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允兒的童年
現在的小孩子出門都是要這要那,放學先拉著你去買吃的,逛超市,非要買玩具,如果說他要什麼你給她買什麼,這樣就把孩子的壞習慣培養了,他們對錢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這些錢都是需要爸爸媽媽付出的勞動心血,才能買的玩具,先不說錢的問題,就算是她要什麼你給她買什麼,她要飛機,你能給他買嗎,長大了,把壞毛病養成了習慣你不給她買試一試,撓不死你,所以說小孩子不是不要買玩具,而是適當的買玩具,要培養他的興趣啊,買一個玩具,他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才能得到這件東西,而不是輕而易舉的得到想要的東西,很多小孩兒玩具買回來都是玩一天就不玩了其實有有時候我看他也不是說很喜歡玩具,他就是養成那個臭習慣,看見什麼就想買,如果是這樣的,我覺得很不好,所以說小孩買玩具的時候,大人們應該拒絕,並且要有耐心的給他解釋拒絕的原因,溝通挺重要,他們也能夠理解。
-
3 # 噗噗記
每位父母都有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買東西消費是現代社會的常態,要想深刻了解孩子買買買的心理,首先就要先來了解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透過“說服”父母,來買單。
怎麼解決分歧?怎麼解決這個矛盾?
一、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
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二、面對孩子想買東西,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①行為可以拒絕,態度要溫和堅定:
我們很多時候拒絕孩子,就是用吼的和教訓的語氣。我們可以想想,本來被拒絕就已經很痛苦了,父母還在旁邊訓斥,這就是雙份痛苦。所以孩子可能更加歇斯底里地哭鬧,因為太痛苦了。
②明確告訴拒絕的原因:
因為這個玩具家裡有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這個玩具比較貴,對於大件商品的購買,我們有預算,這個超出預算了。你如果真的喜歡,我們可以列個購買計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買等;這個玩具只有單一功能,媽媽認為價效比不高,你稍微玩一下就會不再感興趣等等。
雖然這個玩具我們不能買的,但是你可以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其他玩具/......。
④詳細解釋清楚整個決定:
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覆盤”。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可以把整個過程給孩子再重新分析講解一遍,如果是合適的理由,因為父母平和的態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而理解父母的決定。
但是這種解釋,應該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不然,孩子只顧著難受,可能沒有更多精力來處理這些資訊。
3.讓孩子給出購買理由: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特別是四五歲五六歲以後,可以引導孩子講出他選擇這個商品的三個或者四個原因。如果合理,那麼就可以購買。我前面也問兩三歲的噗噗了,其實並不是期待她回答,而是引導她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問一問,形成思維習慣。
https://www.toutiao.com/i6708516737114964491/
-
4 # 玩具影片大王
兒童喜歡玩具,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每次出去都要買,既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那家長該怎麼做呢?
01
出門之前。要先跟孩子講明白。今天出去不能買玩具。或者是說只能買一個。只能選擇一個。對於這個決定,家長要堅定的執行。
02
孩子不依不饒時候,儘量帶著孩子去一個安靜地方。他如果要哭。就靜靜看著他哭。等到他安靜下來了。再去勸解。
03
也不要次次都拒絕孩子。三次裡,有一次答應孩子。就當做是對孩子的獎勵。也要合理的跟孩子溝通。
04
可以跟孩子講條件。比如當他中意某個玩具,但是又中途看上別的玩具的時候,告訴孩子,家長只能給他買其中一個。孩子懂得取捨。
05
當孩子特別喜歡某個玩具。你可以鼓勵孩子,講出理由。或者是選擇比如一個星期,不吃零食。類似這樣子的條件。
06
平時要讓孩子學著收納玩具。而且隔一段時間,把孩子不玩的,或者是壞掉的玩具,收起來。有的時候,玩具太多,孩子反而不知道怎麼玩。
-
5 # 教育秀秀看
