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旭照荷塘
-
2 # 演宗
漢文化,狹義上是漢朝文化、漢族文化,但幾千年來各個民族融合後形成廣義上的漢文化,實質上就是華夏文化、中國文化。因為漢朝、唐朝都是古代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雖然屢經外族侵略,但文化不衰、文明不退、精神不滅。君不見世界歷史的四大文明: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和華夏文明,如今能得到傳承的就剩下華夏文明瞭?
文化是國家的符號、民族的靈魂,文化是精神的載體、文明的象徵。漢文化的傳播雖然無國界,但根卻在中國;根若深扎,必然枝繁葉茂。中華民族是自強不息的民族,中國文化更是厚德載物的文化。你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在眼前,文化自信大旗在高高飄揚。
然而,國家為什麼要大提特提文化自信呢?是因為有華人文化不自信,比如眼前這位說,漢文化需要日本傳承。
清末以降,中國遭受了傷害和災難如同颶風巨浪,即便這樣,華人民自勵自省,自我拯救,建立了新中國。然而此間,落後的不是中國文化,而是長期的閉關鎖國和沒落的政治體制。中國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如今,又撐起了華人信仰大廈,重燃民族,復興熱望,漢文化依然有中國傳承發揚!
當然,文化屬於民族的,也是屬於世界的。日本若是喜歡,可以去弘揚;日本若是需要,可以去傳承,但不可以說,漢文化需要日本傳承;但可以說,日本需要傳承漢文化。
誠然,過去的數百年間中國在苦難的日子裡,漢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在日本得到弘揚和傳承。這不奇怪,在我中華盛唐時代,日本就已經在傳承和弘揚漢文化。為什麼,它需要。因為,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和國家會拒絕先進和文明。
今後,會有更多的國家和人們喜歡漢文化、需要漢文化,他們會更加主動的、積極的弘揚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漢文化。當然,我仍然要說的是:他們需要傳承漢文化,而不是漢文化需要他們來傳承。
漢文化不僅是華人民的外衣,更是中國精神的核心,自信方得復興,復興更具活力。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傳承和發揚漢文化吧!不是漢文化需要我們傳承,而是我們需要傳承漢文化!
-
3 # 巴山義哥
漢文化為什麼能經久不衰?這個和用的人口重多,普及率高,加上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以及漢文化本來就具備了科學性和文化精髓,好用,耐用,順口等等的優點,好的東西,不是一個民族的,不是一個國家的,他是世界的,是共有的,要想把好的東西永遠延續下去,就得與大家分享,讓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開枝散葉,發揚光大,亞洲國家雖然都是漢文化圈子,隨著主體國家的沒落,加上漢字確實難學,在古代沒有普及,被好多國家拋棄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漢文化為什麼能在鄰國日本能延續和發揚光大?是因為他們對漢字進行了改進,去除糟糠,保留精華,把自己的文化和漢文化巧妙的融合,就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日本文化,而南韓,越南等國,他們愚蠢的丟棄自己祖先用過的漢文化,他們的歷史,史書都是用漢字記載,他們就是為了一個民族自尊心,認為用了他人的東西就失去尊嚴,他們想法和做法是狹隘的,可笑的,亞洲國家從古代至今,從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錯,民族來往緊密,民族血緣融合複雜,你認為拋棄漢文化你就高大上了,你就有尊嚴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國家的尊嚴是靠自己奮鬥打拼而來的,你貧窮落後你就得挨打受氣,沒有誰能看得起你,你的尊嚴從何而來,尊嚴和文化八竿子打不著,誰不用別人的東西?誰不借鑑和學習他人的科技,中國的四大發明世界上誰都在用,而且在不停的發揚光大,才有了今天的高科技,人能上天入地,,西方人發明的電燈和電腦,全世界上的國家和民族誰人不用?難道都沒有尊嚴了?沒有民族自豪感了?我們不要用自己狹隘的胸懷去把自己封鎖起來,好的東西咱們要學習,不好的咱們可以取締,只要你的國家富裕強大了,民族自豪感自然就上去了,你不用強調,別人自然就尊重敬仰你了,就像南韓最重視的民族尊嚴,看看你們現在的狀況,美國的軍隊都駐紮在自己院子裡,自己的安全還要讓美國保護,那才是恥辱,才是奴才,你們尊嚴從何而來?就是一個典型的傀儡政府,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就得乖乖的聽話,你沒有自主權,沒有軍隊指揮權,連自己國家的安全都保證不了,還談什麼自豪,尊嚴?連自己祖宗的文化都丟棄的民族,談民族尊嚴不是不無稽之談嗎?
