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古名將英雄夢
-
2 # 漩渦鳴人yy
項羽這個記載不是被黑的,就是他自己做的事情!至於理由,那多了去了。
首先,章邯這20萬人絕對是沒有任何疑問,關於秦國的軍隊在鉅鹿之戰的人數變化以及損失的人數,我做過詳細的分析,但是其中30萬的長城兵團被項羽直接正面擊潰,並且全部屠殺殆盡,作為從關中地區跑過來的關中集團,章邯一直被長城兵團的王離將軍阻止在了這次戰爭之外,所以這大約20萬的觀眾集團就最後被朱侯聯軍直接給包圓兒了。
至於說諸侯聯軍沒有這麼多軍隊,從項羽率令諸侯聯軍到達咸陽城,跟劉邦對峙的40萬人,再到章邯本身就是秦國末期名將,這個時候選擇投降很顯然,諸侯聯軍的人數達到了一種恐怖的比例,所以說諸侯聯軍的這個40萬人沒有任何疑問,只有這種情況之下,章邯才會選擇投降,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人數,章邯直接就可以選擇跟諸侯聯軍開展,也不需要像咸陽請求援兵。
那好,人數上面沒有任何疑問,但是屠殺的一方還是被屠殺的一方,那麼現在的問題是,項羽是不是真的殺了這20萬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項羽的家人,整個家族的名譽全部隨著秦國的崛起,煙消雲散,包括自己的兩個親人,一個項梁,一個項燕全部死在了戰爭之中,他對於秦國的恨,那是大家都知道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否定範曾的在關中地區建立自己王朝的想法,而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
所以說西楚霸王項羽絕對有自己的犯罪動機!包括他一開始為什麼和劉邦鬧翻,就是因為關中地區的處置權在劉邦的手裡,不在他的手裡,所以他發火了,等到他把關中地區折騰得一無是處以後,你劉邦愛怎麼拿就怎麼拿,不關我的事情,我報仇已經報完了!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邦在拿下關中地區的時候,關中地區的三個王原本是秦國的將領,為什麼不受歡迎?原本戰鬥力頗為強悍的關中地區,為什麼會在劉邦的攻擊之下岌岌可危?史書記載,這三位秦國將領已經喪失民心,為什麼會喪失民心,他們不是秦國的英雄嗎?還不就是這20萬降兵被西楚霸王項羽直接給殺了,要不然你給我換另外一種解釋說這個三個人為什麼會失去咸陽地區的民心。
《史記》記載的霸王項羽坑殺20萬降兵,這一點事情是完全無可爭議!
-
3 # Frankian
說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和說他火焚阿房宮一樣,很可能就是漢朝人給項羽抹黑,用以渲染項羽的“不仁”,從而反襯劉邦的“仁”,進而證明其政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事,見《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7年,
“八月趙高殺二世……以秦降都尉翳、長史欣為上將,將秦降軍。”
第二年,即公元前206年,
“十月。項羽將諸侯兵四十餘萬,行略地,西至於河南。”
“十一月。羽詐阬殺秦降卒二十萬人於新安。”
這也就是說,公元前206年10月,剛剛收復了六國舊地的項羽,率軍開始向秦故地進發。在這支軍隊裡,包括章邯降楚的二十萬軍隊,由司馬欣率領,行軍序列排在在諸侯軍隊的前面,向關中進軍,可見,秦軍降卒是作為完整的建制,由司馬欣指揮。
當部隊行軍至新安古城安營紮寨。具體地點,據《括地誌》說:
“漢新安縣城,即坑秦卒處。”
即河南義馬二十里鋪村西李杏灣村。當地人通常所說的位於新安以南的“楚坑”,正是在這裡。在這裡也就是項羽軍攜章邯軍降卒,馬上就要向西進函谷關,進入關中地區,也就是秦國故地。這時秦國降軍將士開始人心浮動。《史記•項羽本紀》載,
“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顯然,這些秦軍降卒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他們擔心項羽不斷取得軍事勝利,自己被裹挾前行,就變成為引狼入室的“秦奸”;另一方面,他們也並不希望項羽失敗,那樣,秦便會將他們的父母妻兒全部殺掉。所以,降卒們就難免對於自己的主將產生抱怨之心。這種矛盾的心情,倒也是人之常情,很合乎情理。
然而,這些私下的議論,當然很難逃過楚軍的耳目。於是,