我相信有很多的家長都會向這位家長一樣,家中有一個孩子,我們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而我們家長表達愛的方式就是物質的滿足,所以當孩子要與不要,我們都要滿足他。那不管是普通的日子還是特殊的日子,也許家長都願意給孩子出門去買一件禮物,那麼這個禮物孩子最喜歡的,當然就是他喜歡的玩具了。但是如果我們長期這樣的給與式的滿足,會對孩子心理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想,一定是會對孩子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心理上的影響,也就是,他想要什麼,必須即刻得到,否則它就會有不滿意的情緒。也就是說,未來這個孩子會用情緒與人溝通,只有她用情緒去與我們家長溝通,發現他只要哭鬧,他只要喊叫,家長就給他想要的玩具,那麼它的社會交往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他會用情緒跟別人對抗。想想看,在家庭中,用情緒對抗的結果就是得到了滿足,而在社會中,問情緒對抗的結果會是什麼呢?不言而喻,一定是拒絕,一定是冷漠,或者是大打出手。那麼我們的孩子將面對的是什麼,如果家長能夠想到孩子的未來,那麼現在想想看,我們專門去滿足孩子,一定是不對的。也很感謝這位家長。把這樣的問題拋了出來,說明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在給與她的過程當中,已經發現了問題,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再這麼下去,孩子會存在一些嚴重的情緒上的問題。所以,我們很感謝你。每一個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跟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我記得我在早期的課程裡講過,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帶她去超市裡,我們就讓他選擇一樣東西,一方面是他認識數字的一個關鍵階段,二方面就是要讓他知道,這個年齡段只能買一個,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而不是所有的他都應該擁有的。因為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是一個佔有意識非常強的時候。如果那個時候想要什麼都能夠滿足,那麼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類似於這個問題裡所提出來的,他總是希望得到更多。所以我們可以反思一下,在我們孩子七歲之前的教養模式,是不是給予的太多?給予的太及時?孩子的需求都是無條件的就滿足了呢?如果是,那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但是這個情況並不好,這個情況會影響他的情緒。情緒的問題會影響她社會交往的問題,甚至他未來的學習,還有他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那我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應該從自身認識起,對於玩具的購買到底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樣子的?比如從功能上講,比如說一個電動車,我們需不需要買十幾個電動車呢?當然不需要。也就是說從功能上講,同樣功能的玩具,有一件或者兩件即可。在這過程中讓他玩兒,並不是讓他隨便的玩。玩兒,實際上是孩子的一個研究和認知的過程,已經七歲的孩子,如果玩一輛電動車,他可以玩兒的非常的熟練,這個車怎麼操控他玩兒的非常順。甚至有的孩子好奇心極強,會把這個車拆掉,然後去組裝,這都是會玩的孩子,我們常常說會玩的孩子,未來才會學,會玩的孩子,未來才會生活,所以我們不妨把這些,放到他玩兒過程中,實際上為了鍛鍊他的能力。但是我們完全不必要過多的滿足,也就是說同樣功能的玩具,有一件或兩件即可。但是我們家長會說,“那他要我怎麼辦呢?”這就是我們跟家長跟孩子要進行一個有效的溝通,已經七歲的孩子一定要學會跟孩子有效的溝通。如果你一個勁兒地滿足他物質的需求,他一個勁兒地用情緒來要挾我們,讓我們滿足他所有的需求,那麼我們就被情緒綁架了,被情緒綁架的也不只只是孩子,還有我們家長。我們必須學會的是溝通高效和有效的溝通,用黃金八步法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慢慢的學會分析他的問題。比如說同樣的玩具,他還要,我們要告知他,家裡有幾件,讓他說,你都玩兒到什麼程度了,這件跟那件的功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滿足你。如果孩子哭鬧,那麼就請家長堅持住,不是堅持到一半兒的時候算了算了,我買給你好了,你不想看她哭,所以你買給她,可是這樣下來,在孩子眼裡你是一個沒原則的人,還是就會用情緒來要挾你,我們家長要做好溫柔的堅持,這樣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一個原則,不能給與的我們就要去堅持拒絕,讓他適應拒絕。這是一個七八歲孩子也應該去讓他感受的狀態。當他情緒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允許孩子發發情緒,哭完之後,讓他緩一會兒,繼續跟他用黃金八部法進行溝通,感受他的感受,“我知道剛才你想要那個車,我沒有給你買,所以你很生氣是嗎?”當我們一旦能夠提及到這一步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往往就覺得,媽媽是愛他的,並不是要拋棄他,並不是不理會他。所以告知他,“媽媽是愛你的”,然後引導他,自己學會分析自己家裡的玩具,有多少了,我們在買怎麼去處理,我們沒有辦法再一次的購買。我們可以用第二種方案,就是讓他自己攢錢自己來購買。這個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按月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學會儲存。存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讓他付出自己的勞動,是一方面讓他付出自己攢的錢拿出來去購買。這樣遠比我們買回來送給她有意義的多。
