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鄭光赫

    剛讀完《敵後武工隊》。

    可能是因為抗日神劇的一度氾濫,我特想讀一讀過去的經典,就找了這本書,讀後,我覺得果然打了那些“神劇”的臉。

    雖然全書字裡行間洋溢著樂觀主義,但依然未掩敵人的殘忍,也沒有弱化戰鬥的殘酷性。即使也寫了一次武工隊不傷一人、全殲日軍的伏擊戰,由於交代、鋪墊的充分,因此真實、可信。整個伏擊戰包括,戰鬥前根據情報確定的敵人的路線、時間和數量,以十倍於敵人數量的戰士部署(想想“神劇”裡一人或數人團滅敵軍的場景),提前精心地埋伏好,打敵人措手不及,戰鬥一打響就開展政治攻勢瓦解偽軍,從而削弱了敵軍的戰鬥力等等。在此前提下,才取得了全殲敵人、不傷自己一人的戰果!

    作者馮志,本身就是一名武工隊員,全書30餘萬字,真實而質樸,讀來,有種穿越歲月之感,首次出版於1958年,我讀的是1996年版本。

  • 2 # 晴果悟書

    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善於觀察,長於思考,敢說真話,文筆詼諧,擅長反諷,以黑色幽默式的用語,針砭時弊,在他寫過的所有題材中,雖然他本人更喜歡寫小說,但是雜文的成就被認為最高,有魯迅的犀利風格。

    全書共收錄38篇題目,以其獨有的黑色幽默的詼諧文風,闡述了他的獨特見解,理性又激情,現實又浪漫,精英又平民,深刻又有趣。

    對文革這個特殊時代裡,體驗痛苦生活,透過意志磨練,犧牲自我,達到超我崇高的嘲諷對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愚昧,徹底的諷刺。

    他認為追求知識是最大的快樂,文化多元化和充分發展個人的光輝才是幸福的本源。

    他倡導以現實理性為導向,認為傳統文化中單純以道德為宗旨,剖析世界有先進的一面,也是片面甚至有害的。

    他重視人本主義,認為中國近代以來的錯誤,是沒有充分發展個人主義與文化多元化。

  • 3 # 素雪承風984

    剛讀完古龍的小說《白玉老虎》,後續《白玉雕龍》直接放棄。

    按古龍的說法,《白玉老虎》講的是主角趙無忌的內心衝突。

    但是讓我覺得要跪著讀的確是一開頭的各種反轉。以及其主線縝密的邏輯線。讓人不服不行。

    其主線邏輯如下。

    如果一個人決定要結婚了,那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一定是先去跟他的情人說聲再見,而再見的意思通常都是再也不見。

    如果一個人決定婚後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那他要做的事是什麼?

    一定是還債,命債。禍不及家人的意思通常是,別惹禍,或者別成家。一個人即然已經決定要成家了,並且已經惹了禍,那他一定要在成家前,還了這債。即便當他還完債後,可能沒機會再在成家了。

    沒有人會在一個人快要結婚的日子裡要命債的,至少他的債主們不會。

    所以他還活著,活著就可以做很多事,包括結婚。

    當一個人在結婚的吉日裡,家人卻始終找不到他的父親會怎麼辦?