“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認為,秦軍官兵人數眾多而內心不服。倘若進了關中還不聽話,事情就危險了,不如干脆殺掉,只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進入秦地就可以了。於是,下令楚軍連夜將二十餘萬秦軍擊殺後挖坑埋在新安城南。
但在此事之前,司馬遷卻先說,
“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也就是說,因為在秦時,關東吏卒在關中屯戊,秦人對待吏卒非常無理,所以,故此時對秦卒報復,乘勝虜使之,折辱秦吏卒。這個說法,在邏輯上是很難成立的。如果說秦降卒還是成建制地由秦將帶領,諸侯軍似不可能去折辱奴虜秦軍,因行軍紮營不在一起。如果說,諸侯軍可以折辱奴虜秦軍吏卒,那麼就是這二十萬秦軍,被分散並分配到了諸侯軍的軍隊裡。但是,事實是,項羽所坑殺的秦軍只是英布和蒲將軍。所以,秦軍應該是尚未被分散分配。
於是,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悖論:要麼諸侯並沒有折辱奴虜秦軍吏卒,要麼項羽沒有坑殺秦軍二十萬。既然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已是事實,那麼諸侯軍折辱奴虜秦軍吏卒就不成立。但如果此不成立,那麼項羽坑殺秦軍降卒的理由就不存在了。所以,從邏輯上講,項羽坑殺秦軍降卒應該是不存在的。
再從章邯軍隊的人員構成來看,這一說法成立的可能性也不大。章邯率領的秦軍,並不是秦國的精銳之師,而是一直雜牌軍。具體說,主要是由修驪山陵墓的民工、戰俘乃至囚徒組成的。這些人,特別是民工和戰俘,主要是來自東方六國,本身並非秦華人。一個證據是,曾經是楚華人的劉邦,就曾帶領當地的民工,遠赴咸陽和驪山服徭役。而項羽的部將黥布,也是楚華人,曾在驪山服役。所以,司馬遷說章邯的部卒,擔心回到東方,是沒有道理的。相反,他們中的許多人到很有可能長期苦於兵燹之災,對於能夠迴歸故里,不但不會擔心,反而應該正求之不得。所以章邯的二十萬降卒因此而叛亂,沒有道理。
再從軍隊實力來分析。雙方的兵力對比很難支援項羽對於章邯降卒全部坑殺。我們姑且假定,項羽準備進關中時,手下兵力共計四十萬(不包括章邯的二十萬降卒)兵力。以一般的常識,我們很難想象,項羽以諸侯軍四十萬,一夜之間就能坑殺章邯軍隊二十萬。因為這 20 萬秦軍並不是戰俘,赤手空拳,一盤散沙甚至身遭綁縛,而是一支有著完整編制和武器裝備的軍隊。從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到各級將校都尉,再到普通士卒,編制完整,戰鬥力也並未遭受什麼重創。 相反,即使項羽的四十萬人馬,之前也曾屢次戰敗於章邯的軍隊。而其 他諸侯軍隊則都缺乏戰鬥力,且各懷鬼胎,也缺乏統一指揮,說是烏合之眾也不為過。秦軍投降主要是因為二世被殺,大勢已去。但是,這樣的一支烏合之眾,又怎麼可能在一夜間將一支多達二十萬之眾的軍隊輕鬆繳械並且坑殺之呢?
最後,從考古證據來看,早在1912年,隴海鐵路建築工地的工人在新安一帶,的確是發現過一個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的土坑,後來考古人員也的確從中發現許多白骨。據歷史學家考證,這就是當年項羽坑殺秦卒的地方。但是,即使此說成立,區區一個400米長、250米寬的土坑,又如何能夠容納二十萬人呢?即使是以最節省空間的站姿,也遠遠不夠。何況楚軍還得想方設法,將這二十萬秦軍降卒悉數誘入谷中,再進行無差別屠殺了!談何容易?而關於類似的故事,白起在長平坑殺四十萬趙卒之事,後來就在長平一帶發現了很多屍坑,可以作為鐵證。然而,新安的屍坑,僅此一個,而且規模太小,對於二十萬人而言,可以說就是杯水車薪。
總之,從事件邏輯、屠殺時機、軍事實力以及考古證據等幾個方面考察,我們都很難找到支援屠殺發生的鐵證或邏輯支點。所以,《史記•秦楚之際月表》以及《史記•項羽本紀》等篇所見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事恐怕不可信。這很可能是西漢的史官為了證明漢代奪取天下的正當性,根據一些相關記載而編造的情節。或者說,就是被漢朝人黑的。
-
4 # 歷史小知
這問題提的。說的好像司馬遷成了漢朝政府的官方喉舌一般,同時也高估了當時政府對思想言論反面的控制。
先不說司馬遷仗義執言的性格導致自己受辱除官。即使是史記這本書在漢代也被稱為異端,被當作離經叛道的“謗書”。只是私底下廣為流傳,在幾百年後唐朝時才因古文運動的興起才被世人所重視和推崇。
其次你懷疑這一點,是因為這與我們項羽偉岸英雄的形象不相符但這個形象不正式《史記》刻畫,並被後世不斷演繹,而呈現出來的嗎?