總而言之,第一,我們不能過快,過多的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購買玩具不可以太多,同類的玩具,同樣功能的玩具,有一件和兩件讓孩子足夠去探索,從這個過程中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他的一些技能生活的技能。第二,當面對孩子的衝突的時候,我們要理解孩子,讓他的情緒發一會兒,也就是讓他把他的情緒爆破出來,之後要用黃金八部法進行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要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要引導孩子學會分析,並且讓他面對,不拒絕,也就說這次不可以買,讓他自己去接受這個事實。第三方面,就是我們要引導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勞動,積累了很長時間的,比如說零花錢,然後拿出來去購買自己想要的玩具。這樣他就珍惜,而且也不容易搞破壞,並且以後也不太會提出來,經常性的要購買玩具。最後一點,我想提示家長,其實經常性的買玩具給孩子,並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我們家長的心理上的一些問題,我們家長總是用了一種補償性的心理在跟孩子互動。遇到過節,必須買一件禮物送給孩子,一出外面,必須拿一件什麼給孩子,這叫補償性心理。不誠信心理對教育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會讓孩子感知到我們欠他什麼的。而且他會經常用情緒與人互動,情緒容易暴躁,沒有耐心,沒有這種責任心。所以,親愛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先調控好自己,我們要知道孩子的需求,並不是物質,他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的陪伴,也許陪伴多了,玩具有一件兩件他也是覺得幸福的,快樂的。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6 # 允兒的童年
現在的小孩子出門都是要這要那,放學先拉著你去買吃的,逛超市,非要買玩具,如果說他要什麼你給她買什麼,這樣就把孩子的壞習慣培養了,他們對錢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這些錢都是需要爸爸媽媽付出的勞動心血,才能買的玩具,先不說錢的問題,就算是她要什麼你給她買什麼,她要飛機,你能給他買嗎,長大了,把壞毛病養成了習慣你不給她買試一試,撓不死你,所以說小孩子不是不要買玩具,而是適當的買玩具,要培養他的興趣啊,買一個玩具,他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才能得到這件東西,而不是輕而易舉的得到想要的東西,很多小孩兒玩具買回來都是玩一天就不玩了其實有有時候我看他也不是說很喜歡玩具,他就是養成那個臭習慣,看見什麼就想買,如果是這樣的,我覺得很不好,所以說小孩買玩具的時候,大人們應該拒絕,並且要有耐心的給他解釋拒絕的原因,溝通挺重要,他們也能夠理解。
-
7 # 噗噗記
每位父母都有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買東西消費是現代社會的常態,要想深刻了解孩子買買買的心理,首先就要先來了解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透過“說服”父母,來買單。
怎麼解決分歧?怎麼解決這個矛盾?
一、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
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二、面對孩子想買東西,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①行為可以拒絕,態度要溫和堅定:
我們很多時候拒絕孩子,就是用吼的和教訓的語氣。我們可以想想,本來被拒絕就已經很痛苦了,父母還在旁邊訓斥,這就是雙份痛苦。所以孩子可能更加歇斯底里地哭鬧,因為太痛苦了。
②明確告訴拒絕的原因:
因為這個玩具家裡有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這個玩具比較貴,對於大件商品的購買,我們有預算,這個超出預算了。你如果真的喜歡,我們可以列個購買計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買等;這個玩具只有單一功能,媽媽認為價效比不高,你稍微玩一下就會不再感興趣等等。
雖然這個玩具我們不能買的,但是你可以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其他玩具/......。
④詳細解釋清楚整個決定:
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覆盤”。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可以把整個過程給孩子再重新分析講解一遍,如果是合適的理由,因為父母平和的態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而理解父母的決定。
但是這種解釋,應該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不然,孩子只顧著難受,可能沒有更多精力來處理這些資訊。
3.讓孩子給出購買理由: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特別是四五歲五六歲以後,可以引導孩子講出他選擇這個商品的三個或者四個原因。如果合理,那麼就可以購買。我前面也問兩三歲的噗噗了,其實並不是期待她回答,而是引導她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問一問,形成思維習慣。
https://www.toutiao.com/i6708516737114964491/
-
8 # 玩具影片大王
兒童喜歡玩具,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每次出去都要買,既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那家長該怎麼做呢?