    結婚是不能不拜高堂的。

    好在,別人找不到的地方,他卻能找到。

    一個大幫派的主事者是不可缺少一間秘室來處理一些秘事的。

    他將來是要接管幫派的,所以自然也會接管秘密,所以他知道秘事在哪。

    他果然在秘室找到了父親,但是卻沒有找到父親的頭顱。

    如果一個人要在秘密裡殺死一個人,首先,他得知道有這麼間秘密,並且能夠隨意出入。

    畢竟一個沒有頭顱的人是不可能自己走進秘密的。

    好在知道這間秘室的人並不多。

    如果一個人殺完人,又割走了他的頭顱,那麼他一定會想些辦法來儲存頭顱。

    而就在上官仞的房間裡就發現了這種儲存屍體的東西。

    但是上官仞已經離開了,他要離開,就沒人攔的住他,也沒人敢攔住他,至少在絕對的證劇出現前沒人敢攔他。

    但是這些證劇還不足以證明他就是兇手。因為他有不在場證明。

    案發前後,大風堂弟子趙標看到上官仞在睡覺,還聽見他的鼾聲。

    但是趙標死了,死於四川唐門的暗器,上官仞帶來的隨從中正好有個四川人。

    異鄉人在異鄉聽到鄉音都會倍感親切,所以決不會聽錯。

    如果一個人找到了在他新婚之夜殺他父親的人,那他勢必是要報仇的。儘管未必有報仇的能力,但也必需有報仇的決心與勇氣。

    要去找人報仇,首先就要把仇人找出來。好在上官堡並不難找。

    但是在趕到上官堡時,已是火光漫天,卻無一傷亡。

    意外的火災要麼被撲滅,要久死傷慘重。可火既沒有滅,也無人傷亡。因為上官堡已經空了。

    要遷空若大一個上官堡必然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上官仞早已做好打算。

    一個人在殺人之前就先開始搬家的人當然不希望自己被找到。

    如果連仇人都找不到,何談報仇?

    世上總有些奇奇怪怪的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比如一個活在架子上的人,沒有架子支撐脊柱必死無疑,活在架子上多少有些行動不便。

    但這樣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卻每年都大大把大把的人給他送來大把大把的錢。

    人一旦有了錢,行動多少會有些便利,因為他可以把房子變成車子。

    比如一個逢無賭不歡又賭必輸的人,卻沒有他找不到的人。

    因為沒人會自己跟自己賭。賭鬼總想贏把大的,但要找到一個房子會移動的人,就必須會找人。

    再比如一個活在棺材裡的殭屍。活著的殭屍畢竟不是殭屍。

    一個總躺在躺在棺材裡的人,當然隨時可能會死。

    一個只能長年活在棺材裡的人卻沒有死,至少說明他還不想死。

    而一個長年活在架子上的人必定血脈不通。

    一個甚至不願意動的殭屍卻願意不遠萬里來找這個活在架子上的人,通常是為了活下去。

    於是他出手了,以棍為劍,連續刺出一百零八劍,每一劍都刺在穴位上,分毫不差。

    一個血脈不通的人在被人刺中一百零八下卻沒有死,那就說明別人沒想殺他。

    劍不但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比如替人打通全身一百零八處穴位。

    如果一個連動都不願意動的人肯願意不遠萬里來幫人打通穴位,剛說明這個人有值得他動的籌碼。

    是的,只有一個從不缺錢的人才能每年都弄到世上最昂貴的藥。

    這只是兩個不願意死去的人之間一筆公平的交易。

    好在只是公平的交易,不是乞討,更不是施捨,否著苟活又有什麼意義?

    一個一心想要報仇的人,除了能找到仇人以外,還有一點必不可少:能力。

    只有一個見了山巔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

    那就108劍,無疑就是這樣一座山巔。

    如果要找到一個不想讓你找到的人要怎麼做?

    只能找一個找人天下第一的人替你去找。

    那麼怎樣找才能到一個找人天下第一的人?

    只能讓他來找你?

    找人天下第一的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去找一個人?

    賭。

    一個視賭如命的人又怎會不想見一個能連續三十幾次開出三個六的行運豹子?

    一個人連續開出三十幾次豹子,損失最大的是誰?

    自然是賭場老闆。

    如果一個人贏光你的生家性命,你一定也想要他的命。

    一個連開三十幾次豹子的人,自然還是有些運氣的。

    但是一個再有運氣的人遇上唐門的暗器時,都會覺得運氣不夠好。

    一個運氣不夠好的人,多少會中一點暗器。

    唐門的暗器中之必死,即使是最末等的暗器也是沾之必腐,時限內若沒有解藥,依然會死。

    好在行運豹子多少還是有點運氣。

    好在逢賭必輸的人終於贏了一次。他賭他能救活這隻行運豹子。

    只可惜,他贏的只是自己。因為他是和自己打的賭。

    自己贏了自己的同時是不是表示自己也輸給了自己??

    找人天下第一的人自然能找到他想找的人。

    但是他也需要時間去找。

    而要報仇的人如果想報仇,首先他得有能力去報仇。

    所以在賭鬼找人的這些時間,他去了九華山。

    去學那一百零八劍的巔峰。

    一個本不願教你劍法,卻又不得不教你的人會不會輕易放你走?