如果記載項羽陰暗面的內容不可信,那記載的光榮一面就可信了嗎?
其結果無非是顛覆你對項羽的認知。
回覆列表
有可能,因為這段記載大有破綻。
首先,人數不可解。據漢書《漢書·陳勝項籍傳》:“羽將諸侯兵三十餘萬,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說明這支多國部隊到新安時有三十多萬人,可等他們入關後,人數沒少反而變多了(據《漢書高帝紀》:“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從新安到鴻門,諸侯軍最多再接收了吳芮的幾萬百越兵,如果秦軍全被坑殺,諸侯軍入關後最多能有二十餘萬,不可能達到四十萬之眾。
另外,這二十萬秦卒,皆乃降兵,而非戰俘,其手中尚有兵器,其他諸侯軍,也不過十來萬人,如何能在一夜之間將其盡數坑殺,此亦甚不可解。
有人說,諸侯軍當是逼迫或誘騙秦軍進入山谷之中,然後居高臨下,從山谷上以弓箭巨石將其盡數屠殺,就像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一樣。
這不可能,白起殺的趙卒乃是餓了四十多天的戰俘且被收繳了武器,跟待宰的羔羊沒有區別;而這十幾萬秦卒則是已接收改編了足足四個月的降兵,不但未被收繳武器,而且組織完備,由秦上將軍司馬欣統領,為諸侯軍前鋒部隊,是正宗的“滅秦帶路黨”(據《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所以問題來了,這全副武裝的二十萬整編秦軍,怎麼可能束手待斃,他們難道不會反抗嗎?就算一番大戰之後秦軍全軍覆沒,諸侯軍最少也得損兵數萬,這筆賬根本划不來,英布等其他諸侯壓根就不會同意。
另外,楚軍去哪兒找這麼多山谷來容納足足二十萬秦卒?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是因為長平一帶有很多大山谷,他可以將趙卒分成很多批騙入各個山谷中進行屠殺,但新安卻沒有這樣的地貌。
1912年,修建隴海鐵路的工人在新安一帶發現一個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的土坑,並從中挖掘出累累白骨。歷史學家考證,這就是當年項羽坑殺秦卒的地方。
問題來了,一個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的土坑根本無法容納二十萬人站立,跟別說進行無差別屠殺了,何況楚軍還要想辦法將這二十萬秦卒全數誘入谷中?白起坑殺趙卒之事,那可是在長平一帶發現了很多屍坑的。新安則只發現了這一個。
人圍處即萬人坑遺址,又稱“楚坑”
最後一點:項羽入關後,與諸侯相王,居然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封為王,鎮守三秦之地。試想,如果秦軍降卒全被坑殺,章邯這三個光桿司令又是如何能守住三秦之地,日後還能與劉邦韓信血戰數月的?就算要重新徵兵,那也得有原先的武裝力量支援才能抓得了壯丁,不然誰聽這三個“帶路黨”的。
咸陽相王,項羽讓這三個敗軍之將留守三秦的確是個錯誤;但如果殺光他們的兵還讓他們留守三秦,那就是傻逼了。
事實上,這二十萬秦軍降卒中至少有兩個人,仍在史書中留下了他們的痕跡。一位,就是曾與劉邦大戰於開封、洛陽的秦國大將趙賁,趙賁曾迫使劉邦南下武關入秦,實力雄厚,但面對項羽三十餘萬諸侯大軍,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項羽後來讓他鎮守咸陽,歸屬於雍王章邯。另一位,就是章邯手下郎中騎呂馬童,此人還在烏江跟臨死前的項羽攀過交情,說明秦軍降卒與項羽關係還不錯。
這一切都說明,這二十萬秦卒並沒有全部被坑殺,或者說,項羽的確有坑殺秦卒,但應該只是坑殺了一部分,確切是說是坑殺了秦軍中謀劃作亂的那部分秦軍士兵,目的是對其他降卒起到威懾作用。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降軍通常有一種膽怯心理,缺乏鬥爭的勇氣。當一部分人面臨殺戮時,其他人為了保命絕不會站出來幫忙反抗。這樣接下來,項羽就可以將剩下的降卒拆散編入到各諸侯軍中,以有效的防止秦軍再次發生譁變,而根本不需要將二十萬秦卒盡數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