01
出門之前。要先跟孩子講明白。今天出去不能買玩具。或者是說只能買一個。只能選擇一個。對於這個決定,家長要堅定的執行。
02
孩子不依不饒時候,儘量帶著孩子去一個安靜地方。他如果要哭。就靜靜看著他哭。等到他安靜下來了。再去勸解。
03
也不要次次都拒絕孩子。三次裡,有一次答應孩子。就當做是對孩子的獎勵。也要合理的跟孩子溝通。
04
可以跟孩子講條件。比如當他中意某個玩具,但是又中途看上別的玩具的時候,告訴孩子,家長只能給他買其中一個。孩子懂得取捨。
05
當孩子特別喜歡某個玩具。你可以鼓勵孩子,講出理由。或者是選擇比如一個星期,不吃零食。類似這樣子的條件。
06
平時要讓孩子學著收納玩具。而且隔一段時間,把孩子不玩的,或者是壞掉的玩具,收起來。有的時候,玩具太多,孩子反而不知道怎麼玩。
我家孩子今年7歲了,他的玩具已經堆了好幾個抽屜了,可是孩子還是會吵著要玩具,普通的日子不買可以,但特別的日子就會買玩具給孩子,這樣玩具就越堆越多,不知道這樣給孩子買玩具應該不應該。
回覆列表
我相信有很多的家長都會向這位家長一樣,家中有一個孩子,我們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而我們家長表達愛的方式就是物質的滿足,所以當孩子要與不要,我們都要滿足他。那不管是普通的日子還是特殊的日子,也許家長都願意給孩子出門去買一件禮物,那麼這個禮物孩子最喜歡的,當然就是他喜歡的玩具了。但是如果我們長期這樣的給與式的滿足,會對孩子心理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想,一定是會對孩子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心理上的影響,也就是,他想要什麼,必須即刻得到,否則它就會有不滿意的情緒。也就是說,未來這個孩子會用情緒與人溝通,只有她用情緒去與我們家長溝通,發現他只要哭鬧,他只要喊叫,家長就給他想要的玩具,那麼它的社會交往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他會用情緒跟別人對抗。想想看,在家庭中,用情緒對抗的結果就是得到了滿足,而在社會中,問情緒對抗的結果會是什麼呢?不言而喻,一定是拒絕,一定是冷漠,或者是大打出手。那麼我們的孩子將面對的是什麼,如果家長能夠想到孩子的未來,那麼現在想想看,我們專門去滿足孩子,一定是不對的。也很感謝這位家長。把這樣的問題拋了出來,說明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在給與她的過程當中,已經發現了問題,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再這麼下去,孩子會存在一些嚴重的情緒上的問題。所以,我們很感謝你。每一個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跟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我記得我在早期的課程裡講過,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帶她去超市裡,我們就讓他選擇一樣東西,一方面是他認識數字的一個關鍵階段,二方面就是要讓他知道,這個年齡段只能買一個,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而不是所有的他都應該擁有的。因為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是一個佔有意識非常強的時候。如果那個時候想要什麼都能夠滿足,那麼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類似於這個問題裡所提出來的,他總是希望得到更多。所以我們可以反思一下,在我們孩子七歲之前的教養模式,是不是給予的太多?給予的太及時?孩子的需求都是無條件的就滿足了呢?如果是,那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但是這個情況並不好,這個情況會影響他的情緒。情緒的問題會影響她社會交往的問題,甚至他未來的學習,還有他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那我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應該從自身認識起,對於玩具的購買到底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樣子的?比如從功能上講,比如說一個電動車,我們需不需要買十幾個電動車呢?當然不需要。也就是說從功能上講,同樣功能的玩具,有一件或者兩件即可。在這過程中讓他玩兒,並不是讓他隨便的玩。玩兒,實際上是孩子的一個研究和認知的過程,已經七歲的孩子,如果玩一輛電動車,他可以玩兒的非常的熟練,這個車怎麼操控他玩兒的非常順。