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龍123363130
-
2 # 西府趙王爺
回答問題之前,我想我需要先來介紹下劉邦殺的這個救命恩人。他叫丁公,曾經在項羽手下做將軍。
眾所周知,項羽和劉邦是死對頭,楚漢之爭打了四年。雖然最終是劉邦贏得了勝利,但在之前,劉邦也沒少敗過。其中最大的一次敗仗就是彭城之戰。
當時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懷王死了,都說是項羽殺的。於是劉邦趁機發難,領著天下諸侯討伐項羽,雙方在項羽王都彭城之外展開大戰。
此戰劉邦兵力佔據了絕對優勢,足足56萬大軍啊。而項羽這邊呢,由於主力在東邊攻打齊國,一時間來不及回援。項羽就只帶了三萬人馬回來救援彭城。
不過,最終結果是,劉邦打敗,56萬大軍損失過半,其中睢水之上就浮屍十餘萬。
彭城之戰也因此成為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之一,堪比淝水之戰。
當然,打敗的劉邦就只能逃亡了,而項羽一直派人緊追不捨,而追他的這個人就是丁公。到後眼見著要被追上了。不想死的劉邦就對丁公大喊:“兩賢豈相顧厄哉?”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兩個都是賢人,為什麼要互相刁難呢?其實也就是想讓他放自己一馬。
而丁公居然就聽了劉邦的話,果真將他放了,劉邦下次逃過一劫,並在最後戰勝了項羽。
所以,這丁公絕對算得上是劉邦的救命恩人!而後來劉邦當了皇帝,丁公作為皇帝的救命恩人,自然是想來賺點好處。
結果劉邦將他殺了!
至於為什麼?劉邦說道:“丁公為項王臣屬卻如此不忠,他就是使項王失去天下之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不是丁公不忠誠放了劉邦,那麼項羽也就不會被劉邦給滅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劉邦在給自己樹立一個好忠惡奸的明君形象。因為在丁公之前,他剛剛獎勵了以前的仇人季布。這個人也是項羽的手下,但他一直對項羽忠心耿耿,寧死不屈。
劉邦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對天下證明自己的胸懷,證明他能容忍昔日的仇人,所以他就放了季布。而之所以殺了丁公是因為他想跟天下人說明,不忠誠於自己的,賣主求榮的,下場都會跟丁公一樣。
說白了,政治需要!
要是丁公早點來投奔劉邦,或許劉邦就不會殺他。比如之前有個叫雍齒,他比起丁公來,那才叫真正的反覆無常呢,先是投奔劉邦,後來又叛變投了項羽,後來又降了劉邦。劉邦估計恨他恨得要死,結果呢?劉邦不僅沒找他算賬,還大力封賞了他,讓他做了王侯。
總結起來就是不同時期,不同政策。當他需要壯大的時候,就來者都是客。當局勢穩定的時候,那得忠於我才行,不能有一點疏忽!
-
3 # 秉燭讀春秋
劉邦稱帝后,殺的這個恩人叫丁固,劉邦為何要斬殺恩人呢?劉邦給出的解釋是:“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真實原因根本不是這回事。
丁公是項羽的將領這話不假,曾經親自帶兵追殺過劉邦。
追殺的事發生在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大敗而逃,丁公帶著軍隊緊緊追趕,在彭城西丁公追上了劉邦,兩人馬頭銜馬尾,講真連劉邦粗重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聞,劉邦處於絕望崩潰的地步,丁公看到劉邦的臉色煞白,眼中透著Sunny暴曬下魚的眼神。
▲劉邦
“我死定了”一個念頭閃過劉邦腦海。難道我的事業就此結束?我不甘心。
劉邦想到此頭也不回的喊道:“英雄何必苦苦相逼英雄?”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丁公聽到這句話後勒住了馬,撥轉馬頭帶著軍隊返回了。劉邦趁機逃脫。
丁公心裡怎麼想的?為何在最後關頭放了劉邦呢?我估計丁公想為自己留條後路,古語云:“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丁公也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況且項王以後不見得能得天下,群雄逐鹿,鹿死誰手還不明朗,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丁公是為了自己將來未雨綢繆。
經過4年的楚漢相爭,最後以項王自刎烏江劉邦完勝而結束。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稱帝,建都長安。接下來工作重點是追剿項王的殘兵敗將。