-
4 # 王平987
又是一個"找抽"的話題。
"漢文化"基本是外國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統稱,中國學者和一般的華人是不這麼說的。所謂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一個多民族的文化體系,哪怕在漢唐之前,也是如此。
中國畢竟一直存在著一小撮不願把本民族文化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民族分裂分子",而且在國際上有一些反華勢力的支援。所以,外國學者也只好為避免麻煩而採用"漢文化"來表示了。
華人最好別用"漢文化"來指代中國傳統文化。
日本在"漢、唐"時期的確全面引入當時的中國文化體系,因為他們的文明程序比中國慢很多。但到了"幕府時代"(大概相當於中國的宋遼時期吧),又是日本本民族文化大發展時期,純中國文字被更多的"片甲"文字所取代和補充就是標誌之一。
"明治維新"是日本偉大的轉折時期,"脫亞入歐"的國策讓"漢文化"漸行漸遠,影響越來越小。
到了今天,"漢文化"在日本像古董一樣稀罕,是少數人的"雅趣",是文人雅士的玩物而已。
當然,在講歷史的時候,一定少不了"漢文化"的影子。但與其說他們是對"漢文化"感興趣,不如說是在談本國曆史的時候擺脫不了"漢文化"的影響。
說到這裡,再回頭看看題目,是不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問題。
倒是最近日本學者出了一套《中國通史》,讓華人們心裡酸酸的,話題也許就此而來吧。
但要相信,就像體育比賽,職業的一定勝過業於的,儘管個別業於選手勝過職業選手。
-
5 # 望江一亭
一,文化識別力問題。當然是統治者和文化精英的識別力問題。秦始皇、李斯們覺得儒家是愚弄人的東西,所以就有了焚書坑儒。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胡適、周作人、劉半農們覺得孔老二是專制的根源,所以就有了新文化運動。
二,文化政治化問題。韓愈反對唐憲宗迎佛骨,所以就有了韓愈被貶,唐朝佛文化興旺繁榮。漢武帝和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所以孔老二被秦始皇打倒後又有幸復活。隋唐之後,帝皇們覺得儒學講究倫常和仁義,頌聖贊上,可以奴化人民,不講個性和創新,符合統治者需要,所以用科舉來強化了儒學。
三,文化創新力的問題。華人文化創新力有限。或許是長期思想禁錮有關。歐洲人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康德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洛克,再到亨廷頓福山,思想文化不斷創新。歷代文化精髓留下來了,又不斷產生新的東西。只有含有舊文化血液的新文化,無人再讀經典。日本人也只是保留了漢文化的一些精髓,現在並無人再讀中國經典。華人文化創新力有限,各朝各代都去故紙堆裡把孔孟老莊佛祖拉出來輪流粉墨登場。所以各種文化斷斷續續得到弘揚,並沒有把全部精髓傳承下來。
四,文化開放性問題。長期尊崇道統,禁錮思想,閉關鎖國,覺得天朝是上國,夷狄戎蠻粗鄙淺陋,對外來文化不屑一顧。所以像庚子留學人員去外面轉了一圈回來,覺得自己的文化真是太丟人了,又想一刀切斷。魯迅先生還說漢字不死,中國必亡。日本人文化是開放的,所以吸收漢文化精髓,使自己的文化換髮出新生活力。
五,外族入侵問題。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
6 # 未未佛
日本沒被外來顛覆過,一直崇尚漢文化,在漢文化保留成分裡確有可取之處。有一部分日本人投機心較重,不可大意視之。
-
7 # 朱八戒CC
漢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傳承和發揚這是事實,這隻能說明漢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力的所在,並不能說明漢文化需要日本人來傳承。漢文化並不是單指漢朝文化,應該是指春秋以來的各種文化。傳承中國文化是華夏兒女的神聖職責,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與其他的民族和國家沒有任何關係。
漢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無國界。中國文化能成為全人類的共享,這彰現出中國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領先於世界各國,有著強大的實力,有著文化的自信。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中國很多的文化遺產,在國內已經消失,有的認為是陳舊的東西,在日本卻依然流行,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遺憾。