甚至有的孩子好奇心極強,會把這個車拆掉,然後去組裝,這都是會玩的孩子,我們常常說會玩的孩子,未來才會學,會玩的孩子,未來才會生活,所以我們不妨把這些,放到他玩兒過程中,實際上為了鍛鍊他的能力。但是我們完全不必要過多的滿足,也就是說同樣功能的玩具,有一件或兩件即可。但是我們家長會說,“那他要我怎麼辦呢?”這就是我們跟家長跟孩子要進行一個有效的溝通,已經七歲的孩子一定要學會跟孩子有效的溝通。如果你一個勁兒地滿足他物質的需求,他一個勁兒地用情緒來要挾我們,讓我們滿足他所有的需求,那麼我們就被情緒綁架了,被情緒綁架的也不只只是孩子,還有我們家長。我們必須學會的是溝通高效和有效的溝通,用黃金八步法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慢慢的學會分析他的問題。比如說同樣的玩具,他還要,我們要告知他,家裡有幾件,讓他說,你都玩兒到什麼程度了,這件跟那件的功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滿足你。如果孩子哭鬧,那麼就請家長堅持住,不是堅持到一半兒的時候算了算了,我買給你好了,你不想看她哭,所以你買給她,可是這樣下來,在孩子眼裡你是一個沒原則的人,還是就會用情緒來要挾你,我們家長要做好溫柔的堅持,這樣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一個原則,不能給與的我們就要去堅持拒絕,讓他適應拒絕。這是一個七八歲孩子也應該去讓他感受的狀態。當他情緒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允許孩子發發情緒,哭完之後,讓他緩一會兒,繼續跟他用黃金八部法進行溝通,感受他的感受,“我知道剛才你想要那個車,我沒有給你買,所以你很生氣是嗎?”當我們一旦能夠提及到這一步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往往就覺得,媽媽是愛他的,並不是要拋棄他,並不是不理會他。所以告知他,“媽媽是愛你的”,然後引導他,自己學會分析自己家裡的玩具,有多少了,我們在買怎麼去處理,我們沒有辦法再一次的購買。我們可以用第二種方案,就是讓他自己攢錢自己來購買。這個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按月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學會儲存。存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讓他付出自己的勞動,是一方面讓他付出自己攢的錢拿出來去購買。這樣遠比我們買回來送給她有意義的多。
總而言之,第一,我們不能過快,過多的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購買玩具不可以太多,同類的玩具,同樣功能的玩具,有一件和兩件讓孩子足夠去探索,從這個過程中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他的一些技能生活的技能。第二,當面對孩子的衝突的時候,我們要理解孩子,讓他的情緒發一會兒,也就是讓他把他的情緒爆破出來,之後要用黃金八部法進行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要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要引導孩子學會分析,並且讓他面對,不拒絕,也就說這次不可以買,讓他自己去接受這個事實。第三方面,就是我們要引導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勞動,積累了很長時間的,比如說零花錢,然後拿出來去購買自己想要的玩具。這樣他就珍惜,而且也不容易搞破壞,並且以後也不太會提出來,經常性的要購買玩具。最後一點,我想提示家長,其實經常性的買玩具給孩子,並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我們家長的心理上的一些問題,我們家長總是用了一種補償性的心理在跟孩子互動。遇到過節,必須買一件禮物送給孩子,一出外面,必須拿一件什麼給孩子,這叫補償性心理。不誠信心理對教育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會讓孩子感知到我們欠他什麼的。而且他會經常用情緒與人互動,情緒容易暴躁,沒有耐心,沒有這種責任心。所以,親愛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先調控好自己,我們要知道孩子的需求,並不是物質,他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的陪伴,也許陪伴多了,玩具有一件兩件他也是覺得幸福的,快樂的。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