▲楚漢相爭
這是候丁公嚇得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有一天,他聽說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季布投降了劉邦,還得到了劉邦重用。季布和自己一樣都是項羽原來的將領,既然劉邦能夠重用季布,我對劉邦有不殺之恩,我要投降劉邦,待遇肯定比季布強許多。想到此,丁公決定自首。
丁公信心滿滿的來找劉邦,滿以為劉邦會好酒好菜好招待,誰知道劉邦命人把丁公捆了起來。並且當著三軍將士說了文章剛開始那些話:【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劉邦言外之意就是:做臣子的就要忠誠主公,不能三心二意。項王之所以失敗,就是有丁公這樣的臣子造成的,我今天不殺他對不住項王。
這是劉邦高明之處,大家想想看,假如重用丁公,別人肯定問為什麼重用你呢?丁公就會把當時情況說一遍,劉邦當時狼狽樣就會成為某些人口中的話柄,當了皇帝就要“為尊者諱”。不能讓手下人知道過去的糗事,這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劉邦要為三軍將士上個政治課,主要內容就是兩個字“忠誠”。不要學習丁公。劉邦把丁公當成活生生的反面教材,隨即就把他砍了。
▲丁公
有的親可能要問,季布為何受到了劉邦重用呢?這裡面也有兩個原因。其一季布名聲不錯,成語“一諾千金”說的就是季布的事。季布在當時是誠實守信譽的代名詞,是個好榜樣。重用季布是為了收攏更多的降將。
其二就是季布不知道劉邦的糗事,重用季布他只會感恩戴德為自己賣命。而丁公不同了,他確實有恩於劉邦,但是劉邦以後總是生活在屈辱中,丁公時不時的揭瘡疤,這是劉邦決不能容忍的。
鑑於以上想法,劉邦怎麼會好心考慮項羽得失而殺丁公呢?那不過是找個堂而皇之的理由罷了。所以說,劉邦是個陰謀家,玩得都是套路,一般人還真鬥不過他!▲季布
-
4 # 文史磚家
漢高帝劉邦起兵之初,依附於楚軍統帥項梁,並尊奉楚懷王為名義上的主公。等到項梁兵敗被殺後,劉邦又與其侄項羽有過一段並肩作戰的日子,由此跟後者軍中不少的將領相識,其中便包括丁公。作為名將季布的同母異父弟,丁公很早便投靠項羽,追隨其南征北戰多年,立下過赫赫戰功。
楚懷王為儘快完成滅秦大業,於是命劉邦、項羽兵分兩路伐秦,並約定先入關滅秦者封王,結果劉邦率先進入咸陽,並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然而項羽卻依仗著強大的兵力,不僅自封為西楚霸王,而且還擅自分封諸侯,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天下共主”。不久,項羽因與楚懷王產生矛盾,竟然派人將其暗殺。訊息傳出後,劉邦趁機舉兵討伐項羽,楚漢戰爭就此爆發。
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前205年),此時已盡佔關中、巴蜀之地的劉邦,趁著項羽率軍北伐齊王田榮、國中防守空虛的機會,糾集塞、翟、魏、趙、殷五國諸侯聯軍56萬,兵分兩路攻楚,很輕鬆地便攻克其都城-彭城。由於勝利來的如此容易,所以劉邦便開始有些飄飄然,從進入彭城的那天起,便天天耽於酒色之中,放鬆了對項羽的警惕。
項羽聽聞彭城失守的訊息後,便留下諸將攻齊,而自己則親率精騎三萬疾馳南下。由於劉邦沒能做好相應的防禦工作,以至於項羽的軍隊連戰連捷,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打到彭城附近。劉邦聞訊後倉促應戰,結果一戰便被項羽打殘,被殺計程車兵多達十餘萬人。緊接著,項羽又率軍追殲劉邦的敗軍,並在泗水、靈壁連續兩次斬殺十餘萬漢軍,迫使劉邦逃入睢水。
連續幾場敗仗下來,劉邦所率漢軍損失殆盡,到最後只剩下數十名殘兵跟著他突圍,當時的情形真是落魄、危險至極(“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見《史記·項羽本紀》)。就在此時,劉邦在彭城以西又遭遇敵軍大將丁公的追擊、攔截,形勢甚是危急。
面對著洶洶而至的數千名敵軍,劉邦手下這數十名殘兵即使再能打,也無法逃脫被全殲的命運。劉邦走投無路,便只好祭出“悲情牌”,對著丁公哭求道:“我跟丁公是老交情,如今命在旦夕,您又何必非要趕盡殺絕呢?丁公若肯放過我劉季,日後必將得到厚報!”丁公因與劉邦有舊,又考慮到天下事會如何發展不可知,倒不如給自己留條後路為好,所以便停止追擊。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見《史記·卷一百》。
丁公放走劉邦後,然後回營向項羽交差,謊稱沒能及時追上潰逃的漢軍,以至於讓劉邦突圍逃跑。項羽不清楚真相,所以也沒有治他的罪。3年後,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最後的總決戰,項羽不敵劉邦,潰逃至烏江岸邊後自殺,西楚就此滅亡。劉邦擊敗項羽後,隨即稱帝建國,中國歷史由此進入到西漢時期。
