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溯歷史傳奇
-
2 # 雍親王府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打敗察哈爾的叛軍看似輕鬆,實則非常的不易。
吳三桂在康熙皇帝沒有任何準備同時也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發動叛亂,尚可喜、耿精忠隨即響應,也跟著發動了叛亂,“三藩之亂”迅速席捲長江以南的大清半壁江山。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南邊的戰火持續向北蔓延,京城皇宮內“朱三太子”的暴動剛剛被平息,康熙皇帝也剛剛如夢初醒,從被吳三桂戲弄的屈辱和失去摯愛皇后的悲痛中恢復過來,又接到了察哈爾叛亂的訊息。此時的康熙皇帝和大清王朝是已經陷入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要兵沒有,有已經派往了前線,要錢更是沒有。
就是在這樣極度困難的情況,孝莊太后用自己的威望向自己的家奴們招募來了一支3000人的隊伍,這支隊伍並不是正規的軍隊,僅僅是由一群鄉勇、家丁、護院之人臨時拼湊而來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群“保安”而已,而且他們是自帶兵器,餉銀也只有一兩,可以說這是用孝莊太后的臉面換來的一支軍隊而已。
但是就是憑藉這樣的一支家奴軍隊,周培公竟然打敗了察哈爾的叛軍,立下了不世之功,雖然電視劇中僅僅透過一個鏡頭轉場和一封捷報就將這場戰鬥輕描淡寫的說了過去,但是從這支軍隊的起底來看,贏得並不輕鬆,然而最終能取得勝利,周培公必然是厥功至偉的。
周培公戰前的訓練和動員,可以說是這場戰爭能夠取勝的最大保障。周培公統帥著這樣一支家奴軍隊,為了打贏察哈爾蒙古叛軍的戰鬥,採取了三大策略來統一軍心,提高戰鬥力。
第一,就是整肅軍紀,樹立威信,為此他不惜殺掉了二等伯侯如海。
這些家奴們本就不是正規的軍隊,而且隸屬於不同的府第,如何建立起對於他們的統一管理成為周培公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所以,為了整肅軍紀,樹立自己的威信,同時也要樹立軍規,對於尋性滋事的二等伯侯如海,周培公予以了嚴懲。
這樣一來,周培公的威信馬上得以樹立,畢竟,一個伯爵都能被處死,更不要說這些家奴門人了,必然是人人自危,僅此一招,就將軍紀迅速的整頓起來。
第二,假借察哈爾王的寶庫畫餅,激發戰鬥慾望。
對於這幫家奴,原本戰爭離他們很遠,僅僅是因為自己的主子的原因,才要上前線,並且面對的是察哈爾的正規軍隊,本身就有牴觸情緒,更別說每個人只有一兩銀子的餉銀,還不是正規軍出身,可想而知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之弱。
所以,周培公編造了察哈爾王寶庫的假象,同時假傳康熙願意分享一半財物作為賞賜的聖旨,徹底激發了這群家奴們的戰鬥熱情,使得打仗的目的從為主子效勞變為了為自己奪取財富,這樣一來,軍隊的戰鬥慾望馬上就被激發了出來。
第三,就是加強訓練。
對於這支軍隊而言,最缺乏的就是正規的軍事訓練,所以周培公非常看重的是軍隊的訓練和操練,也正是因為有了好的訓練和調教,才能在戰場上發揮實力,一舉平息了察哈爾的叛亂。
而在加強軍隊管理的同時,周培公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思想,也幫助他最終取得了平息察哈爾叛亂的勝利。周培公讓康熙放回了王吉禎,使得王輔臣沒有成為平叛的牽制和掣肘。
王吉禎在京城任職本就是控制王輔臣的人質,但是周培公與康熙經過商討後卻將王吉禎放還給了王輔臣,這一招反而打了王輔臣一個措手不及,一方面王輔臣失去了與康熙為敵的一個重要的藉口,另一方面,沒有後顧之憂的王輔臣反而思量起自己應該如何存立與康熙與吳三桂雙方的拉攏中,最終王輔臣保持了按兵不動,這也為周培公平定察哈爾的叛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得王輔臣的勢力沒有成為平叛的牽制。
在戰場上,周培公充分藉助紅衣大炮,充分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
不管是在對察哈爾叛軍的戰場上,還是在征討王輔臣的過程中,周培公對於紅衣大炮的使用是非常的依賴,而紅衣大炮在戰場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是周培公卓越戰術思想的集中體現。
在給予周培公充分肯定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周培公身邊的圖海,周培公與圖海兩人一文一武,相互配合,既有周培公高深的謀略,又有圖海的能征善戰,最終取得了平息察哈爾叛亂的勝利。