    顯然是不會的。

    所以要從一個絕頂劍客手下逃走只有兩條路。

    要麼打敗他,光明正大的走出去,要麼就是抓住他外出的機會走掉。

    一個長期甘願待在棺材裡的人,是不太願意外出的。

    好在,他每年總要外出求一次藥。

    在死亡面前,意願總顯得稍加渺小。

    在殭屍帶著無衛鳳娘來見無忌的時候,他已經瘋了——正對著劍譜陷入瘋狂之中。

    衛鳳娘不會想到這個在豬圈裡對著劍譜發瘋的人就是大風堂管事趙簡的兒子——她的丈夫趙無忌。

    殭屍也沒看出來這個裝瘋賣傻的人其實並沒有瘋。

    趙無忌出山後便從軒轅一光口中得到了上官仞的下落。

    而一路跟隨軒轅一光的唐門眾人也將找到趙無忌。

    之後與唐玉的兩次智鬥就不說的太細了。在智鬥戲上劇透是不道德的。

    總之最後的結果是堂玉成了植物人。

    而將唐玉送回唐門自然成了一個進入唐門的絕好機會。

    趙無忌順理成章的進入了唐門。

    在唐門一次次的考驗下,卻屢屢化險為夷。

    並不是因為他是行運豹子,而是因為有人在暗中幫他。

    他也知道如果不是這個人,他至少入土為安四五次了。

    但是他永遠不會想到這個人居然就是他的殺父仇人上官仞。

    上官仞是殺了他的父親,但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荊軻刺秦。

    趙簡自願做了樊於期。上官仞就是荊軻。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是,士為知己者死。

    報仇本是為逝者安息,但是殺了上官仞,自己又要如何面對九泉下的父親?如何面對這碧血鑄就的英魂?

    所有的衝突,在在一刻驟聚,所有的衝突在這一刻得解。

    本該以血還血的結,卻是捨身取義的環。

    而故事也在此刻戛然而止。

    只留下趙無忌一句:我會活著。

    其實死亡從來不是最可怕的,在經歷了喪父之痛,失妻之恨。容顏招毀,心志俱崔之後。本以為能手刃仇人,卻發現無從下手。

    那這一年,這些失去,這些付出,這些隱忍,又算什麼?

    一個苦苦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復仇希望,卻是一枕黃粱。

    也許死亡,才是一種解脫。

    雖然落弱,卻有效。

    但人生,總有不可承受之重。

    活著,就算是一種煎熬,一種折磨。卻也是一種態度。

    一如當年對殭屍那句:“我在笑你!”

    整個故事看下來,在劇情高潮時中斷,雖說不夠痛快淋漓。

    但那種好萊塢似的最終一戰,本就毫無懸念。不看也罷。

    只要知道有這麼個人,在經歷過內心種種折磨與衝突後,還能說出一句:我會活著。

    這本已是一種完滿的結局。

  • 4 # 彤嘭嘭

    因為疫情在家,所以最近讀了一些書,截止到今天,2020年我看了不多不少正好10本書。數量不多,而且還有很多都是我在2019年讀的一半的書。這十本書型別基本不同,所以讀書效果稍微差一點。

    我最近剛讀完的一本書是後浪出版社在2016年11月份出版的勵志、管理類書籍《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以下簡稱《微習慣》)。

    《微習慣》是一本非虛構類的書籍。

    單看書名就大概能夠猜到《微習慣》是一本非虛構類的書籍。是一本介紹如何養成好習慣容易操作的方法類書籍。這本書是作者透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的習慣養成類書籍,對於想要養成好的習慣,透過習慣力量改變自己的人來說,《微習慣》是非常好的入門選擇。

    《微習慣》講了些什麼?

    這本《微習慣》一共有7章、134頁,很詳細的介紹了微習慣的概念、大腦的工作原理、正確認識大腦的工作原理、確認識動力和意志力、微習慣的策略和特色、如何改變自己以及微習慣的八大規則。

    《微習慣》最大的特點是容易操作

    在《微習慣》這本書中,微習慣是簡單到每天做一個俯臥撐、每天寫50個字這種簡單的事情,只要按照書中的內容去做,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不是難事。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道理都懂,但是做起來很難,微習慣就是讓道理做起來不那麼難的一個概念。

    以上就是我剛剛閱讀過的《微習慣》的簡單分享。

  • 5 # 西陸華胥

    《活出生命的意義》

    看完書後,更加覺得生命是有意義的,而且存在終極意義。我們要擺脫環境的干擾,困難的阻撓,瑣事的糾纏,用一生去探索尋找。

    生命的意義,需要去尋找,但是更多時候,需要我們去行動去擔當。

    透過承擔相應的責任,經歷不同的事情,解決各種的問題,我們一點點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不禁想到,不同年齡的自己,和不同境遇中的自己,對人生意義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而這些看法不能說是錯的,卻又都不免片面。或許,當年歲漸長之後,就能更深切地體會到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吧。