項羽兵敗自殺後,除先前已經叛變到劉邦陣營的項伯、英布等人外,西楚的將領們大都選擇了歸隱,唯有首鼠兩端的丁公滋生效力新朝之心。丁公想到劉邦當年兵敗彭城時何其狼狽窘迫,若非自己發善心將其放走,他必然會被抓捕後處死,若那樣的話,他哪裡還有機會統一天下?如此算來,自己不僅是劉邦的救命恩人,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漢朝的開國元勳。
丁公一想到此,不禁得意洋洋起來,很快便大搖大擺地前去拜見劉邦,在跟他訴說往事的同時,還請求皇帝能賞給他一官半職。沒想到劉邦見到他後,非但沒有給他任何官爵,反而命人將他綁縛到軍營中游行示眾。漢軍將士中多有了解丁公放走劉邦這件往事的,如今看到他的遭遇,很是感覺驚訝。
劉邦發覺到將士們的疑惑後,便大聲說道:“丁公身為楚國的臣子,卻背叛自己的主公,由此讓項王失去天下,實在是無恥至極!”隨即,劉邦下令將丁公斬首,並且對將士們喊道:“後世做臣子的人切莫效仿丁公,否則將會死無葬身之地。”漢軍將士見狀,全都戰慄不已。丁公首鼠兩端、賣主求榮,最終不僅沒能得到榮華富貴,而且還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實在是罪有應得。
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引文同上。
-
5 # 一個人的歷史
這個對劉邦有“救命之恩”的人叫做丁公,他信心滿滿而來,認為劉邦會給自己一個大好前程,結果事與願違,剛剛還善待季布的劉邦態度大不一樣,大吼一聲:“退出去砍了!”就這樣,丁公人頭落地。大家都在議論劉邦的恩將仇報和忘恩負義,但都忘記了當初丁公放過劉邦的原因。彭城之敗劉邦輸的很徹底,他一路逃跑,後面對他緊追不捨的人就是丁公。劉邦是玩命的跑,丁公是拼命的追,丁公終於追上了劉邦,並把劍架在了劉邦的脖子上。這一刻,劉邦體驗到了什麼叫做生死一瞬間。我一定要活下去!這是劉邦唯一的想法,為了保命,劉邦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話:“英雄何必為難英雄!”如果說丁公聽了這句話後,就會放過劉邦,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從後面的種種表現來看,丁公是個典型的逐利忘義之輩,沒有切實的利益驅使,讓他放掉到嘴的肥肉,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辦法對於丁公是無效的。對於丁公這類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誘之以利、動之以名,這恰恰是劉邦的拿手好戲。“英雄何必為難英雄”不過是個障眼法,是對於這件事的美化和修飾罷了。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這裡沒有史實記錄,只有個人一點猜測。面對丁公的架在脖子上的劍,劉邦拿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最值錢之物,美玉、珠寶或者其他價值連城之物,用這個東西架住了丁公的劍。看到丁公的寶劍移開了,劉邦知道誘之以利的辦法奏效了。“閣下乃將帥之才,但在項王帳下文有范增,武有龍且,閣下恐無出頭之日。我劉季不才,敬重將軍之才,若我得天下,當以萬戶侯!”丁公在項羽手下並不是一流武將,按照項羽的脾氣秉性,丁公這一輩子都沒有什麼機會。劉邦對丁公不僅舍財,還許願封其可為萬戶侯,劉邦的“與天下共利”是人所共知的,對此,丁公的相信的。因此放過劉邦丁公的原因,並不是所謂的“英雄何苦難為英雄”,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這只不過是劉邦在身處險境時的應變而已。而如項羽已死天下太平,連自己手下的功臣勇將都封不過來,還哪有位置去安置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丁公呢?沒辦法,只好狠下心腸,做一個無信之人了。
說一句題外話,陳平用重金賄賂項羽身邊的眾將士,丁公搞不好就是一個積極主動、製造事端、挑撥離間的好手。
回覆列表
這個應該說的是季布的兄弟丁文,季布一諾值千金,雖然是逃犯但是劉邦用他當官。丁文是在劉邦逃亡中追趕劉邦的敵人,但是劉邦一句話☞我們同是義士,為什麼要相互為難呢☜丁文就放過劉邦逃跑了。為什麼要殺了丁文呢,因為劉邦當時已經貴為一國之主,不允許別人背叛他,兒丁文就是背叛主子的例子,所以要殺掉他警示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