儘管周培公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周培公終究是名漢臣,因而遭到了康熙和明珠、索額圖等滿洲重臣的猜忌,最終在即將取得平三藩最終勝利的時候,周培公被康熙從前線調回。之後,周培公改人盛京提督,並且最終病死在了盛京,不禁讓人感到萬分的遺憾。
-
3 # 歷史茶坊
周培公用王公大臣的家奴組建起了一支虎狼之師,以迅雷不及掩而之勢剿滅了察哈爾叛軍,可為了收服這幫桀驁不馴的旗下大爺卻著實費了不少心機。
自稱“善敗將軍”的周培公是漢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早年入京應試,他懷揣帝師伍次友的舉薦信棄而不用,寧願以平生所學公正應試,一展胸中報負。在考場上,周培公將一篇策論寫得花團錦簇一般,卻因一時不慎,忘記規避皇諱,未將“玄”字缺筆而名落孫山。窮困潦倒的周培公自此流落京城街頭,靠賣字卜卦謀生,過著飢腸轆轆、三餐不繼的生活。幸而有一日在街頭豆腐攤上,周培公偶遇微服出宮的康熙,在民女阿瑣的口中,康熙探聽到周培公的身世來歷,對其人品大加讚賞,並由此成為天子近侍。
正值朝廷下旨撤藩,朝野上下對此忐忑不安,人心浮動,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周培公為人胸懷坦蕩,犯顏直諫,屢獻奇謀。平西王吳三桂不遵聖旨,率先起兵反叛,耿精忠、尚之信緊隨其後,起兵響應,南方半壁江山,陷入敵手;西北王輔臣擁兵自重,作壁上觀;察哈爾王趁火打捷,發兵突襲京城;楊起隆率領三郎香會信徒,勾結宮內大監陰謀逼宮。烽煙四起,天下大亂,康熙自覺罪責難逃,主動引疚退位,並向老祖宗孝莊請罪。孝莊臨危不俱,一番義正嚴詞的駁斥,使康熙堅定了平叛信心。天下安危繫於京城,京城安危繫於大內,在平定三郎香會逼宮陰謀後,首要任務便是剿滅近在咫尺的察哈爾叛軍。
可朝廷內外已無兵可調,如何才能平叛呢?周培公獻策,可徵調在京王公大臣的家奴,這些人原本都是八旗精銳,如此可立得三萬精銳,平定察哈爾叛軍不在話下。為此,由孝莊太后出面向王公大臣們借用家奴,康熙封周培公為撫遠大將軍,由圖海輔佐,整軍備戰。可這群旗下大爺自恃勞苦功高,後臺硬實,加上餉銀微薄,因此故意作威作福、不遵軍令,為此周培公用了三個妙招來整治這群刁奴。
第一招 斬二等伯 樹立威信在校場,圖海召集眾將士重申軍令,可根本沒幾個人聽令行事,隊伍站得七零八落,校場內鬧哄哄的如同菜市場一般。周培公來到校場,見二等伯侯如海姍姍來遲,並口出狂言,擾亂軍心。隨即便以侯如海犯違命遲到者斬的軍令,當場斬首示眾,一下便把軍紀樹立了起來,這是樹立威信。
第二招 重申軍令 恩威並用整肅軍紀後,周培公宣讀十三條軍令,內容包括抗命不遵者斬、臨陣退縮者斬、奸宿民女者斬……可唯獨沒有掠奪民財者斬,這正是周培公的高明之處,朝廷只給每人發了一兩餉銀,簡直連塞牙縫都不夠,如何能令他們上陣殺敵。因此,他在軍令中故意不設掠奪民財者斬,其實是有意放縱部下劫掠。如此一來,軍隊在作戰時才具有戰鬥力。正所謂“不圖升官發財,誰肯上陣拼命”,這是又打又拉、恩威並用。
第三招 許以重賞 收買人心透過前面兩招,周培公算是把一支軍隊組建起來了。但這還不夠,他想要的是一支虎狼之師,是戰必勝、攻必取的常勝之師。周培公告訴將士們,察哈爾王私藏黃金一千萬兩,他已經向皇上請旨,取勝之後這批黃金只上交一半給國庫,另一半均分給各位。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給得起價錢,甘心賣命者多如過江之鯽。這樣一個替兄弟們著想的大將軍,大夥必然一心擁護,這是收買人心。經過一番操練,周培公率領這群虎狼之師,輕而易舉地擊潰了察哈爾王的叛軍,隨後揮師西進,直逼王輔臣駐守的平涼城,拔掉了這顆影響大局的釘子,一下子盤活整個局面,清軍得以從容進逼據江而守的吳三桂叛軍,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4 # 寒江秀儒
簡單來說用了三條計策:
第一、殺一儆百。
把帶頭鬧事的爵位最高的二等伯當場斬殺,起到了震懾作用,直接樹立起主將的威信。給這些貴族子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做“軍法無情”。當年孫武訓練吳國女兵,周亞夫殺將立威都是用的這條計策。
第二、許以重賞,提高士氣
誆騙將士們說“察哈爾王宮有白銀一萬萬兩,等剿滅察哈爾王之後一半充國庫,一半封賞將士”,這讓視財如命的貴族子弟士氣大增,這條計策一出,這場戰役就勝利了一半。
第三、以逸待勞,隱忍後發
察哈爾部隊勞師遠征,他們認為京城防守空虛,所以大膽冒進。周培公訓練出一支虎狼之師,秘而不宣,以逸待勞,出其不意的將察哈爾一舉殲滅。
-
