獄後,面對要被退學的,完全沒有自我認可度的學渣兒子,爸爸從頭開始塑造兒子的自我認知,他告訴兒子,他是世界上最棒的兒子,他還告訴兒子,永不認輸,堅持思考,就是最好的!

    實際上,這些都是親子教育中的自我價值觀的植入和引導。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三觀尚未定型,所以,需要家長積極向上的觀念引導,而這樣的積極,肯定,鼓勵和指引,就是最好的!

    還有一點,言傳身教是最為重要的教養方式!

    所以,不想講太多方法和技巧,做個親子教育路上的有心人,小事都可以塑造孩子的正念自我價值觀!

  • 6 # Tina育兒

    這個問題是一個很籠統的問題,涉及到了家長引導、正確認識、客觀認識真實的自己。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親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如何才算真正的認識自己其實是大人都終生不能完成的事情,如何指望孩子能做到呢?很難!

    但是也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

    1、觀察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孩子喜歡吃什麼,平時的生活習慣如何?這些都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引導孩子過程中要注意以身作則為主,讓孩子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

    2、從孩子的行為中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不斷的透過語言和行動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最重要工作就是為了發現孩子的天賦,透過語言和行動告訴孩子,怎麼做?怎麼觀察?怎麼看待問題?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7 # 小米粒育兒

    客觀的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上加難。不說小孩子,就是我們成人能真正客觀認識自己的又有多少?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是人就會有優點和缺點,大概只有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算的上是初步認識自己。小孩子很多事都是在學習體驗之中,各種潛力都在挖掘之中,一切皆有可能,優點與不足尚不能定論。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而後才會慢慢變得豐富,其中的一筆一捺都有身邊人的影響,而父母就是影響孩子最為深遠的存在。寶爸寶媽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孩子的再創造的原型,聽起來有些恐怖哦!

    親子活動中,處處都是我們努力引導孩子正面發展的好機會。孩子的一切能力都在發展之中,父母趕緊擦亮自己的那雙“慧眼”吧!為寶寶查缺補漏,爭取讓孩子有一個全方位發展才好。有的孩子太過內向膽小,我們就應該適當的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讓孩子多多與人交往,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慢慢的一個外交小達人才可能會誕生!相反的有的孩子太過人來瘋,總是閒不下來,我們就要適當的給孩子尋找相對安靜的活動,動靜相宜也會使孩子的隱藏潛力得到發揮發展,何樂而不為呢?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強烈要求父母的關愛,每天給孩子至少三個擁抱,起床時的早安吻都是給寶寶“充能”的好方式……

    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要遵循以孩子為主,父母陪伴的原則,尊重孩子的意願、多正面鼓勵,不打罵,少懲罰原則,才可能有一個健康、向上、凡事樂觀的優質孩子誕生,這才是孩子將來可能客觀認識自己的強大基石。

  • 8 # 我是杜佩玉

    孩子是否能夠客觀認識自己,其實根據兒童心理學皮亞傑的兒童心理學來看,一些評價是需要成年人進行引導的。

    所以說如果試圖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話,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在這個課題中,因為孩子受到自己心理和道德發展的限制,他對自己的認知實際上自始至終是不健全的,也就是說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在很多的家庭教育的案例中,我們知道,即使家長努力培養孩子,一些公共的道德品質,但是孩子也是不願意接受,對一些認清自己,比如說自己飯量,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文化自我保護等等,這些知識對於孩子來講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孩子的心理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出現這種情形之後,家長不要刻意的去強化讓孩子自我認知,更多的時候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然後讓孩子從家長的評價中獲取認知自己的能力。

    覺得對於客觀認知自己,真的難度是存在人的一生的,幾乎沒有人能夠客觀認識自己,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認知自己,作為家長在親子教育家庭教育中,唯一做到的就是自己能夠客觀的認知孩子,然後把認知結果傳遞給孩子。

    總之,客觀認知自己,這是一個成年人都無法實現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律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