    不過,對於以下這點,自己是相當篤定的:

    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生命的意義是一點點、一天天、一年年活出來的,而不是一遍遍問出來的。

  • 6 # 探路未來

    個人比較喜歡看寫實類的書籍,因為這些書雖然揭示了某些方面的不公、黑暗,但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這些書也在無形之中傳達了一些積極的思想。最近看的有雪巖的《大學,大學》和柴靜的《看見》。

  • 7 # 閱讀的魔力

    《低慾望社會》是著名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出版的生活觀察類暢銷作,書中針對日本的社會經濟現狀與特點,將其他發展成熟的國家尚未遇到的社會問題,概要性地歸結於一個詞”低慾望社會“。

    本書能瞭解什麼是低慾望社會與日本如何能擺脫低慾望社會,以小見大,可以發現中國自身在承受過大壓力的房價與經濟的低迷我們正走在通往低慾望社會的路上,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怎麼才能避免走上日本的老路,或者身處”低慾望社會“應該如何應對。

    感謝

  • 8 # 麥小弋

    《一個人的朝聖》

    這本書應該很多人都有看過,這是我第二次讀,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退休老人哈羅德為探望病危友人而獨自踏上漫長旅程的故事。

    主人公哈羅德一開始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予友人希望,最終卻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同時,其妻子在等待及關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

    而我從這本書中感悟最深的有兩件事:其一,只要你心中有目標了,就去做,不管會遇到什麼困難,只要你去做了就好。就像書中的主人公哈羅德一樣,沿途風景不錯,但艱難挫折也有,只要你堅持下去了,就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其二,對待感情這件事,不管誰對誰錯都不要冷處理,不要為了別人的錯誤和已經失去的人或事讓還鮮活的生命沒了期望。看過本書的人都知道,哈羅德夫婦有一個兒子,兒子走了以後,夫妻倆長期分居,無語凝噎的生活持續了很久,日子過得不好不孬的,但再從哈羅德離開妻子後,他的妻子才發現自己對哈羅德的怨恨遠沒有她對他的關心多。所以,如果是愛情就要攤開了說,等悲傷過去了,兩個人好好收拾心情過好自己的生活吧!

  • 9 # 靜子讀書記

    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此書為龍應臺女士與兒子安德烈的36封家書對話。文字樸實、敘事簡單,看似母子之間的對話,實則體現了更多的兩代人成長背景不同帶來的思考問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展現了兩國之間不同文化的差異。

    這本書的文字溫柔婉轉,字裡行間盡是母親般的關懷與殷切期望。我更細化看母親龍應臺的信,感覺更深刻一些,看待問題的角度、思考的深度更像一個大家,不愧是臺灣文筆犀利的女作家。文中她對少年成長、終將孤獨面對社會的話記憶尤深: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複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欲走愈深,不復再有Sunny的夥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

    看到這段話時,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似的。這段時間我也正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本質關係”這樣一個問題,但一直想不明白,看到這裡時終於找到了答案。不知道安德烈在他那個年紀能否明白這些話的真正意義,但終有一天他會明白的。

    在信中她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些膾炙人口的話道盡了一個母親最無私、最真誠的期望。

    兩代人之間能能這樣靜下心來對話,著實令人羨慕。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尤其是一個男孩子的母親,也希望在他的青春叛逆期可以來一場母子間貼心的對話,瞭解彼此、走進彼此。

  • 10 # 四月與五月923

    不知道是不是我讀書太挑了還是靜不下心來閱讀,有好多書都是讀到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就讀不下去了。要說上一本讀完的書,就是林欣浩寫的《佛祖都說了些什麼》。開始的時候是想面對這個煩擾的世界,尋找一份心靈的安靜,找來《金剛經》《六祖壇經》之類的佛經類圖片看,包括打坐參禪。說實話,真的感覺自己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在尋找佛學類圖書無意中看到了這本《佛祖都說了些什麼》,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本佛學入門的讀物,一口氣看完,對佛教的歷史有了系統的瞭解。作者應該對佛教佛祖有很深的研究,全書涉及到很多佛學知識,作者知識淵博,寫的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又不顯得乏味,確實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增長了很多佛教知識。人世無常,關於人生的輪迴,借用一部電影的臺詞,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局,我們還有勇氣開始我們的人生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面裝修板材用什麼板材好?密度板?生態板?顆粒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