5 # 左手右手244764019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和歷史有一定的出入,為了劇情精彩,有不少事情不是周培公做的。當時的背景是朝廷遇到經濟和兵力的困難,沒錢也沒有兵,周培公給康熙上折,建議招募個大臣的家丁,地痞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不是正規部隊,也沒有什麼戰鬥力,這些家丁有的都是滿族人,不聽周培公這個漢人的指令。周培公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這些兵痞,並訓練出了一支虎狼之師,僅用幾千人平叛了叛軍,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周培公的事蹟還有自己主動請纓平叛了陝甘之亂,勸降了王輔臣,為評定三番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
6 # 輕擷棠梨
棠梨給大家介紹一下週培公這個人吧。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是湖北荊門人,而康熙帝把他當做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此人在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在平涼的判臣王輔臣。
今天棠梨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他為什麼能成功的平定察哈爾叛亂呢?他到底用了什麼巧計?
都說周培公利用三千家奴打敗了察哈爾叛軍,可是這區區幾千家奴,哪來的能力對抗敵方久經沙場計程車兵呢?周培公到底對他們施了什麼魔法,把這些普普通通的家奴變成了虎狼之師?
下面棠梨就給大家揭露一下他的兩個魔法。
第一,他對這群人實行了殺一儆百的手段。因為家奴大多是滿人,根本看不起他這個突然上任的漢人將軍,也不配合他的訓練,甚至還喝的醉醺醺的來到校場,而周培公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殺雞儆猴,把這個有些背景的醉酒之人當眾斬首,給了其他人一個很大的震懾。據說他的軍令還和其他的將軍有很大不同呢。
第二,《孫子兵法》中有云:上下同欲者盛。周培公懂得利用“利益捆綁”的關係來使上下一心,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勝利。
回覆列表
與其說“輕而易舉”,倒不如說是傾盡全國之力才贏得了這場剿叛之師,這場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周培公的三大奇計。周培公,字昌,名培公,湖北荊門人。
大清瀕危之際,周培公作為撫遠大將軍以身作則,先斬二等伯祭旗立威。
周培公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剿滅了察哈爾叛軍是因為他的三大奇計的助攻,當然此時是大清危難存亡之際,更不允許周培公慢一刻。
那麼周培公到底用了那些奇計,才得以讓大清轉危為安,大敗察哈爾叛軍的呢?
孝莊太后自皇太極至多爾袞以及順治帝福臨終,已然積累多層人脈關係。
孝莊太后開了個“茶花會”,召集舊部,讓元老們的舊部(院士,兵勇,家奴,傭工)來組成一支“虎狼之師”,這些舊部實際上多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雖然多年不曾打仗,但是一身的武藝仍舊在身,加上圖海和周培公的臨時訓練之後,恢復了之前的戰鬥力,這些人組成的軍隊,都可以一當百,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
二計:給這支退伍的老特種兵們畫了一手好大餅,說察哈爾王私藏黃金一千萬兩,並且勝利之後,拿出五千萬兩黃金分發給將士們,再論功行賞,加官進爵。周培公以財官之利,鼓舞士氣,使得多年未戰的將士們士氣大增。
三計:以王輔臣之子王吉貞為棋,穩住王輔臣手中十萬大軍,三個月不動,使得此 十萬大軍不被吳三桂所用,原地不動,從而為大清贏得了喘氣的時間。周培公為了能夠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利用王吉貞穩定其父王輔臣的大軍,暫時讓其按兵不動三個月,讓其不敢背叛大清投靠吳三桂,王輔臣因自己的兒子在朝中,固然不敢輕舉妄動,並且給王輔臣也畫了一手好大餅,讓其知道以大清的實力必定大勝吳三桂等三藩叛軍,以此給王輔臣吃了定心丸。
在王輔臣左右搖擺不定之時,趁機剿滅了察哈爾叛軍,以此來增強大清的實力,可謂是以不動而制動之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