日本的和服起源於中國的漢服,並且在漢服的基礎上有所發揚光大。和服在世界服飾文化當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當華人穿著漢服出現在外華人的面前,他們都認為是華人穿日本的和服,這隻能是讓我們無地自容。中國的古建築只能看到明清時代,而在日本的有些地方卻能看到唐代的建築。那麼我們那些代表文明與智慧的唐代古建築又去哪兒了?中國的飲食文化進化到今天,只講求口味,每一道菜新增各種調料,每一種湯只需壓力鍋的幾分鐘就可食用。而日本的飲食仍然是中國的老傳統,每一道菜原汁原味,不加調料原生態。每一樣湯透過溫火漫蒸,營養調和。這種以清淡為主的純綠色純天然的健康飲食,令人延年益壽,幸福安康。而中國許多人為著口味吃出了身體的亞健康,我們的傳統飲食文化又去哪兒了?類似於這樣的流失還有很多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孔孟思想,儒家文化,在國內受到很多人的非議,在日本卻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特別是日本經濟騰飛的時代,儒家文化在日本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儒家文化的博大胸懷,海納百川,使得日本人有著兼收幷蓄的寬容精神,讓“大和民族”有著強大的向心力和“武士道”的精神。
儒家文化在日本社會,早已溶入企業管理之中。儒家文化的以人為本,深入地影響到日本的眾多企業。儒家文化的以和為貴,被日本所吸取而更加完善。把“和諧高於一切”作為企業的目標,企業與工人和客戶並非單一的利益關係,更重要的是相互扶持與相互幫助。儒家文化的內涵同樣對日本的法制,有著積極的影響。當年日本法制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內容是:“以和為貴,無忤為宗”,“群卿百寮,以禮為本”,“信是義本,事有信”,這些都是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而形成。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只能是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傳承和發揚。但是國際友人吸收和借鑑我們的文化,我們必須是尊重他人。與他們雙向互動,友好交流,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
8 # g戈
俗話說得好:漢唐在日本,明在韓,元清在中國.活著的是文化,死了的是文物……
華夏文化近三四百年來深受遊牧蠻荒土匪文化侵襲。把這個有著深厚的漢唐明儒道文化底蘊摧毀。不守規矩,不講規則,投機取巧,彎道超車,損人利己,不講誠信,影響著漢民族一代一代人。走出國門走入世界的,不懂不守世界公則中國大媽,中國大爺,中國少爺小姐門讓世界髮指。
-
9 # 關注時代性
傳說漢朝時,日本和高麗國派使節,來中原學農耕,農田灌溉等科技,同時也來學漢文化。學習農業技術,對日本和高麗國的農業起到了促進作用,為兩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學漢文化的使節,出了一些瑕疵,日本文化使節只學了偏傍部首,就急怱忽回日本,所以現在日本的文字存在大量漢字的偏傍部首。而高麗棒子卻只學了26個拼音,就回高麗國交差,所以現南北南韓學彥文時,只會漢語拼音。故這兩國只學了漢文化的皮毛,中華文化的精髓卻瞭解甚少。
二戰後,南北韓成為兩個國家,為了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相繼去中國化,尤其是李明博上後,更是加快去漢語化,南韓更是恬不知恥,將中國的大極圖騰和中秋節去申世遺。由於南北韓去漢語化太猛,造成了如今古韓文看不懂,才急著想起韓文的根源是中文。
二戰後,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也想去漢文化,無奈此路不通,所以日本是世界上儲存漢語和應用漢語最多的國家,而且日本的漢學水平達到相當高的造詣,尤其是中國的古文言文,中國國學經典都研究得相當水平。
綜上所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浩浩蕩蕩延繼幾千年,從未中斷(中文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的文化遺產),日本想要繼承漢文化是不可能實現的痴夢。
-
10 # 小鄭策略
古代,漢字隨著漢文化傳到附近很多國家,也就出現了像古代北韓,日本,越南等國都是用漢字書寫,因為在漢字到達他們國家前,他們並沒有文字。 而當漢文化影響力衰弱後,各個國家也都考慮創造新的文字體系,擺脫漢文化的影響,以及確立自己的獨立意識。所以北韓半島,越南都慢慢的不再使用漢字,日本也出現假名這樣的字型。 但是日本漢字沒有被拋棄,漢字可以說無處不在,這完全是因為日本這個國家太過重視傳統,使用中國幾千年前就拋棄的跪坐禮儀,有些書籍喜歡用從上至下,從右至左這種古老的排版。
回覆列表
毫無疑問,漢文化,在大中華文化圈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傳承和發展。
但周邊民族對漢文化的傳承,與大中華文化圈的核心區相比,損失掉的漢文化“基因”,還是很多的。
漢文化在核心區的傳承,也並非集中在某一塊,而是散落在各個角落,就像滿天的星辰一樣,安謐而美麗。